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蚕病的种类很多,发生情况复杂,病症表现也有差异。通常按照蚕病是否传染,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传染性蚕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侵入蚕体危害所致并可以通过病蚕传染给健康蚕;非传染性蚕病是由节肢动物侵害、农药中毒、机械创伤及生理障碍等因素造成的,不能由病蚕传给健康蚕。  相似文献   

2.
蚕病按照是否传染,可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传染性蚕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和原虫等)侵入蚕体危害所致,并可以通过病蚕传染给健康蚕;非传染性蚕病是由于节肢动物的侵害、农药中毒、机械创伤及生理障碍等因素造成的,不能由病蚕传给健康蚕。1传染性蚕病  相似文献   

3.
<正> 1.蚕病的种类。蚕病的种类可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①传染性蚕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原虫病四大类,它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蚕体并在体内增殖而引起的病害,又可以通过病蚕而传染给健康蚕。②非传染性蚕病是因农药中毒、机械创伤等致使蚕发病,这种病害不会由病蚕传染给健康蚕,如蝇蛆病、中毒病等。在农村养蚕生产中的蚕病主要是病毒病,其次为真菌病和细菌病。病毒病有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  相似文献   

4.
蚕病按照是否传染,可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传染性蚕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和原虫等)侵入蚕体危害所致,并可以通过病蚕传染给健康蚕;非传染性蚕病是由于节肢动物的侵害、农药中毒、机械创伤及生理障碍等因素造成的,不能由病蚕传给健康蚕.  相似文献   

5.
蚕病是养蚕的大敌,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及质量.蚕病分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而以传染性蚕病危害更重.  相似文献   

6.
宗加美 《农技服务》2014,(11):118-118
<正>自养蚕以来,就一直伴随着不同的蚕病出现,由于近年来,开始成片植桑建园,规模越来越大,加之蚕桑的增加,蚕病在蚕桑生产中也随之增加,某些蚕病不仅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也影响了蚕茧的产量以及质量。因此,本次主要探讨蚕桑生产中常见的蚕病,以及对于蚕病的预防对策,希望消毒防病工作受到重视,从而有效控制蚕病的发生。一、常见病毒性蚕病蚕病疫情调查不但能够全面掌握常见的蚕病,并且能够进一步了解影响蚕茧产量的因素,因此一下为常见传染性蚕病调  相似文献   

7.
在蚕的饲养过程中,及时发现形态不正常蚕、病蚕、弱蚕、小蚕是避免蚕病暴发的重要措施之一。蚕病的诊断可分为外观诊断、解剖诊断和镜检诊断。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蚕儿的体质、病原及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要获得高产优质的蚕茧就要认真贯彻"预  相似文献   

8.
蚕病是养蚕的大敌,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及质量。蚕病分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而以传染性蚕病危害更重。  相似文献   

9.
王进 《云南农业》2001,(8):23-23
一、蚕病发生的种类和为害 我县蚕区蚕病有真菌病、病毒病和细菌病,以真菌病和细菌病最常见,以真菌病、病毒病等传染性蚕病为害严重,其中以血液型脓病和白僵病最多.春季蚕发病少、为害轻,夏秋高温多湿,发病严重,各种蚕病都有,严重时几乎无收.中、晚秋蚕发病倒蚕已成部分农户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00,(4)
在蚕生长发育过程中,及时发现异态蚕、病蚕、弱蚕、小蚕是避免蚕病爆发的重要措施之一。区别病蚕和健康蚕,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看发育健蚕孵化、疏毛、发育整齐。虚弱或病蚕则孵化、疏毛、发育眠起不齐,大小不匀等。 2.看体色健康蚕每龄体色变化一般由锈色至青色到青白色, 最后成饴糖色就眠;虚弱蚕或病蚕体失去固有色,有的出现形状、大小各异的病斑。 3.看体态健康蚕体一般较结实,体态均匀,大小一致,眠起齐一;虚弱或病蚕则体瘦小或肥大,出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淮阴区发生较严重的蚕病,尤其中、晚秋蚕,发病倒蚕已成为蚕农的后顾之优。如何减少蚕茧减产,控制蚕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蚕桑生产的主要问题通过实践调查,我们发现在家蚕的饲养过程中,由于蚕农对蚕病危害的认识不足常导致蚕病的发生,对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如何控制蚕病的发生始终是蚕业生产中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正>一、秋蚕僵病发生的症状秋蚕感染僵病后食欲减退,行动不活泼,蚕体出现各种病斑,有的不出现病斑,刚死时蚕体柔软,可以任意绕折,皮肤不易破,后蚕体逐渐僵硬,白僵呈桃红色,2天后,蚕体遍布白毛和白粉。眠前发病,病蚕多呈半蜕皮或不蜕皮蚕。蚕感染白僵菌后7天内死亡,对于小蚕潜伏期短,死亡的比较快。二、秋蚕僵病发生原因分析秋蚕僵病的传统途径是接触传染和创  相似文献   

