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鱼类生长发育与疾病抵抗力密切相关,而营养物质在鱼类疾病抵抗力及其免疫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部分营养物质可通过雷帕霉素靶蛋白(TOR)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途径调控鱼类免疫器官细胞因子产生,降低鱼类免疫器官氧化损伤,从而保证其结构完整性和功能正常,进而提高鱼类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力,增强鱼类疾病抵抗力.本文就部分氨基酸(蛋氨酸和异亮氨酸)、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吡哆醇、泛酸、胆碱和肌醇)以及营养性添加物(蛋氨酸羟基类似物)等营养物质与鱼类疾病抵抗力、非特异和特异性免疫防御、免疫器官生长发育、结构完整性和抗氧化防御、细胞因子及其相关信号途径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1益生菌益生菌定植于肠道,可刺激宿主的免疫应答,诱导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如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及补体和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从而增强免疫功能。国内外研究表明,某些细菌可下调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上调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石丹  周小秋  赵叶  姜俊 《动物营养学报》2015,(10):3026-3032
精氨酸是鱼类的必需氨基酸,能增强鱼鳃组织物理屏障功能,提高吞噬细胞吞噬能力和杀菌活性,提高抗菌物质杀菌活性和免疫球蛋白含量,以增强鱼类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同时,精氨酸具有抗炎作用,能保护鱼体免受免疫应答的自我损伤。本文简要综述精氨酸对鱼类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4.
精氨酸对鱼类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氨酸是鱼类的必需氨基酸,能增强鱼鳃组织物理屏障功能,提高吞噬细胞吞噬能力和杀菌活性,提高抗菌物质杀菌活性和免疫球蛋白含量,以增强鱼类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同时,精氨酸具有抗炎作用,能保护鱼体免受免疫应答的自我损伤。本文简要综述精氨酸对鱼类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5.
β-葡聚糖是水产养殖特别是鱼类病害防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免疫增强剂之一,对集约化规模养殖条件下增强水产动物相关免疫功能具有明显效果。但可能由于试验方法及试验对象的不同,有些研究结果存在差异。试验就近年来国内外β-葡聚糖对鱼类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及其抗感染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水产养殖中鱼类病害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是白细胞中有免疫活性的T 淋巴细胞所释放的多种因子中一种能够转移致敏信息的因子,它能够特异性地将供体某一细胞的免疫功能转移给受体,非特异性地增强受体免疫功能,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激发剂,对  相似文献   

7.
转移因子与重组转移因子及其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因子是来自于免疫淋巴细胞的一类可透析小分子多肽,它能够将致敏淋巴细胞的免疫信息传递给未致敏的受体淋巴细胞。转移因子具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活性,特异性转移因子具有转移特异性细胞免疫的能力,非特异性转移因子具有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增强其免疫活性,并可诱导靶细胞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重组转移因子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转移因子基因,进行克隆和体外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制备而成,试验表明其具有增强细胞免疫活性的作用。转移因子和重组转移因子是一种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新型高效安全的生物药品,在临床上用于疾病的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Toll样受体(TLRs)是一类胚系基因编码的Ⅰ型跨膜糖蛋白模式识别受体,其通过识别病原体,激活天然免疫,诱导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在免疫稳态和抗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LRs在功能上参与识别自身和非自身抗原,架起了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TLRs可激活相关信号分子,同时也可引起胞内炎性介质的转录和表达,募集促炎因子和共刺激分子,促进炎症反应,进而激活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共同清除抗原异物。本文综述了TLRs的定义、结构及其在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时的免疫调控机制,为以后应用TLRs预防和诊断细菌性病原感染和病毒感染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水产动物免疫增强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水产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及其作用,探讨了葡聚糖、脂多糖、维生素以及激素等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和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水产动物主要是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历子发挥免疫功能,其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包括体液因子和吞噬细胞。免疫增强剂是通过作用于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来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并减少抗生素等化学药物带来的负面影响。