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中县配龙公社三树林场泡桐科研组,在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指引下,树雄心,立壮志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决心在泡桐育苗方面做出贡献。1976年,他们对5亩平均苗高2米的泡桐留床苗进行切干培育,精心管理,创造了育苗新纪录。经过实地调查,有苗数534株,平均苗高8.13米,7米以上的苗木占  相似文献   

2.
<正> 兰考泡桐是泡桐属中一个优良类型,其突出特点是生长快。因此被广泛引种栽培,生产上发展很快。我们于1979年从河南引进桐根121万株,进行了大面积育苗试验,育苗1,000余亩。为了探讨引种兰考泡桐的育苗方法,确定其推广价值,固定了四个试验观察点,观察苗期的性状表现。引种结果,出圃苗80万株,高4米、地径5厘米以上的壮苗占57%,最高达6.13米,最大地径12.3厘米。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引种目的兰考泡桐在泡桐属中速生特性表现的比较突出,比本地南方泡桐生长快。因此,企图通过引种手段,改变它对生态条件的遗传反应,  相似文献   

3.
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 Steud)是我省著名的速生树种,它生长快,用途广。因此大力发展泡桐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多靠无性繁殖育苗,远远不能满足生产所需要的苗木。临颍瓦店林场对泡桐播种育苗作了多年的探索,连续5年均取得成功,基本掌握了泡桐播种育苗特性,解决了泡桐播种育苗的难关,创造出小圃育苗,大面积带土移栽的经验,并在全专区大面积推广中进一步证实和丰富了瓦店的经验,结果一年生泡桐播种苗,平均苗高2米以上,地径3厘米左右,亩产2,000株左右,普遍降低了育苗成本,为泡桐育苗开辟了  相似文献   

4.
泡桐苗期年生长参数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位于河南省通许县试验点的16个泡桐无性系进行苗期测定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其苗期生长规律及生长参灵敏,结果表明,泡桐苗期年生长符合S型生长曲线,16个无性系185株苗木年生长进程平均为;地径生长速生始期为6月12日,此时生长速度为0.033cm.d^-1,生长量达1.08cm;7月16日达到全年最大生长速度(0.049cm.d^-1),皮时生长量达2.57cm,8月20日生长量达到4.05cm。速生期6月12日至8月20日,持续69d,全年生长量5.l3cm。苗高速生始期晚于地径,为7月8日,此时生长速度为0.049m.d^-1,生长量达0.86m;7月27日达到最大生长速度(0.073m.d^-1),此时生长量达到2.04m;8月15日生长量达到3.22m,速生期7月8日至8月15日,持续37d,全年生长量为4.09m,地径与苗高生长量均与各自的速生持续期及最大生长速度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1976年6—9月,我们在发展泡桐中,试用了60—90天苗龄、苗高5—10厘米的小苗定植二千多株,林地为丘陵地,株距1.5—2米,行距3米,一九七八年冬测定,一般树高6—7米,生长较好的高10米,胸径8—9厘米。泡桐实生小  相似文献   

6.
两年来,我场在海拔1,600米、黄土山地的苗圃,试行白桦播种育苗4.5亩,已获得初步成效。经检查结果:一年生苗木,平均亩产量40万株,苗高25厘米,地基径0.3厘米,其中最高的达50厘米。按照不同播种时期及施肥、松土等情况,有以下比较:  相似文献   

7.
<正> 泡桐属假二叉分枝植物,顶芽一般在冬天自然死亡,不能萌发成向上生长的主干。过去我们多采用抹芽和目伤等接干法培育高干良材,近几年来我们在海拔1050米的半山阳坡,试用了泡桐干顶粗技环状剥皮接千法,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当年最高生长量达7.25米,萌芽枝1.3米处粗4厘米,平均(10株)年高生长4.92米,当年朐径增粗6.6厘米。具体做法: 1.掌握好适宜的接干树龄。泡桐栽植后,一般当年缓苗,第二年恢复正常生长,第三年开始旺盛生长,枝叶多,根系发达。因此,一般栽植3—4年后进行环状剥皮接干最好。剥皮时间,在春季发芽前半个月进行完。  相似文献   

8.
1975年,由北京植物园提供火炬树种子、种根,开始在我区延安市河庄坪苗圃进行引种繁育试验。当年出苗良好,生长健壮,实生苗最高为1.92米,地径达3厘米。平均苗高1.29米,平均地径1.87厘米。1976年我们进一步扩大了引种育苗试验,育苗面积扩大到1亩。实生苗最高为1.63米,地径2.17厘米,平均高1.22米,平均地径1.33厘米。亩  相似文献   

9.
采用Tai模型分析了毛白33号等9个泡桐无性系苗期的遗传稳定性,用方差分析法对泡桐无性系苗高和地径生长,无性系效应、环境效应、G×E互作效应进行了分析。估测了各无性系的表型稳定性、遗传稳定性和生态适应性,并对各无性系苗期适生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水、肥对楸叶泡桐苗期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优化楸叶泡桐苗期培育方式,以1年生楸叶泡桐组培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水肥处理方式:田间持水量≥80%且复合肥100 g/30 d(T1),复合肥100 g/30 d (T2),田间持水量≥80%(T3),对照(不施肥、不灌溉,CK),并对不同处理方式下的楸叶泡桐苗期主要生长性状和不同器官的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不同处理下,楸叶泡桐胸径、苗高及各器官的生物量均呈现出T1 T3 T2 CK,且T1处理下各参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05),说明适宜的水肥对楸叶泡桐苗期生长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T3处理楸叶泡桐苗期地上、地下、总生物量均大于T2处理,表明与肥料相比,水分对楸叶泡桐生物量积累的影响更大。楸叶泡桐苗期各生长指标与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根系提供的水肥是楸叶泡桐苗期生长的关键条件,可为楸叶泡桐苗期水肥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全画毛泡桐产区54个种源的种子育苗,于1987-1989年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源平均苗高与产地纬度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生长量由南北向逐渐降低的趋势。各种源内单株生长也有一定差别。生长较好的种源相对集中于湖北及河南中南部。  相似文献   

