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工酸雾对松萎蔫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许多科学家调查了松萎病发生和流行的规律。现已普遍认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NickIe是该病的病原体。1971年Kiyohara和Tokushige用流行病学证实了松材线虫的致病力,并提出了引起松萎蔫病的一些其它因素,包括真菌和空气污染。目前,空气污染,特别是酸雨,是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引起森林衰退(Evans,1982;  相似文献   

2.
α-三噻吩(α-T)是一种植物源光活化毒素,注射入植物树干后,可用于防治松萎蔫病.介绍了以黑松苗1年生枝条木质部为材料,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黑松体内α-T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松萎蔫病病原线虫鉴定及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材线虫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其致病机理尚不明确,致使该病的防治和控制工作进展缓慢。目前,该病的研究难点在于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检疫。本文着重对我国松萎蔦病病原线虫鉴定及病害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以期找到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花绒寄甲防治松墨天牛林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花绒寄甲防治松墨天牛林间试验,得出了松墨天牛在新干县被寄生死亡率64.6%,花绒寄甲生物防治效果明显。实验还说明,花绒寄甲寄生老龄幼虫。而且花绒寄甲是一种自然分布的生物天敌,可以在自然界繁殖,释放后随着时间推进,其种群量不断增加,活动范围亦不断扩大,对松褐天牛的寄生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因此,用花绒寄甲防治松墨天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两种杀虫剂对蜀柏毒蛾的生物活性和林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测定了5%甲维盐可湿性粉剂和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对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 2龄幼虫的生物活性——触杀和胃毒作用,并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蜀柏毒蛾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和速效性,药后3 h的校正死亡率均在84%以上。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蜀柏毒蛾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药后10 d,5%甲维盐可湿性粉剂的林间防效为90.73%~99.17%;药后15 d,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的防效达87.76%~98.46%。建议在生产中使用5%甲维盐可湿性粉剂16 000~12 000倍液和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4 000~3 000倍液防治蜀柏毒蛾和其他鳞翅目害虫。  相似文献   

6.
药剂防治松突圆蚧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50%杀扑磷、25%喹硫磷药剂防治松突圆蚧,结果表明:两种药剂的500倍液,防治效果均达80%以上,对雌蚧虫的杀伤力也远优于他种农药。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苹果斑点落叶病(Alternaria mali Roberts)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表明所筛选的7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丙环唑乳油0.033%浓度的溶液防效最佳,春梢期和秋梢期防效分别达89.84%和94.12%;而春梢期、秋梢期防效相对最差的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0.1%浓度的溶液和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0.33%浓度的溶液,也达到85.83%和88.36%。这为指导大田防治和交替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的生物活性及林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测定0.3%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的生物活性,并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具有很强的毒杀活性和一定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林间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湿地松萎蔫病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及其携带松材线虫、其它线虫的研究表明:湿地松萎蔫病木中羽化出的松墨天牛平均体长比马尾松上的短1.05 mm;从羽化开始到结束,天牛体长呈现减小的趋势,个体相差较大,体长最大的23.2 mm,最小的仅12.1 mm,相差11.1 mm,雌虫平均体长较雄虫长0.48 mm。萎蔫病木中的线虫在天牛体内表现为2种形态,线虫尾部呈指状或锥状;天牛体内的线虫有3种分布类型:所有线虫尾部为指状,所有线虫尾部为锥状,2个形态的线虫均有。湿地松松墨天牛中以尾部锥状线虫占多数,而马尾松的则以尾部指状线虫占多数。松墨天牛携带的线虫量与其体长无关,随着萎蔫病木的线虫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线虫在松墨天牛体内的分布,以腹部为多,占整个虫体线虫量的75%以上,在利用松墨天牛预测湿地松萎蔫病时,取其腹部进行分离镜检即可。  相似文献   

