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常见绿化植物法国冬青和含笑为对照,对苏州、南京地区的披针叶八角植株和枝叶的冻害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的结果表明:因植株个体、栽培地区、生境条件差异,低温对披针叶八角的影响有很大不同,其冻害程度分别表现为:无遮挡区>有遮挡区、苏州地区植株>南京地区植株、含笑>披针叶八角>法国冬青;在苏南地区园林绿化中,披针叶八角适宜作为立体搭配的冠下层植物加以栽培应用.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 5月在山东东营胜大集团园林公司花木生产基地附近首次发现呈小片状分布的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lanceolataR .Br.,山东省尚未有记录。披针叶黄华为豆科黄华属植物。多年生草本 ,高 10~ 4 0cm。茎密生平伏长柔毛 ,托叶 2 ,基部联合 ;小叶 3,矩圆状倒卵形至倒披针形 ,长 2 .5~8.5cm ,宽 7~ 2 0mm ,先端急尖 ,基部楔形 ,下面密生平伏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 ;苞片 3个轮生 ,基部联合 ;花轮生 ,长约 3cm ;萼筒状 ,长约 1.6cm ,密生平伏短柔毛 ;花冠黄色。荚果条形 ,长 5~ 9cm ,宽 7~12mm ,密生…  相似文献   

3.
八角的遗传多样性与良种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就我国八角的遗传多样性与良种选育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我国八角良种遗传改良的方向.认为我国八角栽培历史悠久,在自然选择下,其树形、分枝习性、叶、花、果实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遗传多样性丰富.目前,只有广西和云南进行了果用林优树选择,广西共选出128株优树,云南共选出18株优树;叶用林优良品种选育跟不上现实的需要.今后八角的良种选育将以优树选择为主,积极开展杂交育种,采取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技术以培育新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多样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存在的多样性问题进行了论述,从增加绿化植物种类,加强彩叶树种、开花树种、抗性树种以及攀缘植物和地被植物的应用等方面总结了园林植物配置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园林绿化中丰富植物品种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披针叶黄华总生物碱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SCDE)的方法,研究了披针叶黄华萃取工艺,得到总生物碱.探讨了各种影响因素对披针叶黄华萃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SCDE的最佳工艺为:萃取温度45 ℃、萃取压力20 MPa、CO2流量20 kg/h、萃取时间80 min.在此条件下,总生物碱得率3.12%.  相似文献   

6.
2020年9月,选取云南省文山州5个县的100株树龄为18年左右的八角Illicium verum单株的果实(秋果)为供试材料,对13个果实形态指标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单株八角果实性状具有较大的表型差异,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在6.34% ~23.67%,多样性指数在0.98~2.0...  相似文献   

7.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省的23个八角优良无性系进行了聚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筛选出的22条引物中,共扩增出19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83个,平均多态性比率为92.89%。采用成对算术平均数的非加权成组配对法(UPGMA)对Nei’s的一致度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23个八角无性系中,广南7号与广南9号的遗传距离最近,广南9号与富宁3号的遗传距离最远。在遗传距离为0.142 5处将23个八角无性系分为4个类群。试验数据表明,其八角无性系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不大。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23个八角优良无性系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和丰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8.
披针叶胡颓子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扦插基质、激素种类、激素浓度等因素对披针叶胡颓子扦插生根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披针叶胡颓子扦插生根的主导因素是扦插基质,其次是激素种类,激素浓度的影响最小。以珍珠岩为扦插基质,采取300 mg.L-1GGR进行预处理,披针叶胡颓子扦插条的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可达76.67%,生根指数最大可达到30.65。  相似文献   

9.
以披针叶黄华种子为试材,比较了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碳源(葡萄糖,蔗糖,山梨醇,海藻糖,果糖),激素(6-BA、NAA、2,4-D)对披针叶黄华种子无菌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梨醇、葡萄糖在160mg/L时是诱导披针叶黄华种子产生无菌苗生长的最佳碳源浓度;MS+山梨醇(160mg/L)和MS+葡萄糖(120mg/L)的培养基中诱导无菌苗效果最佳,确定披针叶黄华种子无菌苗生长的最佳激素配比是:2,4-D 0.2mg/L+NAA 0.8mg/L+6-BA 1.0mg/L。  相似文献   