12.
<正> 泡桐生长快,适应性强。但它属于热带、亚热带树种,对温度,水分等生态条件要求又较高。在北方,一般当年苗高3米左右,即使在高水肥的圃地育苗,苗高也很难达到5米以上。采用2年生苗平茬方法育苗,又易诱发丛枝病,且经济效益低。因此,我们进行了泡桐地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省内外21株无患子优株种子为材料开展育苗试验研究,对21个优株子代的苗高、地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估算无患子优株子代苗期生长的遗传参数,以此对无患子优株子代遗传特性进行整体评价,为往后育种策略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参试的21个无患子优株子代在苗期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具有极显著差异,整个群体苗高、地径的表型遗传变异系数较大,分别达到了31.13%和25.03%,优株子代间性状变异丰富,极具选优空间;同时,无患子优株子代苗期苗高、地径遗传力分别达0.798 3和0.782 4,遗传变异系数分别达12.74%和8.66%,并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相较于其他树种,无患子优株子代的遗传稳定性较高,进行优株子代选优可获得显著的遗传增益。以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增益均大于15%作为优株子代入选条件,对21个无患子优株子代进行初步选优,初步优选出了SM21、SM5、SM4、SM17和SM9共5个优良无患子优株子代。  相似文献   

14.
本项试验于1984年春,在成武县田集镇和荷泽地区林科所同时进行。当年取得的结果是,田集镇试区平均苗高4.78米、平均地径5.56厘米,最高单株5.23米,地径6.5厘米,当年出圃率91—96%,4米以上的一级苗占82—87%;地区林科所平均苗高5.01米,平均地径7.3厘米,最高单株5.49米,地径9厘米,一级苗占91.3%。现将试验材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白花桐(福氏桐),是速生用材树种之一。为合轴分枝,较之当地的毛泡桐,兰考桐,更有利于培养优质高杆良材。该树种对日灼、丛枝病抗性强,材质好,用途广,在工业、医药、军事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农田林网化树种。白花桐在我场是首次引种。由于我场地处旱原区,地下水位低,土壤贫瘠,干热风多,给育苗造成一定的困难。1975年,我们开始进行白花桐播种育苗试验,出苗率80%,苗高1.5米,地径2厘米,每亩产苗量为45000株。1976年,在总结75年育苗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较大面积的育苗试验,经过精心管理,出苗率在85%以上,幼苗生长旺盛,长势良好。高生长1.62米,地径2.3厘米,每亩产苗量58000株。经过两年的育苗实践,我们初步积累了一点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枫香进行了多年的播种育苗试验。对其苗期苗高与地径生长进行了定株定期观测。在此基础上 ,对其苗期生长节律、苗高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并对主要育苗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东梅州本地种植的楠木(Phoebe zhennan S.Lee)进行种子采集,实施播种育苗,开展苗期生长节律观测实验,对苗期高生长进行了定株定期测量。结果表明:楠木1年生苗平均苗高39.72cm,平均地径4.83mm,生长期为4—11月,5—10月为苗木速生期,此时应加强肥水管理。同时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因子对苗期高生长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米老排苗期生长的最佳施肥时期和施氮量,观测了1年米老排苗期的生长节律,并拟合获得Logistic生长方程;分析了100mg/株、200mg/株、400mg/株、600mg/株和800mg/株5个氮素营养水平对米老排苗木5-10月份生长节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米老排苗高和地径的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R_H~2=0. 990,R_D~2=0. 978,P0. 005),生长节律表现出"慢-快-慢"的阶段性节律;(2)氮素营养对米老排苗高生长的影响要早于地径;(3)米老排的速生期始于6月中旬,最佳施氮量为200mg/株。  相似文献   

19.
<正>栾城县王大枚村原第一生产队,1973年春搞农桐间作18亩,株行距5×18米,共栽泡桐130余株。1979年采伐10亩,木材自用未计收入。1983年冬将剩下的8亩共47株伐倒,低价处理给本队社员,收入现金10070元,平均每株树每年收入21.4元。 通过测算,这47棵泡桐平均胸径45厘米,最粗达57厘米;平均树高5.6米,最高7.4米;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95立方米,最大达1.2立方米。8亩地共计产木材44.6立方米,平均每亩5.58立方米,木材生长量平均为每年每亩0.51立方米,若按现行市场木材价格每方450元计算,共可收入现金20070元,仅木材一项平均每亩每年收入228元。  相似文献   

20.
我县地处渭北高原,气候干燥,境内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海拔440—1300米,地下水位100—180米,大部分地区无灌溉条件。据1962~1977年气象资料记载,年平均气温11.4℃,极端最高气温40.1℃,最低气温-20.1℃,平均全年日照时数2480,无霜期193天,降水量563.5毫米。基本适应泡桐的生长发育,但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常出现春旱和伏旱,给泡桐生产带来一定威胁。我县自1965年引进泡桐后,群众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泡桐旱地埋根育苗的技术措施,保证了泡桐生产的大发展。现在,全县泡桐育苗面积9053亩;栽植株数达867万多株,人均25株,泡桐已成为我县四旁绿化和方田林网化的主要树种。现将泡桐埋根育苗中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