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麦、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等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据调查统计,2015年全国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1 0.4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9亿吨,利用量为7.2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0%。通过食用菌标准化栽培和菌渣综合利用等技术的集成,可以高效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意义。一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可以丰富人们的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2.
岳斌 《科学种养》2011,(1):42-42
棉秆微贮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脱毒、消化酶降解、机械揉搓、水盐软化等方法对棉花秸秆进行发酵处理的一种饲料加工技术。酒泉市棉花秸秆项目组在3个县市经过两年多的处理与研究,形成了一套农户易接受、可操作的方法,现将有关研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秸秆可以变废为宝,比如转化成饲料,打造节粮型畜牧业,能显著提高养殖效益。秸秆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资源之一,我国每年产生秸秆约7亿吨,其营养价值相当于2亿吨粮食,可提供能量相当于3.5亿吨标准煤。然而,我国现阶段秸秆综合利用率却很低,多数被废弃和违规焚烧,成为严重的污染源。鉴于此,我国提出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立秸秆收集体系,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转化利用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易中华 《科学种养》2010,(10):41-42
<正>青粗饲料短缺和利用率不高是限制肉牛生产的重要因素,在农区表现为缺乏优质饲草和秸秆饲用率低,饲喂效果差。导致反刍动物对秸秆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秸秆自身的营养缺陷:首先,适口性差,采食量低;其次,消化率低,在瘤胃内不能很好地被微生物发酵;第三,营养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可发酵氮源、可发酵糖类和过瘤胃蛋  相似文献   

5.
1.开发利用秸秆饲料的现状及意义秸秆是农作物的副产品之一,在自然条件下是一种劣质饲料。我国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全国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约6亿t,相当于北方草原打草量的50多倍,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20%~30%。应用秸秆饲料在发达国家已有多年的历史,由于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每年生产7亿多t农作物秸秆,但仅有30%左右被作为造纸工业、建筑业及手工业的原料利用,其余的5亿t秸秆被焚烧或废弃,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大量焚烧,污染环境,土壤矿化,甚至带来其他社会损失.因此,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合理利用好这些资源并发挥其潜力,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淮海三省两市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基于历年统计数据和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黄淮海地区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2007年黄淮海地区秸秆资源数量达到2.1亿t,秸秆N、P2O5、K2O、C养分资源产生量分别在189.8、60.0、298.2、8944.8万t。从秸秆资源利用来看,2006年秸秆还田比例较2000下降6.1%,其中河北省秸秆还田比例上升16.7%,河南和山东两省秸秆还田比例分别下降13.6%、12.6%。从主要作物秸秆还田比例分析,河北省秸秆还田比例中,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还田比例历年平均分别达到65.1%、53.0%;河南和山东分别为56.5%、57.1%,44.8%、18.1%。作物秸秆养分还田情况表明:各种秸秆养分中,N、C养分还田比例较低,只有不到50%,大量损失到环境中去; P2O5、K2O养分还田比例较高,平均在60%以上,这与假设的秸秆作燃料和饲料养分的还田率有关,估算中假设大部分畜禽排泄物和秸秆燃料的灰分能够及时还田。因此,加强畜禽粪便和灰分的管理,增加其还田比例,是提高养分循环利用率和减少秸秆养分利用过程中损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饲草加工机械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国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全国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达5.7亿t,其数量相当于北方草原打草量的50多倍,占全世界秸秆总产量的20%~30%。