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棉花烂铃的原因分析烂铃是由烂铃病菌侵害引起的腐烂现象,烂铃病有铃疫病菌、红腐病菌、红粉病菌、炭疽病菌、黑果病菌、茎枯病菌、曲霉病菌等,其中铃疫病菌是主要的,发病率占烂铃总数的96.97%,直接侵害棉铃,在整个烂铃期间持续危害;其次是红腐病菌,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棉花铃病是由多种病原菌重复侵染构成的复合性病害。通常根据各种病病菌的寄生性强弱和入侵铃体的早晚,将铃病病菌分为初生性和次生性两大类。并认为,初生性病害的发生为次生性病害的重复侵染提供了途径。但这种作用的强度有多大?对之,  相似文献   

3.
芦笋茎枯病菌鉴定及寄主范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茎枯病是危害芦笋的毁灭性病害,对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病菌寄主范围研究。根据病原菌形态、致病性,确认该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茎点霉属、天门冬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Sacc.)Bubak],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寄主范围狭窄,除侵染芦笋外,较少侵染其他植物。  相似文献   

4.
甘蔗赤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集的甘蔗赤腐病典型病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进而对该病菌进行了致病性及基础生物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甘蔗赤腐病由Colletotrichum falcatum引起;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在燕麦片和Richards培养基生长最好;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 ~30℃;适宜pH 6~8;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的生长影响并不明显:该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10 min.本研究为甘蔗赤腐病的合理预测和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与病菌形态学的比较研究,主要根据形态相似性及非寄主专一性的特征,鉴定陕西渭南地区花生颈腐病的病原菌属棉色二孢菌(Diplodia gossypina(cke)McGuire & Cooper).该病菌寄主范围广,在花生、棉花及多种作物上能寄生为害。  相似文献   

6.
花生根腐、茎腐和果腐病在我国各花生产区发生严重,其病原菌的组成和优势种群尚不明确。本研究于2020年从河南省6个市的花生种植区采集病株样品,共分离得到151个菌株,其中花生根腐病菌41株、茎腐病菌71株、果腐病菌39株。真菌形态鉴定和利用rDNA-ITS和EF-1α序列进行分子鉴定的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均为镰孢菌,分别属于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变红镰孢菌(F.incarnatum)、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和茄病镰孢菌(F.solani);从花生根腐和茎腐病样品中都可以检出这5种镰孢菌,果腐病样品中未能检出层出镰孢菌。尖孢镰孢菌在供试的花生根腐、茎腐和果腐病样品中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9.02%、30.99%和56.41%。根据柯赫氏法则验证了这5种镰孢菌均对花生具有致病性。本研究明确了河南省花生根腐、茎腐和果腐病的致病镰孢菌组成和优势种群,为病害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区分花生叶腐病、纹枯病、立枯病和果壳褐斑病症状特点,并了解丝核菌(Rhizoctonia spp.)对花生的为害和发病规律,采用PDA、WA培养基分离及纯化病原菌,显微观察其形态特征,采用涂抹和菌饼法接种测定其致病性,并通过菌丝融合群和r DNA-ITS同源性分析研究了不同病原菌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花生叶腐病菌、纹枯病菌和立枯病菌菌丝粗壮,平均直径6.8~9.4μm,多核,无锁状联合,近直角分枝,分枝处缢缩,分枝不远处常伴有分隔,具典型的立枯丝核菌R.solani特征。但三种病菌菌株之间没发现菌丝相互完全融合现象,表明它们并不相同。菌丝融合群和分子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花生叶腐病菌是AG-1-IA,花生立枯病菌是AG-1-IC,花生纹枯病菌是AG-4;而花生果壳褐斑病菌为双核丝核菌,具体种类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茶鲜叶中的挥发物组分及其与茶树主要病原菌之间的关系,利用HS-SPME-GC-MS法萃取分析茶鲜叶挥发物组分,并以茶褐枯病菌、茶云纹叶枯病菌、茶炭疽病菌、茶轮斑病菌为目标菌,测定茶鲜叶主要挥发物单体组分对病原菌的熏蒸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从茶鲜叶挥发物中分离到28个组分,鉴定出其中19个组分,占挥发物总量的94.4...  相似文献   

