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94年的夏天,当骑着母亲为我买的自行车,第一天驶向工作的分场学校时,我心底不禁自豪地唱起了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1987年,我考上了离家5里远的中学,下乡扎根农场教书19年的母亲恰好也调到这所中学任教。自行车成了我们的重要交通工具。母亲每天骑车驮着我上下班,从未迟到过。一天,我趁母亲午休时,偷偷骑走了自行车,差点耽误她下午上班。母亲大怒,惩罚我走路上学。当我背着沉重的书包、满身大汗地踩着铃声迈进教  相似文献   

2.
<正>几十年来,我都忙于工作,很少顾家,现在退休了,就想多尽尽孝。去年11月,我带着母亲、二姨、二哥、三舅几个人租了一个车一起出来玩,转了10天,我回郑州,由表妹在海口陪母亲,到1月8日女儿又来陪母亲,到现在母亲已来两个多月了。到走的时候,母亲在海口整整待了三个月,我和女婿1月下旬来北海,天天和母亲在一块,早上拉着她的手散步,下午陪她去泡脚,时不时还带她去看看大海、公园、电影公社以及她  相似文献   

3.
14年前母亲走完了她的人生路,我和晚辈们痛哭流涕,悲痛欲绝,左右邻居也纷纷来为她送行。过去曾和母亲一块晒太阳的老伙伴们失声哽咽:“这么快,说走就走了”。 在母亲长逝的14年中,我时常梦见她,因为她对生活付出了太多太多。 昨夜,我又梦到了母亲。 依稀是旧日的家门,依稀是旧日的院落。 在院落中,母亲亲自栽植的梧桐树枯死了,桃树、杏树再也绽放不出粉白色的花朵,我最喜欢的葡萄棚  相似文献   

4.
正又逢清明节,迄今给母亲扫墓已整整十八个年头了。十八年里,我时常梦见母亲,每每梦醒,我知道我又想母亲了。也许,母亲也想我了……母亲有个好名字,姓庄,名莲化。在我心目中,母亲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白莲化,圣洁而美丽。记得农村大集体年代,生产队实行工分制。每天上工前生产队长先敲响挂在村头大树杈上的预备铃,然后吹哨子挨家逐户再催一遍,而母亲早已在田里干了大半个钟头。每天如此,就难免有人说母  相似文献   

5.
<正>母亲是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女人,但她却是对我的成长教育起到最重要作用的人。儿时的记忆里,母亲对我的管教总是严于对三个哥哥。母亲常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女孩子将来长大了不能靠男人生活"。那时年幼,我并不能理解母亲常挂在嘴上的这句话对我有什么实在的意义。每当学习成绩下降被母亲责骂时,我的心都很受伤,不明白母亲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潘家永 《新农村》2007,(1):36-36
我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一直没有改嫁,把我抚养成人。我大学毕业后留在省城工作,母亲仍在老家独居生活。母亲今年58岁,已经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全靠我供养。前不久,母亲不慎造成邻居刘某财产毁损,损失金额约2万元。由于母亲无力赔偿,邻居就要我负责赔偿。我刚参加工作没两年,工资收入一般,只够自己和母亲的生活费,根本赔不起。而且是母亲惹祸,与我毫无关系,叫我代为承担赔偿责任觉得太冤。请问,靠子女赡养的老人造成了他人财产损失,子女是否应该代替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7.
种菜在冬日     
<正>今年初冬,同事在我们单位生活区西边的荒地上围了一块菜地,划了一部分给我,于是我也开始学着种菜了。记忆中,母亲最喜欢种菜,也很会种菜。父亲退休后,和母亲一道回老家居住。在自家的院落里,母亲开出了一大块菜地,靠院子围墙边种上桔子等果树。母亲总喜欢在菜地里摆弄,不知疲倦。老两口一年四季吃的蔬菜,都是自种自给。母亲种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去年初冬的一天,我回家,推开院门,朗声唤母,母亲从  相似文献   

8.
《百姓》2001,(6)
谁说“笑比哭好”?我就最怕母亲笑。母亲一笑,就露出那嘴里孤零零的最后一颗牙,让我看了心酸。要知道,母亲还不到50岁呀!母亲常常说:“我爹我娘什么都好,就在牙上对我不好。”母亲把过早脱牙玩笑地归咎于外公外婆——她认为那是遗传。她开完这个玩笑后总是笑,一笑又露出那颗让我难以接受的牙。每逢此时,我心里总是  相似文献   

9.
非婚生子女有哪些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我父母结婚20多年,去年我父亲有了外遇,我与母亲多次劝说,都没能使其回心转意。我父亲在未与我母亲离婚的情况下与他人生了一个男孩。请问,这男孩是否有继承权,继承多少?我应该使用哪些法律手段维护我母亲的权益?如果那个女子告我父亲的话,我父亲应该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无私的母爱     
华凯 《新农村》2007,(4):29-29
上世纪60年代,我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逢年过节才能杀一只鸡吃。吃鸡时,大家都喜欢吃鸡肉,唯有母亲只吃鸡头。我们让母亲吃鸡肉,母亲说:“我喜欢吃鸡头。”她吃得津津有味。母亲这么喜欢鸡头,以后每一次杀鸡,我们就互相叮嘱:“把鸡头留给妈。”后来,母亲生了大病,医生说很难治好了。在母亲临终之前,我们让她好好吃一顿喜欢吃的鸡头。我正准备去买,母亲却拉着我说:“别浪费钱了,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吃鸡头。”我诧异地问:“那你为什么每次杀鸡都吃鸡头呢?”母亲说:“傻孩子,妈怎么能跟你们抢肉吃?”这么多年来,我们竟然一直以为母亲真的喜欢…  相似文献   

