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更准确地监测农田水稻镉污染状况,结合水稻冠层能量平衡和结构参数LAI(Leaf area index),构建水稻生理功能敏感指数P_f(Physiological function sensitivity index),分析水稻镉胁迫水平:首先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和实测数据,基于能量平衡模型模拟实验区水稻潜热通量LE(Latent heat flux),然后结合LE与LAI构建水稻生理功能敏感指数P_f,最后根据P_f识别水稻镉胁迫。结果表明,镉胁迫越重水稻LE、LAI和P_f值越小,LE可将水稻镉胁迫区分为重度和轻度/中度两个水平;LAI可将水稻镉胁迫区分为中度/重度和轻度胁迫两个水平;P_f能更好地将水稻镉胁迫区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水平,其区分准确度分别为70.59%、69.05%和84.79%。P_f能有效诊断并定量分析水稻镉污染胁迫状况,为作物重金属污染监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田冠层与大气水汽通量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耦因子 (Ω)是表征作物与周围大气水汽交换的重要指标。研究了引入Ω评价冬小麦与大气系统潜热通量的耦合度。一般在早晨和接近傍晚时作物与大气之间有较好的耦合度 ,主要是由于此时冠层导度 (gc)小 ;中午时由于风速很大 ,并且gc 达到全天最大值 ,作物与大气耦合度较差。Ω的季节变化由gc 控制 ,而gc受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在拔节期以前有均衡潜热通量 (LEeq) >实际潜热通量 (LE) >强加潜热通量 (LEimp)的趋势 ,而在拔节期以后则呈强加潜热通量 (LEimp) >实际潜热通量 (LE) >均衡潜热通量 (LEeq)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不同浓度镉胁迫下水稻冠层光谱特征及其预测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南粳44和两优培九两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下水稻冠层光谱特征及植株各器官镉含量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两水稻品种整株、茎、叶和穗各器官镉含量均随着镉胁迫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加大,且茎中含量最高;不同浓度镉污染胁迫下的水稻冠层反射光谱曲线在可见光红光波段也存在差异,随着镉处理浓度增大,光谱曲线反射值降低,去除包络线后归一化深度加大,红边位置在两个品种中有不同程度的红移。通过构建植被指数NDV(Ix)与水稻器官中镉含量的多种关系模型,比较了模型预测的显著性,分别构建了适用于两个水稻品种各器官的镉胁迫遥感监测的预测模型,南粳44分别为y整株=86.207x2-56.633x+9.7361,y茎=157.65x2-101.89x+17.317,y叶=21.619x2-14.192x+2.5283以及y穗=4.7011x2-1.4549x+0.1628;两优培九分别为y整株=41.495x2-29.34x+5.1829,y茎=53.364x2-36.778x+6.3612,y叶=22.981x2-15.768x+2.7588,y穗=36.347x2-25.477x+4.4473。进而说明,地面高光谱遥感对水稻重金属镉污染及其胁迫水平有较好的响应,可通过水稻冠层光谱的差异性分析,实现水稻镉污染的快速、无损伤探测。  相似文献   

4.
肖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17-13921,13928
[目的]对河北栾城小麦水热、CO2通量特征和能量平衡进行分析。[方法]基于栾城站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的2008年小麦水热、CO2通量数据及常规气象、生物量等数据,分析小麦水热、CO2通量特征和能量平衡闭合状况。[结果]①潜热、感热、CO2通量表现出明显的日、季变化特征,潜热、感热通量日变化呈倒"U"型,CO2通量"U"型,且通量日峰值存在较大差异;②潜热、感热、CO2通量的强度变化与环境因子有较大关系:三者对光强、净辐射的反应较为敏感,相关系数分别达0.92、0.66、0.65及0.90、0.69、0.74,且晴天更好,对气温也较为敏感,潜热通量,特别是在降水后对土壤含水量反应较敏感;③小麦农田能量平衡闭合度为0.91,存在明显的不闭合现象,而且在不同月份、一天不同时段,闭合程度也不同,能量平衡不闭合的主要原因是测量误差和忽略热储量等。[结论]该研究得到了小麦农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及CO2通量特征、传输机制及其影响因子,可为揭示作物冠层蒸散、光合与水分利用效率关系、能量分配等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河北栾城小麦水热、CO2通量特征和能量平衡进行分析。[方法]基于栾城站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的2008年小麦水热、CO2通量数据及常规气象、生物量等数据,分析小麦水热、CO2通量特征和能量平衡闭合状况。[结果]①潜热、感热、CO2通量表现出明显的日、季变化特征,潜热、感热通量日变化呈倒"U"型,CO2通量"U"型,且通量日峰值存在较大差异;②潜热、感热、CO2通量的强度变化与环境因子有较大关系:三者对光强、净辐射的反应较为敏感,相关系数分别达0.92、0.66、0.65及0.90、0.69、0.74,且晴天更好,对气温也较为敏感,潜热通量,特别是在降水后对土壤含水量反应较敏感;③小麦农田能量平衡闭合度为0.91,存在明显的不闭合现象,而且在不同月份、一天不同时段,闭合程度也不同,能量平衡不闭合的主要原因是测量误差和忽略热储量等。