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国兽医学报》2019,(7):1284-1290
羊胚胎鼻甲上皮细胞(OFTu)是羊口疮病毒(ORFV)高效感染和增殖的细胞,为分析ORFV感染对OFTu细胞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表达的影响及探讨IFITM3的表达状态对ORFV在OFTu细胞上增殖的作用,本研究对ORFV感染OFTu细胞后IFITM3基因的动态表达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构建IFITM3不同表达状态的感染细胞模型,探讨了IFITM3的不同表达状态对ORFV在OFTu细胞上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ORFV感染可以诱导细胞IFITM3的表达,感染后2 h开始逐渐升高,感染后6~36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过表达IFITM3的OFTu细胞会在感染后的24和36 h显著抑制(P0.05)ORFV的增殖,干扰表达IFITM3的OFTu细胞在ORFV感染后的前36 h促进了病毒的增殖,但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IFITM3的抗病毒谱,也为深入探索该蛋白的功能及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杨凌某羊场羊口疮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杨凌地区羊口疮病毒野毒株,在某羊场采集具有典型羊口疮症状的病羊口唇部结痂并研磨,无菌过滤后取500μL接种于犊牛睾丸原代细胞。盲传4代,测定细胞病变的第5代病毒的滴度,用羊口疮病毒B2L和F1L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第5代病毒能够致犊牛睾丸原代细胞出现细胞病变(CPE),病毒滴度为107.66 TCID50/mL;扩增出了羊口疮病毒B2L和F1L基因的片段,其大小分别为540bp和437bp,与用于设计引物的参考毒株序列的相似度分别为96.57%和96.43%,可确定为羊口疮病毒的相应基因片段,获得了羊口疮病毒分离株。 相似文献
4.
羊口疮病毒(ORFV)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不仅严重危害养羊业,而且威胁人类健康。干扰素刺激基因(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作为细胞的DNA感受器,在机体天然免疫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索STING在ORFV感染中的作用及其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ORFV感染羊胚胎鼻甲细胞(OFTu)的模型,分析了ORFV感染细胞后对STING及其相关基因的动态表达,探索了STING基因在干扰表达和过表达状态下对ORFV在细胞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ORFV感染OFTu细胞后,STING、cGAS、TBK1、IRF3、IRF7、IL-6、IFN-β、IL-1β和TNF-α的转录明显升高。OFTu细胞过表达STING可导致RIG-1、DDX41、IFI16、IRF3、IRF7、IL-6、TNF-α、IFN-α和IFN-β等基因转录上调。OFTu细胞在STING过表达状态下感染ORFV可介导TBK-1、IRF3、IFN-β和TNF-α的转录升高,抑制ORFV的复制;在STING表达干扰的状态下,ORFV感染OFTu细胞降低了TBK-1、IRF3、IFN-β和TNF-α的转录,增加了ORFV的复制。这表明STING蛋白能够增强抗病毒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ORFV在OFTu细胞中的增殖,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STING在羊口疮病毒感染和复制中的作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也为深入探索ORFV感染和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6.
利用犊牛睾丸原代细胞对山东省威海市某奶山羊养殖场疑似羊口疮(Orf)山羊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细胞病变观察、病毒滴度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研磨处理的病毒液接种于犊牛睾丸原代细胞后盲传至第5代出现病变,测得第6代分离株病毒滴度为106.5 TCID50/mL。扩增羊口疮病毒特异性 B2L 基因,发现该毒株与34个羊口疮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包括福建株(KC588399.1、KC568398.1)。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了羊口疮病毒山东威海株。 相似文献
7.
为了预测羊口疮病毒ORFV113蛋白的主要特性及其优势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分别利用在线软件ProtParam预测ORFV113蛋白的理化性质,DeepTMHMM预测其跨膜区,SignalP 6.0预测其信号肽,SOPMA预测其二级结构,PSORT预测其亚细胞定位,ABCpred预测其优势B细胞表位,IEDB预测其优势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结果:ORFV113蛋白由208个氨基酸组成,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分子质量约22.08 ku,理论等电点(PI)为4.36,在3~25 aa处存在1个跨膜区,不含信号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膜;ORFV113蛋白的二级结构由延伸链(16.35%)、α-螺旋(23.08%)、β-转角(4.81%)、无规则卷曲(55.77%)组成;ORFV113蛋白存在11个优势B细胞表位,分别位于164~179 aa、62~77 aa、132~147 aa、120~135 aa、138~153 aa、101~116 aa、56~71 aa、188~203 aa、175~190 aa、49~64 aa、108~123 aa;存在3个优势T细胞表位,分别位于63~71 aa、... 相似文献
8.
