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第六讲:平衡不完全区组(BiB)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现在是否有办法,把要比较的几种不同的处理分成若干组(区组),只要组内的处理试验条件(如地理、病虫害发生情况)相同,允许区组间有较大的差异,而又获得合理的比较。平衡不完全区组试验设计,就能做到这一点。在某些方面来说,是正交法的  相似文献   

2.
正南乐县是农业大县,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和红薯。为摸清南乐县红薯肥效及建立经济作物施肥指标体系,特安排红薯氮肥总量控制试验如下。一、试验设计(一)试验处理设计试验共设4个处理。处理1:无氮区(空白对照);处理2:优化氮区(适宜用量);处理3:70%优化氮区(适宜用量的70%);处理4:130%优化氮区(适宜用量的130%)。(二)试验小区排列试验不设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区组内土壤、地形等条件应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试验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作成完全区组试验时,为得到较精确的试验结果,可使用平衡不完全区组试验设计(Balanced Incomplete Block Design),简称BIB设计。其最大优点在于可使区组不完全,因而,当每个区组实际可能安排的处理数(或品种数)少于供试处理时,仍可作出各处理间的正确比较,BIB设计的缺点是区组数必须严格按规定数目设立,缺一不可,否则各处理之间的比较将失去均衡性。  相似文献   

4.
随机区组设计是田间试验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之一,其中小区的随机排列要查随机数表或抽签,比较麻烦,我用 QuicR BASIC 编写了一个通用的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程序,只须给出处理数和重复数,大约半分钟可打印出一个设计方案,使用相当方便。  相似文献   

5.
4、间比法排列:在试验处理较多,而土壤肥力又比较均匀的情况下采用此法排列,重复3—4次,亦可获得较准确的结果。间比法排列的特点是每隔4个处理设一对照区(对照种)对照区两边的四个处理都可以和对照区进行比较,这样五个小区组成一个对比组,每重复内有两个以  相似文献   

6.
<正> 分群平衡区组设计与格子方设计之间的不同点是:格子方设计是在试验范围内根据非同质性的若干已知模式,通过试验小区的分组在区组内获得同质性;分群平衡区组设计是在试验范围内根据一些处理的已知特性,通过试验处理的分群——把处理分为同质性的区组以获得同质性。分群平衡区组设计通常应用于品种比较试验。将形态特征类似的品种,均置于同一组群中,常用的品种分群标准是:①株高,  相似文献   

7.
<正> 第三讲、互比排列法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互比排列法也是试验设计简单应用较广的方法,一般分逆向式和阶梯式两种排列,适于4个以上处理,在平原地区造试验林之用。(一)互比排列法试验设计图式(二)互比排列法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互比排列法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对比法的原则相同。但是由于互比排列法在两个对照区之间相隔有4个,9个或19个小区,所以每个处理不能都有邻近的对照比  相似文献   

8.
沼液浸种对陆地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沼液在陆地棉上的试验,确定沼液浸种的最佳方法.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不同的沼液浸种时间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沼液浸种各处理的出苗率都比对照高,平均高出0.5;~3.5;,其中以沼液浸种8 h的出苗率最高为85.5;.沼液浸种的处理衣分、单铃重、籽指都比对照要高, 其中以沼液浸种8 h表现得比较好,比对照衣分高1.1;, 单铃重高0.3 g,籽指高0.11.各处理单株增铃数为0.1~0.5个,各处理间差异不大.虽然经过沼液浸种的叶绿素含量较高,但是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适用于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的组平衡区组试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omez介绍的组平衡区组设计,并作了一些改进,用于一个Griffing 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方法2的田间试验设计分析.结果证实,在这种情况下组平衡区组设计优于随机区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根据特种设计的基本原理 ,介绍了用混杂设计、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以实施基因型同质试验单元较少而处理数较多的试验。这两种设计的基本特点是采用混杂的原理缩小不完全区组的大小 ,使较少的基因型同质试验单元可安排一个不完全区组所需的处理。并各列举了 1个畜牧方面的试验演示其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1.
大白菜地膜覆盖种植对其三大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种植蔬菜是一项增产增收的栽培技术措施。为了解地膜覆盖对大白菜三大病害的影响,进行了田间试验,现将试验取得的主要结果整理如下。 试验方法 田间设计:1984年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不同覆盖3因子,副处理为不同播期5因子,重复2次,共30个小区。小区面积13.2×1.0米~2。1985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4个区组,3种覆盖方式,3个播期,共36个区,小区面积与1984年相同。盖膜时间与每期播种同日(先盖膜,后破膜播种),提前盖膜的除外。  相似文献   

