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夏秋季节,天气炎热,鱼塘施肥应注意避免以下“三忌”,防止施肥不当而造成池鱼死亡。一忌一次施肥量过多。夏秋季水温高,鱼吃食旺盛,排泄物增多,有机质分解加快,加上气候多变,水质易变化。施肥应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具体的施肥次数和施肥量应根据鱼塘的水色和水体透明度来掌握,一般来说当池水透明度在40cm以上说明池水较瘦,应及时施肥;当透明度在20cm以下时,说明池水过肥,不要施肥。每次施肥量不宜过多,并应以化肥为主,少施有机肥,一般每次亩施尿素1.5—2.5kg,结合施过磷酸钙3—4kg  相似文献   

2.
丁天宝 《齐鲁渔业》2002,19(12):8-8
一.观察透明度 对虾养殖期间,池水透明度一般应掌握在30~40cm左右。当透明度低于30cm时,应停止施肥,并适量换水;当透明度高于40cm时,说明浮游生物太少,应适当施肥。 二、观察水色 养虾池的水色是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表现,水中含有丰富的硅藻、绿藻等浮游植物时,水呈浅褐色或黄褐色。如果水色不正常或有异味,表示池水不正常,如:池水变成乳白色,是池内藻类大量死亡而细菌大量繁殖所引起;水色呈红褐色或鲜绿色,并伴有严重的鱼腥味,这可能是一些会产生毒素的甲藻类或蓝藻类的过度繁殖引起的。如果刮风时池塘水面出现很多泡沫,是  相似文献   

3.
6—9月份气温高、水温适宜,是鱼类生长的旺季,此期应加强饲养管理。 1、看水施肥 要随时巡塘,观察水色,根据水色变化情况合理施肥。如水色发黑,透明度较低,水有异味或池鱼严重浮头,要停止投肥,并及时加、换新水;如池水呈黄褐色,透明度在20厘米左右,说明池水肥度适宜,可暂不投肥;如水色清淡,透明度较高,要适当加大投肥量。以饲养链、鳙鱼为主的池塘,可用工畜混合粪肥发酵肥水的方法,使池水繁殖大量浮游生物。  相似文献   

4.
<正> 7月份气温上升,池水温度随之逐渐升高,昼夜温差较小,此时为中国对虾生长的最适温期,对虾保持快速生长的势头。 1 养殖中期 1.1 水色 7月份池水多为黄绿色,透明度逐渐达到30~40 cm,此时应停止施肥,注意水色不宜太浓,最好是“肥水清”、“肥而不腻”。水色太浓表示池水营养丰富,藻类繁殖快,易变化.不易保持稳定。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池水透明度以40~60cm为最佳。如果透明度低于30cm,在一周内虾就会出现黑鳃。当水色太浓时应加大换水量.同时应适当控制投饵量。 1.2 溶解氧对虾耗氧量增加,池水中的其它生物  相似文献   

5.
鱼池施肥的吕的。是为了使水中增加各种营养物质,促使水中细菌和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满足鲢、鳙等鱼的饲料需要。以鲢、鳙为主体鱼的鱼池应施肥,一般每亩施粪肥150~250公斤,用作基肥,以后根据水色来掌握施肥次数和数量,如水色深,带黄绿色或褐绿色的是肥水,  相似文献   

6.
供休闲垂钓的鱼塘,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上应与普通鱼池有所区别,应做到“八”要: 一、要管好水质。肥而不浊是对水质的基本要求,从直观看水色应偏深,透明度在25—30cm左右,调节水质要靠注水和施肥。  相似文献   

7.
合理和科学施肥是夺得鱼塘高产的主要措施。高产鱼塘施肥的五点要诀是: 1.施肥的原则是:少施、勤施、看水施肥,以保持水体有一定的肥度。 2.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水色来决定施肥的时间和数量。夏季水温高,分解迅速,耗氧剧烈。适当少施。秋季气温较低,可以适当多施。  相似文献   

8.
夏季鱼塘水温高,鱼的新陈代谢旺盛,需要较多的肥料。但是,如果施肥不当,就有可能导致鱼大量死亡。因此,在夏季向鱼塘中施肥一定要讲科学。一、所施的肥料,要确保无毒无害。为防止农家肥孪生蝇蛆,不少农户采用喷洒药物的方法进行杀灭。对于这种农家肥,在药性没有消失前,绝对不能施入鱼塘。否则,会使鱼中毒,大量死亡。二、肥料必须经过发酵。实践证明,向鱼塘施腐熟后的肥料,既可以提高肥效,又可以减少鱼病发生,能一举两得。三、要坚持适量施肥。夏季如施肥过量,会导致鱼塘缺氧而泛塘。在一般情况下,水色清淡、透明度超过40cm…  相似文献   

