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园机械化采茶的利用和推广,给茶叶生产带来又一次技术革新。但现在机采茶区的采制普遍还是按传统方法进行,使制作出来的茶叶品质参差不齐,质量下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其实,机采的鲜叶综合质量比大批人工采摘的高,只要合理利用机采,杨长避短灵活掌握,就能更好发挥其优势。1.掌握适采期。这是保证鲜叶“匀度”的关键,因机采茶园芽梢抽发相对整齐,乌龙茶区春秋茶在芽消80%达到中开面,夏暑茶达60%时即可开采,避免因芽叶太嫩产量不高或太成熟影响品质。2.选择最佳时间。机采速度快,应利用一天当中的最佳时间内进行作业,…  相似文献   

2.
乌龙茶品质的形成,鲜叶适宜的嫩度是其基础。它以芽梢顶叶展开4—7天后采摘最好(茶农称中开面采)。如何保证适时采摘,为初制厂提供优良的原料?是制好茶首要的关键。这个问题除了做好技术指导外,在经营管理上,必须有一套验收、分级计值的规定。而这个规定又不能繁琐复杂,应尽可能简单通俗,使群众都能掌握,验收时简便快捷。根据我场几年  相似文献   

3.
叶榕  王文建 《福建茶叶》2000,(2):23-23,29
茶叶生产与气候密切相关,我省地处亚热带,属季风性气候,四季气候变化差异大,与采制乌龙茶关系密切,春茶雨量较充足,空气湿润,气候温和,茶叶生长旺盛,芽梢持嫩性较长,产量高,质量优;而夏、暑茶,气温高,相对湿度小,芽梢易老化,在加工过程中,茶叶内含物难以趋向适宜比例,多酚类物质偏高,茶芳香类偏低,茶叶香气低淡,味偏苦涩,故经济效益差;到秋、冬季,气候又较为凉爽,茶叶质量也较好,但由于秋、冬季雨水少,气候干燥,影响茶树生长,最终使茶树进入休眠,故秋冬茶产量低,甚至无冬片茶可采。为此在安溪县气象局支持下,根据气候变化规律,我们采取一些…  相似文献   

4.
测试分析不同适制乌龙茶品种(系)小至中开面的对夹二、三叶嫩梢茶叶铝含量,分析采摘时期对茶树新梢及茶汤铝含量的影响,阐明不同茶树品种及采摘时期对茶叶铝累积的影响并评价茶叶饮用安全.结果表明,福建省主栽适制乌龙茶品种(系)小至中开面的对夹二、三叶嫩梢茶叶铝含量在445.17~814.51 mg·kg-1之间,肉桂、黄玫瑰和紫玫瑰茶树品种茶叶铝含量较高,梅占、金牡丹和佛手茶叶铝含量较低.茶树新梢茶叶铝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迅速提高,采用指数方程可以很好模拟茶树新梢铝累积与生长时间的关系,控制茶叶采摘时期是控制茶叶铝含量的有效措施;随着新梢生长时间的延长,茶汤铝含量、茶叶铝溶出量及茶叶铝溶出率迅速升高,但日常饮用乌龙茶铝摄入量在安全限量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5.
乌龙茶鲜叶的生化特性,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前提,鲜叶内含生化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不同,所制的乌龙茶品质也有所差异。而鲜叶的生化组分因产地、土质、小气候、树龄,肥培管理采摘时间鲜叶老嫩等不同而异。在此,笔者结合这几年加工新工艺乌龙茶的体会,略谈几点看法。1鲜叶采摘标准乌龙茶必须采摘较为成熟的开面2—3叶茶树嫩梢为原料(接近中开面,即华安茶区所讲“中菜”),过于幼嫩或过于粗老的鲜叶难以加工出优质乌龙茶。生产实践证明,鲜叶是基础与关键,保持其鲜灵是关键的关键。如果鲜叶在离开母树后受损严重,就会加速其多酚类的氧化,晒青后不但…  相似文献   

