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刚开始养蜂时,育王、育台,坚持选个头大的.后来育出了一只蜂王个头较小,自己觉得不太理想了,正要除掉另育,一位朋友说,不妨养一阵子看看.等到交尾之后,新王产卵积极,蜂群发展很快,第二年春天起群早.采蜜、产浆,采胶均比别的蜂群多.唯一不尽人意之处就是隔王板挡不住它,需经常到继箱里去找.还有一次育出了两只身体强壮的大蜂王,但等到幼虫封盖后,发现有三分之一是雄蜂,也只能忍疼割爱将它们淘汰.从那以后,在育王时就不论大小,在交尾后观察一阵子,只要产卵积极,一律介绍到蜂群中去,反之淘汰再育.  相似文献   

2.
丁桂玲 《中国蜂业》2009,60(8):51-51
目前,很多养蜂人自己不培育蜂王,大多是利用分蜂群里的王台,这种方法会逐渐提高蜂群的分蜂性。北爱尔兰德莫尔协会曾示范过一种育王技术,这样协会成员可以同时育王。组织一个示范蜂场,将示范蜂场种性优良蜂群中1日龄的幼虫输送到各个蜂场进行育王,养蜂人利用这些优良的蜂王改良自己的蜂群。示范蜂场提供幼虫运输箱,而养蜂人自己组织育王群。  相似文献   

3.
正把计划育中蜂王的育王框放入意蜂群中正常程序培育意蜂王,2日龄时取出弃意王幼虫补入中蜂2日龄幼虫,又将中蜂王台放入意蜂群中吃意蜂王浆,让意蜂培养24小时后清除意蜂工蜂将育王框再放回中蜂群由中蜂工蜂继续哺育至封盖,然后破茧成王。  相似文献   

4.
秋后自然王是指秋天关王后,蜂巢内产生自然王台或急造王台,羽化产生的处女王或成熟蜂王. 秋季关王时,一是蜂王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王笼内,只能与部分工蜂接触,"蜂王物质"的传递受阻,一些工蜂产生了失王感,急于造王台育王;二是蜂王不能正常产卵,蜂群内的幼虫逐渐减少,从而产生了过剩的哺育力;三是秋后蜜粉源少甚至无,蜜蜂的巢外活动减少,有部分蜂群的工蜂就在巢内泌蜡造脾,利用幼虫改造王台或将蜂王产的卵移入王台中,加强哺育,十几天后便出现处女王.  相似文献   

5.
《中国蜂业》2020,(1):34-35
<正>"一只好王,千斤蜜糖",说明优质蜂王的重要性,蜂王是蜂群强盛的基础。在现阶段,养蜂人可定期从种蜂场引进所需要的品种作为种王,自己培育生产用王。按照计划培育蜂王是养蜂人的必备技能。下面以南阳为例探讨如何搞好育王,供蜂友们参考。通常情况下1群蜂只允许1只蜂王存在,蜂群不轻易培育蜂王,只有在蜂王老残、丢失、分蜂热时蜂群才培育蜂王。培育蜂王蜂群必先建王台,自然王台有  相似文献   

6.
2006年"小暑"后12天,我检查蜂群时发现2群中蜂失王,其中一群4框另一群5框.此时,正是缺蜜粉源的度夏期.考虑到介绍蜂王的难度大,后备王又只有2只,我用可以调距的王笼把蜂王捉人后用二层草纸封住口,再用小铁丝扎紧.2天后检查2只蜂王都介绍成功.  相似文献   

7.
(五)蜂王的诱入 当蜂王已经衰老或蜂群无王时,为了维持这一蜂群正常生活秩序,就必须给此群诱入一只蜂王或成熟王台。在诱入蜂王时必须注意:如果是给蜂群更换蜂王,要提前半天至1天将淘汰的蜂王从巢内提出;若给无王蜂群诱入蜂王时,要将巢脾上出  相似文献   

8.
表现好的蜂王(指蜂群生产力和蜂王产卵力)可以利用2个生产季节(2年),劣质王要随时更换,才能保证蜂群良好发展.除了种用蜂王,一般的蜂王不可养到第3年,否则就会造成减产.给蜂群更换新王,是一件有一定难度的事情,所以不同的时间,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行.  相似文献   

