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LED光色对肉杂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将72只20日龄健康817雌性肉杂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分别采用LED白光、蓝光、红光和黄光,各组光照强度为3.5~5.0 lx,光周期为23L∶1D,其他饲养管理条件一致。结果表明:蓝光组和黄光组的腿肌率显著高于白光组和红光组(P0.05);蓝光组、红光组和黄光组的肝脏重显著高于白光组(P0.05);黄光组的心脏重显著高于白光组、蓝光组和红光组(P0.05);蓝光组和红光组的甘油三酯显著高于白光组(P0.05);各组间屠体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肌胃重、胸肌和腿肌的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及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差异不显著(P0.05)。LED蓝光和黄光可改善肉杂鸡屠宰性能,LED蓝光和红光增加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不同LED光色未显著影响肉杂鸡肉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单色光对肉鸡视网膜和松果体黑素视蛋白基因(OPN4-1和OPN4-2)、视网膜绿敏感锥体视蛋白基因(CHK-1)和蓝敏感锥体视蛋白基因(CHK-2)mRNA转录的影响,笔者选用刚出壳的雄性AA肉鸡40羽,分别饲养在白光(400~700 nm)、红光(660 nm)、绿光(540 nm)和监光(480 nm)下2周,单色光源采用冷LED灯,光照度为15 lx.于第14天分别取视网膜和松果体,提取总RNA,RT-PCR反转录后用上述4种肉鸡相关视蛋白基因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1)视网膜和松果体蓝光组OPN4-1 mRNA的表达均显著较白光组高13.44%和16.77%(P<0.05),但视网膜中红光组和绿光组均分别显著较白光组低16.62%和10.94%(P<0.05),而松果体中绿光组与白光组差异不显著(P>0.05);(2)视网膜和松果体OPN4-2 mRNA表达均是红光组最高,其次是蓝光组,而绿光组均最低(P<0.05);(3)视网膜中4个光组CHK-1 mRNA表达均大于CHK-2 mR-NA表达(P(0.05),其中绿光组CHK-1 mRNA表达分别显著较红光和蓝光组高24.37%和9.94%(P<0.05),但与白光组差异不显著;蓝光组CHK-2 mRNA表达分别显著较红光和绿光组高40.90%和8.94(P<0.05),但与白光组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不同视蛋白具有不同的光色敏感性.与红光和绿光相比,蓝光促进视网膜和松果体OPN4-1的转录.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5,(12):62-65
为揭示不同光色对鹌鹑产蛋性能的影响,本试验以280只产蛋高峰期的朝鲜鹌鹑为试验对象,随机分成5组,每组鹌鹑分别采用白、黄、红、蓝、绿5种光色进行人工照明,光照强度10 Lx,每天光照时间为16 h,试验期为5周。结果表明:黄光组鹌鹑5周内的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平均蛋重显著高于其他光色组(P0.05),产蛋性能总体上呈现了"黄光组红光组白光组蓝光组绿光组"的变化规律;而不同光色组的料蛋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生产实际中,采用黄光照射可显著提高鹌鹑的日采食量、产蛋率和平均蛋重,但却不会增加单位产蛋量的饲料消耗,可有效提高鹌鹑的产蛋性能和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4.
不同光色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取脱温海布罗(hybro)商品肉用仔鸡75只,分别在不同光色和间歇光照下饲养4周,初探不同光照制度对鸡的增重、采食量和饲料报酬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饲养管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光色对肉用仔鸡的增重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其中以红光组的效果最好,白炽光组最差。经济效益的顺序为:红光组>绿光组>黄光组>白炽光组>自然光组。  相似文献   

5.
