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倍体毛白杨新无性系木材干缩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 9a生三倍体毛白杨测定林的 9个无性系为试材 ,着重研究了木材干缩率的遗传学问题。结果表明 :木材干缩率在无性系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并受到强度遗传控制 ;木材干缩在株内纵向的变异模式是随树高增加而降低 ;全干体积 ,径向、弦向干缩率和气干体积 ,径向、弦向干缩率无性系重复力分别为 0 89,0 95 ,0 84 ,0 6 7,0 84和 0 6 8。  相似文献   

2.
3.
对两种不同栽植密度的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木材密度和弦向、径向、体积全干干缩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密度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且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木材弦向、径向和体积全干干缩率,则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两种栽植密度的木材体积全干干缩率与基本密度呈负相关;木材干缩比与基本密度、栽植密度大的呈正相关,与栽植密度小的呈负相关.因此,适当增加栽植密度可以改善杉木木材的性质,但其影响规律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杉木人工林幼龄材与成熟材木材干缩性能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建始长岭岗林场 32年生杉木人工林的干缩性能指标 ,并分析了各指标在立地与木材径向部位上的差异 ,结果表明 :来自两样地的木材干缩性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木材在径向部位上按 16年为界划分的成熟材与幼龄材相比较 ,全干状态和气干状态下的径向干缩率均具有极显著差异 (α =0 0 1) ,全干和气干体积干缩率、全干和气干差异干缩、全干弦向干缩率等指标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α =0 0 5 ) ,气干弦向干缩率在径向部位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8年生杉木无性系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密度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试验中各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遗传变异系数树高为90%,胸径为137%,材积为300%,而木材密度只有67%,各性状均有较高的重复力,木材密度和胸径的重复力在900%以上。树高、胸径、材积3个生长性状间有较高的遗传正相关,而胸径、材积与木材密度间表现出中度的遗传负相关,树高与木材密度间则表现出弱度的遗传负相关。采用简化的指数选择法评选出4个优良的无性系,材积现实增益2552%,遗传增益2105%,用木材密度与CK相近。  相似文献   

6.
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干缩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南北向、不同高度位置、不同径向位置横向干缩(弦、径向)的测量,研究上述3个因素对2种木材横向干缩(弦、径向)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南北向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的干缩均无显著影响;高度位置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木的弦向干缩均有显著影响,而对径向干缩则无显著影响;径向位置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的径、弦向干缩均有极显著影响:从树皮到髓心,木材径、弦向干缩逐渐减小,与其基本密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7.
杉木无性系扦插苗产量和质量的变异与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杉木无性系扦插试验结果表明,秋季扦插平均成活率83%;比春、夏、冬季扦插平均成活率分别高53%、69%和60%,102个无性系1年生秋插苗平均成苗率81%,苗高29.5%厘米,地径4.1毫米,直立率59.2%,反映秋插苗质量的苗高、地径、直立率等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且遗传变异幅度较大。秋插苗直立率与成苗率、同、地径之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根据直立率进行间接选择,入选10个无性系的成活率,成苗率  相似文献   

8.
以6个杨树无性系木材为研究对象,对杨树的密度及干缩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杨树木材的加工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6个杨树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为0.33~0.43 g/cm3,气干密度为0.39~0.51 g/cm3,全干密度为0.37~0.49 g/cm3,密度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50号杨、中林46杨、南杨木材密度沿径向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而108杨、N179杨和桑巨杨木材密度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增加的趋势。杨树无性系木材气干和全干干缩差异均值分别为2.53和2.22,不同无性系间气干干缩率(径向、弦向、体积、干缩差异)和全干干缩率(径向、弦向、体积、干缩差异)差异均极显著。50号杨、N179杨和桑巨杨木材干缩差异沿髓心向外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中林46杨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108杨和南杨则是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木材密度与不同状态下干缩差异呈极显著负相关;木材基本密度除与弦向和体积气干干缩率不相关,与其他干缩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干缩指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杉木无性系生长和木材密度的遗传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8年生杉木无性系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密度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试验中各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遗传变异系数树高为9.0%,胸径为13.7%,材积为30.0%,而木材密度只有6.7%,各性状均有较高的重复力,木材密度和胸径的重复力在90.0%以上。树高、胸径、材积3个生长性状间有较高的遗传正相关,而胸径、材 与木材密度间表现出中度的遗传负相关,树高与木材密度间则表现出弱度的遗  相似文献   

10.
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省浦城县寨下林场无性系杉木林中9个无性系进行调查,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重复力、遗传增益等参数的估算,进行选优。研究表明:9个无性系间差异显著。材积的重复力较高且遗传增益大,遗传变异系数小,可作为选择的决定性状。经分析C-31、C-110为优良无性系,其表型相关系数和遗传相关系数是一致的。通过选择重复力较高的性状,可以提高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杉木无性系木材尺寸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9个12年生杉木无性系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法取样,3株小区,3次重复,对其进行生长锥无损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无性系间木材径向全干干缩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性状遗传力为0.20,变异系数为23.4%,遗传变异系数为14.9%,无性系间木材径向全干干缩率差值变动幅度为0%~2.3%。  相似文献   

