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用显微镜检查该病原体主要附着在红细胞上,因此而得名。该病在我地流行是在99年夏天,临床症状表现为皮肤发红、高热稽留、贫血黄疸、毛孔血点。当时不知是什么病,治疗也是五花八门,一直到2002年才作出正确诊断。但是近几年由于该病在我地大面积的流行和病原体的变异,使得该病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都发生很大的改变。比较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该病在1999年在我地刚流行时:夏天和秋天发病,一般呈散发。主要以吸血昆虫、注射器等做传播媒介。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而架子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低。但是近几年:从我地一些猪场采集的血样镜检发现,我地几乎所有的猪都携带附红体,因此该病的发生已无明显的季节性。2001年至2004年架子猪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猪,而从2004年开始哺乳仔猪及断奶仔猪发病率也明显增高。既然猪只基本都携带附红体,因此吸血昆虫传染该病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猪霉玉米中毒,实际上是霉玉米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引起的中毒。该病发病率高、死亡快。笔者在兽医临床上曾诊疗该病多例,现将2010年6月环岭乡土城子村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猪无名高热综合症防制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无名高热综合症是一种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母猪和育成期的猪。该病2006年5月在江西首发,后来10多个省相继发病,9月份我县陆续发病。据我县门诊统计,该病发病率约30%,死亡率约30%~50%,乳猪小猪死亡率高达70%~100%。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饲养管理差的猪场发病早,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该病给富平县的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特点从2006年9月开始富平县大面积流行猪蓝耳病;首先在交通要道周围、养猪密集区发病;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饲养管理差的中小猪场发病早,病程长;短时间药物难以控制;多种疾病继…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由于养鸡业的迅速发展,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呈逐年扩散流行的趋势,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09年4月,渭源县清源镇某养鸡场发生该病,现将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入夏以来 ,我市部分县区暴发了以小尾寒羊发病为主的矛形双腔吸虫病 ,该病呈地方性流行 ,发病死亡率高 ,给我市的养羊业造成了极大危害。笔者对该病发生较严重的河口区新户乡、六合乡、利津县陈庄镇进行了深入调查。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 该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发作 ,以 7、8月份发病率最高。从品种上看 ,小尾寒羊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洼地绵羊和山羊 ;从年龄上看 ,成年羊发病率高 ,尤以青年羊发病最为严重 ,羔羊很少发病 ;从饲养方式上看 ,放牧羊群发病严重 ,圈养羊发病率明显降低。病程长短不一 ,一般 4~ 5天 ,长的可达 1 0天。2 临…  相似文献   

6.
<正>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1流行特点该病主要危害鸭,各种年龄的鸭都容易感染,但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雏鸭高,鹅也易感染,但发病率较  相似文献   

7.
<正>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肾脏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在崇仁县时有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是危害崇仁麻鸡产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该病主要侵害20~40日龄的小鸡,2000年下半年开始发  相似文献   

8.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对猪生产的危害比较大,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在常发地区,由于猪群有一定免疫性,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低,但在新疫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以上。目前,对该病的预防或扑灭的措施中,免疫接种技术是重要的方法之一。自1955年我国成功的研制兔化弱毒疫苗之后,在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对不同  相似文献   

9.
王林安  赵宝凯 《猪业科学》2017,34(3):104-105
<正>1概述仔猪渗出性皮炎又称脂溢性皮炎、油皮病。该病是一种以皮肤油脂样渗出、表皮脱落、小水泡形成、以及体表患部皮肤结痂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牛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散发,发病率一般为2%~5%,环境恶劣的猪场发病率可达10%以上;若有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病原感染,死亡率可高达70%。笔者在2016年2月初至2016  相似文献   

10.
<正>桑炭疽病在我市发生普遍,大部分乡均有零星发生,发生较多的有孝都、万绥、西夏市等乡.发生较严重的1989年,孝都乡1800亩桑田平均株发病率60%,其中五丰村530亩桑田平均株发病率为70-80%,严重田块达100%,晚秋期桑叶可用率只有20-30%,严重影响了秋茧的产量和质量.为此,我市在多年调查该病的发生特点,和不断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一套该病的防治方法,在几年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使该病在我市的发生量逐年下降,近年基本控制了该病的大面积为害.  相似文献   

