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近年随着我市大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连作地块增多,加上洗姜厂林立,洗妆水随水渠进入大片姜田。致使原来发生轻微的姜瘟病上升为大姜生产上危害最重、最难防治的病害。据统计,1994年发病面积不足1000亩,1998年上升到15000亩,损失达80%以上的地块...  相似文献   

2.
对候集镇姜瘟病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姜是镇平县候集镇的名土特产,品质佳,无筋香辣,在国内市场享有盛名,种植面积由50年代的3千亩发展到当今的4万余亩,平均单产3、4千公斤,高的达5千公斤以上。但自近年姜瘟流行,亩产下降到1500公斤左右。一般病田发病率30—40%。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86—1990年,我们对姜瘟病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调查探讨。 发生情况 该镇姜田一般6月初发病,7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发病高峰。初发病先从母姜及抽生的假茎开始,然后再传至子姜,孙姜及其抽生  相似文献   

3.
王恒华 《植物医生》2008,21(3):22-23
姜瘟病是生姜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又称姜腐烂病.始发期一般在6月初,7-8月份最为严重.发病初期叶片卷缩,略下垂;中期姜株茎基部和根尖病斑变黄,地下茎开始腐烂;后期根茎内部软化腐烂,产生带有恶臭的灰白色汁液,最后只剩表皮,植株全部枯死.对于该病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姜瘟及其防治技术措施龚标勋(海南省白沙县植保植检站572800)姜既是蔬菜作物也是经济作物又是药材。姜产量高,经济效益也高,是我省冬春种作物之一,然而姜瘟是姜的主要病害,我县常有发生而且为害严重,常导致成片死亡,一般病田减产五成以上,严重田甚至无收。...  相似文献   

5.
席明 《植物医生》2006,19(4):12-13
近年来,在保证粮食稳定生产的前提下,镇宁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发展壮大生姜产业,生姜已成为镇宁县农业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随着生姜产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姜瘟病的发生危害也逐年加重,致使大面积减产,部分田块甚至绝收,降低生姜产量及品质,给农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农户种姜极积性。现结合该县气候特点、种子资源、土壤环境、施肥水平、栽培管理等综合分析2005年生姜姜瘟病爆发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6.
姜瘟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被称为生姜种植产业的"癌症".本试验设计了一种"网隔栽培法",并探索其对土传姜瘟病发病率和生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连续3年的田间验证,相比传统栽培法,"网隔栽培法"种植可显著降低姜瘟病的发病率,平均减少了6.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郓城县梨树种植面积扩大,已成为农业支柱产业,但梨褐斑病发生严重,对梨树生产构成较大威胁。为提高梨树褐斑病的防治技术水平,促进梨产品的无公害生产,介绍梨褐斑病发病规律,并在生产实践中总结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生姜品种资源对姜瘟病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引自国内外的不同生姜品种对姜瘟病的抗病性,于人工病圃内采用人工接种方法测定了58个生姜品种对姜瘟病的抗病性,并在无姜瘟病发生的试验田内,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生姜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差异明显,现有生姜品种多为高感、感病品种,其中,安徽阜阳大姜、四川犍为黄口姜、厦门同安土姜等3个品种表现为中抗,7个品种表现为轻抗,9个品种表现为感病,39个品种表现为高感。主要农艺性状测定结果表明,3个中抗品种的产量性状表现突出,是姜瘟病重发区推广应用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9.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学技术检测种姜姜瘟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瘟病是由青枯病菌(Psedomonas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细菌病害,俗称姜腐烂病。70年代以来,我国山东、浙江、福建和四川等生姜集产区均遭到其不同程度的危害。病地一般减产1至2成,重者达5成  相似文献   