6.
乌龙茶鲜叶采摘是茶树栽培管理的最终收获,也是茶叶制造的开始。鲜叶原料是形成乌龙茶品质的内在物质基础。适时合理的采摘方法,又是决定乌龙茶鲜叶品质的关键。乌龙茶对鲜叶原料有特定的要求,即以新梢顶芽形成驻芽,顶叶中开面,第二、三叶成熟度适当的完整二、三叶为优质原料。过嫩成茶香低,味苦涩,过老味淡、香粗劣。因此,在茶季开采前,首先  相似文献   

7.
台湾乌龙茶     
台湾乌龙茶及包种茶属半发酵的乌龙茶类,其采制方法和品质特点则与福建和广东的乌龙茶略有异同。从鲜叶原料看,台湾乌龙比较细嫩带有毫芽,而福建、广东则要求采成熟的嫩梢,即新梢形成驻芽时(俗称开面)采摘。从制造过程发酵程度看,台湾乌龙茶发酵最足,汤色偏红。其次是福建闽北的乌龙茶如武夷水仙及广东的水仙。再次是福建安溪的乌龙茶如安溪铁观音。而包种发酵程度最轻。茶汤汤色也依次逐渐由红而转为杏黄。  相似文献   

8.
乌龙茶采制工艺复杂,对于不同品种、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园地采摘的鲜叶,都要求分别投制不宜混杂,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从近年各地初制厂生产的茶叶品质分析,以规模较小、应用小型技术设备配套者,采制及时,处理迅速,质量较优。所以生产乌龙茶的初制厂依当前的技术条件以小型化为宜,年产量最好不超过500担(干毛茶)。 对于此类小型初制厂,技术设备配套除乌龙茶初制特有的设备外,要在其他茶类应用的设备中选配,其性能往往未能完全适应乌龙茶的工艺要求。这就需要改进,具体有几个项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乌龙茶产量迅猛增长,质量却一直下滑,加上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家都在追求香味好的茶叶,故中低档条滞销积压,而高档菜价高又脱销。市场变化规律将逼着我们去努力提高乌龙茶采制质量。但目前对首要的生产环节──鲜叶采摘技术,似乎没有引起产区足够的重视。笔者曾走访50多位采茶女工,竞仅有2位懂得乌龙茶的采摘手法。因此,本文试图分析乌龙茶采摘制度的形成,以及目前生产中几种不得法的采摘,旨在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共识,共同把乌龙茶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乌龙茶的采摘制度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而形…  相似文献   

10.
采摘技术与茶叶产量、质量、树冠三者都有密切关系,最终关系到栽培者的经济效益。贯彻合理及时分批嫩采制度,能使茶叶量、质、树三者达到同步促进的效果,既有利于增加茶叶产量,提高品质,又有利于培养树冠。针对当前茶叶市场名优茶畅销的趋势,以及以优取胜和以早取胜的商情,栽培  相似文献   

11.
采摘茶叶是茶树栽培的目的,亦是培养树势的重要措施,因此,茶叶采摘是保证茶叶品质及茶树持续优质高产的重要一环。早在50年代我国就提倡早采嫩摘,按一芽二三叶标准采制大宗红、绿茶。60年代初广大茶叶工作者对茶叶采摘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因地、因树、因茶类制宜的采摘方法,广大茶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也深刻地认识到合理采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茶叶的合理采摘问题普遍被忽视,采摘粗放,品质下降,给茶叶生产造成了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2.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富民政策不断深入,广大茶农渴望提高茶叶采制技术,生产优质茶,以为国创汇,对已增收。为此编写这一简要通俗、易学易记的“工夫红茶采制技术要领歌诀”以供茶区村民、乡镇企业从事茶叶工作者参考。一、鲜叶采摘与验收 1、鲜叶采摘采鲜叶,是收获,采养要结合;采蓄当,树势旺,年年高产量。标准采,嫩度匀,须认真执行;一芽尖,两三叶,采摘要  相似文献   

13.
在闽南地区,春茶是一年四季中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一季。抓好春季的茶叶采制工作,是关系到茶农的经济收入和外贸的出口创汇大事,务必抓紧抓好。 目前春茶采制工作全面展开,现谈谈春茶采摘和创优质高产的技术问题,供参考。 众所周知,茶叶是收获新梢上的芽叶,不同于收获大田作物的谷粒,或果树上的果实。我们在茶树新梢上采收芽叶,依据所制茶类的不同,可迟可早,可长可短,可大可小,可粗可嫩,可多可少等采摘技术问题,尤有研究探讨。 根据和平农场近几年来创高产优质茶的经验,主要把好采摘四大关:  相似文献   