[结论]该研究得到了小麦农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及CO2通量特征、传输机制及其影响因子,可为揭示作物冠层蒸散、光合与水分利用效率关系、能量分配等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25、50和100μmol/L 3种Cd浓度对6个水稻品种的水培幼苗胁迫处理5 d,结果表明:6个水稻品种幼苗的最长根长,苗高,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均受到明显抑制,抑制效应大小为最长根长单株鲜重单株干重苗高,且抑制效应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利用50μmol/L Cd胁迫浓度开展水稻幼苗耐Cd性鉴定较经济合理;利用幼苗最长根长、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和苗高4个指标综合评价水稻的苗期耐Cd能力较为科学。  相似文献   

7.
镉胁迫下硅对不同品种水稻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施硅条件下不同品种水稻对镉的响应,在中和硅酸钠碱性和消除钠离子影响的基础上,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镉胁迫下硅对两个品种水稻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对镉毒害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与对照相比,镉胁迫下"辽星19"和"辽粳9"的生物量和产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生物量分别降低20.79%和24.94%,产量分别降低21.50%和34.31%;水稻糙米中镉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分别是各自对照处理的46.94倍和35.27倍;"辽星19"镉的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也都高于"辽粳9"。镉胁迫下,施硅显著提高水稻的生物量和产量,降低糙米镉的含量和镉的转移系数与富集系数;其中"辽星19"生物量增加8.75%~10.00%、"辽粳9"增加4.40%~20.06%,"辽星19"和"辽粳9"稻米的转移系数分别降低30.17%~57.76%和45.25%~72.07%;富集系数分别降低24.63%~58.77%和40.11%~63.81%;当施硅量(以SiO2计)大于100mg·kg-1土时,"辽粳9"糙米中镉含量已能符合国家食品...  相似文献   

8.
水稻镉积累基因型差异及其对镉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40份来源不同杂交组合的育种高代水稻品系,同田进行种植,收获后测定其糙米的镉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镉含量变异幅度为0.008~0.073mg/kg,不同品系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从中筛选出镉积累差异极端的6个品系,在0,0.5,1.0mmol/L3个镉胁迫水平条件下,对其农艺性状、抽穗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镉胁迫使所有品系株高、单株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受到一定的抑制,不同品系受抑制程度不一,同一品系不同胁迫条件下反应也不同,高镉水平胁迫下抑制更为明显.氧化物酶系统的测定表明:胁迫条件下材料SOD,CAT,POD,MDA都发生了变化,SOD,CAT,MDA的变化与积累类型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硅对镉胁迫下水稻幼苗茎叶生物量及其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液培养,研究不同浓度的硅(0、30、80、130、180 mg/L SiO2)对镉(4 mg/LCd2+)胁迫下水稻幼苗茎叶生物量及其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O2浓度的增加,茎叶鲜重和干重呈现出增加趋势,当SiO2浓度≥30 mg/L时,茎叶鲜重分别为对照的91.96% 、92.06%、98.79% 、9...  相似文献   

10.
镉胁迫下硅对水稻幼苗根生物量及其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硅缓解镉对水稻幼苗的毒害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硅对镉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生物量及其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硅镉胁迫下(4 mg/L),SiO2浓度30~180 mg/L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根鲜重和干重呈现出增加趋势,当浓度≥30 mg/L时,根鲜重分别为无镉胁迫处理的68.02%、85.59%、86.63%、84.25%,根干重分别为无镉胁迫处理的86.25%、92.22%、99.66%、95.99%;浓度为130 mg/L时,根的干重接近无镉胁迫处理的生物量;在镉胁迫下,经SiO2缓解的根的镉含量均比无SiO2缓解的低.  相似文献   

11.
