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棚室蔬菜CO2施肥实用技术和方法河北省昌黎县科学技术局(066600)胡著春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066600)宋士清随着棚室蔬菜生产的迅猛发展,CO2施肥的重要性已被广大科技工作者和菜农所认识,并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本文就CO2施肥的7种方法作以详细...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设施葡萄栽培的关键技术,包括优选品种、整型方式、扣棚时间、温度管理、湿度管理与灌水、施肥与气体调节、棚内光照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葡萄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保护地蔬菜CO2施肥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1998年,我们经试验明确了蔬菜温室CO2动态活动与空间分布规律,筛选出经济、安全、简便的CO2气肥种类,测定了施用CO2气肥对蔬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证明了CO2施肥对保护地蔬菜生长发育性状的优化影响,对提高产量、增产值、提高品质、减...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设施葡萄栽培的关键技术,包括优选品种、整型方式、扣棚时间、温度管理、湿度 管理与灌水、施肥与气体调节、棚内光照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葡萄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应 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设施蔬菜栽培存在浇水多、施肥量大、病害严重的现象,如何实现设施蔬菜节水,在栽培中尤其重要。蔬菜病害严重、施肥过量、土壤盐渍化都与灌溉不合理有关,蔬菜实施节水技术,可以达到节水、省肥、减病和缓解土壤盐渍化等具有多重效果。设施蔬菜发病严重的重要原因就是设施内湿度过大,造成湿度过大的原因就是浇水多,蒸发量大。以温室黄瓜为例,平均10—15天浇水一次,每亩每次浇水量在20—30方左右。灌水量大  相似文献   

6.
蔬菜CO2施肥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总结了蔬菜CO2施肥的有关问题,并就其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进展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CO2施肥促进光合、抑制呼吸、降低蒸腾、提高光合水分利用率,对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改善产品品质,减轻病害发生。环境因素能影响CO2施肥的效果。施肥中的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解决,其中关键是肥源。  相似文献   

7.
蔬菜CO2施肥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CO2施肥的历史、施肥技术现状、CO2施肥的实际施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CO2施肥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作了综述,并批出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中的碳源进行CO2气肥肥源开发,可能成为综合解决CO2施肥技术、效益等问题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8.
评述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蔬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0年~30年来国内外在设施栽培中已将CO施肥作为一项增产措施,其用量是大气含量的2倍~5倍,都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但是,对各种蔬菜作物品质,如CO浓度与淀粉的物质生产、维生素C、蛋白质、粗脂肪、叶绿素含量等的影响,已引起种植者的普遍关注。现综合...  相似文献   

9.
硫酸-碳铵CO_2施肥的有效作用时间和范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碳铵CO2施肥的有效作用时间和范围试验管佃如(临沂市河东区农业局276003)硫酸—碳铵CO2施肥法,因其具有简便易行等优点,目前已在冬暖棚蔬菜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关于该法施肥的增产效果已有很多报道,但对其有效作用时间和范围未见报道,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节约水资源、减少肥料施用、提高其利用率的一条新途径.将水肥一体化技术运用到设施蔬菜栽培中,具有有效节约水资源、减少肥料用量、节省人力成本、改善土壤环境、降低设施内的空气湿度等优势.在设施蔬菜应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蔬菜的需水需肥规律,制定相对应的灌水和施肥方案.只有在推广过程中结合出台扶持政策,做好宣传培训...  相似文献   