14.
黄棪,它的成品茶商品名称为黄金桂。在乌龙茶类中具有“一早二奇”的特征。一早,即萌芽早,因而上市早。二奇,即不但形态纤秀,叶色透黄,而且香气浓郁,特别具有优雅的香型,十分引人入胜。怎样采制春茶,充分发挥黄棪的种质特征,笔者根据近年的生产实践,简述于后。 一、抓早采摘 黄棪为早芽品种,鱼叶开展在三月上旬,四月上旬驻芽60—70%开面,即为适时采期,采摘新梢开面的顶叶及二叶、三叶。实践证明,驻芽初开面即行嫩采,单宁含量多,较难做青,容易发酵着红,吃水苦涩 超过三叶的粗采,叶子老化粗纤维多,吃水淡薄。所以掌握采摘的时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福建茶叶》 2 0 0 0年第 1期刊登黄艺辉先生“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技术”一文 ,此类科普读物对普及乌龙茶初制工艺作用很大 ,深受茶农欢迎 ,但文中多处工艺技术值得商榷。笔者多年在长泰、诏安、安溪参与乌龙茶初制 ,现就实践经验提出几点看法 ,与黄艺辉先生 (下称黄文 )商榷。1 鲜叶采摘1 1 春茶宜鲜叶偏嫩开采。众所周知 ,驻芽 2 - 3片叶的新梢是闽南乌龙茶最理想的初制原料 ,但在春茶生产实践中 ,必须掌握鲜叶偏嫩时开采 ,原因有三 ,一是春茶生产期间 ,正值春夏之交 ,经常遇到不利初制天气 ,若掌握顶芽形成驻芽时才开采 ,遇到不利初…  相似文献   

16.
人们不断地从茶树树冠面上采摘芽梢,制成茶叶成品,对于茶树的营养状况的判断,也习惯于把顶芽分析的结果作为依据,至于采摘面下的绿叶层的养分状况,却知道得很少,同样,也缺少关于肥料使用,给它们所带来的养分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17.
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因制茶技术不同,品质也异。根据其制法和品质的不同,可将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等六大类。乌龙茶产区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的部份地区,相应地称之为福建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和台湾乌龙茶。福建乌龙茶又分为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闽北乌龙茶采用“重晒轻摇重火功”,闽南乌龙茶则采用“轻晒重摇轻火功”,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品质风格。有良好的品种,还要加以科学的制作技术,才能制出好茶。闽南乌龙茶也不例外,从鲜叶采摘直至烘焙成干茶,在每个工艺的要求都十分严格。1 鲜叶采摘 闽南乌龙茶一般采摘形成驻…  相似文献   

18.
机械采茶在我省乌龙茶区应用较为普遍,但在绿茶产区,采摘十分强调鲜叶嫩度,质量要求较高,机械采茶尚未得到有效推广。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其它服务业用工增长迅速,茶区茶园面积又不断扩大,采茶缺工日趋严重。特别是茶叶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茶叶生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手工采制、劳动强度大。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采茶劳力紧缺矛盾日益突显,许多地方出现了大面积的茶叶无法采下的局面,采摘已成为影响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机械化采摘代替手工采摘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通过机采机制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毛峰茶、香茶、勾青绿茶以及乌龙茶等茶类逐渐开始尝试机采机制的加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相对而言,扁形绿茶对鲜叶的要求较高,通常扁形茶加  相似文献   

20.
周期修剪是青壮年茶树增强营养生长的一项重要栽培技术。茶树萌发新梢经过连续采摘,枝梢生长越来越细,育芽能力减弱,采摘面参差不齐,呈现许多“鸡爪枝”,鲜叶的持嫩性降低,产量逐年下降。因此,茶树每年或隔年必须进行周期性的修剪,培育强壮的新梢,促进芽梢萌发,提高芽头密度,维持茶树的持续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