12.
以采自浙江庆元巾子峰森林公园、庆元白岭头、庆元左溪、江西安福县陈山林场的4个杉木群体的17~25年龄段木材圆盘为试样,对其进行木材管胞性状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的管胞长度大多数分布在1100~2700 μm,管胞宽度大多数分布在27~ 57μm,壁腔比在0.1~0.6;杉木4个群体间管胞长度和壁腔比的差异不显著,而管胞宽度差异显著;杉木种群内个体间管胞性状遗传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应用相关系数指标研究了38年生杉木生长性状的早晚相关性,结果表明,杉木生长性状在2年生时与采伐(38年生)时的相关系数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其后相关系数逐年上升,到优树选择(15年生)时相关系数达0.916.相关极为显著;杉木林分内个体间竞争对个体生长的影响较小。同时,探讨了杉木群体的遗传变异较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杉木种子园子代优良无性系测定及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55个杉木无性繁殖品系的测定结果表明:无性系间在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上存在着显著差异。遗传力变化范围树高为0.389~0.771,胸径为0.169~0.703,材积为0.377~0.674。3个生长性状中,材积的变异系数最大,树高的变异系数最小。对树高、胸径和材积按10%的入选率进行单性状选择,树高遗传增益平均为4.27%,胸径平均为6.36%,材积平均为15.56%。与对照平均值比较,树高的遗传增益平均为8.09%,胸径的遗传增益平均为13.11%,材积的遗传增益平均为23.17%。经过选择能取得较高遗传增益的杉木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杉木生长的遗传变异研究:三水平后代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杉木4个产地,分别随机选择当地起源的4个体分,每个体分选5株优势未(林分年龄均为25a以上,优势木之间相距50m以上)采种育苗造林,进行3水平后代测定,并研究了杉木生长在产地间、产地内林分间和林分内家系间3个层次的遗传变异规律。7年生时的生长测定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在产地、林分和家系3个层次上都表现出极显著差异,3性状产地间的遗传方差分别占总遗传方差的82.7%、75.4%和78.8%;产地内林分间分别占7.0%、10。6%和10、1%;林分内家系间分别占10.3%、14、0%和11.1%。树高、胸径和材积的产地间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1.75%、13、92%和35.82%:产地内林分间分别为3、41%、5.22%和12.83%;林分内家系间分别为4.15%6.00%和13、45%  相似文献   

16.
To aid in management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the main timber species in Southern China,its varia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was analyzed.Three permanent plots of C.lanceolata plantations with approximately the same site conditions,set by China continuous forest inventory in Shunchang,Fujian,were selected. C.lanceolata growth wa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young trees(5 cm≤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10 cm) and mature trees(DBH≥10 cm). The DBH and coordinates of every tree(DBH≥5 cm) in the permanent plots were recorded in 2003 and 2008.The function L(r),improvement of Ripley’s K(r),the paircorrelation function g(r),and the uniform angle index(W_i)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The three permanent plots had mean uniform angle index(W) between 0.494-0.578 at low altitudes,0.465-0.477 at medium altitudes,and 0.426-0.601 at high altitudes.Results showed that altitude did not affe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The L(r ) and g(r) function curves of mature trees were generally lower than young trees’,i.e.tend to be more random or uniform distribution.So regardless of the initial distribution of young or mature trees,with the passage of time,there was a tendency for the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to change to a random distribution,and a random distribution to change to a uniform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全国不同区域121个杉木优良家系9年生材积生长量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家系平均遗传力高,家系间生长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变异系数大,家系方差分量占总分量13.2%;有76个家系材积生长量超过我场初级种子园后代,63个家系材积生长量超过洋口初级种子园后代,20个家系材积生长量超过我省优良家系6421号,其材积增益比我场种子园后代大25.4%─65.6%。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杉木优良无性系定向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初级种子园杂交组合全同胞测定和自由授粉半同胞测定,对杉木优良无性系(二代优树)选择方法、亲本来源及遗传特性进行研究,评选出40个优良无性系于2010年9月通过湖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并颁发林木良种证书.该批无性系根据其遗传特性划分为少节(无节)材、红心材、密植材、瘠薄地造林材和开花结实性能优5个类型,已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4个省共112个优良家系的区域性试验,测定杉木优良家系遗传稳定性和生长潜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杉木的材积生长,其家系间、地点间、家系×地点间交互效应均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家系遗传力为0.7356。根据遗传稳定性参数和家系材积生长情况,选出8个优良速生家系,平均材积比杉木1.5代种子园遗传增益达17%。各地点分别选出8个最速生家系,其材积增益为11%─51%,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0.
杉木幼龄期种内杂种优势及遗传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杉木7个优良无性系3母本×4父本测交系交配设计幼龄期试验的初步结果:(1)杉木幼龄期的遗传力较小,苗期的遗传力低于定植1年后的遗传力,苗高h2N为21.04%,地径h2N为0;树高h2N为37.16%,h2B为41.53%,地径h2N为20.69%,h2B为45.91%。(2)杂种优势效应明显,最高达32.02%,杂种优势变幅大,为—33.39%—32.03%。(3)在第一代种子园亲本间再行控制杂交,能进一步获得具有显著效应的杂交组合,供高世代育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