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海高原牦牛正中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处次报字生活在青海高原高寒你症笔牦牛正中动脉的走行路线及其分支分布情况。正中动脉在前臂中部分出桡动脉后,在系关节上方延续为指掌侧第3总动脉。桡动脉在前远端、腔郑方发出侧支参与构成腕背侧动脉网,主干继续下行,在掌骨近端人这穿支,沿掌骨沉吟侧中线走行经掌骨的近掌骨管入掌骨。  相似文献   

2.
经对双峰驼臂动脉的行走路线及其分布解剖学观察表明,臂动脉在肩关节肌运动内侧承腋动脉,在臂下1/4段近端,桡窝内侧,无于出尺侧副动脉,肘横动脉和骨间总动脉之后,为正中动脉所取接。由臂动脉发出的倒支有旋肱后动脉,旋肱前动脉,臂深动脉,臂二头肌动脉,尺侧副动脉,肘横动脉,前臂浅前动脉,骨间总动脉及一些分布于胸升肌,胸浅肌,臂二头肌,喙臂肌和臂三头肌长头和内侧头的肢支及分布于前臂背面及背向侧面的皮支和肘淋  相似文献   

3.
青海高原牦牛肌皮神经的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生活在世界屋脊青海高原主同寒低氧环境下牦牛肌皮神经的来源及其行走路一和分布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牦牛前肢骨的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生成  扎西 《中国牦牛》1992,(2):50-55,58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报道了生活在高寒低氧环境下的青海高原牦牛的肩钾上,下神经和腋神经的起源,位置,行程,分支和分布情况,其主要特征是肩钾上神经、肩胛下神经纤维都来自第6、第7项神经的腹侧支,其神经的分支支配与牛、水牛、马的基本相同。腋神经纤维来自第7、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其分支支配三角肌,小圆肌,冈下肌,臂头肌锁臂部以及前臂的筋膜和皮肤。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生活在高寒低氧环境下的青海高原牦牛的肩胛上、下神经和腋神经的起源、位置、行程、分支和分布情况。其主要特征是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纤维都来自第6、第7颈神经的腹侧支、其神经的分支支配与牛、水牛、马的基本相同。腋神经纤维来自第7、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其分支支配三角肌、小圆肌、冈下肌、臂头肌锁臂部以及前臂的筋膜和皮肤  相似文献   

8.
家兔四肢动脉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兔四肢动脉的分布情况,国内外文献均十分简单,特别是缺少一张完整的图。前、后足部的血管图,大部分文献中均略去。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绘出了完整的模式图,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血管内灌注颜料的方法解剖观察了双峰驼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的分支及分布情况,发现胫前动脉Guo动脉的主干延续,其主要侧支有胫前返动脉,小腿骨间动脉,外侧踝前支脉和内侧踝前动脉,足背动脉的支有跗外侧动脉,跗内侧动脉,跗穿动脉和趾伸肌腱动脉,其中趾伸肌腱动脉在其它家畜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
采用血管内灌注颜料的方法解剖观察了双峰驼髂外动脉的分支及分布情况,并就双峰驼和其它畜之间的一差异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①旋髂深动脉的前支和后支是两条独立的自髂外动脉分出的分支。②在腹壁后动脉和腹壁前动脉之间及乳房后 动脉和阴唇背侧支之间没有吻合支连结。③双峰驼没有腹后动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索野牦牛的行为习性及其生态环境,[方法]我们通过对青藏高原野牦牛的遗传资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野牦牛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它的迁徙、采食、繁殖等行为与特殊的高原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关系,但环境的变化使这一珍惜物种逐步减小.[结论]环境保护是挽救这一物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青海高原牦牛PRDM16 (PR domain containing 16)基因部分编码区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对PRDM16基因在雌、雄牦牛背最长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选取雌、雄青海高原牦牛各5头,屠宰后采集背最长肌肌肉组织,克隆牦牛PRDM16基因部分CDS区序列,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RDM16基因在雌、雄牦牛肌肉组织中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克隆所得片段序列长323 bp,与黄牛同源性为100%,编码99个氨基酸,具有MDS1-EVI1(complex locus protein MDS1)家族蛋白功能,具有CATH蛋白功能活性,包含卷曲螺旋等典型结构域,与人甲基转移酶蛋白结构域PR蛋白1有20%的相似性;PRDM16基因在雌性牦牛肌肉组织中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雄性牦牛(P<0.01).本试验结果为进步一研究青海高原牦牛PRDM16基因奠定了基础,为牦牛肉品质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了青海高原反刍家畜补饲用双低菜籽饼按质量比为0∶100、25∶75、50∶50、75∶25、100∶0的比例与藏嵩草草地型冷季牧草组合的发酵产气特性。结果表明,双低菜籽饼与藏嵩草草地型冷季牧草组合能有效提高单一藏嵩草的体内消化率,且以25∶75比例组合时较为合适;双低菜籽饼与藏嵩草的正组合效应值在发酵12~24 h时较高,并呈现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tudy,the part coding region of PRDM16 gene of the Qinghai plateau yak was cloned and its bioinformatics and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PRDM16 gene of muscle tissue were analyzed in different sex individual.The PRDM16 gene part of CDS region was cloned from the longissimus dorsi muscle tissue of Qinghai plateau yak,analyze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bioinformatics and detected gene expression levels of different sex individuals in muscle tissue by Real-time PC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quence length of the cloned fragment was 323 bp,the homology between Qinghai plateau yak and cattle was 100%.It encoded 99 amino acids,containing domains of MDS1-EVI1 (complex locus protein MDS1) family proteins function,CATH protein function and typical structure of the curly spiral.PRDM16 protein was 20% of the similarity with people methyltransferase protein domain PR protein 1.PRDM16 gene expression of female yak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ale yak's in longissimus dorsi muscle tissue (P<0.01).The test results provided not only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genetic progress but also technical references for yak meat quality analysis.  相似文献   