9.
花生黑腐病是花生的重要病害,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被列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病害。为明确花生黑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和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用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花生黑腐病害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花生黑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花生黑腐病害的病原菌为冬青丽赤壳Calonectria iliciola。8种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10%戊唑醇EC对花生黑腐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1.12 μg/mL;300 g/L苯甲·丙环唑EC、29%吡萘嘧菌酯SC、25%咯菌腈SC、15%吡唑嘧菌酯SC和22.5%啶氧菌酯SC对花生黑腐病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均低于10 μg/mL;30%精甲恶霉灵的抑制作用最差,EC50值为76.71 μg/mL。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花生黑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鉴定山竹蒂腐病的病菌,并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根据病菌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和致病性等特性,认为引起山竹蒂腐病的病原菌为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40℃,最适为28~32℃;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40℃,最适为28~32℃;在pH值3~11该菌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7;在全光照条件下,该菌菌丝生长最快;在供试碳源中,仅D-木糖不利于该菌菌丝生长,其它7种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供试氮源中,牛肉  相似文献   

11.
利用行间覆膜技术防治棉花烂铃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棉田行间覆膜技术在河北省献县、河间市、曲周县三地开展了棉花烂铃病的防治研究和示范.结果表明,在棉田第一个棉铃成铃之前,利用塑料薄膜完全覆盖棉田行间裸露地面,可以阻止棉花烂铃病原菌由土中向棉铃上传播,有效防烂铃病的发生.在发病初期,对棉花烂铃的防治效果可达70%以上;到发病中后期,防效仍较显著,达到34.0%~54.92%.测产结果表明,行间覆膜比行间不覆膜的棉田每公顷增收子棉418.5 kg,当年每公顷纯增收2641.5元,具有防治棉花烂铃病的潜力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琯溪蜜柚黑斑病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离鉴定发生在福建省平和县的琯溪蜜柚黑斑病的病原菌,从果园中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果,分离获得一种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与柑桔黑斑病菌不同的病菌分离物,并鉴定为柑桔叶点霉亚洲种。使用病菌分离物的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及菌饼培养物,并以柑桔黑斑病菌作对照,接种柚果测定致病性。结果表明,病菌分离物回接产生与果园中病果相同的症状,并从接种发病的果实中重新分离到该病菌。因此,研究通过柯赫氏法则证实了柑桔叶点霉亚洲种是引起琯溪蜜柚黑斑病的病原菌。而对照菌株柑桔叶点霉也可以侵染琯溪蜜柚果实产生相同症状,有可能共同存在于琯溪蜜柚果园中为害。  相似文献   

13.
杀菌剂对剑麻茎腐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黑曲霉引起的剑麻茎腐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对我国的剑麻产业造成极大的威胁.鉴于此,本研究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黑曲霉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同时进行药剂成本分析,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WP的EC50最小,病原菌对它的敏感性最高,抑菌效果最好;3%甲基多抗霉素WP和40%五硝基多菌灵WP的EC50较小,病菌对它们的敏感性也较高,抑菌效果也较好;70%甲基托布津WP的EC50最大,病菌对它们的敏感性最低,抑菌效果最差.通过对药剂抑制效果和使用成本分析,建议生产上可使用50%咪鲜胺锰盐WP、40%五硝基多菌灵WP和3%甲基多抗霉素WP来防治剑麻茎腐病.  相似文献   

14.
一甜菜心叶黑枯病是我国甜菜产区出现的一种新病害,国内未曾记述,国外日本中田党五郎曾报导在朝鲜有甜菜心叶黑枯病[1],虽与本病同名,但病原菌各异,为毛盘孢属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mnivornmde.)。日本青柳寅雄曾报导日本群马县甜菜叶腐病大量发生[2]、细川定治[3]及《莱病害虫·障害图鉴》均记载有甜菜叶腐病的发生[4]。尽管病原菌与本病相同,为薄膜革菌属的(Pellicularia filamentosa.  相似文献   