免疫增强剂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鱼类抗病毒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鱼类抗病毒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主要包括自然杀伤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及干扰素,蛋白因子白介素、趋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及干扰素诱导产生的蛋白激酶PKR、Mx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蛋白、一氧化氮合成酶在鱼类抗病毒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了解病毒与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为鱼类病毒性疾病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同时快速简便地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与非典型瘟病毒(APPV)两种病毒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PRRSV、APPV的基因序列,选取PRRSV的ORF2基因和APPV的NS2基因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PRRSV与APPV的双重RT-PCR方法。利用该方法对PRRSV、APPV重组质粒、猪瘟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cDNA和阴性对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除PRRSV和APPV重组质粒扩增结果为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表明其特异性良好;该方法对APPV和PRRSV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2.17×10~4拷贝/μL、3.13×10~3拷贝/μL,敏感性较高;同时批间和批内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利用该方法对四川地区临床73份疑似仔猪颤抖病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的病料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单一RT-PCR的检测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双重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可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对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调查四川省某规模化豪猪养殖场中豪猪大面积腹泻死亡的原因,本研究采集病死豪猪的肠道内容物和肺脏等病料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通过培养特性观察、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的克隆测序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耐药性分析,对其喹诺酮类耐药基因进行PCR检测并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得到1株革兰阴性菌,该分离株符合福氏志贺菌的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并且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福氏志贺菌该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具有多重耐药性,仅对丁胺卡那敏感,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和氯霉素类药物均表现为耐药;分离株的DNA促旋酶Ⅱ和拓扑异构酶Ⅳ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均有突变,且携带有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 A和qnr S。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关于豪猪源福氏志贺菌病的报道,为豪猪养殖中该细菌性疾病的诊断防治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评定玉米皮在生长肉兔上的营养价值。选取32只35日龄体重相近[(760.33±48.29)g]的断奶新西兰白兔,随机等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3种测试饲粮。测试饲粮分别由20%的3种不同来源的玉米皮与80%的基础饲粮混合而成。消化试验共15 d,其中预试期11 d,收粪期4 d。结果表明:1)不同来源对3种玉米皮总能(GE)和主要养分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3种不同来源玉米皮的GE及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总磷(TP)和无氮浸出物(NFE)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9.84 MJ/kg、10.54%、16.32%、75.32%、20.23%、2.18%、5.54%、1.12%、0.49%、0.05%和66.48%。除半胱氨酸(Cys)、赖氨酸(Lys)和酪氨酸(Tyr)外,不同来源对3种玉米皮的其他氨基酸含量也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3种不同来源玉米皮的精氨酸(Arg)、组氨酸(His)、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Lys、蛋氨酸(Met)、苯丙氨酸(Phe)、苏氨酸(Thr)和缬氨酸(Val)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45%、0.43%、0.37%、1.31%、0.40%、0.12%、0.53%、0.52%和0.58%。2)不同来源对3种玉米皮的GE、DM、CP、ADL、Ca、TP、NFE的表观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3种不同来源玉米皮的GE、DM、CP、CF、NDF、ADF、ADL、EE、Ash、Ca、TP和NFE表观消化率平均值分别为33.32%、34.01%、70.54%、13.53%、20.07%、10.48%、-0.74%、85.49%、47.42%、29.02%、26.48%和23.81%。除Thr、Val、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和丝氨酸(Ser)外,不同来源对3种玉米皮的其余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平均值均超过60%。由此可见,对于生长肉兔,玉米皮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不同来源玉米皮的营养价值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副猪嗜血杆菌(Hps)、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Hps的Omp P2基因,Pm的PlpE基因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及探针,通过对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Hps及Pm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Hps和Pm,其对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5.60×10^2拷贝/μL、7.58×10^2拷贝/μL。双重与单一荧光定量PCR最低检测限相同,且均是常规PCR的100倍。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5%。临床应用结果显示:该方法对阳性样品的检出率为53.57%,明显优于常规PCR和细菌分离鉴定。该方法能够用于两种疾病的同时检测和快速排查疾病。为两种疾病的防治提供有效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5.
