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玉米品种对褐斑病抗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6~2007连续两年采用田间病圃法鉴定了不同玉米品种对褐斑病的抗病性。200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28个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其中达到抗病水平的有21个,占鉴定总品种的75%;中感品种6个,占鉴定总品种的21.43%;高感品种只有中科4号1个,占鉴定总品种的3.57%。2007年的试验结果表明,10个品种中达到抗病水平的有7个,占鉴定总品种的70%;中感品种3个,占鉴定总品种的30%。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玉米收获前发现黄曲霉菌(Asperrgillas flavus ex Prics Link)已有多年。过去人们认为该菌是一种不重要的穗部病菌,很少有人注意它,直到产生有毒的化合物黄曲霉素时,才引起人们关注。它是美国东南部地区玉米上的一种常见菌,若干年后,将会给主  相似文献   

3.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花生、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并且在侵染后产生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污染不仅发生在作物生长环节,而且在收获、干燥、储运等过程也会发生,严重威胁农产品消费安全和人畜生命健康.因此,解析黄曲霉对粮油作物的侵染过程及侵染...  相似文献   

4.
5.
张成和  刘爱国 《玉米科学》1995,3(Z1):021-024
河北省为玉米大、小斑病混合发生区,近年来玉米矮花叶病发病逐年加重。通过对河北省玉米生产上的11份主栽玉米杂交种和11份骨干玉米自交系对大、小斑病和矮花叶病的单独接种和复合接合鉴定结果看出,被玉米矮花叶病侵染的玉米对大、小斑病的抗性严重丧失,病级一般加重2~3级,病指增高40%以上,由抗病品种变成了感病品种,所以选育种植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种时,必须同时兼抗玉米矮花叶病。  相似文献   

6.
7.
8.
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侵染和干旱胁迫能降低玉米的产量、株高和籽粒饱满度。其影响早有记载,但很少有人研究过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在干旱年份(如1988年美国玉米带)也许是很重要的,因为和干旱有关的大量病毒传播介体所引起的MDMV接种体可能增加。以前对干旱和玉米矮花叶病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Lindsey等(1975)认为,MDMV侵染的玉米植株叶片和正常叶片相比蒸腾速度下降,水势增加。在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系统调查了花生褐斑病流行动态情况,并定期捕捉了空中分生孢子飞散情况,结合田间环境监测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生褐斑病的季节流行曲线为典型S形曲线,病害指数增长期为花生出苗至7月上旬,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上旬至9月中旬,衰退期为9月中旬至花生生育期结束。整个生长季花生褐斑病的表观侵染速率呈波浪式正态分布,其变化趋势可反映不同流行时期该病害病情变化快慢。花生褐斑病菌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各供试花生品种的病害表观侵染速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通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可准确分析花生褐斑病病情变化。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和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当日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差,仅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当日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为-0.454*,说明较强降雨对空中孢子飞散有明显的冲刷作用。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分别与前7 d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叶面湿润时数、累计降雨量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将这些相关性较高的气象因素作为预测模型关键的输入变量,为花生褐斑病的科学管理和防治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近几年玉米褐斑病发生逐渐严重,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2007~2009年连续3年对冀东地区玉米褐斑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57份美国GEM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7月份的降雨量是褐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降雨量对褐斑病流行的影响;玉米拔节期是褐斑病防治关键期,当累积降雨量达到247.7 mm时要及时进行防治。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GEM种质资源中有37份免疫材料,占鉴定总数的64.91%;有8份抗性材料,占总数的14.03%。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几丁寡糖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活性,继而在温室盆栽和人工接种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几丁寡糖、几丁寡糖+木霉+几丁质等5种方法处理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同时分别系统测定了烟草植株施用几丁寡糖及人工接种赤星病菌后10d内SOD、POD、PPO和几丁质酶等4种防御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几丁寡糖对烟草赤星病菌的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单独施加几丁寡糖的处理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为53.60%,其次为几丁寡糖+木霉处理,防治效果为38.28%。几丁寡糖处理后烟草体内的PPO、SOD、POD和几丁质酶的活性显著提高。以上结果说明,几丁寡糖对烟草赤星病有显著的控制效应,主要是通过诱导、提高烟草植株有关防御酶的活性从而增强烟草植株对赤星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3.
玉米萌芽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4个自交系丹340、丹9046、丹598和Mo17组成的6个杂交组合进行了萌芽期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杂交种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阻碍了胚芽和胚根的生长,降低了种子中贮藏物质的利用效率,也降低了胚乳中的淀粉酶活性.试验表明,不同杂交种在抗旱性上存在明显差异,抗旱性强的杂交种在水分胁迫下仍然保持较高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贮藏物质的利用效率和淀粉酶活性下降的幅度较小.因此认为通过对上述这些指标的测定可以较好地反映出玉米杂交种萌芽期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孢子萌发法对分离自海南的木薯褐斑病菌进行了10种杀菌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国光多菌灵(50%多菌灵WP)和咪鲜胺(25%咪鲜胺EC)的EC50值最小,抑菌效果最好;腐霉利(50%WP)的EC50值最大,抑菌效果最差。建议生产上使用多菌灵和咪鲜胺等来防治木薯褐斑病。  相似文献   