9.
在中蜂饲养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无王群。对于这样的蜂群如果疏于管理,工蜂就会逐渐衰弱,蜂群最终会走向死亡。经过我多年的实践,对于无王群只要能及时的做出判断与处理,还是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首先,要对蜂群有无蜂王做出正确的判断,判断的方法有两种1箱外观察:可看到巢门守卫蜂较多,在巢门口来回走动,显得躁动不安,易攻击人或其它的动物。蜂群采集消极。夜晚,在灯光的照射下,有较多的工蜂扑打。2箱内检查:提出巢脾可以发观蜜、粉较少,没有蜂王,工蜂在框梁上振翅不安。如果失王的时间较短,可以发现巢脾中有数个临时改造的王台。如果蜂群失王时间较长,会出现工蜂产卵现象,有雄蜂幼虫或封盖的雄蜂蛹,老年工蜂较多。其次,可以用两种方法对无王群进行处理:方法一:诱入产卵王。对于无王群,应从其它的蜂群中抽调出有工蜂小幼虫和封盖子的巢脾加入无王群中,让其工蜂进行哺育,调动它的采集积极性,此时不可奖励饲喂。待调入的幼虫脾哺育一天后,可以用间接法引入一只产卵王。把产卵王放入蜂王诱入器中,在诱入器上滴几滴蜂蜜,并均匀地抹开。把诱入器放入蜂群中。2小时以后,开箱观察,如果有大量的工蜂啃咬诱入器的纱窗,则表明蜂群没有接受蜂王,应再放置一些时间,使其接受。...  相似文献   

10.
廖大昆 《蜜蜂杂志》2006,26(7):17-17
读了《失王6~10天内直接介绍蜂王的经验》一文(见《蜜蜂杂志》2006年第4期15页)后,笔者想对这一时间段和文章中蜂群的行为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请指正。1该文方法可靠,但适用性不强蜂群失王必须采取补救措施,但失王多久,采取哪种介绍方法绝对安全?作者在该文中指出:蜂群失王够6天时间介绍蜂王才能确保成功。并重申:他以往十多年的实践都可以证明这种介绍蜂王方法的可靠性(详见15页第2段)。笔者在实践中也有同感。失王6天的蜂群没有可改造王台的适龄幼虫,当急造王台被毁弃后蜂群“需王感”强烈,因此采取直接介绍蜂王的方法非常安全。可是,我…  相似文献   

11.
利用蜂王捕捉逃蜂群,方法简单易行。发现蜂群大部分飞出蜂巢,赶快捉一只贮备蜂王关入王笼中,挂在飞逃蜂群飞行线便于捕捉蜂群的位置,蜜蜂就会在王笼上逐渐结团,并越聚越多,飞逃的蜂王最后也可能来此结团。蜂群一般不接受,会引起围王。这时注意给蜂王解围,把它关在另一只王笼中,挂在蜜蜂开始结团的王笼附近,部分蜜蜂也会在这个王笼匕结团。  相似文献   

12.
王志 《中国蜂业》2004,55(3):17
一、蜂王在蜜蜂饲养中的重要作用 蜂王是蜂群中几万只个体中唯一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蜂,控制着整个蜂群的工作情绪,其生活力、健康情况直接影响着蜂群的发展.一只品质优良的蜂王产卵旺盛、维持强群,其后代生活力强,抗病力强,从而能够保证蜂产品的优质高产;而一只劣王或带病蜂王,生存能力差,蜂群难以发展.养蜂实践中,常采用换王加药物和物理防治等综合手段进行蜜蜂病敌害防治.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开发蜜蜂王台产卵育王技术与方法,以意大利蜜蜂为试验材料,利用蜜蜂王台产卵育王器培育蜂王,检测此育王法的幼虫接受率及蜂王质量,包括蜂王初生重、蜂群繁殖力和卫生清理行为,并以人工移虫育王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幼虫接受率方面,蜜蜂王台产卵育王法与人工移虫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王台产卵育王幼虫接受率显著低于人工移虫育王法。但在蜂王初生重、蜂群繁殖力和卫生清理行为方面,王台产卵育王法显著优于人工移虫育王法(P<0.05)。说明采用王台产卵育王技术可以将蜂王发育的营养与环境条件调整至更优水平,从而培育出繁殖力和抗病力强的蜜蜂良种。  相似文献   