11.
自2007年腺肌胃炎在东北地区(辽宁大部、吉林南部)大面积发生流行以后,全国各地陆续都有了关于该病发生的报道,该病常年发生,但每年夏季发病率最高,该病频繁的发生和流行给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2013年鸡腺肌胃炎仍然是东北地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尤其是肉鸡。为此,笔者针对东北地区腺胃炎肌胃炎  相似文献   

12.
<正>2006年下半年以来,乐山市部分养殖户饲养的猪群出现高热不退,用药后无明显好转的疫病,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达60%。为了彻底调查该病的发病原因,笔者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等内容对该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关控制和预防措施,目前该病  相似文献   

13.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主要感染猪、能够危害大多数牲畜健康的传染性人畜共患病。猪只感染该病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症等病症;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对养猪业的经济影响较大,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卫生消毒、疫情监测、免疫接种等综合性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正>猫白血病是猫最常见的非创伤致死性疾病。该病潜伏期较长,临床上具有白血病、淋巴瘤等多种表现形式,发病率与致死率较高。该病的病原是反转录病毒科肿瘤病毒亚科C型肿瘤病毒的猫白血病病毒。该病  相似文献   

15.
1发病情况坏死杆菌病在青海省祁连县的绵羊群中多发,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甚高,抗菌治疗药不理想.据我们在2005年对祁连县阿柔乡的10个羊群中羔羊坏死杆菌病的调查,该病的发病率为2%,死亡率为100%;2008年又对该地区的21个羊群中的2 621只羔羊进行了调查,结果126只羔羊发生了该病,发病率为4.8%,死亡96只,死亡率为76.2%;同时,在2010年再次对该地的41个羊群的3 531只羔羊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病344只,发病率为9.74%,死亡276只,死亡率为80.23%.在以上调查中还发现个别羊群的羔羊中该病的发病率有时高达20%以上,死亡率100%.羔羊一般在产后7日龄至20日龄多发,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春产中后期(从4月中旬至5月上旬),产后30日龄后很少发病.  相似文献   

16.
<正>白僵病是家蚕真菌性病害之一,是由白僵菌经表皮侵入蚕体而引起发病的。蚕死后,蚕体先软后硬,全身被白色分生孢子覆盖,称之为白僵蚕。白僵菌喜湿怕干,家蚕处于多湿、多雨的环境中,容易被传染白僵病。1998年和1999年秋天我校实习场在饲养秋蚕时,该病的发病率较高,2000年我们根据该病的发病规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该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丝黑穗病是常见的病害,近年该病有上升的趋势,个别区域发病率高达30%,尤其近3年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该病发生不断扩大。由于饲料玉米大多产量高,则影响更大;有的品种尽管可以不单独收获果穗,但植株上不可避免的带入丝黑穗病菌孢子,所以在饲料玉米种植要对该病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对2012年到广西南宁市某宠物医院就诊的956例病犬进行临床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病率、发病季节、发病年龄、犬品种纯度与犬细小病毒病发病率的关系、免疫对犬细小病毒病的影响等。结果表明,犬细小病毒病发病率达14.3%;发病季节主要以春季、秋末和冬季为主;各种年龄阶段的犬均可发生,但以幼犬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免疫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羊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常呈流行性发生,传播快,发病率高。不同品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羊均可感染。羔羊较成年羊易感,并发感染较多,一旦出现并发感染则会使死亡率大大提高。每年春季是该病的多发季节,笔者结合2011年的发病情况将对该病的防治介绍如下,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鸡传染性鼻炎是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和传染性高。该病主要危害育成鸡和产蛋鸡群。该病的死亡率虽然不高,但是会影响到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使产蛋率下降。另外,该病还会蛋鸡产沙皮蛋、软壳蛋以及畸形蛋的数量增加,蛋鸡的淘汰率增加,对蛋鸡养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病原与流行该病病原是鸡副嗜血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无运动性,易形成丝状小杆菌。该病发病率较高,可高达70%。任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