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工业技术院化学技术研究所,最近表发现一种微生物具有以往7倍多的高生产油脂能力。这种微生物是霉菌的一种,叫做“属”,是从发酵研究所的保存菌株中发现的。已发现的霉菌有五个种类,依菌株不同,所生产的油脂成份也不同,可以获得与植物油脂(从近似可可子脂的油脂到像棉籽油那样的油脂)同样的油脂。  相似文献   

2.
石榴籽油是唯一植物源的多不饱和共轭脂肪酸,其主要成分为石榴酸,利用酶法水解石榴籽细胞中的脂蛋白,使油脂从细胞中解离出来,再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石榴籽油。结果表明,当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 h,加酶量0.09 g,料液比1∶7时,石榴籽油的提取量最大,为1.51 g/10 g。所得油脂气味芳香,呈琥珀色,品质优于有机溶剂法所提油脂。  相似文献   

3.
在装有1公斤小麦的圆盘内,用培养皿测试某些植物油对谷象Sitophilus granarius L.的诱虫性或驱虫性。与矿物油比较,冷榨未提炼的燕麦油,能量油(混合油)麦芽油,芥籽油,有强的诱虫性(P<0.05),而提炼后的燕麦油有强的驱虫性;新鲜的麦芽油和能量油的诱性优于各自陈化的油。向日葵油分别与麦芽油,南瓜籽油,红花油等量混合,其诱性降低,而与提炼的燕麦油、芝麻油、或棉籽油与芝麻油,提炼燕麦油等混合,其驱虫性将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研究残次打瓜籽中油脂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液料比1∶1,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60 min,油脂提取率为97.5%。利用气相色谱对打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分析表明,其脂肪酸主要有7种,包括油酸(40.89%)、亚油酸(49.87%)、棕榈酸(5.6%)、硬脂酸(1.34%)、花生酸(1.49%)等。  相似文献   

5.
赖建辉 《茶业通报》2013,(3):120-121
1茶籽油的定名和主要生理功能 1.1茶籽油的定名在100多种山茶科植物中有78种生长在我国,但以南方各省和中东部为多。从山茶科植物种籽中榨油食用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此我国是山茶科植物的故乡,茶籽油是我国特有的国油,但现时主要用于榨油食用的山茶科植物种籽多为油茶、山茶、茶(饮料茶)和茶梅等,而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还有“豫省闽粤皆食茶油,而不知为栲树子油,俗呼茶油实非茶子之油也。煎熬不熟,食之令人泻”的记载。栲树就是白蜡树,其皮入药后称“秦皮”,为与此种“茶油”相区别,我们将从山茶科植物种籽中提取的油脂统称为“茶籽油”,更确切地应称为“中华茶籽油”。  相似文献   

6.
正普通玉米含油率一般在3%左右,主要用作粮食与饲料;含油率8%~12%的玉米,主要用来制取淀粉,分离出的副产品——胚芽用于榨油,即玉米胚芽油;当玉米含油率达到20%~30%时,称为中含油油用玉米,它的籽粒可以直接榨油,若大面积种植、加工,可以大幅降低我国食用油脂的对外依存度。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11017号)的  相似文献   

7.
油脂是植物体内最高能量物质的贮藏形式,为人类提供热量及一些必需脂肪酸,也可以替代石油作为原料用于化工或生物燃料。油脂是植物种子重要的储藏物质,其积累水平与种子的发育密切相关。研究已发现多种转录因子在影响种子发育的同时,对油脂的合成和积累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如WRI1(WRINKLED1)、FUS3(FUSCA3)、ABI3(ABSCISIC ACID INSENSITIVE3)、LEC2(Leafy cotyledon 2)、LEC1和L1L(LEC1-like)等。本综述系统阐述了不同类别的转录因子在油脂代谢调控中的功能及其它们之间的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8.
潲水油一直关系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如何有效的检测潲水油将关系到消费者食用油脂的安全性。基于该问题,根据潲水油主要来源于餐桌往往会有动物脂肪混入,在油脂净化过程中会残留少量的胆固醇,从而可以有效的鉴别植物油脂中是否非法添加了潲水油。对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模拟潲水油中的胆固醇,由于植物油中含有的甾醇干扰,紫外分光光度的方法无法准确测定。高效液相色谱将甾醇和胆固醇测底分离,可以准确的测定植物油脂中的胆固醇含量,具体条件为:C18色谱柱,100%甲醇洗脱,在205nm紫外检测。样品处理:油脂中30mL无水乙醇、10mL氢氧化钾于70℃水浴皂化1h,然后用石油醚提取,浓缩,检测。在该条件下回收率达到75%以上,当植物油中胆固醇含量大于0.35g/L可以进行准确定量。采用该法进行盲测可以准确判断出模拟潲水油,对市场上的植物油样采集进行测定,发现有两种油中含有微量的胆固醇。  相似文献   