贾志军  黄耀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7):1274-1284
【目的】明确大豆田地表湍流热通量变化特征及其规律,为阐明大豆田地表能量平衡奠定基础。【方法】以三江平原大豆田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数据分析大豆生长季地表湍流热通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地表水分平衡和地表能量分配特征及其主控因子。【结果】大豆田地表潜热和感热通量日变化均表现为明显的单峰特征。潜热通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一般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达到最大值,其与净辐射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但当降水量较少时也与降水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 大豆田地表感热通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亦与净辐射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但感热通量Hs和Hs/Rn均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大豆生长季内降水总量明显大于蒸散总量,但降水分布不均也会使得短期内出现水分收支亏缺。2005-2007年,大豆田波文比季节变化特征不完全相同,波文比与降水量和叶面积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三江平原大豆田潜热和感热通量单峰日变化特征显著,生长季内大豆地表水分盈余。净辐射、降水量和植被发育是影响大豆田潜热和感热通量以及能量分配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The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of surface characteristic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to simulate surface energy and water flux in land-atmosphere boundary layer. Coupling crop growth model in land surface model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accurately express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and biophysical processes in farmland. However, the previous work mainly focused on crops in single cropping system, less work was done in multiple cropping systems. This article described how to modify the sub-model in the SiBcrop to realize the accuracy simulation of leaf area index(LAI), latent heat flux(LHF) and sensible heat flux(SHF) of winter wheat growing in double cropping system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NCP). The seeding date of winter wheat was firstly rese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growing environment in the NCP. The phenophases, LAI and heat fluxes in 2004–2006 at Yucheng Statio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were used to calibrate the model. The validations of LHF and SHF were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s at Yucheng Station in 2007–2010 and at Guantao Station, Hebei Province, China in 2009–2010. The results showed the significant accuracy of the calibrated model in simulating these variables, with which the R~2,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and index of agreement(IOA) between simulated and observed variable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than the original code. The sensitivities of the above variables to seeding date were also displayed to further explain the simulation error of the SiBcrop Model. Overall,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d the modified SiBcrop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growth and flux process of winter wheat growing in double cropping system in the NCP.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热应激初期鸡血清生化指标及其变化幅度与耐热性能的关系,以64日龄的Anak 40(♂)与岭南黄鸡(♀)杂交F1代母鸡(n=30)为试验动物,实施(38±1)℃的热应激处理,并分析了5项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的起始水平及热应激12 h内的变化幅度与耐热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6 h后热死或存活鸡组(Ⅱ组)血清葡萄糖起始浓度((12.33±0.88)mmol/L)显著(P<0.05)高于24 h内热死鸡组(Ⅰ组),且葡萄糖的起始浓度与耐热时间呈极显著相关(r=0.48,P<0.01)。Ⅰ组葡萄糖、球蛋白在应激初期12 h内浓度变化幅度分别为35.6%和5.0%,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且葡萄糖、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变化幅度与耐热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P<0.01)、-0.53(P<0.01)和-0.45(P<0.05)。因此,热应激起始阶段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幅度与鸡的耐热性能关系密切,可用作对鸡耐热性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以耐镉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水稻秀水63和秀水09)为试验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镉(0、1、5、10、25、50、100μmol/L-1)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d浓度增加水稻幼苗生长明显受抑,株高、叶绿素含量、叶片干重明显下降,且秀水63的下降幅度大于秀水09。总体上,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在较低浓度Cd胁迫下,秀水63叶片中脯氨酸含量、POD活性增加幅度较大,而在较高浓度Cd胁迫下,秀水09的增加幅度较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丙二醛(MDA)含量随着Cd胁迫浓度的提高而增加, 且增加幅度秀水63大于秀水09。从实验结果表明,秀水09对Cd胁迫的抗性大于秀水63。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关系,利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和常规气象仪器的观测结果,分析了2014年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长季的能量通量变化特征,并计算了波文比及其能量闭合度.结果表明:生长季净辐射总量为1 810.2MJ·m~(-2),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分别为1 033.0、727.7和53.8 MJ·m~(-2),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57%,显热通量占净辐射的40%,土壤热通量占净辐射的3%;生长季能量闭合度为1.002,月平均能量闭合度为0.99.  相似文献   

16.
