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良雄性不育系ST039与自选系借20组配成F1代完全不育的优良杂交种ST618。其杂种F1代为完全不育。掺和型雄性不育化杂交种的利用有二种方法:一是与同型可育杂交种按2:1或1:1掺合应用,利用同型可育杂交种的花粉给不育杂交种授粉;二是利用高油玉米花粉立感效应,雄性不育节养技术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利用效应三种遗传集成,提高普通玉米籽粒合油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玉米与其亲本营养综合效应的相关性研究,提出玉米吸肥能力与喜肥程度的两种分级方法,初步明确"吸肥能力"与"喜肥程度"的两种分级方法既适用于玉米单交种也适用于亲本。因此,可应用玉米喜肥程度的分级方法来研究玉米营养效应的遗传属性。玉米对N、P、K肥综合效应等级与其母本对N、P、K肥综合效应等级完全一致,与其父本的等级不吻合。玉米单交种的营养效应特性与母本密切相关,初步确认为母性遗传。  相似文献   

3.
三交种因其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比单交种更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比较恶劣的生态环境和粗放的栽培条件,且制种产量高,种子生产成本低,因而种子价格也较低,农民比较容易接受。选育抗逆性强、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的玉米三交种,对发展边远、贫困的岩溶山区玉米生产,提高玉米单产,增加粮食总产意义十分重大。为此,经过多年的努力,育成了高产稳产、适应性强、抗旱耐瘠薄、品质优良、制种产量高的玉米三交种毕玉4号。  相似文献   

4.
柯永培 《玉米科学》1993,1(4):011-013
玉米姊妹交技术是以遗传方法克服自交衰退的一种技术进步。用具有一定遗传差异的玉米姊妹系杂交,通过姊妹种配制改良单交种能大幅度增加繁育制种产量,显著提高种子生产效益;并可适当增加杂交种的产量及稳产性。选育玉米姊妹系的主要方法有自交分离法、回交转育法和杂交选育法。筛选玉米改良单交种应同时兼顾杂交种的杂种优势及其亲本姊妹种的增产效应,并必须经过多生态比较鉴定后才能使用。种子生产的技术核心是保证姊妹系的遗传纯度和姊妹种的种子质量。该项技术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倍体胚乳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与4个爆裂玉米自交系间20个杂交组合8个世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膨爆特性指标同时受直接、母体和细胞质效应3种遗传体系控制,且以加性效应为主,非加性效应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普通玉米自交系会显著降低普×爆后代的膨爆特性,爆裂玉米自交系的作用相反,不同自交系的各类遗传效应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对青枯病抗性不同的几个材料进行接种.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对玉米青枯病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对青枯病遗传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并且基因效应是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非加性基因效应所起作用不大.同时又得到所研究的六个亲本中Mo17、E28是选育高抗青枯病杂交组合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7.
玉米穗位高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延明 《玉米科学》2009,17(2):12-14
采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ADM模型)分析方法,研究玉米穗位高性状遗传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玉米穗位高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其次是受加性效应控制,同时还受显性×环境互作效应、母体×环境互作效应不同遗传控制体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显著影响。对穗位高性状的选择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宜在较晚世代进行选择。育种中根据亲本穗位高在不同环境中遗传效应预测值组配杂交组合,提高玉米穗位高性状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8.
第 1期10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配合力效应研究李新海 ,徐尚忠 ,李建生 (1)…………………………………………………………玉米三种遗传效应研究现状与技术集成段民孝 ,宋同明 ,滕文涛 ,赵久然 ,郭景伦 ,王元东 (6 )……………………………………对沈综 (Co ,HC2 ,FC3 )群体在轮回选择作用下农艺性状遗传改良效果的研究姚占军 (9)…………………………………………玉米主要株型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霍仕平 ,晏庆九 ,许明陆 ,张 健 (12 )……………………………………………………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  相似文献   