9.
李泽湘 《内陆水产》2003,28(1):26-26
鱼塘水质的好坏通常以水色和透明度作为判断的标志。用肉眼判别鱼池水质的好坏可采用以下方法。看水的颜色鱼池由于施肥品种与施肥季节的不同而呈不同的水色。一般来说,肥水池的正常水色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油绿色为主,另一类以茶褐色为主,这两类池水中均含有大量的易被鱼类消化吸收的饵料生物,是适合养鱼的塘水。看水色变化水色的变化是池水“活”的证明,它有“日变化”和“旬、月变化”两种情况。一般易被鱼类利用的浮游生物大多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由此形成池水上午的透明度要比下午高的“日变化”。此外,每10~15天水色浓淡呈周期性地交替出…  相似文献   

10.
水色与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养殖过程中,水色及其变化是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可根据透明度判断水体的肥瘦。根据水色判断的浮游生物的种类等,从而采取相应用药与施肥措施来管理水质。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水质趋于恶化,养殖对象发病率增高,病情越来越复杂。一旦发病就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养殖者发现有鱼死亡而不知何种原因,从而导致乱用药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水产养殖讲究预防病害,观察水色尤为重要。可根据水色、透明度来判断是否需要用药以达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目的。 水色是因为水中浮游生物、悬浮颗粒的数量和种类的不同而起的综合反映,其中…  相似文献   

11.
<正>一、肥水的意义春季,随着水温逐渐回升,水产养殖动物(鱼、虾、蟹、鳖等)的食欲也日渐旺盛,进入了正常的生长时期,也是苗种入池前的最佳肥水时期。通过施肥,培养有益藻相,为水产动物提供充足的开口饵料,对提高养殖动物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池塘水温上升到10℃时,可开始对鱼虾养殖池进行施肥,使水色呈褐绿色、油绿色或红褐色,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若水色清淡,呈现出黄色或淡绿色、水  相似文献   

12.
正一、春季常见不良水色调控1.清黑色水表现为水色发黑,尤其底部很黑,但是透明度很高,水中鲜见藻类,池底有大量腐烂有机质,如猪粪、青草等;常见于池底或池边种草、冬季池底堆有大量有机肥或有有机肥排入的池塘。此水色温度低时,养殖动物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但随着温度上升,很容易造成池塘氨氮、亚硝酸盐升高,且藻类无法繁殖,施肥基本无效,导致水质恶化,养殖  相似文献   

13.
养虾先养水是广大虾农和对虾养殖者的共识。而水色和透明度的好坏,是关系到对虾养殖的成败,但有些虾农,特别是初次养殖的虾农,对水色和透明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例如有的虾农认为,养殖对虾透明度越大,底质就越干净,水质就越好;有的虾农缺乏调节水色和透明度的基本知识,花了很大本钱还是没有培养出良好水色和透明度。因为调节好水色和透明其中有许多学问。为此,我们特地谈谈水色和透明度在对虾养殖中的意义和调节方法,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不同水色及透明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性状和生理应激指标的影响,为循环水对虾养殖系统适宜的水色和透明度调节提供参考。通过添加不同的色素将池水调节成绿、蓝、黄3种水色,设置20 cm、40 cm、60 cm和80 cm 4种不同梯度的透明度试验组,以过滤后透明度大于100 cm的海水作为对照组。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86±0.02) g的凡纳滨对虾2 340尾,按每池60尾随机平分为13组,每组3个重复,进行为期2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对虾在绿色水色透明度为60 cm条件下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高于其他水色试验组和对照组,但存活率以对照组最高。绿色和蓝色水色在不同透明度条件下,对虾的肾上腺素(E)和皮质醇(COR)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表明这两种水色不会引起对虾的应激反应和氧化损伤。在黄色水色条件下对虾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高于其他组,且随着透明度增加有升高的趋势,表明黄色水色会对对虾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而且其SOD活力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和对照组,表明黄色水色对对虾的免疫性能造成影响,降低其抗氧化能力。研究表明:在循环水试验系统中不宜将水色调节为黄色,但清水及绿色和蓝色水色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生理应激反应不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育珠池塘中,施肥的主要目的是调节水质、增加钙等营养物质、培育池塘中的浮游生物,另外,部分有机肥料碎屑也是蚌的食物成分,可以满足育珠蚌摄食和直接吸收营养元素的需要。有机肥料如绿肥、粪肥、堆肥以及无机肥料都可在育珠池塘中施用。施肥的种类和数量要根据不同季节、池塘水色、水质、肥料性质等来确定。  相似文献   

