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邢光耀 《种子科技》2008,26(6):58-59
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是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瘤黑粉病又称普通黑粉病或灰包,可危害玉米植株地上部各器官,受害部位形成大小不等的肿瘤.最后呈黑粉。丝黑穗病又称乌米或黑疸,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雌穗、雄穗),受害果穗完全呈黑粉,仅剩下丝状纤维组织,故名“丝黑穗”。由于近年来玉米长期连作和秸秆还田,再加上农民对这两种病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2.
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是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瘤黑粉病又称普通黑粉病或灰包,可危害玉米植株地上部各器官,受害部位形成大小不等的肿瘤.最后呈黑粉。丝黑穗病又称乌米或黑疸,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雌穗、雄穗),受害果穗完全呈黑粉,仅剩下丝状纤维组织,故名“丝黑穗”。由于近年来玉米长期连作和秸秆还田,再加上农民对这两种病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3.
玉米瘤黑粉病由瘤黑粉菌引发起病,属担子菌亚门,常危害玉米叶、秆、雄穗和果穗等部位的幼嫩组织,产生大小不一的病瘤,是我国玉米上同丝黑穗病一样分布最广,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常见病害。  相似文献   

4.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及综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黑穗病又称黑粉病、瘤黑粉病,俗称灰包、乌霉;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玉米、哑玉米。这两种病害是玉米上经常发生的病害,有时又同时发生,但两者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和发生条件有所不同。在防治上,  相似文献   

5.
高粱丝黑穗病为害症状:主要在穗上发生。受害高粱穗整个变成一个大灰包,外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同时露出一束束散卵的丝状物(即维管束),少数情况下,仅部分花絮被害,或者端部的叶片上产生明显的灰色小瘤,外膜破裂后,叶片维管束同样不破裂。主秆的丝黑穗打掉后,继续长出的分蘖穗仍为丝黑穗。  相似文献   

6.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几年来,玉米丝黑穗病已成为北方玉米区严重病害之一,发病区域大,发病程度、发病率增高,产量损失较大,应引起高度重视。1病害症状玉米丝黑穗病是由土壤带菌传病侵染植株幼苗引发的病害,侵害雌穗(果穗)和雄穗,通常于玉米抽穗后呈现症状。  相似文献   

7.
<正>瘤黑粉病在夏玉米生产上发生与危害有逐年上升之势,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实践表明,玉米在前期干旱、旱后多雨的情况下,会加重病情发展与危害,因病菌主要侵染植株幼嫩组织,形成黑粉瘤会消耗大量养分,并可能导致植株空秆不结实,严重影响玉米稳产高产。该病对玉米的危害,主要是受病部位形成菌瘿,幼苗期感病常会引起早死,果穗感病则会导致减产损失,大发生时甚至可导致绝收。  相似文献   

8.
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两种重要病害,在发病后期均形成菌瘿,菌瘿破裂后散发大量黑粉,很容易混淆。这两种病害的发病规律有一定差异,防治方法不尽相同。准确诊断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玉米土传病害的主要特点是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种子萌动后到出苗乃至整个生育期均可以通过植株的根系进行侵染,可分为苗期病害、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等.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的苗期症状表现也归为苗期病害,因此玉米苗期病害的防治是玉米土传病害防治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高粱病虫害的防治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高粱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巧1.高粱长乌米(丝黑穗病)该病是由于土壤中含有丝黑穗病菌,萌发产生双核侵染丝,侵入幼苗蔓延到生长点,在花序内发病。感染丝黑穗病菌的高梁一般植株比较矮小,高粱穗比较细。病穗在未抽出旗叶以前即膨大,幼嫩时为白色棒状,早期在旗叶内仅露出病穗的上半部。  相似文献   

11.
带叶抽雄要预防黑粉病山西省寿阳县种子公司吴晋海,葛保剑黑粉病也称黑穗病。这种病在几种禾本科作物上均有发生,玉米、高粱尤为严重和普遍。土壤中病残株上的厚垣孢子是传染的主要来源,种皮上粘着的孢子也可以传播。当种子发芽时病菌也萌发,侵染幼苗,最后破坏穗部成...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冷凉地区春玉米上的主要病害,目前黑龙江省的玉米种植区域向北加速推进,尤其要注意防治该病。1.苗期症状识别植株染病后,一般到穗期才显出症状,主要是雌、雄穗受害,也有些病株在幼苗期即表现出症状。苗期典型症状表现:从第四至第五片叶开始出现1~4条与叶脉平行的黄白条纹,6~7片叶时可见全株明显矮小,只有健株的1/3~2/5,节间短缩,下粗上细,茎基部膨大,叶片变  相似文献   