11.
辛祥 《新农村》2012,(7):38
编辑同志:9年前我父亲去世,母亲寡居3年多后,与本单位同事林某结为夫妻。2009年9月,母亲外出途中遭遇车祸,虽经救治保住了性命,却完全丧失意识成了"植物人"。出事之后,林某既不积极为我母亲治疗,也不悉心照顾尽丈夫责任,倒好意思领取我母亲的每月工资供他自己消费。我和姐姐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惦记     
今年春节探家时,原本与母亲商定好的,“五一”来郑州我家住一段时日一不料,四月底突闯母亲患了肠癌.又一次使我孝敬母亲的愿望落空。我在震惊之余来不及多想,便匆匆地赶回老家新县.率弟、妹们送母亲去武汉医院进行复查.并做了切除手术?尽管手术很成功,我总算尽到了人子的孝道.但母亲癌细胞转移的重压,仍使我心似铅重,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13.
一瓣橘子     
<正>去年春节回家的时候,母亲像往常一样端出一大堆好吃的尽着我们吃。母亲指着果盘里的橘子对我说:"你尝尝这橘子。"因刚吃了些零食,肚子有点撑,欲拒绝母亲,母亲却很快剥好了一个橘子塞到我手里,坚持要我尝,说哪怕尝一小瓣也可。看着母亲很期待的样子,我不忍再拒绝,虽然心里想着,这10块钱就可以买上一大堆的东西,你们至于搞这么神秘吗?但还是掰开一小瓣橘子塞到嘴里。母亲看我将橘子塞到嘴里,居然和父亲一起把凳子挪到了我  相似文献   

14.
正改革开放40年,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医疗卫生领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出现,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我对此感触颇深。记得在我四五岁的时候,一次发高烧,母亲顶着大雪,背着我到几里外的医院去打针。母亲用毯子蒙着我的头,我伏在母亲的肩上,听着母亲踩着地上的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妈妈,下次让大夫上咱家来打针吧!"我嘟囔着。"大夫哪能来咱家啊!"母亲把我往背上颠了颠,加快了脚步……真没想到,当年顺嘴一说的梦想,今天竟变成  相似文献   

15.
母爱     
<正>世界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老了……我的母亲今年78岁。母亲的爱是我随身携带的一把伞,伞下永远是晴朗的天空。突然接到妹妹的电话:"妈妈摔着了!姐姐,快点!"我们急忙跑到母亲家中,只见在医院工作的妹妹给昏迷不醒的母亲治疗,一会儿几个护士匆匆地赶来,看到母亲的现状,急忙叫人抬来担架,妹夫和爱人及儿子把母亲抬下楼,把担架推进救护车,送往医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我母亲今年62岁,有轻微的精神病。由于我在外地上班,所以跟哥哥协议约定:母亲随哥哥一起生活,由他作为母亲的监护人,我每月给母亲一定的生活费。去年10月,我从外地回来才知道,哥哥不但没有细心照顾母亲,反而将母亲的10万元存款取出转到自己名下.而且就连我每月给母亲的生活费他也没有全部用于母亲的生活开支。  相似文献   

17.
母亲     
《河南农业》2005,(6):42-43
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我16岁的母亲被一顶换亲的花轿,抬到了豫东平原上这个小小的黄河滩村。我的父亲是个粗鲁无知的人,如花似玉的母亲在他的醉骂殴打中凋落了青春。父亲的一位渔夫朋友看不惯我父亲的行为,他常常呵护我的母亲,训斥我的父亲:有本事多打几网鱼,种好滩里的庄稼,喝酒打老婆算啥汉子……这个渔夫14岁死了爹娘,没亲没故,多年来住在河滩的草屋里,靠打鱼、种那几亩滩地为生。他的地和我家的地搭地边儿,他常帮我母亲耕种收割,为母亲分担了很多辛苦和劳累。在母亲心中,他是坚实的依靠。她感激他,常帮他洗、补衣裳,补织渔网,做腌鱼片给他…  相似文献   

18.
慈母手中线     
朱玉萍 《中国农资》2014,(21):26-26
<正>说起我93岁高龄母亲,我总是对她饱含敬佩、爱戴,她那份春晖之情让我感慨、感动。每当想起母亲,眼前时常浮现的是母亲在灯光下,为我们兄弟姐妹缝缝补补的身影。记忆里,母亲的线筐里总有着各色各样的碎布头。冬天的鞋垫、端午节的香草袋,以及我的书包,都是这些碎布头拼成的。母亲的一针一线,总能把零碎的日子拼接得温馨宜人,许多年后,我终于明白我童年里好多美好的记忆,都源于母亲手中的针线,它能让我童年鲜亮如昨,也让我沉浸在温暖幸福的回忆里。那时候,多子多女的家境,常常缺柴少米。那些捉襟  相似文献   

19.
<正>母亲今年67岁,终于学会了发微信。这些年,她年龄大了,不喜欢接受新事物。直到今年春节回家我向母亲推介微信,她一听可以在微信上随时和我视频聊天,马上答应要学。如今学会了,远在异乡的我和母亲的联系变得更加方便。只是没想到母亲使用微信的热情竟然超乎想象,一天能  相似文献   

20.
我的母亲     
卞标 《中国农垦》2013,(4):71-72
在人类所有的情感中,最伟大的莫过于母爱了。享受母爱乃人之最大幸福,但我未曾享受完整的母爱。母亲去世时,我才十一岁,从此自比戈壁流沙,冷漠相随,直至我度过学生时代、踏入社会。几十年来,我一直想念母亲,她生前的往事,片段地浮现在眼前。夏秋傍晚,母亲常带着我散步,讲故事,启发我认识世界、知道善恶。寒冬晚上,围在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