15.
棉花是博兴县的主要经济作物,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受气象因素的影响,棉花烂铃发生严重,使产量和品质下降,植棉效益受到制约,烂铃已成为限制本县棉花效益再提高的主要问题。1气象条件对烂铃的影响引起棉花烂铃的病菌很多,在本地多是由铃疫病菌侵染引起的。此病菌在温度24~27℃、相对湿度85%以上条件下蔓延发生为害最重。在棉花结铃盛期,降雨量大小、连阴雨日的多少,是决定烂铃多少的主要因素。连阴天多、降雨量大,光照少,棉田的湿度大,有利于病菌侵染为害。据调查,本县棉花平均开花日期为7月3日左右,9月中旬普遍进入吐絮期,7-8…  相似文献   

16.
蝴蝶兰叶基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基腐病是蝴蝶兰的1种重要病害。经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鉴定其病原菌有性阶段为红球丛赤壳(Nectria haematococca),无性阶段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首次发现叶基腐病的有性阶段。病原菌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3~38℃,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要求较高的湿度,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该菌能适应于较广泛的pH值范围,但以pH为6.5时最适,它能有效地利用多种碳源,但以蔗糖和葡萄糖为最佳;也能利用多种氮源,其中以蛋白胨、尿素、硝酸铵为好,而硫酸铵、磷酸二氢铵不利于病菌生长及产孢。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东北地区大豆种子携带病原菌的情况,选取了该地区52个大豆主要品种(系),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快速检测其种子携带胶孢炭疽菌、平头炭疽菌、冬青丽赤壳菌、亚细亚镰孢菌、黄色镰孢菌、木贼镰孢菌、禾谷镰孢菌、层出镰孢菌、尖镰孢菌、茄腐镰孢菌、轮枝镰孢菌、接骨木镰孢菌、大豆炭腐病菌、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大豆疫霉菌和立枯丝核菌16种大豆主要病原菌的状况。结果表明:在其中38个品种(系)的种子样本中累计检测出上述8种病原菌,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立枯丝核菌、木贼镰孢菌、亚细亚镰孢菌、禾谷镰孢菌、层出镰孢菌、尖镰孢菌和平头炭疽菌。不同大豆品种(系)种子带菌的种类及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品种绥12-18和29182被检出的病原菌多达4种。本研究对了解东北地区大豆种子携带病原菌的状况有参考价值,并为大豆种子带菌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棉花是邹平县的主要经济作物 ,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由于棉花产量的提高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棉花烂铃发生严重 ,致使产量和品质下降 ,植棉效益受到制约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植棉的积极性 ,棉花烂铃已成为一个限制棉花效益提高的主要问题。1 气象条件对棉花烂铃的影响引起棉花烂铃的病菌很多 ,在邹平县多是由铃疫病菌引起的 ,这种病菌在温度 2 4~ 2 7℃ ,相对湿度 85%以上条件下易蔓延为害 ,发病最盛。在棉花结铃盛期 ,温度一般都能满足病菌侵染条件 ,但不会造成棉花烂铃 ,关键在于湿度的高低 ,也就是此期降雨量的大小 ,及…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在云南瑞丽咖啡种植苗圃发现一种细菌性病害,称为咖啡细菌性叶斑病.该病主要危害咖啡叶片.将田间感病咖啡叶片上分离所得的6个菌株进行柯赫氏法则回接试验,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症状一致,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菌,确定了病菌的致病性.经培养性状、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Biolog系统)和ITS序列分析(NCBI ace.no.JX876899),确定该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咖啡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garcae).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橡胶树红根病病原菌的种与国外报道的橡胶树红根病菌是相同的。但子实体的外部形态、内部的微观结构-担孢子、管孔间隔膜等特征存在差异,对十三吗啉农药的反应、培养菌的生长速度和担孢子萌芽等也有所不同。初步认为,海南岛橡胶树红根病菌可能有2个不同的变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