13.
雷玉明 《种子》2005,24(5):101-101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是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在20世纪70~80年代采用种植抗病品种和药剂处理种子的方法一度得到有效控制,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包衣种子,也曾使该病得到有效防治.但近几年来,由于玉米杂交种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一些科研、教学、企业纷纷开展玉米制种,一些高感亲本的大面积种植和频繁交流,造成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由过去零星发生到目前的成片发生,由过去的次要病害上升到主要病害,个别亲本发病率达60%~70%的现象,造成15%以上减产,严重影响杂交种的质量,导致杂交种和土壤黑粉菌的带菌率升高,成为目前发病的主要根源.早期诊断是控制该病传播蔓延的主要手段.现将制种田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检验技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玉米瘤黑粉病,又名"乌霉",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玉米被病原菌侵染后,在各生育时期,在植株的不同部位都能生出瘤状菌瘿,破坏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和营养供应,造成减产。此外,瘤黑粉病还能引起制种田死苗和空秆。  相似文献   

15.
李静 《种子世界》2005,(2):40-41
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 reiliana)又称乌米、哑玉米,是玉米的重要种传、土传病害,主要发生在我国的春玉米区,其中以东北春玉米区最为严重。主要侵害玉米的雌穗和雄穗。一般在出穗后显露症状,但有些自交系在苗期显露症状。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随着近些年感病品种的种植,该病明显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小麦秆黑粉病,俗称乌麦、枪杆、黑铁条,是小麦黑穗病的一种,属真菌病害。我国大部分麦区都有发生,近年小麦秆黑粉病在北方麦区有回升趋势。一、发病症状病菌侵染小麦幼芽,达到生长点以后就能随着小麦的生长,为害小麦的整个植株,包括茎、叶和穗等。  相似文献   

17.
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小麦散黑穗病的成因1.1症状散黑穗病主要为害穗部,小穗畸形,偶尔也发生在茎、叶上,病株比健康植株稍矮,抽穗略早,带菌植株孕育穗,抽穗前不表现症状。所有小穗的子房、种皮及颖片均消失而成为黑色粉末,被侵害的子房和颖片发育成冬孢子堆,初期病穗外面包有一层灰色薄膜,病穗在抽穗前内部就已完全变成黑粉,所以俗称黑疸、乌麦、灰包。在病穗抽穗时,膜便破裂,孢子随风飞散。病穗只残留穗轴,而在穗轴的节部还可以见到残余的黑粉,通常是整株分蘖和穗部都发病。后期的病穗仅残留曲折的穗轴而毫无收获。新被侵染的麦穗,虽然有病菌菌丝潜伏在种子胚…  相似文献   

18.
几种化学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化学种衣剂立克锈、黑穗净和福·克·腈在玉米播种前拌种,对玉米丝黑穗病进行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种衣剂对玉米出苗基本没有影响,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效明显,降低了发病率,提高了产量.其中福·克·腈的效果最好,相对防效达到73.16%,平均增产657.63 kg/hm2,增产幅度达7.72%;立克锈相对防效达71.16%.增产幅度达6.25%,黑穗净防效为64.40%,增产4.59%.  相似文献   

19.
张丽玲 《中国种业》2011,(Z2):78-78
近年,我国部分玉米品种均不同程度发生黑粉病,有的地区发病面积达数十万亩,如内蒙古的土右旗沿山区多种玉米品种发生黑粉病,发病面积达6667hm2左右,发病株率5%~15%,严重地块达到25%~45%,预计每667m2减产100~250kg,直接经济损失达2100多万元。玉米黑粉病又称瘤黑粉病、灰包病、黑穗病,由玉米黑粉病菌浸染所致,是我国玉米上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分布较广,危害程度因地区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讲,春播玉米区较夏播玉米区危害严重。该病除直接危害玉米果穗外,其他部位受害也会因病菌对养分的剥夺而导致果穗变小或空秆。  相似文献   

20.
屯玉系列玉米新品种(系)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种业》2004,(3):67
1 屯玉13号 该品种属中晚熟、大穗、半紧凑型.春播生育期 131d左右,株高 280cm,穗位 118cm,穗长 24~ 26cm,千粒重 314g.白轴,粒型半马齿,籽粒黄色,该品种田间表现抗丝黑穗病、黑粉病.一般 667m2产 600~ 800kg.每 667m2保苗 3000株为宜.适宜吉林南部、辽宁、华北春玉米区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