10.
天水樱桃褐斑穿孔病发生与不同药剂防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天水市樱桃褐斑穿孔病的发生现状与发生规律,分析了该病发生与气候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开展了田间不同药剂防效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农业防治结合化学防治技术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自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景区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疫情经历了迅猛扩散、流行遏制、跳跃发生、稳定下降4个阶段。在40年的防控实践中,通过釆取宣传发动、制定法规、建立组织、封锁疫区、控制疫木等系列行政措施,实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及营林措施在内的综合防治技术,取得了持续控制疫情蔓延、减轻疫情危害、保护松林特质景观与森林资源安全、促进森林健康等成效。同时,也为全国各地的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12.
从文献分析看我国松材线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献学入手,对我国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研究的文献量、文献源及文献作者单位进行分析;从病理学的角度,对我国松材线虫病的研究进展进行评价。从文献学和病理学两个方面反映我国松材线虫病的研究现状和水平,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和生产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松林火灾对松材线虫病流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林火灾与松材线虫的发生和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火烧松林内羽化的松墨天牛,平均每头可携带7364条松材线虫,侵入松林后就会导致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蔓延。火烧松林诱发松材线虫病可分为当年发病型,次年发病型和隐匿发病型。治理火烧松林能有效地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传播。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4条新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苏云金杆菌对松墨天牛幼虫的致死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其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菌体的1端或2端形成蛋白晶体,这种蛋白晶体被称为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proteins,ICPs)或δ-内毒素(delta-endotoxin)。因ICPs具有杀虫高效、广谱、对  相似文献   

15.
松材线虫病是我国松林毁灭性病害,已造成数千万松株死亡,发生区经济损失巨大,目前此病害正威胁着南方重点林区及重要风景名胜区松林的安全。我国松属资源丰富,科技人员队伍组织体系完备,抗性选育研究已有较好基础。因此尽快开展抗性选育有利于发生区森林恢复、非发生区林分改造和结构调整,有利于保护我国森林资源。本文对开展抗性选育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正面临着松材线虫入侵的严峻形势.因此尽快建立武陵源松材线虫防控体系已成森防工作的重中之重.其防控体系建设方案包括疫情疫病除治体系建设、检查检疫体系建设、预警监测体系建设、恢复和培育健康森林、应急救治体系建设、科技宣教体系建设等内容,提出了主要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松材线虫病是目前严重威胁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传染性极强的松树虫害,筛选高效生防菌株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于2023年3月~2024年2月,选取云南大理苍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5棵健康云南松进行捕食线虫真菌(nematode-trapping fungi,NTF)资源监测。对松树树皮样品进行采集,于实验室内培养、分离纯化NTF,结合形态和分子技术鉴定物种,分析不同高度上(80 < 高度 ≤ 200 cm)、中(20 < 高度 ≤ 80 cm)和下部(0 ≤ 高度≤ 20 cm)树干上NTF群落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松树树皮上存在NTF,Dactylellina属真菌为优势类群,Dactylellina ellipspspora为优势物种(6.07 %);在2023年3月检出物种数最多(4种);在2024年2月菌株数最多(11株);NTF检出物种数和菌株数存在时空动态变化。松树土著NTF可作为松材线虫病的高效生防菌株筛选的理想对象。  相似文献   

18.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引起的毁灭性松树病害,目前是对我国森林危害最严重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利用物理方法处理疫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影响较小,可减少松材资源浪费。文中主要介绍了阻隔防治和热处理2种物理处理松材线虫病疫木的方法。其中,阻隔防治包括液体成膜、网罩处理和伐桩覆膜3种方法,能够有效拦截松墨天牛的逃逸,进而阻止松材线虫的传播;热处理包括常规热处理、真空/蒸汽处理和电磁波处理3种方法,具有速度快、杀虫效率高、无残留,处理后的疫木可以安全利用,有利于充分发挥疫木价值等优点。未来发展趋势是进一步鼓励新装备与技术的使用,扩大物理处理方法的规模,加强学科间交叉研究,为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松墨天牛种群消长趋势指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松墨天牛 Monochamusalternatus1年 1代地区 ,该虫单雌产卵量约 1 0 0粒 ,卵、初龄幼虫、老龄幼虫至成虫羽化脱孔、成虫羽化至产卵在松材线虫病林内的存活率分别为 90 %、48.34%、71 .99%和 85.71 % ,雌雄性比是 1 .1 4∶ 1 ,因而该虫的种群消长趋势指数是 1 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