羊口疮病毒内蒙古株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畜牧与饲料科学》2022,43(2):119-123
[目的] 确定内蒙古地区规模化养殖场发生的疑似羊口疮的病原。[方法] 无菌采集疑似羊口疮病料7份,经剪碎、研磨、离心等处理后接种山羊皮肤成纤维细胞(goat skin fibroblasts,GSFs)培养;对分离到的病毒毒株进行电镜观察;利用B2L基因引物进行特异性PCR鉴定,对获得的B2L基因序列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3份病料经GSFs培养48 h后出现明显病变,分离的病毒经负染后在电镜下观察呈卵圆形,病毒粒子长220~250 nm,宽125~200 nm,符合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粒子的形态特征,并将其命名为NM-ORFV-1株、NM-ORFV-2株、NM-ORFV-3株。分离株经B2L基因PCR鉴定获得1 137 bp的扩增产物,与预期一致;系统发育树及同源性分析显示,NM-ORFV-2株与NM-ORFV-3株遗传关系密切,处于同一分支,且与ORFV KP336704(中国)分离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到99.4%;NM-ORFV-1株与NM-ORFV-2株及NM-ORFV-3株处于不同分支,NM-ORFV-1株与NM-ORFV-2株的同源性为99.1%,与NM-ORFV-3株的同源性为99.0%,且与ORFV JQ904789(中国)疫苗株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9.6%。[结论] 内蒙古地区规模化养殖场疑似羊口疮病例的病原是ORFV。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349-1353
为增强羊口疮病毒(ORFV)的基础理论研究及羊口疮的防控等工作,本研究通过将毒株接种羊睾丸细胞进行增殖培养、病毒粒子的形态学观察、超薄切片观察、动物回归、B2L和VIR基因序列的测定与分析等试验,对待检毒株(内蒙古分离株ORFV/nm-W)进行了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本分离株能够引起羊睾丸细胞产生明显病变,病变开始出现和出现80%CPE的时间分别为接种后24和72h,病毒滴度TCID50为10-6.5。病毒粒子为椭圆形,在细胞质内增殖,接种毒株的羊只出现典型的CE症状。扩增后的产物经序列分析表明,ORFV/nm-W分离株的B2L基因和VIR基因与GenBank已发布毒株的该序列之间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6.7%~98.8%,96.2~99.3%,且该分离株与中国陕西株和新疆株同源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蓝舌病病毒16型毒株在不同细胞中的增殖特性,本实验将BTV-16型毒株接种在BHK-21、Vero、C6/36传代细胞系及山羊肾原代细胞,通过细胞敏感性试验、病毒感染生长曲线以及qRT-PCR方法检测BTV-16型毒株在上述不同细胞中的复制效率和增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BTV-16型毒株在BHK-21、Vero、C6/36及山羊肾原代细胞中均能增殖,但产生CPE的时间及病毒滴度有所差异。病毒在BHK-21、Vero细胞上病变较快,山羊肾原代细胞次之,C6/36细胞病变不明显。从病毒滴度和核酸检测结果来看,病毒在BHK-21细胞中的增殖效率与Vero细胞基本一致,并且病毒在这两种细胞中的增殖效率明显高于在山羊肾原代细胞和C6/36细胞。本试验为蓝舌病病毒分离、抗原制备、致病性以及反向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细胞学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应用对流免疫电泳检测细胞培养物中羊口疮病毒抗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羊口疮抗原的检测,国内曾报道应用对流免疫电泳的方法。而对细胞培养的羊口疮病毒的检测则多采用电镜观察。本试验采用对流免疫电泳的方法检测鸭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物中的羊口疮病毒抗原,并用电镜观察和免疫电泳作对照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犬瘟热病毒在不同组织细胞上增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犬瘟热病毒(CDV)分别接种于长满单层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非洲绿猴肾细胞系(Ve-ro)、犬肾细胞系(MDCK),观察其病变时间、病变特征,并对其进行RT-PCR鉴定和TCID50测定。结果表明,CDV在这3种细胞上均能增殖,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但在Vero细胞上产生病变的时间短,病变明显,且TCID50最高;RT-PCR检测CDV在不同细胞上的病毒培养液,均能扩增出337bp的片段;CDV在Vero细胞上的增殖滴度明显高于在CEF、MDCK细胞上的增殖滴度。表明本试验所选用的3种细胞中,Vero细胞最适宜培养CDV,所获得的CDV的毒价最高,病变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