10.
十一种槭属植物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了AFLP技术分析了槭属十一种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从12对AFLP引物中筛选出5对多态性高、分辨率清晰的引物,其中选择最优的3个引物组合分别扩增出101、163、178条多态性带。三对引物(E ACG/M CAG、E ACA/M CAT、E AAC/M CAC)共扩增出484条带。分析结果按UPGMA类平均法进行聚类,聚类结果显示将11种械属植物聚为I、Ⅱ、Ⅲ三大类,其中羊角槭和栓皮槭,长尾秀丽槭和毛脉槭,复叶槭与剑叶槭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1.
竹子作为传统的造景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发挥着其他植物所无法代替的作用。在总结竹子造景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竹子在园林功能、竹文化等方面比较研究,阐述了竹子造景的技术与方法,并提出了当前竹子造景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设节约型园林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聂磊 《广东园林》2007,29(4):64-68
从节约型园林的背景、特征、内容和目标出发,探讨了节约型园林与生态园林的相关性。以功能过程为导向的开放式城市绿地生态理论作为建设节约型园林技术体系的主要理论依据,指出节约型园林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由生态绿地格局理论、群落营造理论、循环工艺理论、生物修复理论、立体绿化理论等构成,并且分析了技术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内容与功能。最后明确了建设节约型园林也是实现生态城市,尤其是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天然珙桐群体的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利用RAPD技术 ,通过 13个引物对 5个天然珙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珙桐天然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但群体间的差异明显 ,2 6 %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间 ,与我国濒危树种马褂木和银杉等相似 ,而与广布性树种相异。取样方法对遗传多样性参数的影响分析表明 ,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基因多样度受取样个体数的影响较小 ,群体间的分化系数和基因流的估算受取样个体数的影响较大。研究还将珙桐划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大种源区。通过珙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为今后有效保存和合理利用珙桐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苔藓植物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苔藓植物多样性、分布及分类的描述,初步探讨了苔藓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苔藓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价值和广泛前景,并指出了苔藓植物在园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被子植物中木兰科植物受到严重威胁的种类最多,且部分是中国濒危稀有植物,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木兰科重要属、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并根据国内的研究现状,对今后木兰科植物的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标记对分布于我国4省6病区63份茶藨生柱锈菌寄主红松和华山松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6个随机引物对寄主松针进行PCR扩增,共得到138个DNA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17个,多态位点比率为84.78%,RAPD的Shannon指数遗传多样性为0.315 5,RAPD的Nei指数基因分化系数为0.525 5.不同来源寄主的遗传多态性规律顺序:辽宁清原红松>云南洱源华山松>山西沁水华山松>云南巧家华山松>四川广元华山松>云南东川华山松.从RAPD聚类分析树状图可以看出,先将63个松针样品分成2个不同的RAPD组群(红松组群和华山松组群),然后又将不同地理来源的华山松组群按地理区域分成5个亚群,同一采集的华山松亚群中又分成感病组和抗病组.研究表明,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是由种的遗传属性所决定的,而地理因素只是影响种内遗传多样性的一个因子.  相似文献   

17.
利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表明:雷州半岛5个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群之间遗传分化很低,遗传分化系数FST=0.081 2,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980 4,种群间具有较强的基因流(Nm=5.654 9)。通过UPGMA聚类将5个白骨壤种群分为三类,特呈岛种群和角尾种群为一类,企水种群和高桥种群为一类,和安种群单独为一类。和安白骨壤种群可能是雷州半岛最古老的白骨壤种群,应予以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18.
RAPD技术在珍稀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刘建锋  肖文发  冯霞 《林业科学》2004,40(3):156-161
生物多样性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和热点之一 ,遗传多样性则是一切多样性的基础和最重要的成分。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 ,为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 ,其中RAPD技术凭借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珍稀濒危物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有助于实施最佳的保护策略 ,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阐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综述了该技术在珍稀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应用 ,并展望了该技术在珍稀濒危物种研究和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园林保健植物开发应用现状及前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炜 《山东林业科技》2010,40(4):108-110
园林保健植物作为一类新型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素材,园林应用前景颇为广阔。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感官的角度对园林保健植物进行了分类,并就其园林应用方式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进一步开展园林保健植物的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来自10省区15个南方红豆杉代表性种源,研究揭示其种源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变化、种源遗传分化等。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为0.4192,多态百分率(PPL)、Nei's基因多样性(HE)和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分别变化在80.00%-93.33%、0.3393-0.3873、0.4926-0.5615。南方红豆杉种源遗传多样性受其产地经度和纬度非线性共同影响,偏南和偏西地区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低,而偏东和偏北地区种源遗传多样性则较高。因试验的南方红豆杉种源其原产地种群皆是较大的古树种群,且片断化的时间较短,加上其特有的繁育特性,种源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1211,仅有8.7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间,而91.25%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种源内。UPMGA聚类结果还显示,除福建武平和武夷山2个较小种群的种源外,试验种源可按地域大致划分为偏东和偏北,及偏南和偏西2个种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