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畜牧场选址是一项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工作。在利用GIS技术以前,畜牧场选址工作是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进行实地调查,得到可以建设畜牧场的地块,不仅费力费时,而且无法准确评估防疫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在概述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各领域应用的基础上,以吉林省永吉县中国-新加坡食品控制区为例,重点体现了GIS技术在畜牧场选址中的应用。利用GIS技术将规划区域的各种地物信息、交通信息、地形信息等有机结合,将图片资料以图形化方式转换为空间数据,并与其他非空间数据、资料等有机结合。结果表明:通过GIS技术可以使畜牧业规划在区域布局上更为合理;产业选择上更为科学、提高重点项目的可操作性,提升规划的可行性。在畜牧产业中,提高畜牧场选址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同时更准确的了解规划区域的畜牧生产潜力,确定养殖规模和不同畜种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GIS技术在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王连喜  李欣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364-364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与传统区划方法的结合,可以得到更加精细的农业气候区划结果,其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气候区划,为当地农业生产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笔者着重从气候要素细网格化、区划成果数字化、信息服务、“3S”技术相结合等四个方面,总结GIS技术在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进展,对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几点建议如下:(1)进行农业气候区划时应综合考虑多种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因子;(2)运用GIS技术进行“自下而上”的区域合并过程中,需要更好地结合自动合并与人工合并;(3)区划指标应考虑运用逻辑交集运算;(4)建立基于Web技术的开放式共享GIS农业气候区划平台;(5)GIS结合GPS、卫星遥感数据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全面监测农作物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山区土地资源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迫切需要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门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管理能力的信息技术,不仅为土地资源的高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持而且可以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持续发展。基于GIS处理空间数据的强大功效,结合河北省太行山区土地资源的具体特点,该文从电子生态地图的制作、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等方面探讨了GIS在河北省太行山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MapX技术在木薯产业体系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内涵,针对传统木薯产业管理方法的不足与缺陷,利用中国热带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木薯研究数据资料,结合GIS技术,设计了基于MAPX的木薯产业体系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Oracle9i构建数据库来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利用Maplnfo Professional、MAPX技术和visual B语言进行二次开发,为木薯产业体系提供方便快捷的动态管理,更能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全局优化。  相似文献   

5.
GIS技术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气象探测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笔者以焦作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为实例,分析了气象探测资料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中的综合处理应用,介绍了组件式GIS技术在人影作业指挥系统中应用的总体思路,并阐述了该系统中GIS应用的主要方面,包括离散点探测资料的分析处理、雷达资料处理显示、各类探测资料的融合叠加、精细化预报产品的图形化显示及火箭安全射击范围管理、区域协作区管理等。实现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中气象探测数据、预报预警信息、火箭射击区域等数据的空间管理,基于GIS可以对作业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6.
GIS空间分析技术在棉花叶面积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快速准确的获得棉花叶面积信息,通过扫面仪获取棉花叶片和准图形的数字图像,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长方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进行面积和周长计算。结果表明,GIS法提取的面积、周长信息与准图形面积、周长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021和0.01,远小于叶面积仪器的测量误差,说明GIS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棉花叶面积测定是切实可行的。这种方法不受叶片形状、大小、厚薄、叶片幼嫩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叶面积不大的植物,利用GIS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可以进行批量处理。因此和其他叶面积测定方法相比,GIS空间分析技术测定叶面积具有准确、快速、数据处理量大等优点,适用于科研和生产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的灌溉用水管理是实现农业高效用水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可实现灌溉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灌溉系统的优化调度,达到节水增产目的,使有限的水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采用手工方式进行灌溉用水管理,难以及时提供水资源利用最优化方案,因此急需研制出具有网络通信功能的可视化操作界面的灌溉信息管理系统,为灌区水资源评价和利用、规划等工作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GIS不仅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还具有丰富的多元地学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和直观的图形显示效果,因此利用GIS进行灌区的管理与建设将会有效提高灌区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笔者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灌溉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规划及结构设计,利用MapX组件工具开发了陕西省冯家山灌区灌溉信息系统,对提高灌溉用水的管理效率进行了实例尝试,并着重对下列关键技术的运用进行了实践与思考:(1)阐述了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结合数据库管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组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2)着重介绍了基于MapX组件的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与关联技术、灌溉管理信息的网络通信实现技术;(3)最后对在灌溉管理工作中运用GIS技术进行科学管理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2019-2020年河北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太行山区试验站在河北省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太行山区就本区域大豆产业现状与生产种植情况进行调研,调查、收集和整理本区域技术需求、产业发展需求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河北省太行山区大豆产业基本情况、大豆分布及种植、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介绍,为提升河北省太行山区大豆生产水平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系统过程耦合的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霞  张勇  李悦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394-399