以水稻品种N22为材料,通过数据库检索和文献挖掘,筛选出47个在高温胁迫和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在花药和授粉雌蕊中均差异表达的敏感基因,并对其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47个敏感基因主要富集到HSP20、HSP70、四肽重复、ClpA/B、DnaJ、FKBP型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和EF–hand蛋白结构域,且绝大多数敏感基因在高温胁迫和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的花药和授粉雌蕊中表达上调,有利于水稻花器官对抗胁迫诱导的胞内蛋白损伤;47个敏感基因主要参与了与胁迫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代谢途径,与类固醇激素受体的HSP90伴侣循环和蛋白质甲基化也有关.通过预测,获得13个敏感基因的28个上游miRNAs,其中osa–miR164、osa–miR156和osa–miR5162可能是水稻生殖期间逆境胁迫下对水稻育性、抽穗、衰老以及磷脂代谢中起关键作用的miRNAs.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灌浆初期高温胁迫对水稻籽粒活性氧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和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普遍推广种植的8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在灌浆初期进行高温胁迫(38 ℃/32 ℃,昼/夜),研究各水稻品种在灌浆初期高温胁迫下的ROS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以及稻米品质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相比,灌浆初期高温胁迫导致水稻籽粒O-2·和H2O2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在不同水稻品种中,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对灌浆初期高温胁迫的响应具有差异性。高温胁迫下,产量损失较大水稻品种的O-2·和H2O2含量增幅较大,淀粉合成酶活性受高温胁迫影响也较大。灌浆初期高温胁迫导致水稻结实率、千粒质量、收获指数和产量显著下降,其中黄华占和湘两优900的产量损失较小,在灌浆初期的耐热性较强;粤王丝苗、泰优390和湘两优2号的产量损失较大,在灌浆初期的耐热性弱。灌浆初期高温胁迫导致糙米率、精米率和淀粉含量显著下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高温胁迫下,产量损失较大水稻品种的淀粉含量下降幅度较大,稻米品质受高温胁迫影响也较大。在高温胁迫下,水稻产量与ROS含量显著负相关,而与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正相关。产量、籽粒加工指标、淀粉含量和淀粉合成酶活性的抗逆系数与ROS含量的抗逆系数显著负相关,而与抗氧化酶活性的抗逆系数显著正相关。【结论】灌浆初期高温胁迫导致水稻籽粒ROS过量积累是降低淀粉合成酶活性和淀粉含量,进而导致产量和稻米外观加工品质下降的重要因素。ROS的增加量可作为灌浆初期水稻耐热性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摘要 取24只小鼠分为慢性热应激组(EGⅠ)、急性热应激组(EGⅡ)和空白对照组(CG)。EGⅠ组每天早上移入40℃(相对湿度为53%~56%)的热应激箱内热应激10min,连续9d,到第10d,EGⅠ和EGⅡ同上热应激15min。结果显示:在热环境下,EGⅠ、EGⅡ组动物的肛温均比CG组高,EGⅡ组又比EGⅠ组高;3组动物睾丸重量及指数无明显变化;EGⅠ、EGⅡ两组动物精子数量及活动率均比CG组明显低(P<0.01);畸形率比CG组均高,EGⅠ组的精子数量、活动率显著低于EGⅡ组,畸形率极显著地高于EGⅡ组(P<0.01);在畸形的精子中,CG组主要以头部缺失为主,而EGⅠ组却以尾部缺失为主,EGⅡ组头部、尾部缺失相近。结果表明:热应激对精子的发生过程有毒性作用,抑制精子的形成,降低精子的数量及活动性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2年我国首次在北欧海进行了23 d连续的现场浮标观测的海表面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和海表皮温等观测资料,利用COARE 3.5块体算法计算得到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感热通量为9.34 W/m~2,潜热通量为31.55 W/m~2(海洋向大气为正)。ERA-Interim和OAFlux是国际通用的海洋气象数据集,将浮标观测结果与两类数据集进行了对比分析和验证。结果显示:北欧海暖流区夏季海气温差对于海气界面的感热输送起到主要影响作用,而在中低风速(10 m/s)的情况下对潜热输送起主导作用的是海气间的湿度差。在夏季北欧海暖流区域内ERA-Interim和OAFlux相对于使用COARE计算的浮标感热通量分别偏高和偏低12.58%与26.33%,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两个数据集对海表皮温和海表气温的估算误差;ERA-Interim和OAFlux对潜热通量分别偏高17.54%和7.76%,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对海表空气湿度的估算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