铬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铬是动物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研究发现,铬能够通过调节胰岛素来改善糖类和脂类代谢、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进而对母猪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铬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铬在母猪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屎肠球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在临床上报道的越来越多,主要引起宿主心内膜炎、败血症等,目前关于屎肠球菌的耐药性研究已日益突出,其原因主要在于该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天然耐药及对万古霉素等糖肽类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增强,但该菌耐药性传播机制仍在进一步研究中。本研究拟描述1株林麝源屎肠球菌多重耐药基因岛的特征,显示出该基因岛在不同属细菌中的传播。采用单分子测序技术对这株林麝心源屎肠球菌进行从头测序,同时采用分子生物学工具对该基因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株屎肠球菌染色体上携带多个耐药基因,其中携带ANT(9)、ErmA的Tn554转座酶和携带AAC(6′)-le-APH(2″)-la的一对插入元件IS256共同构成的一个多重耐药基因岛来自金黄色葡萄球菌,该基因岛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抗性。结果表明从死亡林麝内脏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屎肠球菌,该菌株携带有一个多重耐药基因组岛PRI1,该类型基因岛目前在屎肠球菌中并未有相关报道,同时这株菌来自野生动物,可为野生动物源细菌耐药性传播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通过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以研究日粮钙水平与空怀云南半细毛羊能量代谢间可能存在的互作。试验选取50只日龄、体重和体况相近,经产两胎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5个钙含量分别为0.40%、0.44%、0.53%、0.65%和0.84%的日粮。进行44d饲养试验,包括14d预饲期和30d正式试验。饲养试验开始和结束各称一次体重,消化代谢试验进行5d,每天全收粪尿。结果表明:(1)0.84%Ca组、0.65%Ca组的粪能较0.44%Ca组降低18.90%、17.17%(P<0.05);代谢损失能都降低15.66%(P<0.05)。(2)0.40%Ca组、0.53%Ca组、0.84%Ca组的摄入总能较0.44%Ca组低5.11%、3.35%、4.66%(P<0.01),较0.65%Ca组高3.58%、5.50%、4.07%(P<0.01),0.44%Ca组较0.65%Ca组高9.16%(P<0.01)。(3)尿能、甲烷能、尿能占总能的比例、甲烷能占总能的比例、尿能占消化能的比例、总能消化率和总能代谢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日粮钙水平越高,粪能和代谢损失越低,而日粮钙水平对空怀云南半细毛羊的能量代谢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8.
血糖稳态对动物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重要作用。黄烷醇是一类来源于植物的生物类黄酮物质,研究表明,黄烷醇可以平衡动物胰岛素抵抗状态下的血糖稳态,其机制可能涉及调节肠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效率、增加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活性、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提升肝糖原合成效率以及降低机体炎症来保护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不被破坏等方面。本文将黄烷醇对动物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血糖稳态的调控作用及其机理作一概述,为其在生产和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氮利用率山羊瘤胃细菌结构与组成的差异。以30只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通过代谢试验,筛选出高氮利用率组(HNU组)和低氮利用率组(LNU组)的山羊个体。屠宰采集HNU组、LNU组每只山羊瘤胃内容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组间瘤胃细菌结构与组成的差异性,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7种蛋白质分解菌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30只山羊对饲料氮利用率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HNU组和LNU组的平均氮利用率分别为(56.68±5.54)%和(34.25±4.21)%,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2)HNU组和LNU组瘤胃微生物的结构在属水平上有明显差异,HNU组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 1)、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p-1088-a5gutgroup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LNU组(P<0.05),毛螺菌科XPB1014肠道群(Lachnospiraceae XPB1014group)、瘤胃球菌属1(Ruminococcus 1)、瘤胃球菌科UCG004(RuminococcaceaeUCG004)、瘤胃杆菌属(Ruminobacter)、FamilyⅩⅢUCG002、厌氧支原体属(Anaeroplasm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NU组(P<0.05)。3)相关分析显示宿主氮利用率与Ruminococcus 1、Ruminobacter、Anaeroplasma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4)HNU组中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fibrisolvens)、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属(Fibrobacter succinogens)和瘤胃球菌属sp.HUN007(Ruminococcussp.HUN007)数量显著高于LNU组(P<0.05),而栖息瘤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ruminicola)、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溶糊精琥珀酸弧菌(Succinivibrio dextrinisolvens)和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数量在2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不同氮利用率山羊瘤胃细菌的结构与组成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在含有微量黄曲霉毒素B1 (AFB1)日粮中添加霉菌毒素分解酶枯草杆菌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将120羽7日龄艾维茵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A组饲喂基础日粮,B、C、D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0μg/kg AFB1、50μg/kg AFB1+0.1%枯草芽孢杆菌Pab02制剂和50μg/kg AFB1+0.1%霉菌毒素分解酶枯草杆菌制剂,饲喂28 d后测定肉鸡的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抗氧化能力及AFB1在肝脏和肌肉的残留量。结果显示:试验期间,除B组鸡出现精神沉郁和6.67%死亡率外,其余3组鸡均未出现病理症状和死亡现象;净增重D>A>C>B组(p>0.05),料重比B>C>D>A组(p>0.05);脾脏指数A>D>C>B组,并且A、D、C组极显著高于B组(p<0.01);B组血清和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或极显著低于A、D组(p<0.05或p<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高于A、C、D组(p<0.01);各组肉鸡肝脏和肌肉中黄曲霉毒素的残留量A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