1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日光温室黄瓜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无线传感器采集温室内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信息,利用无线传输协议实现数据的自动获取、传输及控制。当土壤水分传感器监测到土壤含水量低于设定阈值时,系统自动启动电磁阀,进行滴灌作业,可实现黄瓜幼苗期、结果初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智能灌溉控制,较常规滴灌作业节水15%~20%。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农田灌区范围广、数据量大、实时传输难的特点,本设计采用多时段多组合智能自动控制、手动自动双模式安全保障的智能控制器,利用无线方式将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的多项环境因子参数传送给无线主机,再由控制终端控制水泵的运行。利用Zigbee模式具有部署灵活、扩展方便等优点,实现农作物生长环境(包括二氧化碳、光照度、空气温湿度和土壤含水率等)的信号采集、传输、接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Zigbee技术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温室大棚的多参数采集节点。该节点可集成采集温室大棚中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一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和土壤墒情,具有无线传输、自组网、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的特点,可以有效弥补现有温室大棚采集技术中节点体积大、耗能高,安装复杂、不灵活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曹元军  金濯  翟旭军  王新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94-11495
为解决传统封闭式蛋鸡舍设施的温度、空气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等环境因子监测中所存在的监测区域面积小、采样率低、工作量大等问题,探讨了将无线传感器节点技术作为封闭式蛋鸡舍环境监测中数据采集和传输载体的可行性,基于AVR系列单片机ATmega128L,设计和开发了无线传感器节点,并进行了节点程序的调试。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不同类型肉牛舍冬季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个规模化肉牛育肥基地具有代表性的4种育肥牛舍的温热环境及CO2浓度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冬季的肉牛舍普遍存在着气温低、湿度高、空气质量差等问题。同时进一步分析表明,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能力差、通风换气系统设计不完善、环境管理措施不力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而采用挤塑板为屋顶保温材料、冬季用塑料膜封闭敞开...  相似文献   

16.
对日光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水平和垂直方向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水平方向上,日出后二氧化碳浓度迅速降低,12点左右降到最低,随后逐渐升高,呈现为U字型;垂直方向上,接近地面的二氧化碳浓度高,随着高度增加浓度降低,在株高一半时浓度降到最低,之后逐渐回升,呈现勾状。  相似文献   

17.
不同堆肥处理猪粪温室气体排放与影响因子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利用封闭式测定箱对两种不同堆肥处理方式的猪粪产生的气体进行了取样,然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仪对其所含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进行了测定分析。参考其处理系统获得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数据,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排放与猪粪内部的氧气状况密切相关,通风良好则排放量就大;而甲烷恰相反,缺氧与较高的湿度会促使甲烷排放;氧化亚氮是其硝化与反硝化过程的产物,若干湿交替,则会增加氧化亚氮的排放量,但其影响因子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8.
对绥芬河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样地及绥芬河市区典型对照样地的空气负离子密度、温度、湿度、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和噪音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森林公园与市区样地中各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规律,比较了森林公园与市区、森林公园内典型样地间的空气负离子密度、温度、湿度、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及噪音在监测时段的发生量。结果表明,森林公园与市区样地的温度、湿度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森林公园和市区的空气负离子密度、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和环境噪音具有各自的日变化规律。绥芬河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质量和生态效益整体上高于市区。  相似文献   

19.
施肥和灌溉对土壤和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选择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参数的十项标准,五种重要的监测水质的方法,以及施肥和灌溉对土壤和水质的影响.雨养、漫灌、滴灌、细流灌和喷灌具有不同的水利用率,且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各异.土壤生物化学性质是重要的监测土壤变化的参数.虽然施肥可能降低土壤pH值、总有机碳和盐基离子浓度,但土壤的其他指标如土壤结构、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和养分状况都得以改良.过量施肥会使土质退化并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消除了边际效应的土壤测渗计能够准确地监测施肥和灌溉对水质的影响.所综述研究表明如果施肥得当,土壤和水质可以改善或长期保持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不同灌溉模式对枣棉间套作微生态区域温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枣棉间套作体系下生态区域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期确定不同灌溉模式的生态影响效果,为优化枣棉体系灌溉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处理1(红枣单作)、处理2(枣棉一行双管)、处理3(枣棉微喷)、处理4(沟灌)和处理5(对照)棉花单作中分别设置不同点的3个EL - USB自动温湿度计,连续3d监测距红枣树不同距离点的微生态区域温湿度的影响变化.[结果]东西走向的红枣树对微生态区域温度影响是树南>树北>树行间,对湿度影响是树行间>树北>树南;不同灌溉模式对微生态区域温度影响是处理5>处理1>处理4>处理2>处理3,对湿度影响是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1>处理5.[结论]枣树对树南树北的温湿度有影响,温度表现为树南>树北>树行,湿度与温度成负线性关系;枣棉间套作复合种植模式比单作模式田间的温度低,而湿度高,其中以枣棉间套作中红枣采用微喷和一行双管灌溉模式对微生态区域温度降低和湿度增加的影响较大,这种影响有利于提高红枣坐果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