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进行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模型,然后运用均方差法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再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格尔木市盆地地区的2000、2005、2010年3个不同时期土地生态安全分值,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生态安全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2000年的0.3740上升到2010年的0.5899,基本靠近良好状态。其中2000—2005年上升比较平缓,而2005—2010年上升强度比较大。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3倍。 相似文献
2.
酶促褐变是导致果蔬组织褐变的主要原因,控制酶促褐变很大程度上能够减轻果蔬采后褐变的发生。本文就国内外关于果蔬采后酶促褐变控制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采后果蔬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鲜切果蔬酶促褐变物理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促褐变是影响鲜切果蔬品质的重要原因之一。综述了目前采用物理方法(包括温度控制、氧气控制、高压处理和辐照处理)控制鲜切果蔬酶促褐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果蔬加工贮藏中的酶促褐变现象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蔬的褐变是困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一大技术难题,实践证明单独使用一种褐变抑制剂效果不太理想,通过探索不同物质控制褐变的机理,利用彼此的增效协同作用进行抑制剂的复配,能够达到更有效地防止果蔬褐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板栗果实酶促褐变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笔者对板栗中引发褐变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多酚类物质进行了提取研究。对板栗中的多酚提取方式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最佳条件;粗提物经聚酰胺柱纯化,使用紫外光谱扫描,高效液相色谱进行鉴定。对板栗中多酚氧化酶以及过氧化物酶进行提取,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板栗果实中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为:用60%的丙酮溶液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60min,提取温度4℃;粗提物经聚酰胺柱分离纯化,光谱扫描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鉴别纯化后可获得两种组分,初步鉴定为黄烷-3-醇组分;多酚氧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25~30℃,最适作用pH为5.0~6.0;过氧化物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作用pH为4.0。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酶促褐变是影响鲜切果蔬流通与货架期品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是完整的果蔬,也有超过50%的损失是由酶促褐变造成的。由于鲜切加工会人为地造成果蔬细胞破裂,使酚类化合物与多酚氧化酶(PPO)的区域性结构遭到破坏,导致酶和底物接触,使得褐变更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7.
非酶褐变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酶褐变反应主要指碳水化合物在热作用下的复杂反应。针对食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非酶褐变反应的类型、反应历程、颜色产物、对食品的影响、非酶褐变反应条件,以及反应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9.
果蔬食品的褐变与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生产实际,对果蔬食品产生褐变的机理及其控制途径进行探讨。通过遗传学途径,培育果蔬新品种,使之不含易氧化变色物质,增强其天然抗褐变性,是控制果蔬褐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烫的方法,研究贮藏期间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对主要蓝莓汁品质的影响。贮藏期间果汁中的总糖、总酸、总酚含量均有所降低,褐变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PPO活性与总酚含量、褐变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由于果蔬采后保鲜、运输贮藏等原因,每年损耗率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有效延长果蔬采后的贮藏保鲜期,减少果蔬腐烂现象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化学保鲜剂虽然对果蔬保鲜效果好,对人体和环境都会造成危害。而微生物果蔬保鲜技术是一种安全、无毒、无污染的保鲜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可替代化学保鲜剂。对微生物在果蔬防腐保鲜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和微生物抑菌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微生物在果蔬防腐保鲜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Analytical Solution of Clamped Rectangular Thick Plate by Finite Integral Transform Metho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已筛选出的荔枝采后病害拮抗微生物的种类及其生物防治途径,并对拮抗菌的抑菌机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同时,对我国果蔬采后病害拮抗微生物的商品化应用及今后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16.
17.
冷敏型果蔬在不适宜的低温下会出现冷害症状,使其抗病性和耐贮性下降,造成品质劣变或严重腐烂,从而影响果蔬的食用与商品价值。本文在阐述采后果蔬冷害的基本特征及其生理生化特性变化的同时,综述冷害的发生机理及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对采后果蔬冷害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