9.
张磊 《科学种养》2009,(1):44-44
一、奶牛补饲油脂的好处 油肪能供给动物体能量,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与转运。日粮中缺乏油肪时,可导致奶牛生长停滞,繁殖率和抗病力下降,产奶量和乳脂率降低。高产奶牛特别是产奶初期机体处于能量代谓十负平衡时,在日粮中添加油脂,可使能量代谢达到正平衡,泌乳高峰提前到达,可提高产奶量和减少营养代谢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牡丹籽油因含有人体所需营养成分备受关注,而作为与其亲缘关系相近的芍药,在籽油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采用溶剂法,对芍药籽油进行提取并对其密度、酸值、碘值、皂化值和过氧化值几个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获得溶剂法提取芍药籽油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3 g·mL^-1、时间1.5 h、温度70℃,此时的出油率为(34.93±0.94)%。理化性质研究显示,芍药籽油的密度为(0.91±0.01)g·mL^-1、酸值为(1.52±0.19)mg·g^-1(NaOH)、碘值为(122.29±7.71)g·(100 g)^-1、皂化值为(176.30±5.47)mg·g^-1(NaOH)、过氧化值为0 mmol·kg^-1,均符合植物食用油的国家标准,这将为芍药籽油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花生籽仁不同时期转录组测序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控制花生油脂合成的重要基因。本研究以高油和低油花生新品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花生籽仁早期和中后期4个转录组测序文库。通过高通量测序共获得了59 236条Unigenes,其COG功能涉及了大多数的生命活动,整体功能类的基因最多有4 730条;其中与代谢类和油脂转运相关的基因有654条;Unigene参与的花生代谢通路可分为126类,其中涉及生化代谢的Unigene数量最多,达到了7 672条,占整体的32.95%;有4大类代谢与油脂相关,分别是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涉及的基因有85条;脂肪酸的生化代谢,涉及的基因有145条;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涉及116条基因;亚麻酸的代谢途径,涉及有138条基因。对花生籽仁两个不同发育时期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共得到了120多种代谢途径(passway);并且籽仁发育中后期基因的表达量大部分下调,说明花生种子发育初期,各类调控脂肪酸合成的基因比较活跃,而随着合成油脂调控的不断继续,相关调节基因表达量下降,同时各类脂肪酸和油脂的合成也渐渐变慢。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油脂合成调控的相关基因及其功能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12.
用正相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的生育酚(维生素E)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方法。使用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95nm。被分析的油样直接溶于流动相中。其定量的方法是采用与标准进行比较的峰高定量法。对于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如花生油、橄榄油、玉米油、胡麻油、菜籽油、向日葵籽油、大豆油和棉籽油都做了α一生育酚的回收率,其结果都在80%以上。在研究分析方法精度时,以棉籽油为例用了三种不同水平的加入量即0.4996mg/g, 0.9980mg/g和1.4988mg/g,样本的标准差分别为0.008,0 067,0.0250。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粮油学会(CCOA)、国际谷物科技协会(ICC)、美国油脂化学师协会(AOCS)、美国谷物化学师协会(AACC)将于1997年11月10~14日共同举办“‘97国际功能性谷物油脂产品发展新技术研讨会暨展览会”。这次会议主要研讨对以谷物、植物油脂为主要膳食结构的国家人体营养与娃康的评价;交流功能性谷物与植物油脂产品研究开发的新技术:展示推广各国研究开发的各种功能性谷物与植物油脂新产品。会议的目的主要是促进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生产年限的菜籽油(1968~1983)和棉籽油(1966~1983)以小瓶装的方式储藏在室内;把不同炼制水平的菜籽油也作同样的储藏处理,在三年内,在不同的间隔时间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维生素 E 的含量(以α—生育酚为标准),其结果是: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总的趋势是逐渐减少。不同炼制水平的菜籽油尤其明显,三年内,落榨毛菜油、脱胶毛菜油、精炼菜油、精制菜油和特制菜油分别降低21.8%、62.0%、85.4%、86.2%和100%。