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胆汁酸作为胆汁的重要成分,由肝以胆固醇为原料进行合成,能在外源食物及相关激素的刺激下与胆汁一同被排入消化道内,具有脂肪乳化、促进肠道吸收脂质、调节肝肠功能、增加能量消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作用,一般可通过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两种方式进行合成。肠肝循环能将从头合成的胆汁酸重新回收约95%,仅剩余5%会流失,经替代途径进行再补充,从而保障了胆汁酸池的动态平衡,因此,肠肝循环在调节胆汁酸稳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胆汁酸的代谢与运输机制逐渐明确,参与肠肝循环的转运蛋白功能也更加清晰,其中,法尼酯X受体(FXR)作为重要的核因子能通过与小异二聚体受体(SHP)、视黄酸受体α(RARα)等,联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19(FGF15/19)对胆汁酸转运蛋白的表达量进行调控,进而影响胆汁酸稳态。本文将对胆汁酸肠肝循环过程中涉及到的重要转运蛋白及FXR对其的调节机制进行阐述,为今后进一步探究胆汁酸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胆汁酸不仅有助于消化和营养吸收,近年来还被证实是一种信号分子,可通过激活相应受体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如脂质代谢、葡萄糖代谢和能量代谢等。肠脑轴是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共同构成的双向信号系统,不仅能整合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还能将两者有机联系起来。胆汁酸和肠道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其中肠道微生物是两者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也是肠脑轴的重要因素。不同浓度的胆汁酸对肠道的影响有差异,其对肠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上,同样,肠道对胆汁酸的作用大部分也体现在肠道微生物。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胆汁酸和肠道微生物的相互影响。此外,在大脑中也发现了胆汁酸和胆汁酸受体,这说明胆汁酸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一定的生理作用。胆汁酸可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向中枢神经系统发出信号,从而影响大脑各项功能。各种肠道激素、迷走神经和胆汁酸受体都参与了这个过程,其中胆汁酸受体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胆汁酸、大脑、肠道及肠道微生物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胆汁酸可能是肠道和大脑间直接沟通渠道之一,对肠脑轴有潜在影响。笔者综述了胆汁酸及其受体在肠道和大脑中的影响,介绍了肠脑轴中胆汁酸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在肠肝循环过程中,肝脏合成分泌的共轭胆汁酸经由肠道菌群生物学修饰(去共轭化、脱羟基化、差向异构化、酯化及脱硫反应)转化为去共轭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通过参与免疫因子代谢调控免疫反应,在肠黏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归纳参与胆汁酸代谢的肠道菌群、胆汁酸菌群代谢物的重要生物学功能以及其作用于肠道免疫细胞的黏膜免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建立肠道菌群-胆汁酸-肠道黏膜免疫的生物学复杂网络,为深入了解肠道菌群介导胆汁酸生物修饰调控肠黏膜免疫的分子机制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4.
胆汁酸是糖脂代谢中的重要调控物质,具有乳化脂肪、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成、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胆汁酸可以通过调节肠道中的脂肪吸收、胆固醇排泄以及肝脏的胆固醇合成来影响机体的糖脂代谢。此外,胆汁酸还可以影响动物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分泌,从而对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产生影响。目前,关于胆汁酸的合成机制以及疾病方面的研究较为完善,但胆汁酸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还较少。胆汁酸除促进脂肪的乳化吸收外,在提高生产性能、保护肠道健康、缓解热应激、保护肝脏等方面也具有显著效果。文章从胆汁酸的合成调控、对糖脂代谢的影响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胆汁酸的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胆汁酸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几年来,胆汁酸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在生产实践中更好更有效地选择和利用胆汁酸类产品,本文介绍了胆汁酸的结构组成,营养作用机制以及在饲料中如何更有效地添加使用胆汁酸类产品。1 胆汁酸的组成成分胆汁酸是动物体内胆固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固醇类物质,因为主要经由胆囊和胆汁一起排汇到肠道中,并具有酸性,因此统称为胆汁酸。胆汁酸种类繁多,现已从各种动物体内分离到的不同胆汁酸就有14种,如表1所示。不同动物的胆汁酸种类和 …  相似文献   

6.