通过16周的生长试验,比较研究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 Brandt)生长和肉质的影响。2种试验鱼的对照组饲料均以低温蒸汽干燥鱼粉(白鱼粉)作为唯一蛋白质源,花鲈对照组饲料含56.9%的白鱼粉,粗蛋白质含量为40%,命名为LJ-FM;西伯利亚鲟对照组饲料含51.0%的白鱼粉,粗蛋白质含量为36%,命名为AB-FM。以混合植物蛋白质(豆粕∶谷元粉为1.00∶1.67,粗蛋白质含量为64.84%)在等氮等能的基础上分别替代对照组饲料中25%、50%、75%、100%的鱼粉,并相应命名为LJ-PPB25、LJ-PPB50、LJ-PPB75、LJ-PPB100和AB-PPB25、AB-PPB50、AB-PPB75、AB-PPB100。花鲈的初始体重为(7.34±0.01)g,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西伯利亚鲟的初始体重为(49.48±1.00)g,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2尾。结果表明: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花鲈的摄食率显著下降(P<0.05);末均重以LJ-PPB25组最高,显著高于LJ-PPB75和LJ-PPB100组(P<0.05);LJ-PPB100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花鲈全鱼的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粗蛋白质含量和总能无显著变化(P>0.05)。各组西伯利亚鲟的摄食率、末均重、饲料系数及体成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替代水平下,西伯利亚鲟肌肉中各个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远高于花鲈。一定水平(≤75%)的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能显著提高花鲈肌肉中总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的含量以及西伯利亚鲟肌肉中总游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P<0.05)。对于花鲈,摄食含混合植物蛋白质饲料后肌肉中游离组氨酸(生物胺的前体物)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西伯利亚鲟肌肉中游离组氨酸含量却随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AB-PPB100组最低,显著低于除AB-PPB75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随着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花鲈肌肉游离氨基酸中牛磺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以对照组最低,显著低于除LJ-PPB10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但对西伯利亚鲟没有显著影响(P>0.05)。2种试验鱼鲜鱼片的质构特性差异较大,但熟鱼片差异较小。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对2种试验鱼鲜鱼片和熟鱼片质构特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2种试验鱼鲜鱼片的剪切力差异较大,西伯利亚鲟要远高于花鲈,但二者均未随着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而发生显著变化(P>0.05)。2种试验鱼鲜鱼片中胶原蛋白含量差异较小,且随着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均在替代水平为25%时达到最高值。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对花鲈鲜鱼片的滴水损失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降低了西伯利亚鲟鲜鱼片的滴水损失,且在替代水平为50%和100%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LJ-PPB25组花鲈的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LJ-PPB100组(P<0.05),但AB-PPB25组与AB-PPB100组间西伯利亚鲟的肌纤维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生长及肉质结果,花鲈饲料中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的水平不宜高于50%。混合植物蛋白质完全替代鱼粉不影响西伯利亚鲟的生长,但考虑肉质指标建议最高替代水平为75%。  相似文献   

6.
不同养殖模式翘嘴鲌肌肉营养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池塘与大湖不同养殖模式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肌肉营养品质差异,试验分析了商品翘嘴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含量等营养指标。结果表明:大湖翘嘴鲌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翘嘴鲌(P<0.05),粗蛋白质含量高于池塘翘嘴鲌,差异不显著(P>0.05)。池塘与大湖翘嘴鲌肌肉,除了赖氨酸和组氨酸以外(P<0.05),绝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湖翘嘴鲌肌肉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较池塘翘嘴鲌高出2.72%、2.87%和2.50%。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结果,池塘与大湖翘嘴鲌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赖氨酸相对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68.81和69.62。池塘翘嘴鲌的棕榈油酸(C16:1)含量显著高于大湖翘嘴鲌(P<0.05),而大湖翘嘴鲌肌肉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s)、必需脂肪酸(EFA)、EPA+DHA含量则高于池塘翘嘴鲌(P>0.05)。试验检测了池塘与大湖翘嘴鲌肌肉11种矿物元素,其中镁有显著差异(P<0.05),重金属元素(铬、镉、铅)含量均在限量范围以内。综上所述,大湖养殖翘嘴鲌营养品质优于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7.
