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项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苹果树腐烂病又进入了新一轮高发期,对于这一具有毁灭性的疫情灾害,做好预防并积极治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为了引进抗腐烂病新品种,调整云南苹果品种结构,需要对新拟引进品种抗性进行鉴定。以目前主栽品种红富士作为对照,通过观察果园自然发病程度和人工接种腐烂病原菌进行抗性鉴定相结合,对苹果品种对腐烂病的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测试的苹果新品种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抗性均存在差异,云南6个苹果新品种对腐烂病的抗性均比主栽品种红富士强。其中斯维塔、玉华早富对腐烂病的抗性表现较好,其次为新嘎啦、短枝富士、皇家嘎啦和金世纪。通过鉴定,明确这些品种均为云南未来可以推广使用的抗腐烂病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药剂防治苹果腐烂病优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福美胂40%wp与多菌灵50%wp两种杀菌剂以不同浓度混配及不同时期喷雾防治苹果腐烂病。结果表明:福美胂和多菌灵单独使用时,防治苹果腐烂病作用相当。福美胂高浓度与多菌灵低浓度配合或福美胂低浓度与多菌灵高浓度配合使用时对苹果腐烂病有80%以上的防效。两药剂配合使用的优化方案为福美胂40%wp50~75倍液,多菌灵50%wp100~200倍液;在青海苹果产区,喷药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防效最佳。  相似文献   

4.
<正>苹果腐烂病,又名烂皮病、臭皮病、串皮病等,被广大果农称为苹果树癌症(黄鹤,2012)。该病在世界各地苹果种植区均有发生,1903年在日本首次发生,1972年日本小林享夫报道,苹果腐烂病菌不仅为害苹果属植物,还可侵染桃、梨、樱桃等多种落叶果树和阔叶树种。该病多发生在6年生以上的苹果树上,可造成枝干枯死、死树,甚至毁园,是目前苹果栽培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刘光东,2010)。现就苹果腐烂病的发病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果农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苹果易发生很多病虫害,主要有苹果蠹蛾、叶螨类、苹果腐烂病、白粉病、黄化病等。为了引导果农科学种植,减少病虫危害的损失,现将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砂质潮土上不同大豆品种低磷敏感性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州 450002;2郑州市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郑州 450002)  相似文献   

7.
水环境承载力研究对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从社会经济、生态、水质、水量四个角度选取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向量模法,对江苏省2004-2015年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计算。结果表明:2004-2015年江苏省水环境承载力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08年达到最低值。2008-2015年水环境承载力表现出波动上升的变化态势。2015年评价值为0.342,但仍低于多年平均水平0.351。因此,江苏省必须从提高环保投资,革新技术设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移等方面予以突破,进一步提升当地水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苹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苹果产业的发展。但由于受气候条件以及不科学管理等原因,苹果树会出现不同类型的病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苹果的产量和质量。文章分析了不同病害的发病原因和规律,并采取针对性的方式和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以提高对病害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9.
北方果农都习惯于初春清园,其实在秋末清园效果要好于初春。 9月份早、中熟苹果和大部分梨果都已采收,晚熟苹果进入膨大着色期,此时正是各种病害的侵染高峰期,尤其是苹果腐烂病,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是病原侵染发病期,直到11月份腐烂病病原菌形成分生孢子越冬。  相似文献   