五种食用油,即精炼棉籽油、玉米油、菜籽油、向日葵油和花生油在加热温度分别为150℃、200℃及250℃条件下保持30分钟,油中维生素 E 含量明显降低,比较150℃与250℃的测定结果,五种油样分别降低9.86%、41.98%、28.32%、8.94%和31.31%。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护紫苏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活性,扩大紫苏籽油的应用范围,以阿拉伯胶和β-环糊精(β-CD)为壁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研究该微胶囊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紫苏籽油微胶囊含水量2.17%,堆积密度0.43 g/cm3,休止角36.27°,溶解度74.65%,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粒径大小合适,平均直径17.52μm,不会产生吞咽感,包埋率86.52%。微胶囊紫苏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70.85%,与未微胶囊化紫苏籽油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喷雾干燥法未破坏紫苏籽油的营养成分。微胶囊在92.85℃产生玻璃态转变,说明日常的温度处理不会破坏微胶囊的表面结构。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微胶囊过氧化物值(POV)和巴比妥酸值(TBA)上升速度显著低于紫苏籽油(P<0.05),说明微胶囊贮藏稳定性更好。由此可知,该紫苏籽油微胶囊可以添加到热饮品中,尤其是婴幼儿配方乳粉,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第17届 IS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esearch)定于1984年11月4日至9日由印度油脂技术专家协会主持,在新德里召开。会议将讨论的内容如下:1.生物化学;2.油脂的成份与特性;3.分析方法与分析装置;4.香味的稳定性;5.营养;6.芒果核油、色拉油等油脂;7.特殊油脂;8.表面涂料油;9.油脂化学制品;10.油脂工业中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芍药籽油与牡丹籽油的成分差异,评价其营养及保健功能。选取6个品种的芍药籽与6个品种的牡丹籽,采用GB/T 14772—2008提取法、GB/T 17377—2008气象色谱法对芍药籽和牡丹籽的粗脂肪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芍药籽油的主要组成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的相对总含量在86.2%~90.9%,牡丹籽油的主要组成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总含量在88.4%~90.6%;芍药籽油的亚油酸含量在22.4%~33.0%,牡丹籽油中亚油酸含量介于19.6%~33.2%;牡丹籽油中的亚麻酸相对含量普遍高于芍药;芍药籽油中的油酸含量普遍高于牡丹。芍药籽油与牡丹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差异很小,其中芍药籽油的油酸、亚油酸平均值高于牡丹籽油,牡丹籽油的亚麻酸平均值高于芍药籽油,表明芍药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8.
努力开发我国油脂植物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以来,人们在生产活动中不断地发掘自然油脂植物资源。至今,全世界经过研究的油脂植物已达3,000—4,000余种。我国幅员辽阔,油源植物亦甚丰富,载册的有600余种,其中368种作过含油量和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油脂植物种质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必玉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5):230-234
能源危机成为当今世界重大的热点问题,能源植物是缓解能源危机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概述了海南岛主要含油部位含油量≥30%的油脂植物50科116属163种,引种栽培74种,野生资源89种,油脂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热带特征明显,且多为木本。全国有53种木本油料的种子油可作为发展生物柴油最适合原料,其中31种海南有分布。列举了含油量高、适合在海南气候条件下生长、具有开发潜力的油脂植物18种并对海南岛油脂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室内进行了菜籽油和精炼棉籽油的调合试验.结果表明:菜籽油和棉籽油调合的油,既改善了菜籽油的营养价值;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0.3∶0.9∶1.又比精炼棉籽油的储存稳定性好.菜籽油、棉籽油调合的油安全储存时间是单独储存精炼棉籽油的2倍多.而且这两种油可在同一地区生产,所以,本项研究还是一条方便易行,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