羊口疮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由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感染所致,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治疗。囊膜蛋白是OrfV的主要抗原性蛋白,其机理主要是为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创造一系列条件,同时降低宿主免疫力,增强了病毒的毒力。当病毒侵入宿主体内后,宿主会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来清除病毒粒子,包括特异性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但主要以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为主。宿主对病毒会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同时病毒也会对宿主的免疫应答形成一种免疫逃避机制,通过该机制来躲避宿主免疫细胞对病毒粒子的捕获和清除,为病毒粒子在宿主体内的增殖、成熟及增强病毒毒力创造了各种条件。作者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羊口疮病毒与宿主互作的研究,阐述了OrfV囊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病毒在宿主体内的免疫逃避机制和OrfV的其他一些毒力因子的致病作用,以期为羊口疮病毒的致病机制及疫苗防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羊痘病毒(capripoxvirus,CaPV)的A29L基因和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的H3L基因,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以进行二重PCR。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数小时、在同一反应体系中清晰地区分CaPV和)ORFV,其PCR产物大小分别为413bp和708bp,与预期的片段大小相符,序列分析证实目的基因序列与已发表的序列一致;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可达1个病毒蚀斑形成单位(PFU)。采用二重PCR对12株CaPV、ORFV和相关病毒、细菌培养物,以及22份田间样品进行检测,与预期结果完全一致,且与相关病毒或健康羊组织样品无交叉反应。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可作为临床样品中CaPV和ORFV的鉴定和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快速有效评估宿主动物体内及周围环境中的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是否失活,本研究应用核酸染料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联合PCR扩增技术,以F1L基因为靶向检测对象,旨在建立一种针对具有感染活性OrfV的PMA-PCR检测方法。【方法】 将病毒悬液经不同温度相同时间的水浴处理,通过PCR确定病毒样本最佳的热灭活温度;分别设置PMA曝光时间梯度及浓度梯度,进一步对PMA的曝光时间和工作浓度等因素进行优化,确定有效区分具有感染活性OrfV和失活OrfV的PMA最佳处理条件;对所建立PMA-PCR方法进行特异性试验验证,并通过对不同数量比例的热灭活OrfV、活OrfV混合病毒悬液样本进行检测来验证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 OrfV样本经60 ℃热水浴处理10 min即可被完全灭活;PMA与失活OrfV的DNA共价结合且溶液中游离PMA光解的最佳曝光时间为15 min;热灭活OrfV基因组扩增被完全抑制的最小PMA浓度为20 μmol/L,活OrfV基因组扩增不受抑制的最大PMA浓度为35 μmol/L;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活OrfV时出现阳性条带,而口蹄疫病毒(FMDV)、绵羊痘病毒(SPPV)、山羊痘病毒(GTPV)的扩增结果均呈阴性;经PMA处理后,在不同数量比例的活、热灭活OrfV病毒悬液中检测到活OrfV的灵敏度为10-1.68 TCID50/0.1 mL。【结论】 本试验成功建立了针对活OrfV的PMA-PCR检测技术,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可为相关工作领域评估OrfV致病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羊口疮病毒黑龙江省分离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黑龙江大庆地区某羊场发生的疑似羊口疮(Orf)的病原,本研究采用MDBK细胞培养途径从病羊的口唇部位的痂皮病料中分离出1株病毒.通过电镜观察和IFA鉴定证明该分离株为Orf病毒,命名为OV/HLJ/04.其F1L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进化分析显示,OV/HLJ/04与国内报道的山西株(HQ221964)的遗传关系密切,同源性达到98.2%.将该病毒分离株进行回归本动物试验,接种羔羊发生严重的羊口疮.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扩增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ORF059基因并进行真核表达。提取羊ORFV HCE弱毒株基因组为模板,参照GenBank上ORF059的基因序列,利用DNAMAN设计引物,应用PCR扩增ORF059目的片段,凝胶回收后将其连入pEGFP-N1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EGFP-ORF059-N1,测序正确后瞬时转染NIH3T3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Western blotting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ORF059基因片段大小为1 005 bp;重组质粒pEGFP-ORF059-N1构建正确;转染pEGFP-ORF059-N1的NIH3T3细胞有明显的绿色荧光;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约为64 ku。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ORF059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