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徽淮北平原农田灌溉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淮北平原的自然条件、水资源及其分布特点 ,结合作物的需水规律 ,分析论证了该区农田灌溉的特点 ,并将其归纳为“补充性灌溉、小定额适时适量灌溉、以井灌为主体和节水灌溉是必由之路”4项基本特征 ,对于指导淮北平原和类似地区灌溉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淮北平原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产结构等方面特征为基本依据,阐述了该区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与战略原则、战略目标与发展阶段,从生产结构、生态建设和区域布局三方面对该区生态农业任务作了重点部署,并提出了实施战略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淮北平原的土壤资源进行了科学评价和土壤质量的评等定级分类,表明淮北平原旱地和水田土壤多为中等肥力水平,中低产土壤约占70%;为此,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进一步提高和发挥中低产土壤的生产潜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淮北平原地区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不同节水灌溉工程技术适宜性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气候、地理条件、水资源特点等客观条件,深入探讨了适合淮北平原地区发展实际的节水灌溉发展模式,以期为淮北平原地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安徽淮北平原是黄淮海大平原的最南部,也是当前我国农业攻关项目的一部分。作者于1980年10月曾到该地区调查,兹提出下列一些问题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 淮北的自然条件及农业生产上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态村”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把农林牧副渔、农产品加工、商品经营、村镇建设、运输等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实现因子间相互关系的良性循环,减少障碍因子的作用。 为了探讨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村的途径,我们在淮北地区进行了探索性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皖南沿江平原地区植物区系进行实地考察,对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植物进行鉴定,并分类统计,共155种植物,分属70科,其中148种可作药用,占总数的96%,该研究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方便而宝贵的植物研究材料,以期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该地区珍稀的植物资源和生态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水分过少或过多,不仅直接影响作物生长,而且还会影响土壤养分、空气和热量等肥力因素的协调.例如,土壤空气的消长和成分,养分的转化释放和保存,土壤温度的升高和降低以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等,都与土壤中水分的多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省淮北地区经常出现旱涝,土壤水分的变幅很大,以致很大一部份土地,产量不稳.因此,研究淮北地区土壤的水分性质,掌握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调节土壤水分,对于实现淮北商品粮基地的农业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淮北平原土壤的水分性质(一) 土壤的持水性能  相似文献   

9.
安徽淮北平原年平均气温15℃左右,无霜期210d,年降水量900mm,常见土壤类型为沙土和盐渍土,林业生产大部分是农田林网和四旁绿化,适合种植杨树.该文从良种壮苗、苗木培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淮北平原杨树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提升淮北地区杨树栽培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淮北平原冬小麦抗旱和节水灌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选取1992—2013年淮北平原冬小麦土壤相对湿度旬值和逐月降水、气温数据,分析土壤相对湿度的年际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土层土壤相对湿度与降水和气温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不同土层土壤相对湿度与降水和气温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冬小麦平均土壤相对湿度以每年0.19%的速度下降,10、20、50cm土层下降速度分别为每年0.08%、0.11%、0.31%.淮北平原冬小麦土壤相对湿度与降水呈正相关,10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与降水相关性最强;与气温呈负相关,20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与气温相关性最强;20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与降水和气温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花生的需肥规律及花生各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动态,提出了淮北平原花生高产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2.
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近年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空间动态变化特征。[方法]参照美国地质调查局于200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的基于数理统计学方法的地下水动态预警研究方案,利用1975~2008年淮北地区71个站点逐月地下水动态资料,研究地下水埋深的年内、年际及空间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埋深从南部的1 m向北部的3 m逐渐增大,1990年之前地下水年均埋深较浅、变幅较小,1990年以后地下水埋深变幅加大,埋深加深,但2003~2008年埋深又趋向变浅。北部砀山县、萧县、亳州市地下水埋深较深,南部颍上县、凤台县、五河县、阜阳市地下水埋深较浅。[结论]为淮北平原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王友贞  叶乃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89-4391
依据安徽省淮北平原的涝渍成因与基本特征、多年农田排水实践和试验研究成果,探讨了农田排水指标和工程规格标准,在分析农田排水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解决农田涝渍灾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黄淮海淮北平原农业自然资源的优势与潜力。重点对大面积中低产土壤—砂姜黑土的基本特性和低产原因作了客观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兴修水利、完善农田排灌系统,以农牧业结合为突破口,促进有机无机结合发展.合理轮作、换茬等改土培肥增产综合技术措施。并从宏观总体上就砂姜黑土的区域综合治理效益进行剖析和经济估算,提出了淮北平原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分区治理改造的统一规划和技术措施要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淮北平原夏玉米生长与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埋深的关系,在蚌埠市五道沟试验站设置2组试验:一组大田试验,用来观测夏玉米生长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一组蒸渗仪试验,用于研究夏玉米最适宜的地下水埋深.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极端降雨引起土壤含水量增加,会严重影响夏玉米的生长,使得产量下降;其中,2018年出苗期及抽雄期和灌浆期发...  相似文献   

16.
张仲志 《现代农业科技》2013,(19):267-267,269
分析了淮北平原在收割与旋耕、施肥、施药及秸秆焚烧等方面的土地耕作现状,总结了土地耕作质量下降的影响,并提出深松土壤、调查收割机械、增施有机肥等对策,以期为改善淮北平原耕作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砂姜黑土是安徽淮北平原的主要土类。笔者利用土壤墒情、大气降水、地下水等资料探讨淮北平原东部地区砂姜黑土的土壤水在时空变化中的特征和原因 ,及与大气水、地下水转化过程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淮北平原利用河沟生态养殖小龙虾的效益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养殖技术,以期为淮北平原河沟生态养殖小龙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淮北平原在新农村建设中,造林绿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主要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20.
介绍山羊的生物学特性,总结淮北平原农区山羊饲养管理技术,包括场地选择、羊舍建设、饲养方式、饲养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养羊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