10.
苹果腐烂病又名烂皮病。是为害苹果最严重的一种病害,近几年在陕西渭北比较流行,并表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威胁着渭北优质苹果基地的持续发展,特别是白水县发病率递增速度较快,如不及时防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果农朋友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郑劲光  刘杰  董玲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4):174-179
为了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和预报服务水平,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5月27日赣东抚州市区域性暴雨成因从天气形势、影响系统、水汽、动力与热力不稳定等方面,运用垂直螺旋度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一次江淮气旋东移过程中暖区短历时强对流暴雨,江淮气旋、500 hPa低槽、中低层低涡、西南风急流是暴雨主要影响系统;(2)暴雨区与垂直速度所表现的强烈上升区对应,并伴有高能高湿条件;暴雨区位于850 hPa水汽通量大值中心附近和温湿能等值线梯度密集带偏高值一侧;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与强降水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3)垂直螺旋度分析表明,这次暴雨落区位于700 hPa垂直螺旋度正大值中心附近,强降水出现与中低层的正螺旋度迅速增大,高层负螺旋度值迅速减小在时间上有一致性。分析结果对今后暴雨预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合成分析、EOF分解、显著性差异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1960—2010年安徽淮北地区5—9月25个区域性暴雨个例进行分析来研究安徽地区淮河以北区域性暴雨时空分布、大尺度环流分型及物理量场分布特征,从气候背景角度出发了解其成因分析,为预报提供有益参考。研究表明:安徽淮北区域性暴雨大尺度环流特征主要表现为两脊两槽型。暴雨区多位于高空西风急流入口区南侧和低层低涡辐合中心东南侧、闭合经向垂直环流上升支下方。冷空气分别从高低层同时入侵,高层冷空气以高值位涡柱的形式向下入侵。暴雨区多位于垂直上升速度中心和湿位涡负值中心略偏北,垂直方向上呈现湿位涡正负区叠置的形势,且低层的对流不稳定和中高层的斜压不稳定相结合,使得大气不稳定性增强是造成淮北区域性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甘肃庆阳地区突发性暴雨和系统性暴雨成因及特征,给该地区的灾害性暴雨天气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诊断分析技术对比分析了庆阳地区2016年7月10日突发性暴雨和7月18日系统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2次暴雨500 hPa上都有低槽,均存在高空急流,且都上冷下暖,水汽均来源于孟加拉湾,中尺度云团都较为活跃,组织化程度较高;(2)主要影响系统“7.10”突发性暴雨是两高之间切变线、辐合线和低涡,范围较小,“7.18”系统性暴雨是东北低涡下滑冷空气、高原槽和低空急流,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3)“7.10”暴雨局地温湿条件更好,“7.18”暴雨水汽输送通道更畅通,辐合更明显,上升运动更强。(4)“7.10”暴雨较“7.18”暴雨具有更大的不稳定能量、更高的CAPE值和更强的垂直风切变,但垂直运动和辐合辐散均较弱。(5)“7.10”暴雨主要以孤立的对流性云团为主,云顶亮温很低,“7.18”暴雨主要以混合性云系为主,云顶亮温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相似环流背景下2次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抚顺地区暴雨短期预报能力,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7月9日和2013年8月16日抚顺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过程均发生在偏西气流的纬向环流形势下,500 hPa贝加尔湖冷空气东南移是造成抚顺地区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但不同点在于冷空气的输送形式,“07.9”暴雨过程是由贝加尔湖脊向东南方向移动导致,“8.16”暴雨过程主要是贝加尔湖脊前横槽南下所致。2次过程200 hPa均存在强盛的高空急流,但分流区的位置不同,“8.16”暴雨过程高空急流分流从辽宁西边界开始,从而有利于强暴雨的发生。低空急流、高空急流分流区的位置以及地面系统不同是导致2次暴雨强度差异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广西一次冬季暴雨的水汽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2012 年1 月13—15 日广西暴雨过程的水汽来源、急流的输送作用和水汽饱和程度等特征,使用天气学分析和动力诊断的方法分析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红外云图等资料。结果表明:孟加拉湾和南海是本次暴雨过程的2 个水汽源地,500~700 hPa 中低空西南急流的建立和加强使孟加拉湾成为主要水源地,加强了暴雨区的水汽供应。而这支急流的维持依赖于200 hPa加强的副热带锋区西风急流入口区南侧的强辐散作用。不同源地的水汽输送高度不同,水汽通量中心出现在700 hPa。600 hPa 以下为水汽通量辐合层,700~850 hPa 辐合强度远大于925~1000 hPa;水汽通量中心在暴雨区的上风方,水汽辐合中心在水汽通量中心沿气流去向的一侧,700~850 hPa 叠加的辐合中心处即为暴雨区,辐合高度的升高、湿层剧烈向上扩展都可作为暴雨征兆。以上分析得出了冬季暴雨过程中水汽条件的形成机制,得出预报着眼点,对提高此类暴雨预报准确率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气候平均态的角度掌握安徽淮河以南汛期区域性暴雨的大气环流背景和物理量配置的特征,为区域性暴雨预报提供有利参考,本研究利用合成分析、EOF分解、显著性差异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1960—2013年安徽淮河以南地区5—9月171次区域性暴雨个例进行分析,以研究其时空分布、大尺度环流分型及物理量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安徽淮河以南区域性暴雨大尺度环流特征主要表现为中高纬“2脊1槽”型。暴雨主要是边界层偏南风急流、低空西南急流和高空西风急流三者垂直方向上耦合的结果,暴雨区多位于南亚高压北侧,高空西风急流南侧,低空急流左前方和边界层急流中心的左侧及850 hPa暖切南侧,且垂直方向上呈现湿位涡正负区叠置的形势,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不稳定层结条件。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技术的重庆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定量地研究分析重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和区划,利用重庆1961-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全市各区县的自然、社会经济与防灾抗灾等数据,利用GIS技术和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重庆市暴雨洪涝风险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抗灾能力多个因子定量分析,计算得到重庆市区县级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综合指数,并绘制了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重庆的开县、梁平、合川、北碚、荣昌、永川、渝北及铜梁部分地区的危险性和易损性指数较大,其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最大;南川、丰都与石柱、黔江、涪陵、綦江部分地区由于暴雨洪涝发生频率较低,孕灾环境敏感性指数较小,灾害风险最小。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潍坊地区首场局地大暴雨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NCAR 资料、FY-2E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2年7月4~5日潍坊地区出现的首场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此次局地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低槽、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和气旋。局地大暴雨区域与水汽通量大值区和辐合中心比较对应。超低空急流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对降水强度的增加和出现的区域具有重要作用。地面中小尺度辐合中心的持续时间对此次局地大暴雨的贡献较大。临朐区域站出现大暴雨与特殊地形有关。此次暴雨是出现在等θe线陡立密集区内、对流层低层MPV1<0的对流不稳定条件下且MPV2绝对值得到较大增长的区域。中尺度对流云团范围和强度的不断变化对判断暴雨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欧徽宁  黎馨  周渭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0):122-126
旨在研究2018年6月12日广西暴雨天气过程出现桂西漏报,桂东空报的原因,为今后预报提供参考,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预报不仅要注重大的环流形势分析,还要考虑水汽、能量条件的分析;预报员先入为主的预报思路和过分依赖数值预报产品,使得在其他要素分析的过程中侧重点不同,没有全面把握水汽、能量、动力条件的分析;中短期预报效果不好时,可以通过短时临近预报弥补。  相似文献   

20.
通辽南部山区1日暴雨与水库洪量相关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价1日最大降水量与水库洪量的相关关系,为通辽市南部山区的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提供理论依据,以该地区最大的中型水库(岗岗水库)为例,用简单近似方法计算1日暴雨和水库1日洪水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1日暴雨与水库1日洪量直接相关;在分析特大洪水频率的基础上,计算出水库最大洪峰洪量。这在水库可研阶段或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缺少断面资料的情况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