15.
玉米抽雄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以7个玉米杂交种(农单5号、沈单10、农大108、沈单16、郑单958、登海9号、鲁单98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抽雄期轻度干旱对玉米产量、叶片相对电导率、气孔阻力、蒸腾速率、脯氨酸含量和散粉至吐丝间隔天数等的影响。分析表明,轻度干旱胁迫下玉米各杂交种抗旱系数与叶片脯氨酸含量、气孔阻力、蒸腾速率呈正相关,与叶片相对电导率、玉米散粉至吐丝间隔天数呈显著负相关,上述指标和抗旱系数的相关性都达到显著水平。鉴定玉米抽雄期抗旱性应以抗旱指数为主,结合其他5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水稻胡麻斑类似病危害转Bt稻“克螟稻”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田间转Bt稻“克螟稻”稻叶上观测到一种病斑,病斑中心和周围均呈褐色,长椭圆形与稻胡麻斑病类似,平板上分离到的病原菌菌丝呈灰褐色,菌丝有多个隔膜,分生孢子梗成丛,但在PDA培养基上,产生的分生孢子特征与稻胡麻斑病不吻合。从为害级别和严重度上分析克螟稻对胡麻斑类似病的感病程度远远超过其亲本秀水11。克螟稻叶片间发病速率增长迅速,而秀水11叶片间发病速率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17.
玉米苗期及萌芽期抗旱性评定方法筛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对河北省推广的5个玉米品种的F1、F2代及其自交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室内发芽试验和苗期试验对玉米进行抗旱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用不同的耐旱性鉴定方法对参试材料进行萌发期、苗期耐旱性鉴定,都得出完全相同的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所选用的评价方法都能较准确评价玉米的耐旱性,但不同方法的操作难易不同。在进行大批量样品的抗旱性鉴定时,可以利用PEG方法进行初步筛选,再利用水分胁迫进行苗期的进一步鉴定,并通过测定CAT活性对大量玉米进行耐旱性的鉴定,减少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蛋白质电泳对两个玉米自交系和两个杂交种不同发育时期的子粒蛋白质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子粒发育10~35 d过程中干物质积累与发育天数成正比.随子粒发育各蛋白质组分开始合成,授粉15 d的种子中具备了成熟种子中的所有蛋白质组分.子粒发育后期蛋白质量随子粒干重的积累而增加,但百分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43个玉米杂交组合及其相应亲本为材料,利用20%PEG-6000溶液在苗期模拟干旱胁迫,研究玉米苗期抗旱性的杂种优势表现,并探讨与亲本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个组合存在正向超亲优势,18个组合具有正向中亲优势;以中单808作为对照,13个组合表现为正向对照优势。玉米杂交组合苗期抗旱性和对照优势与母本、父本、高值亲本、低值亲本及亲本均值间的相关性一致,均未到达显著水平,表明玉米杂交组合苗期抗旱性和对照优势与亲本间无明显的相关性,在育种实践中,不能根据亲本抗旱性来预测杂交种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