16.
正水色是养殖池水在阳光下呈现出来的颜色。养鱼池的水色主要是池中的浮游生物所决定的。当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时,池水呈现不同的颜色和透明度。以下就夏季常见不良水色调控和读者探讨,希望对高温季节的养殖有所帮助。浓绿水、墨绿色水:表现为水色浓绿、暗绿、无光泽,当水体呈浓绿色时,水体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7.
秋冬季节正处于亲鱼性腺发育早期,这个阶段亲鱼培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亲鱼怀卵量的多少,迥时也决定着翌年春季亲鱼人工繁殖的成败,因此,抓好秋冬季节的亲鱼培育十分必要。1.看水施肥。鲢、鳙鱼是以浮游生物为食,通过施肥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如果鲢、鳙鱼铒料充足,性腺发育就好,因此,看水施肥是养好鲢、鳙亲鱼的关键。特别在入冬前加强施肥(一般每周每667m~2施肥500Kg 左右),使水色变浓,这样冬季水色就不易变淡,如果入冬前水色就不很浓,一入冬季寒霜冷流就会使水色骤然变淡,达不到肥水养鲢、鳙的目的。同时入冬后,还应少量补充施肥,施肥时应遵循“少量多次,不断补充”的原则,同时,施肥一定要施腐熟肥,不要用生肥,最好是堆肥沤水,并且还应注意在秋季天气闷热  相似文献   

18.
张建  余建 《科学养鱼》2003,(7):20-20
一、水温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强度,会影响到它们对肥料的吸收和利用。一般而言,水温较高时,细菌对有机肥料的分解作用旺盛,肥效发挥较快,水温低时则相反。施肥后,达到肥水标准的时间随水温和天气情况变化而不同。一般晴天水温在22℃左右时适量施肥,4~5天后水色呈黄绿色时,可达到肥水标准。若施肥后遇阴雨天,水质还未转浓,此时不能盲目追肥,以防止肥料在池中大量累积,造成鱼池缺氧。二、水体pH鱼池施肥效果与水的酸碱度密切相关,池水呈中性或微碱性时施肥效果最好,此时浮游生物生长最旺盛。如池底淤泥过厚,底质和池水呈酸…  相似文献   

19.
杨保国 《内陆水产》2002,27(11):30-30
秋冬季节,亲鱼性腺正处于发育早期,这个阶段亲鱼培育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亲鱼怀卵量的多少,同时决定着翌年春季亲鱼人工繁殖的成败。因此,必须重视亲鱼的秋冬季节培育工作。1看水施肥鲢、鳙鱼是以浮游生物为食,通过施肥促使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如果鲢、鳙鱼饵料充足,性腺发育就好。因此,看水施肥是养好鲢、鳙亲鱼的关键。特别在入冬前,应加强施肥,一般每周每667米2施有机肥500千克左右,使水色转浓,这样冬季水色就不易变淡,如果入冬前水色就不很浓,一入冬季,寒霜冷流就会使水色骤然变淡,达不到肥水养鲢、鳙鱼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看水越冬及其生物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黑龙江、吉林地区数十个鱼类越冬池的实测数据 ,从水色、透明度、浮游生物与水体溶氧间的相互关系 ,总结如下规律 :1 水体透明度与浮游植物量负相关 ,与浮游动物量正相关。透明度 <5 0cm者 ,浮游植物丰富而极少浮游动物 ,一般氧气充足 ;透明度 >80cm者 ,多滤食性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少 ,一般溶氧量较低。越冬池透明度以 5 0~ 70cm为宜。 2 根据水体透明度可了解越冬池营养盐的丰欠 ,在越冬中、后期“肥水 (浮游植物多 )易缺肥而瘦水 (浮游动物多 )不易缺肥”。 3 目测冰下水体中鱼类的活动状况和兼测水温变化 ,可为池鱼越冬效果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