目前,国内农作物秸秆用于饲料部分还不足10%,在我国仅有6%~8%的肉食由草转化而来,大量的秸秆被当作燃料造成资源浪费。国外农业发达的国家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情况比较好,如美国约有20%的秸秆被用作饲料,约有73%的肉类由草转化而来。我国的秸秆资源利用潜能巨大。根据农业部的规划,到2010年全国秸秆利用比例将达到40%。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饲草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饲草机械化的发展,特别是饲草收…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淮北市作物秸秆资源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进一步合理高效利用秸秆资源,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在掌握淮北市秸秆资源数量的基础上,估算出2011年淮北市秸秆养分总量。结果表明:2011年淮北市秸秆数量为170.5万t,其中小麦、玉米和大豆三大作物秸秆居多,占秸秆总量的98%以上。所含的总养分为43045.7 t,其中N、P2O5、K2O分别为15511.2 t、4696.8 t、22837.7 t,总价值约1.88亿元。因此,合理利用秸秆的养分资源对于缓解化肥数量的不足,减少农业投入,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盐渍化水田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盐渍化水田进行水稻秸秆30%、50%和70%还田处理,研究水稻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30%、50%和70%秸秆还田对拔节期水稻生长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没有显著影响,对灌浆成熟期影响显著。50%秸秆还田可提高灌浆期水稻有效叶片数和有效叶片面积,增加地上部干物重;30%秸秆还田的水稻产量比对照提高4.0%,差异不显著(P>0.05);50%秸秆还田的水稻产量比对照提高9.4%,差异显著(P<0.05);70%秸秆还田水稻产量比对照降低1.2%,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盐渍化水田秸秆还田时,秸秆还田量不能过多,控制在50%左右最佳,还田量过高不利于水稻生长发育,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秸秆利用途径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秸秆年产量在7 亿t 左右。以廉价的农业废弃物秸秆作为原料转变成能源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文章从秸秆制备乙醇、甲烷-甲醇及气化、液化制备柴油几个方向进行讨论。用秸秆等废弃物制造能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减轻了处理秸秆所造成的环境问题。通过对这些方向的原理、操作条件、设备、经济性等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秸秆转变能源途径中最有利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每t 秸秆产生的热量最多(18900 MJ),且产生的价值可观,纤维素乙醇的发展潜力最大。秸秆制乙醇的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较高,是一种较好的利用秸秆能源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挖掘贵州省丰富的农作物副产物资源、缓解饲料资源短缺和加快推进农作物副产物综合利用,基于《贵州统计年鉴》(2006-2019年)及实地调查数据,开展贵州主要农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甘蔗、花生、油菜、薏苡和荞麦)及其副产物资源调查,对收集到的部分农作物副产物的常规营养成分、消化能和相对饲用价值(RFV)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9种贵州主要农作物副产物中,小麦秸秆、薏苡秸秆和花生秸秆具有较高的粗蛋白含量(8.68%、8.52%和8.45%)、较低的酸性洗涤纤维(46.74%、40.63%和37.75%)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51.74%、46.37%和43.16%),营养成分较好;油菜秸杆、花生秸秆和薏苡秸秆的消化能(分别为10.91、9.25和8.91MJ/kg)均显著优于其他6种农作物副产物;油菜秸秆、花生秸秆和稻草的RFV均显著高于其他6种农作物副产物,且RFV高于100(分别为148.65、110.34和102.68)。说明在贵州地区,油菜秸秆、花生秸秆和薏苡秸秆等农作物副产物相对利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正>发酵床养猪源于过去传统养猪,人们将稻壳、秸秆、树叶等铺垫于猪舍,一方面在寒冷季节供猪保暖,另一方面用来稀释猪粪尿以及其他废弃物。之后日本、韩国等专家对此种工艺进行专门研究并科学改进,筛选出合适的垫料和发酵能力强的菌种,在猪舍内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末和发酵床专用菌等混合物,猪饲养在上面,所排出的粪尿在猪舍(棚)内完全被微生物发酵而降解、  相似文献   

14.