10.
姜瘟病的发生与降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黄瓜灰霉病是保护地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可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50%以上,成为当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据笔者近几年对该病的研究,黄瓜灰霉病的发生与环境及栽培条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调节棚室环境和加强管理可预防和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2.
乳山市大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姜是乳山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为2 000 hm2左右.近几年来,随着大姜生产的迅速发展,大姜病虫害的发生也随之加重.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护来凤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凤头姜",确保精准脱贫和高质量脱贫,介绍了棉隆消毒、土壤活化、姜种消毒、精准防控、配套管理等系列技术方法,从根本上遏制了姜瘟病、茎基腐病等对来凤生姜产业发展的制约,改善了"凤头姜"的种植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采用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海南省主产区胡椒瘟病病原进行鉴定,通过田间实地调查对胡椒瘟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病原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月平均降雨量对该病的发生有着显著的影响。降雨量越大,持续降雨天数越多,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用3%克菌康和青枯停与常年用于防治姜瘟病的农用硫酸链霉素,铜大师等农药进行小区对比试验、大田示范。小区试验结果显示,最后一次施药后15d和30d,3%克菌康对姜瘟病的防效分别为72.4%和73.5%,青枯停对姜瘟病的防效分别为72.17%和72.00%;示范田最后一次施药后27~29d调查,克菌康和青枯停的防效分别为80.33%和77.05%,两药均有较好的防效,证明这两种农药可在大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吴利民 《植物医生》2010,23(1):35-35
<正>小麦全蚀病,又名根腐病、黑脚。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有报道,为河南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目前我国云南、四川、江苏、浙江、河北、山东、内蒙古等省(区)已有发生,尤以山东省发生重,为害大。河南省豫北、豫西麦区均已发生该  相似文献   

17.
砂梨黑斑病的发生规律与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秋 《植物医生》2007,20(3):40-41
经3年调查表明,在淮北地区,日韩梨品种(砂梨系统)栽培面积扩大,梨黑斑病的发生蔓延逐渐加重。叶片于4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初侵染发生率与当年3-4月份降雨量密切相关,5-7月份为发病高峰,5-7月份高温多雨是病情严重的主要因素。生产防治应于发芽前(3月上中旬)喷布3~5波美度石硫合剂1次。在发病初期每隔7d喷10%(宝丽安(多抗霉素)WP或50%扑海因(异菌脲)WP1000~5000倍液1次,以后与进口代森锰锌、腐霉剂(速克灵)等交替使用,连续喷三四次,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姜瘟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土传细菌型病害,该病害严重制约生姜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对生姜根内细菌进行分离,初步筛选出7株青枯菌的拮抗细菌,经鉴定,所得拮抗细菌属于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和印度假单胞菌Pseudomonas indica。拮抗细菌表现出较强的青枯菌拮抗活性,其代谢物对青枯菌的抑制率达到90%以上。同时,拮抗细菌表现出较强的铁竞争优势,其代谢物中嗜铁素含量显著高于青枯菌代谢物。盆栽试验发现,所筛选的拮抗细菌能够在生姜根内有效定殖,并显著降低生姜根际青枯菌密度,姜瘟病发病率由90.10%降至21.43%,具有良好的生防效果。该研究为生姜地区姜瘟病防治提供重要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为鉴定生姜抗姜瘟病品种并明确其抗病生化机制,采用茎基部注射法和土壤灌根法接种测试22个生姜品种对姜瘟病的抗性水平,以高抗品种CDZIN012和高感品种CDZIN064为材料接种假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观察接种后抗、感品种的叶片气孔参数、蜡质含量等组织结构的变化,测定接种后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O2-、H2O2含量及病程相关蛋白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22个生姜品种抗性差异明显,其中表现为高抗、中抗、轻抗、感病和高感的品种分别为1、4、4、7和6个;茎基部注射法接种后生姜植株发病更稳定,更适合生姜品种抗性鉴定;感病后抗病品种叶片气孔密度为36.8个/mm2,比感病品种少(46.9个/mm2),...  相似文献   

20.
氯化苦防治姜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氯化苦熏蒸土壤可有效的防治姜瘟,提高产量,每667m^3用99.5%氯化苦原液25kg一35kg进行土壤消毒,可使生姜增产45.63%一61.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