15.
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青海高原反刍家畜的3种常用粗饲料青贮玉米(Zea mays)秸秆、苜蓿(Medicago sativa)青干草和燕麦(Arrhenatherum elatius)青干草按0∶100、25∶75、50∶50、75∶25和100∶0的比例两两组合时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理论最大产气量、48 h产气量分别与中性洗涤可溶物/粗蛋白(NDS/CP)(P<0.001)、有机物(OM)(P<0.01),中性洗涤可溶物(NDS)(P<0.05)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与酸性洗涤纤维(ADF)(P<0.001)、中性洗涤纤维(NDF)(P<0.05)和粗蛋白(CP)(P<0.05)呈负相关关系;产气速率常数分别与OM(P<0.001)、NDS(P<0.001)和NDS/CP(P<0.01)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与ADF、NDF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产气延滞时间与ADF(P<0.01)和NDF(P<0.05)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与OM(P<0.01)、NDS(P<0.05)和NDS/CP(P<0.05)呈负相关关系,说明了组合牧草体外发酵产气程度主要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粗蛋白比例的影响。3种粗饲料两两组合搭配时,青贮玉米秸秆与苜蓿青干草以25∶75比例、青贮玉米秸秆与燕麦青干草以50∶50比例、苜蓿青干草与燕麦青干草以25∶75或50∶50比例组合时较为合适,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合均呈现组合效应量逐渐减弱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了青海高原反刍家畜补饲用燕麦青干草分别与藏嵩草、金露梅+珠芽蓼、线叶嵩草3种天然牧草均按0∶100,25∶75,50∶50,75∶25,100∶0的比例两两组合后的发酵产气特性。结果表明,48 h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与NDS(P<0.01)呈正相关关系,而与NDF(P<0.01)、HC(P<0.01)呈负相关关系;产气速率常数与HC(P<0.01)呈负相关关系;产气延滞时间与ADF(P<0.001)、NDF(P<0.05)呈正相关关系,而与CP(P<0.01)、NDS(P<0.05)呈负相关关系。不同牧草组合在发酵12~24 h的正组合效应较高,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合均呈组合效应量逐渐减弱的变化趋势;且以燕麦青干草作为补饲草进行该地区天然草地反刍家畜的冷季营养补饲时,燕麦青干草分别与藏嵩草、金露梅+珠芽蓼、线叶嵩草草地型牧草均以50∶50比例组合较为合适。因此,做好牧草间的科学搭配组合是提高青海高原天然草地冷季牧草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青海牦牛肉食用品质及安全性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年龄2周岁左右的12头青海牦牛肉的食用品质及安全性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牦牛肉食用品质较好,肉质安全,无污染。具有肌红蛋白含量高、亲水率高、多汁性好,香味浓郁,肉质细嫩,口感适宜等特性。肉中肌红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黄牛(P<0.01),肉中重金属元素和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均符合GB18406.3和NY5044的要求,是生产优质牛肉制品的原料,也是一种具有较高生物学价值的安全的肉食品,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祁连县家畜中棘球蚴的感染情况,以便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利用眼观、触摸、内脏器官剖检的方法,于2015年9—12月在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某畜产肉食品有限公司(屠宰场)对屠宰牛羊的肝脏、肺脏进行了棘球蚴检查。共检查牛272头,发现阳性17头,感染率为6.25%;检查羊1270只,发现阳性92只,感染率为7.24%。由此提出了加强对农牧民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防治的科技培训、高度重视犬的驱虫工作、与卫生监督等单位联手协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青海高原型牦牛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发高原有机牦牛肉提供依据。[方法]对高原型牦牛和改良型牦牛进行了生长发育项目的测定。[结果]在正常年景下,高原型牦牛出生、1周岁、2周岁、3周岁和4周岁体重分别为:11.90±2.10 kg、98.27±24.33 kg、162.63±27.37 kg、194.52±45.05 kg和237.62±33.44 kg。高原型牦牛出生至4周岁日增重速度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日增长曲线拐点出现在1周岁及稍后一段时间。出生时改良型牦牛的体高、体斜长极显著高于高原型牦牛(P〈0.01),胸围、管围和体重比高原型牦牛高出1.15 cm、0.12 cm和0.39 kg。1周岁时改良型牦牛的胸围和体重极显著低于高原型牦牛(P〈0.01),体高、体长和管围比高原型牦牛低1.4 cm4、.57 cm和0.18 cm。[结论]在品种改良现阶段,良种是提高改良效果的核心内容,但良好的饲养管理水平才是体现改良效果、发挥改良潜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态地理比较分析法,根据青海牦牛类群分布的自然环境特点,研究了青海牦牛形成与分布的自然生态规律,青海牦牛不同类群的体型结构(体尺、体型结构)与生态因子(海拔、气温、降雨量、植被状况)的相关规律。结果表明: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青海不同类群的牦牛的体型指标、生理指标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