对农业管理信息系统与生态过程模拟模型耦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构建与生态过程耦合、基于空间信息的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为农业管理和生态过程模拟模型在空间区域上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有效、直观的解决方案。通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其功能实现技术的研究,采用SuperMap作为开发平台,利用二次开发语言开发了与生态过程耦合的农业管理信息系统(TES_AGRDSS)。该系统充分利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强大功能,将各种信息进行综合、抽取,实现了单个模型内部的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双向连接,以及不同模拟模型之间数据的双向连接与耦合,使得生态模拟模型在区域上的应用、生态过程模型与农业管理模型的耦合成为可能,为土地利用的管理与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耕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耕地地力是表征农田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对农业生产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级是保证农田合理利用的关键所在,对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简述了国内外耕地地力评价的相关研究,进一步综述了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8种主要技术及方法的发展历史和评价应用的优缺点。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GIS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方法以及以GIS为基础的数据挖掘方法将逐渐成为研究热点,GIS以及卫星遥感等技术的应用也将更为广泛,对提高农田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更为精准化。通过本文的综述比较,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及发展效益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技术的山西省高粱种植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毅  白文斌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3):235-238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调整高粱种植品种,利用山西省109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2年标准气候统计资料,建立山西省高粱种植气候区划因子与地理信息的回归模型,确定了山西省高粱种植综合气候区划指标,并利用GIS技术将山西省高粱种植区域划分为早熟、中早熟、中晚熟和晚熟区。分区结果较传统气候区划更直观和精细,为发展高粱产业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GIS在福建龙眼低温冻害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减少福建龙眼在低温冻害中的损失,实现科学合理的种植布局,进行本研究。根据龙眼的生长情况、受害程度与年度极端最低气温、种植区域的坡向、坡度的关系,确定龙眼冻害等级指标。利用福建68个气象台站的地理信息资料,建立龙眼冻害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模型,通过GIS技术推算出50m×50m分辨率的冻害指标空间分布。利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得出福建龙眼低温冻害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已有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系统缺少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以及进一步进行产业结构规划能力的问题,笔者着重探讨如何结合软件工程技术、GIS技术、模型技术构建更加完善的区域农业产业优势分析与规划系统。系统充分利用了轻量级Java EE开源框架的技术特点,采用组件式开发,实现了可重用的线性规划模型组件,并整合了SuperMap GIS平台,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RS与GIS在洛阳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RS和GIS对洛阳市的绿地进行了调查,建立了洛阳市绿地信息数据库,并对绿地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探讨了RS和GIS在洛阳市绿地系统规划应用。在绿地信息的提取过程中,对研究区遥感图像进行了图像融合、几何纠正,图像分类和专题矢量化;建立了相关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提取了建筑物高度。在规划中,应用了GIS的缓冲区分析、空间叠加分析、坡度坡向分析、通视分析功能,高度分析等功能;使规划更科学,更实际。  相似文献   

15.
收集与太湖渔业资源相关的空间数据,并存储于由ArcSDE和SQL SERVER建立并配置的空间数据库中,利用MapGuide实现太湖渔业资源空间数据网络共享,太湖渔业资源信息系统具有电子地图浏览、图层管理及空间数据查询和分析等功能。该系统的成功开发,可以扩大太湖渔业资源的辐射面,为渔业规划的制定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作物从 20 世纪 90 年代发展至今,在农业、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均取得了可观效益。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作物育种可利用的目的基因、可改良的性状逐渐增多,基因编辑技术的兴起,使作物改良简单化、精准化。转基因作物种类增多、数量增加、种植面积增加,转基因产品的流通速率明显提高。对转基因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数据分析得到国际及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情况,针对转基因大豆的技术应用和研发成果进行了汇总与讨论,总结出现阶段我国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以期为中国转基因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卫星遥感技术在火情监测中具有监测面积大、速度快、成本低,且可长期动态监测等优势。笔者将RS和GIS技术有机结合,进行沈阳地区火情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基于火点像元背景亮温差异进行计算机自动判识,综合火点发生特点和下垫面情况进行人机交互修正火点判识阈值,利用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火点精确定位,获取火点所在乡镇乃至村信息、像元个数以及土地利用情况。通过与实际火点资料对比分析,火点判识结果较理想。在2014年秋季和2015年春季火情遥感监测期间成效较好,为政府相关部门防火、救火等决策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借助GIS空间数据获取、分析与管理能力,基于农用地分等方法的应用和改进,建立了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模型。评价模型通过分功能模块从机理上实现评价质量控制,就光温/气候潜力加和算法,采用以能值为基础确定标准产量折算系数 ,引入光温潜力协调系数 ;就自然质量分模型,指标区之间因素-分级-分值进行了统一,但保留了因素权重的区域差异性。采用2004-2005年重庆市分区县统计的平均粮食播面单产对自然质量等和利用等进行独立检验,线性相关系数分别达83%和87%,相关性显著。研究得出结论,评价模型有效实现了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区域间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了精确了解成都市高新区城区绿地分布结构,利用Quickbird影像数据,结合其他地学信息,以GIS、RS为主要技术手段,辅以人工实地调绘信息,对成都市高新区南部园区进行了绿地景观信息分类与提取,完成了对高新区南部城区的绿地现状GIS成图。在GIS成图基础上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分别从斑块水平指数、类型水平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层面研究了高新区南部园区景观格局的特征,提出了研究区域内的绿地景观分布格局的问题,旨在为高新区南部园区的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扩种大豆和油料,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思南县幼龄茶园套种大豆的种植现状和取得成效,分析了推广该模式的发展前景;结合发展中存在规划滞后、选种盲目、技术落后等主要问题,根据茶园种植规格、管护要求和质量安全的需要,立足于茶园与大豆生产措施的有机融合,针对备耕、选种、播种及田间管理各环节均提出具体建议,为今后幼龄茶园套种大豆的技术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