胆汁酸作为胆汁的重要成分,在促进营养吸收、保障畜禽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胆汁酸通过非受体介导途径与极性磷脂分子结合乳化脂类以促进脂类和脂溶性物质吸收,作为关键的信号分子激活特异受体和细胞信号通路,促进糖和脂肪代谢稳态,保护肠道屏障和抗应激损伤。近年来,外源性胆汁酸对缓解热应激导致的负面影响,诸如胰岛素抵抗、脂肪堆积、肠道屏障受损、氧化应激等作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系统地对胆汁酸代谢进行了综述,详细总结了胆汁酸对机体的调控机制,以期对外源性胆汁酸缓解生长阶段猪和肉鸡热应激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胆汁酸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几年来,胆汁酸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在生产实践中更好地选择和利用胆汁酸类产品,本文介绍了胆汁酸的结构组成、营养作用机制以及在饲料中如何更有效地添加使用胆汁酸类产品。1胆汁酸的组成成分胆汁酸是动物体内胆固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固醇类物质,因为主要经由胆囊和胆汁一起排泄到肠道中,并具有酸性,因此统称为胆汁酸。胆汁酸种类繁多,现已从各种动物体内分离到的不同胆汁酸就有14种,如表1所示。不同动物的胆汁酸种类和数量…  相似文献   

8.
王朋  林森  吴德  方正锋 《动物营养学报》2019,31(5):2002-2011
胆汁酸(BA)是由胆固醇在肝脏代谢产生的具有两性分子结构的化合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和动物健康均有重要作用。一方面,BA通过其洗涤特性促进食物中脂类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同时,BA还可以激活法尼醇X受体(FXR)、G蛋白偶联BA受体1(GPBAR1)和维生素D受体(VDR),从而在糖代谢、脂类代谢、免疫调节和BA稳态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高浓度的BA特别是疏水性强的BA表现出细胞毒性,妊娠期肝脏内胆汁淤积被认为是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宫内窘迫症、早产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介绍了BA的分类、BA的营养生理功能、BA稳态及营养对BA稳态的调节,以期为动物营养研究及动物生产调控提供新的视觉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胆汁酸代谢与肠道微生态密切相关,胆汁酸在肝脏中由胆固醇合成,并通过肠道微生物群进一步代谢,主要存在于肠肝循环中并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同时,胆汁酸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其与FXR、FGFR4和TGR5等多种胆汁酸相关受体结合,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肝肠循环稳态,而肠道菌群的变化直接影响FXR、FGF15等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胆汁酸代谢。本文综述了胆汁酸代谢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双向调控机制,进一步明确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解决动物肝肠胆相关疾病提供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有机溶质转运体α-β(OSTα-OSTβ)是影响胆汁酸代谢的关键因子之一,其主要通过转运胆汁酸,活化法尼醇X受体(FXR),激活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途径,调控胆汁酸合成量。且OSTα-OSTβ表达缺失时,胆汁酸合成减少,脂质吸收率降低,对胰岛素信号传导的损伤减轻,维持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机体健康状况。本文就OSTα-OSTβ对动物胆汁酸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OSTα-OSTβ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副猪嗜血杆菌thyA基因的遗传特性,针对于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辽宁分离株的thyA基因进行测序,并运用软件对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thyA基因在副猪嗜血杆菌辽宁株亲缘性较高,其中基因序列与已公布的参考菌株同源性为95.7%~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2%~100%,预测thyA基因编码蛋白的三级结构,发现thyA毒力基因在副猪嗜血杆菌中保守存在,为揭示thyA基因在副猪嗜血杆菌中功能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亚油酸/α-亚麻酸(LA/ALA)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70 kg左右的杜×长×大肥育猪90头,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用亚麻籽油等重量替代不同水平的玉米油,使6个组饲粮LA/ALA分别为32∶1、22∶1、13∶1、9∶1、6∶1和3∶1。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LA/ALA降低,育肥猪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0.05),分别在13∶1和9∶1组有最大值,而料重比(F/G)在6∶1组最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饲粮LA/ALA为3∶1显著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P<0.05),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随着LA/ALA降低而提高(P<0.05),各组间血清总胆固醇(TC)、HDL-C和LDL-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随着饲粮LA/ALA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溶菌酶活性在13∶1组最高,且显著高于32∶1、6∶1和3∶1组(P<0.05),而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降低饲粮LA/ALA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育肥猪的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蛋氨酸(Met)是动物生长必需氨基酸中唯一含硫氨基酸,其可参与机体内众多代谢途径,为动物提供甲基,合成动物生长所需要的蛋白质和生物活性物质,是动物生长和毛发生长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日粮中必须添加适量的蛋氨酸才能满足动物生长需要,对毛皮动物,蛋氨酸还会影响毛发的生长和品质,所以蛋氨酸又被称为"生命性氨基酸"。