13.
张芳秋 《河南农业》2014,(21):16-16
<正>秋季是蚕病多发的季节,河南省蚕区因秋季蚕病造成蚕茧减产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分析秋蚕蚕病流行原因,加强消毒防病工作,减少蚕病危害,对确保秋蚕茧丰收至关重要。一、秋蚕期蚕病流行的原因(一)蚕区消毒防病意识淡薄,蚕室蚕具消毒不彻底目前,河南省蚕区蚕农消毒防病意识普遍淡薄,蚕室蚕具消毒工作不彻底,已经养过了春夏两季蚕后,蚕室蚕具和环境中积累了大量的病原  相似文献   

14.
徐光 《云南农业》2005,(6):13-13
白僵病是危害较大的传染性蚕病,在各蚕区、各蚕期都有发生危害,多湿地区、多湿季节发生更为严重。一、病症蚕体感染白僵菌初期,外观与健康蚕无明显差异,随着病程的进展,病蚕皮肤上出现油渍状暗褐色病斑。病斑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部位不定。病斑出现后不久,病蚕的食欲急剧下降乃至停食,病蚕死亡前体液呈现乳白色,死亡后1 ̄2天从气门、口器、节间膜等处长出白色气生菌丝。眠前发病,病蚕多呈半蜕皮或不蜕皮蚕。家蚕感染白僵菌后一般3 ̄7天死亡,小蚕的潜伏期短,死亡快,大蚕则死亡慢。二、病原菌及传播途径病原菌属真菌门、半知菌类、丛梗孢科…  相似文献   

15.
康国平  钟馗  黄可威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76-5278
介绍了家蚕蚕病的发生规律,分析了蚕病的发生现状及发生原因,总结了蚕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蚕病是养蚕中的大敌,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及质量.蚕病分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而以传染性蚕病危害更重.农村中常见的传染性蚕病主要是僵病、脓病、软化病3种.这些病的共同特点是潜伏期长、发病快、来势猛、范围广、危害性大,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80%-90%,甚至颗粒无收,给蚕农带来极大的风险.笔者现就本地区养蚕常见病的发生原因及对策,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通过樗蚕微粒子病病原的回接感染试验确定樗蚕微粒子病病原,并对樗蚕微粒子病病症、病原作了初步观察。同时,通过对柞蚕的接种试验验证了樗蚕微粒子病病原可以感染柞蚕。  相似文献   

18.
2016年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冷泉镇所本底村委会补机白村、多依村、腊卡村夏蚕出现一种排念珠状蚕粪的蚕病,夏蚕单产由每张45~50 kg下滑到35.1 kg,严重影响蚕农收入和从事养蚕劳动的信心。通过不同季节、不同地点、不同方式进行小蚕共育,把共育的小蚕分到同一村中,对比观察大蚕的长势及健康状况并记录单张蚕种产茧量,调查引起排念珠状蚕粪的蚕病发生原因,发现该蚕病是蚕采食了感染细菌性桑疫病的桑叶所导致,属于细菌性蚕病。  相似文献   

19.
李清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90-291
夏秋季节是蚕病的高发季节,介绍了夏秋蚕病的综合防控技术,以期有效控制和减少夏秋蚕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蚕病发生的实质是病原物、蚕儿体质与环境条件三者之间有机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结果。因此,防治蚕病必须在认识和掌握蚕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各地区各蚕期的生产特点,认真采取全面而有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并贯穿到蚕桑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就能有效地控制和消灭蚕病,保证蚕茧的优质高产。目前危害蚕桑生产最严重的蚕病主要是传染性疾病,如中肠型脓病、病毒性空头病、真菌病等,这些蚕病传播性很快,对蚕茧的产量影响很大。传染性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