9.
李玉田  陈国平 《玉米科学》1994,2(2):001-005
建国以来,北京市的玉米品种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先应用和推广农家种,以后又推广杂交种,到80年代末,已进行了生产用种的三次更新换代.但有关玉米品种性状遗传改进研究,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
采用ADM遗传模型对不同玉米自交系开花后叶片保绿度衰减特性遗传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叶片保绿度衰减起始时间(Ts)、最大衰减速率出现时间(TVmax)、最大衰减速率(Vmax)均存在显著的遗传与环境互作效应,自交系叶片保绿度衰减特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具有明显差异。利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在内的遗传分析方法,可以更清楚地发现不同亲本叶片保绿度衰减特性的遗传效应差异,有利于筛选出具有较大遗传效应的自交系,用于玉米叶片保绿度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11.
培育伴侣品种实现玉米杂交种间优势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绍江 《玉米科学》2004,12(3):003-005
基于当代优势和花粉直感的特点,宋同明教授提出了普通玉米高油化三利用生产模式并已在生产上取得了成功.为配合这一优质化高产模式的推广,应该强化三利用模式中配套单交种的筛选,选育当代杂种优势和花粉直感效应均高的伴侣型杂交种,形成伴侣型玉米生产系统,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当代杂种优势和品质性状的花粉直感效应,实现玉米的高产和优质化生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油化后的普通玉米直接作为种子进行跨代利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油玉米带棒青贮饲喂奶牛,通过研究,高油玉米对提高奶产量效果显著,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产奶量增加1.03 kg/d。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高油玉米种质利用已经进入实质应用阶段,高油玉米新品种层出不穷,已经通过审认定的高油玉米品种有高油115、春油1号、吉油1号等10多个品种,山西省在2003年有两个高油玉米新品种通过了审定。高油玉米种质利用技术也将随着高油玉米研究的深入,从单交种技术逐步发展为以不育行普通杂交种授以高油玉米花粉的遗传三利用技术。临高油1号的选育、不育型临高油1号转育及超油化生产技术研究,使山西省高油玉米种质利用研究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高油玉米商品粮的含油量超过10%的育种目标成为可能。该技术在今后农业产业化调整过程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高油玉米种质利用已经进入实质应用阶段,高油玉米新品种层出不穷,已经通过审认定的高油玉米品种有高油115、春油1号、吉油1号等10多个品种,山西省在2003年有两个高油玉米新品种通过了审定。高油玉米种质利用技术也将随着高油玉米研究的深入,从单交种技术逐步发展为以不育行普通杂交种授以高油玉米花粉的遗传三利用技术。临高油1号的选育、不育型临高油1号转育及超油化生产技术研究,使山西省高油玉米种质利用研究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高油玉米商品粮的含油量超过10%的育种目标成为可能。该技术在今后农业产业化调整过程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玉米子粒含油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玉杰  林秀云 《玉米科学》1997,5(3):020-023
用7个玉米自交系(5个高油自交系,2个普通自交系)作完全双列杂交,并对配合力、方差成份和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效应与自交系的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含油量高的组合出现在一般配合力效应高的自交系中,一般配合力效应与特殊配合力效应无明显关系;自交系的含油量受环境影响较小,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99%,遗传方差中,加性方差占88%,表明含油量的加性方差在遗传变异中起重要作用;含油量有很高的遗传力。  相似文献   

16.
孙德全 《玉米科学》2002,10(1):094-095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区,高油玉米一方面有着普通玉米高产稳产的特性,同时又具有高油性,玉米油是一种有益健康营养丰富的优质油.高油玉米作为饲料,可以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因此,产业化开发高油玉米是调整玉米种植结构的重要措施,同时可促进黑龙江省的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油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力、遗传进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朱丹  郑大浩  蒋基建 《玉米科学》2001,9(1):021-025
用3个高油玉米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B2世代,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高油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力、遗传进度。研究结果表明:高油玉米主要性状中叶片数、穗位高、抽丝期、株高等遗传力较高,可在早代进行选择。在5%选择强度下,对单穗重、穗位高、行粒数、穗行数、株高、叶片数进行选择,将会收到预期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杂交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2002年在吉林省梨树,以中单9409、郑单18和哲单14为试材,在30000、60000、90000和120000株/hm2种植密度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产量及子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产量的种植密度效应基本相同,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先升后降。随种植密度增加,高淀粉玉米郑单18的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逐渐下降,淀粉含量上升,而蛋白质、油分、淀粉含量之和穴POSC雪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普通玉米哲单14蛋白质含量和POSC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上升,淀粉含量下降,而油分含量呈现降-升-升趋势。优质蛋白玉米中单9409随种植密度增加POSC和油分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变化较为复杂。以上表明,玉米子粒养分含量在不同种植密度时品种间具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孟祥勋  胡明祥 《大豆科学》1991,10(3):179-186
利用3个大豆杂交组合研究了F_2或F_3代根据单株蛋白质含量进行高、中、低分組选择的选择效果及其对产量和脂肪含量的影响;分析了蛋白质、产量、脂肪及蛋白十脂肪总量之间的遗传相关及相关遗传进度。结果表明:(1)不同杂交组合早世代蛋白质含量分组选择的效果不同。F_2或F_3分组选择的F_3或F_4组间蛋白质含量有一定重叠,但一般高组蛋白质含量高于中组或低组;(2)早世代蛋白质含量分组选择对脂肪含量影响较大,对产量则无显著影响;(3)蛋白+脂肪总量与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脂肪和产量负相关不显著。以选择蛋白+脂肪总量估计的蛋白质含量相关遗传进度与直接选择的遗传进度相似;产量和脂肪的相关遗传进度有正有负但绝对值均很小。综上结果认为,早世代根据蛋白+脂肪总量进行选择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