本文综述了蛋氨酸在动物生长发育及毛发生长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为蛋氨酸在畜牧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乳和乳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类理想的食品。大量研究表明,家畜的乳房性状影响产奶量,通过对乳房性状选育可以提高产奶量。本文综述了影响家畜产奶量的乳房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等主要性状因素,以期为选育具有良好泌乳性能的优良家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建立克伦特罗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并利用猪尿液进行添加回收试验。结果显示:ELISA反应CLE-OVA包被抗原和CLE单抗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40 000和1:20 000,间接竞争ELISA的线性范围为0.016 l^8.520 0 ng/mL。该方法对克伦特罗、溴氯特罗、马布特罗和溴布特罗均有交叉反应。对冷冻储存半年以上的猪尿进行ELISA测定时,发现检测限可达58.848 3 ng/mL,药物添加回收率为85.19%~5 173.25%,变异系数为4.78%~96.79%;而经过MCX固相萃取柱净化处理后,检测限为0.076 ng/mL,添加回收率在101.21%~119.10%之间,变异系数为6.05%~18.38%。结果表明,SPE净化处理后,可有效去除尿液中的色素、蛋白等基质,提高了该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武帅  郭东新 《动物营养学报》2019,31(6):2735-274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花生秧对伊拉兔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35±2)日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120只生长期伊拉兔(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伊拉兔。6组试验兔分别用花生秧添加量为0(对照组)、10.0%、12.5%、15.0%、17.5%和20.0%的颗粒饲料进行饲喂。预试期7d,正试期42d。饲喂试验结束后,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试验兔盲肠微生物的16SrDNAV3~V4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15.0%、17.5%和20.0%添加组盲肠内容物中Candidatus Saccharibacteria的比例显著减少(P<0.05),17.5%、20.0%添加组盲肠内容物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比例显著减少(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17.5%、20.0%添加组盲肠内容物中Ⅳ型梭菌属(Clostridium Ⅳ)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花生秧后可影响伊拉兔盲肠微生物群落的平衡,改变一些具有重要代谢功能的细菌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新孢子虫病是由犬新孢子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然而因对新孢子虫病的研究起步较晚且认识较浅,对该病的防制手段较为有限。随着对新孢子虫介导宿主免疫应答反应及虫体抗原等多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新孢子虫病的疫苗研制不断取得进步。本研究从宿主抗新孢子虫感染的免疫应答及其在疫苗研制的应用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新孢子虫病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外泌体(EVs)也称作胞外囊泡,是细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的磷脂双分子层小囊泡。1983年,研究人员在绵羊网织红细胞中首次发现外泌体,最初认为外泌体只是细胞代谢废物,但随着对其生物来源、物质构成、运输、细胞间信号传导及在体液中分布等方面深入研究,发现外泌体具有多种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在肿瘤早期诊断、肿瘤转移和扩散等方面都扮演重要角色,并且有可能成为新型药物载体应用在肿瘤治疗方面。随着外泌体功能和生物学特点的深入研究,这种新型药物载体技术也有可能应用到抗寄生虫病,为寄生虫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一种敏感和特异的猪圆环病毒3型(PCV3)抗体检测方法,对PCV3-Cap蛋白抗原表位预测发现其抗原表位多聚集在C端(羧基端),而N端前33氨基酸为核定位序列。以截断N端前120个氨基酸后的PCV3ORF2序列为靶基因,设计引物。以PCV3阳性病料为模板,PCR扩增截短的ORF2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ET-30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并转染至大肠杆菌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菌后选择最佳诱导表达条件,采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产物。以纯化后的重组Cap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PCV3间接ELISA (indirectELISA)诊断方法,并初步用于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从阳性病料中扩增出大小为285bp的PCV3ORF2基因片段,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成功。采用1mmol·L-1 IPTG诱导,在37℃条件下培养6h重组菌,重组蛋白获最佳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与PCV3阳性血清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ELISA的最佳包被抗原质量浓度为1μg·mL-1,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20,酶标抗体最佳工作浓度为1∶5 000。阳性判定值为S/P≥0.273。批内和批间系数均小于10%,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PCV2阳性血清用本方法检测为阴性,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特异性。检测采集的439份临床猪血清,PCV3抗体阳性检出率为60.59%(266/439)。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敏感、特异的猪圆环病毒3型(PCV3)抗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酶解工艺是指通过各种分解酶的作用,将蛋白质原料中一部分大分子蛋白质降解成活性小分子肽和游离氨基酸的过程。酶解蛋白具有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促进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酶解工艺过程,并且总结了酶解蛋白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