麦-玉轮作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常见的粮食种植模式,秸秆还田是该地区普遍的秸秆处理方式。本文以安麦13为研究对象,研究麦-玉轮作条件下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安麦13产量及产量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安阳现有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和技术条件下,相对于50%秸秆还田,75%秸秆还田下小麦容重显著增大;不同秸秆还田量没有对小麦千粒重和单穗重产生显著影响;75%和100%秸秆还田较50%秸秆还田小麦米穗数分别增多6.86%和4.85%;75%秸秆还田较50%秸秆还田小麦产量增加10.81%,在3个处理中产量最高;综合考虑认为75%秸秆还田量对安麦13生产最合适。  相似文献   

15.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淹水和无水层栽培,秸秆还田的水稻产量提高,油菜秸秆和小麦秸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秸秆不同利用方式以覆盖效果较好。秸秆还田处理的后茬油菜产量比不施秸秆的提高1.8%~9.3%。对氮磷钾吸收的影响,常规淹水多于无水层栽培,但秸秆还田能促进氮磷钾的吸收利用。无水层栽培比常规淹水栽培的土壤有机质等养分提高,说明无水层栽培条件下更利于还田秸秆的养分释放和土壤对养分的保持。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大蒜秸秆饲喂对小尾寒羊增重及羊肉品质的影响,按照大蒜秸秆添加比例不同,把30只小尾寒羊随机分为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每组10只,测定了不同饲料营养成分,不同组别小尾寒羊采食量、日增重、肠道疾病发生及羊肉品质等相关指标。与玉米饲料、玉米秸秆对比,大蒜新鲜秸秆的钙和粗纤维含量较高,蒜素含量为17.80 mg/100 g。不同大蒜秸秆饲料添加比例对肉羊增重影响显著,随着添加比例增加对肉羊增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试验组1和试验组2比对照组日增重增加35.29%和17.65%,大蒜秸秆作为粗饲料能够显著提高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粗料中添加大蒜秸秆比例较高(本试验70%)的条件下,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顺-9-油酸、亚油酸含量比对照增加370.58%和60.70%,限制性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肉味氨基酸显著提高,分别比对照增加4.98%、3.82%和1.51%。肉羊养殖中,粗饲料中大蒜秸秆对比常规青贮玉米作为主要成分饲喂,对于小尾寒羊肉羊增重和羊肉品质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耕作方式(免耕、垄作)与秸秆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砂姜黑土区花生的高产、优质和小麦秸秆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花生开花期,起垄覆盖小麦秸秆的耕层土壤温度和盐分均最高,而土壤水分含量最低;花生收获期,起垄覆盖小麦秸秆的耕层土壤p H最高,而土壤容重最小;花生不同生育期,起垄覆盖小麦秸秆的叶片SPAD值均最大;起垄覆盖小麦秸秆的花生产量最高,比免耕不覆盖小麦秸秆的和免耕覆盖小麦秸秆的花生产量分别增加664.7、818.1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9.4%、25.0%。免耕不覆盖小麦秸秆,起垄覆盖小麦秸秆和免耕覆盖小麦秸秆等3种方式下,‘远杂9307’分别比‘远杂6’产量增加13.8%、9.9%和15.8%。‘远杂9307’起垄种植,小麦秸秆覆盖量为4500 kg/hm~2,花生产量最高,为4290.0 kg/hm~2,对土壤理化性质改善较佳,建议在花生生产上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8.
西南旱地油菜间作紫云英和秸秆覆盖的生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地区旱地的农田生态环境脆弱, 绿肥应用匮乏, 季节性干旱是限制油菜生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在西南地区旱地引入冬季绿肥作物紫云英与油菜间作, 并结合秸秆覆盖, 探讨其对油菜光合特征、农艺性状、生物量、根系形态、油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间作紫云英和秸秆覆盖改善了油菜的根颈粗、叶片数、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等农艺性状, 提高了油菜根系总根长、总根体积、总根表面积和平均根系直径等根系形态及蕾薹期和开花期的根、茎、叶生物量; 还提高了油菜苗期光合作用强度, 间作和秸秆覆盖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比油菜单作分别提高了31.12%和39.89%; 但对油菜品质的影响较小。间作、秸秆覆盖和秸秆覆盖下间作的油菜群体产量分别比单作提高10.30%、13.20%和40.16%。在西南地区旱地, 间作紫云英是提高油菜产量的可行途径, 而且结合秸秆覆盖的生产效益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以农作物秸秆作为主要原料栽培灵芝的效果。方法: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秸秆种类和玉米粉用量对灵芝生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秸秆种类和玉米粉用量对灵芝生物转化率均有显著影响。结论:用稻草、麦草和油菜杆做主要原料栽培灵芝是不可行的,而用大豆秸、豌豆秸、蚕豆秸、花生秸等豆科植物秸秆及玉米芯、玉米秆、棉籽壳栽培灵芝是可行的。用大豆秸等豆科植物秸秆及棉籽壳栽培灵芝,培养基中玉米粉的最佳用量为6%,生物转化率可达66%~80%;用玉米芯、玉米秆栽培灵芝,培养基中玉米粉的最佳用量为9%,生物转化率分别为74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利用吉林省梨树县运行11年的中科院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站,开展了4个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处理即秸秆不覆盖还田、秸秆33%覆盖还田、秸秆67%覆盖还田和秸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