14.
春繁期间核群的使用核群是养王用的小蜂群,由1只蜂王,最多5张巢脾和大约1千多只蜜蜂组成。蜂蜜生产者利用核群来贮存备用蜜蜂、蜜蜂幼虫和产卵蜂王。以备紧急时应用。商业育王者在蜂王交配季节利用核群饲养新蜂王。这里我们仅就采蜜利用核群的方法介绍一下。核群没有...  相似文献   

15.
正中蜂养殖中常常会出现蜂王无缘无故死亡,导致工蜂开始大量产卵的情形。失王1周内的蜂群可以通过介绍老王给失王蜂群,让工蜂的情绪快速稳定下来,积极外出劳动。如果失王较久、工蜂产卵严重,连续介入蜂王都会被围杀。下面介绍失王很久蜂群的处理办法:从其他蜂群中抽取1张较多幼虫的子脾放入失  相似文献   

16.
"詹特盒"是一种促进育王过程中移虫工作的精巧设备,初养蜂者使用"詹特盒"可以克服移虫常遇到的困难.使用方法:将种蜂王限制在塑料巢脾盒里,置于蜂群约12小时.巢脾盒背面由活动的塑料巢房活塞组成,蜂王可在上面产卵.3天后卵孵化成幼虫,取下巢房活塞,开口朝下排列在育王框的王台条上,移入哺育群.此方法可以知道蜂王产卵的精确时间以及幼虫的准确日龄,能比较确定地在卵孵化后36小时内移虫,这个日龄的幼虫比较适合于培育蜂王,幼虫在移虫过程中也不易受损伤.幼虫由哺育群的饲喂蜂照料,在蜂王羽化出房前把王台转移到核群,进行交配及产卵.  相似文献   

17.
如果蜂群内温度过高,就会导致蜂群出现插花子脾。我们发现:育王时如果蜂群内温度过高,蜂群会对未封盖王台照顾不周,即使封盖后,过高的温度仍会导致蜂王幼虫热伤。  相似文献   

18.
在失王或者蜂王交尾失败后工蜂就会产卵,我用下述方法处理工蜂产卵群效果良好。一、工蜂卵还没有转化成幼虫时,可用王笼把产卵王扣在工蜂卵脾的上部蜜房上,同时割开王笼底部和周围的蜜房盖,轻轻放下巢脾,调好框距,第二天放出蜂王。二、工蜂卵已经变成幼虫和蛹的蜂群处理:傍晚时分提一产卵王带1—2框子、蜜  相似文献   

19.
杨华 《中国蜂业》2003,54(2):28-28
利用死蜂王检查蜂群有无蜂王 ,即方便又节省时间。方法是 :平常管理蜂群时用塑料代存放几只死王搁冰箱冷存室备用 (死亡时间越短越好 )。检查时 ,用线拴住死蜂王放在框梁上观察 ,如蜂群无王 ,工蜂会立即把头调向死蜂王 ,高高抬起散发信息素的尾部 ,张开有信息腺的尾节 ,使劲地振翅扇风 ,并发出嗡嗡声 ,甚至全群轰鸣 ,此时工蜂不但不围咬死王 ,反而非常亲近 ,这表明该群为无王群。反之 ,如工蜂围咬死蜂王 ,那肯定蜂群里有王 ;应立即拿走死王 ,免得形成围王团扰乱蜂群。去秋 ,我利用此法准确查找了 4个无王交尾群。用死蜂王查无王群$荷泽市王…  相似文献   

20.
强壮的蜂群是获取大量蜂产品的前提条件,而蜂群能否发展强壮,同等条件下,关键在于蜂群中是否有优质的蜂王,因而怎样培育优质蜂王就显得尤为重要,经笔者实践证明,用移卵套管移大卵育王能育成初生重较大的蜂王,蜂王卵巢管数多,产卵力强,能维持大群。移卵套管的制作方法见《中国养蜂》2004年第1期。使用方法如下:一、培育育王用适龄大卵在开始育王的8 ̄10天前,用竖式隔王板把种王控制在放有两张大蜜粉脾一张大幼虫脾的巢箱内,限制蜂王产卵,让蜂王休息一段时间,在移卵前3天,把种王所在的3张脾换成一张大封盖子脾和一张适合产卵的空脾(空脾要半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