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工酸雾对松萎蔫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许多科学家调查了松萎病发生和流行的规律。现已普遍认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NickIe是该病的病原体。1971年Kiyohara和Tokushige用流行病学证实了松材线虫的致病力,并提出了引起松萎蔫病的一些其它因素,包括真菌和空气污染。目前,空气污染,特别是酸雨,是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引起森林衰退(Evans,1982; 相似文献
2.
3.
4.
花绒寄甲防治松墨天牛林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花绒寄甲防治松墨天牛林间试验,得出了松墨天牛在新干县被寄生死亡率64.6%,花绒寄甲生物防治效果明显。实验还说明,花绒寄甲寄生老龄幼虫。而且花绒寄甲是一种自然分布的生物天敌,可以在自然界繁殖,释放后随着时间推进,其种群量不断增加,活动范围亦不断扩大,对松褐天牛的寄生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因此,用花绒寄甲防治松墨天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两种杀虫剂对蜀柏毒蛾的生物活性和林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测定了5%甲维盐可湿性粉剂和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对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 2龄幼虫的生物活性——触杀和胃毒作用,并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蜀柏毒蛾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和速效性,药后3 h的校正死亡率均在84%以上。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蜀柏毒蛾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药后10 d,5%甲维盐可湿性粉剂的林间防效为90.73%~99.17%;药后15 d,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的防效达87.76%~98.46%。建议在生产中使用5%甲维盐可湿性粉剂16 000~12 000倍液和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4 000~3 000倍液防治蜀柏毒蛾和其他鳞翅目害虫。 相似文献
6.
药剂防治松突圆蚧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50%杀扑磷、25%喹硫磷药剂防治松突圆蚧,结果表明:两种药剂的500倍液,防治效果均达80%以上,对雌蚧虫的杀伤力也远优于他种农药。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苹果斑点落叶病(Alternaria mali Roberts)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表明所筛选的7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丙环唑乳油0.033%浓度的溶液防效最佳,春梢期和秋梢期防效分别达89.84%和94.12%;而春梢期、秋梢期防效相对最差的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0.1%浓度的溶液和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0.33%浓度的溶液,也达到85.83%和88.36%。这为指导大田防治和交替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9.
对湿地松萎蔫病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及其携带松材线虫、其它线虫的研究表明:湿地松萎蔫病木中羽化出的松墨天牛平均体长比马尾松上的短1.05 mm;从羽化开始到结束,天牛体长呈现减小的趋势,个体相差较大,体长最大的23.2 mm,最小的仅12.1 mm,相差11.1 mm,雌虫平均体长较雄虫长0.48 mm。萎蔫病木中的线虫在天牛体内表现为2种形态,线虫尾部呈指状或锥状;天牛体内的线虫有3种分布类型:所有线虫尾部为指状,所有线虫尾部为锥状,2个形态的线虫均有。湿地松松墨天牛中以尾部锥状线虫占多数,而马尾松的则以尾部指状线虫占多数。松墨天牛携带的线虫量与其体长无关,随着萎蔫病木的线虫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线虫在松墨天牛体内的分布,以腹部为多,占整个虫体线虫量的75%以上,在利用松墨天牛预测湿地松萎蔫病时,取其腹部进行分离镜检即可。 相似文献
10.
天水樱桃褐斑穿孔病发生与不同药剂防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实用技术》2015,(4)
介绍了天水市樱桃褐斑穿孔病的发生现状与发生规律,分析了该病发生与气候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开展了田间不同药剂防效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农业防治结合化学防治技术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解春霞;仲磊;徐克勤;刘云鹏;熊大斌;郑华英 《中国森林病虫》2022,41(4):30-35
江苏省自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景区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疫情经历了迅猛扩散、流行遏制、跳跃发生、稳定下降4个阶段。在40年的防控实践中,通过釆取宣传发动、制定法规、建立组织、封锁疫区、控制疫木等系列行政措施,实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及营林措施在内的综合防治技术,取得了持续控制疫情蔓延、减轻疫情危害、保护松林特质景观与森林资源安全、促进森林健康等成效。同时,也为全国各地的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12.
从文献分析看我国松材线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献学入手,对我国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研究的文献量、文献源及文献作者单位进行分析;从病理学的角度,对我国松材线虫病的研究进展进行评价。从文献学和病理学两个方面反映我国松材线虫病的研究现状和水平,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和生产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松材线虫病是我国松林毁灭性病害,已造成数千万松株死亡,发生区经济损失巨大,目前此病害正威胁着南方重点林区及重要风景名胜区松林的安全。我国松属资源丰富,科技人员队伍组织体系完备,抗性选育研究已有较好基础。因此尽快开展抗性选育有利于发生区森林恢复、非发生区林分改造和结构调整,有利于保护我国森林资源。本文对开展抗性选育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正面临着松材线虫入侵的严峻形势.因此尽快建立武陵源松材线虫防控体系已成森防工作的重中之重.其防控体系建设方案包括疫情疫病除治体系建设、检查检疫体系建设、预警监测体系建设、恢复和培育健康森林、应急救治体系建设、科技宣教体系建设等内容,提出了主要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周发平;杨耀权;张发;佘容;杨晓燕 《四川林业科技》2025,46(1):71-77
松材线虫病是目前严重威胁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传染性极强的松树虫害,筛选高效生防菌株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于2023年3月~2024年2月,选取云南大理苍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5棵健康云南松进行捕食线虫真菌(nematode-trapping fungi,NTF)资源监测。对松树树皮样品进行采集,于实验室内培养、分离纯化NTF,结合形态和分子技术鉴定物种,分析不同高度上(80 < 高度 ≤ 200 cm)、中(20 < 高度 ≤ 80 cm)和下部(0 ≤ 高度≤ 20 cm)树干上NTF群落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松树树皮上存在NTF,Dactylellina 属真菌为优势类群,Dactylellina ellipspspora 为优势物种(6.07 %);在2023年3月检出物种数最多(4种);在2024年2月菌株数最多(11株);NTF检出物种数和菌株数存在时空动态变化。松树土著NTF可作为松材线虫病的高效生防菌株筛选的理想对象。 相似文献
18.
王钱晴;赵丽媛;张建;张凤毫;江京辉 《世界林业研究》2024,37(1):65-70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引起的毁灭性松树病害,目前是对我国森林危害最严重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利用物理方法处理疫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影响较小,可减少松材资源浪费。文中主要介绍了阻隔防治和热处理2种物理处理松材线虫病疫木的方法。其中,阻隔防治包括液体成膜、网罩处理和伐桩覆膜3种方法,能够有效拦截松墨天牛的逃逸,进而阻止松材线虫的传播;热处理包括常规热处理、真空/蒸汽处理和电磁波处理3种方法,具有速度快、杀虫效率高、无残留,处理后的疫木可以安全利用,有利于充分发挥疫木价值等优点。未来发展趋势是进一步鼓励新装备与技术的使用,扩大物理处理方法的规模,加强学科间交叉研究,为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