12.
在田间试验中,正交试验有时会遇到因试验小区条件不一致而需要划分为若干区组来安排试验,使每个区组只包含正交试验的部分试验小区。本文讨论了正交设计中试验小区存在一种差异时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和存在两种差异时采用拉丁方排列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根据特种设计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用混杂设计、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以实施基因型同质试验单元较少而处理数较多的试验。这两种设计的基本特点是采用混杂的原理缩小不完全区组的大小,使较少的基因型同质试验单元可安排一个不完全区组所需的处理。并各列举了1个畜牧方面的试验演示其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此试验面对当今市场各种叶肥品种繁多的情况,旨在选择经济、实惠、高效,又受本地蔗农欢迎的1-2种,有的放矢地为投入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试验设BR-120、蔗宝、速富隆、稀土、对照五个处理,按随机区组排列,异地重复四次;试验品种为桂糖11号、桂糖12号,各两个重复。分别于分蘖末期、伸长中期各喷施一次,其使用量和方法完全按说明书进行。同一重复内的其他管理方法相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于12月25日综合调查一次。各主要经济指标经变量分析,处理间均达不到显著差异水平。常规分析按各处理四次重复平均数与对照比较(见附表),结果如下:产量由高…  相似文献   

15.
根据11 年生毛白杨对比试验林的观测数据,对3 种试验设计的效率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试验地里,当拉丁方数是3 ,随机区组和完全随机化试验的区组与重复数分别是8 和7 时,相对效率较高.当拉丁方数小于3 时,完全随机化试验分析优于随机区组试验分析,又优于拉丁方分析;当拉丁方数大于3 时则出现相反的趋势.在相似条件下,为了经济、可靠地获得试验结果,以拉丁方数在3 左右、随机区组试验的区组数不小于5 及完全随机化试验的处理重复数不小于4 为宜.  相似文献   

16.
林木育种试验设计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1 年生毛白杨对比试验林的观测数据,对3 种试验设计的效率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试验地里,当拉丁方数是3 ,随机区组和完全随机化试验的区组与重复数分别是8 和7 时,相对效率较高.当拉丁方数小于3 时,完全随机化试验分析优于随机区组试验分析,又优于拉丁方分析;当拉丁方数大于3 时则出现相反的趋势.在相似条件下,为了经济、可靠地获得试验结果,以拉丁方数在3 左右、随机区组试验的区组数不小于5 及完全随机化试验的处理重复数不小于4 为宜.  相似文献   

17.
<正> 前文我们已将品种(系)产量比较试验(以下简称品比试验)问题中试验地的培养、选择,试验的设计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作了简要介绍(见本刊1979年第九期)。下面再就试验总结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作些介绍。一、产量结果的计算分析:目前品比试验中常用的设计,多为随机区组法和间比法,随机区组法设计的产量计算分析方法,一般农业科技人员都比较熟悉,本文从略。下面只介绍间比法的产量计算,目前采用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完全仿照对比法分析,如每隔四个品种加一对照,自左向右排列,  相似文献   

18.
5 平方格子设计 5.1 设计格子设计最初由Yatcs(1936)提出,用于植物育种中较多选系的重复试验。其基木原理是应用较小的区组(便于控制同质性)来提高试验精确度。平方格子设计要求供试选系(含品种)数必须是自然数k的平方,如25,36,49,64,81,100等(可通过增添或减少选系、品种数进行调节),而每一区组所含的小区数则为k,排入k个选系(因k相似文献   

19.
在田间试验中,正交设计有时会遇到因试验小区条件不一致而需要划分为若干区组来安排试验,使每个区组只包含正交设计的部分试验小区.本文讨论了正交设计中试验小区存在一种差异时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和存在两种差异时采用拉丁方排列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第二讲:对比法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对比法是试验设计中最简单的方法,分一个处理和一个对照;两个处理和一个对照;四个处理的单排式和多排式的设计,实用于四个处理以下在山地造试验林之用.(一)对比法试验设计图式:1、图1:一个处理试验设计图1(适于小山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