虫纹鳕鲈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方法测定、分析了虫纹鳕鲈肌肉中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结果显示,虫纹鳕鲈肌肉中水分含量为80.75%,蛋白质为15.96%,粗脂肪为1.68%,灰分含量为0.94%。肌肉中测出氨基酸17种(未测色氨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占氨基酸总量的39.93%),必需氨基酸组成基本符合FAO/WHO标准。虫纹鳕鲈的主要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和缬氨酸,其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95.43,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5.59%。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3.44%,其中EPA与DHA的总含量为14.68%。试验结果表明,虫纹鳕鲈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大鳞副泥鳅和泥鳅的胴体率、肥满度以及全鱼、肌肉、皮肤、肝脏、肠道、性腺等部位的常规营养成分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的肥满度、皮肤的粗蛋白质含量和背肌、腹肌、皮肤、肠道、头部等部位以及全鱼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大于泥鳅,腹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泥鳅(P<0.05)。两种鳅的肌肉、皮肤、性腺、肠道和肝脏中检测出18种氨基酸和26种脂肪酸。氨基酸含量中谷氨酸含量最高,8种必需氨基酸(EAA)中,色氨酸含量最低,赖氨酸含量最高(性腺中亮氨酸含量最高)。结合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得出大鳞副泥鳅肌肉和皮肤部位的氨基酸评分均小于泥鳅,各部位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均低于泥鳅。两种泥鳅的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最高,单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最高。大鳞副泥鳅肝脏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泥鳅(P<0.05)。除亚油酸外,大鳞副泥鳅背肌、性腺和皮肤中∑PUFA的含量以及各部位的花生四烯酸含量均低于泥鳅。综上,大鳞副泥鳅的粗蛋白质含量低于泥鳅,从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来分析,大鳞副泥鳅的蛋白质质量略低于泥鳅。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综合评价投喂膨化饲料主养鳙(Aristichthys nobilis)模式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本试验选取太湖区捕捞野生鳙(野生组)、膨化饲料池塘主养鳙(池塘组)、网箱生态养殖混养鳙(网箱组)各12尾,对它们的形态学指标及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质构特性、重金属含量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池塘组鳙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均显著高于野生组(P0.05);野生组和网箱组鳙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而各组间鳙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组和网箱组鳙肌肉的硬度和回复性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而各组间肌肉弹性、凝聚性和胶黏性差异不显著(P0.05);野生组和网箱组的鳙肌肉中重金属镉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而鳙肌肉中铜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网箱组和野生组鳙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 0.05),且肌肉中各种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网箱组和野生组鳙肌肉脂肪酸中的油酸、花生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其余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述所述,池塘膨化饲料主养鳙的肌肉具有高脂肪及EPA和DHA含量更丰富的特点,但肌肉硬度、回复性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对大口黑鲈消化能力、血清代谢指标、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K3,配制成维生素K3含量分别为0.78(K0组)、5.80(K5组)、10.82(K10组)、15.84(K15组)和20.85 mg/kg(K20组)的5种试验饲料,对初均重为(12.96±0.07)g健康大口黑鲈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K3的各组胃和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K0组(P<0.05)。K10组、K15组和K20组的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K0组(P<0.05)。K20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随着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的增加,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呈增加的趋势。K15组的肌肉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中C16∶1n7和C18∶1n5含量均较其他组显著升高(P<0.05)。肌肉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3可以改善大口黑鲈肌肉氨基酸组成,但当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5.80 mg/kg时会使大口黑鲈的消化能力下降,并且高剂量的维生素K3会改变大口黑鲈的蛋白质和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底质组成及厚度对大竹蛏潜沙行为及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酶的活性总体上随底质厚度的增加而增大,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在含沙量为75%时活性最高,琥珀酸脱氢酶则是在含沙量50%~75%时酶活力上升趋势最明显。琥珀酸脱氢酶在底质厚度16 cm组,含沙量75%组,其酶活分别最高。当底质厚度8~16 cm时,乳酸脱氢酶酶活力增长最快,含沙量则是75%时酶的活性最高,之后随之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底质厚度的升高而增大,含沙量在25%~75%时显著增加,在含沙量为75%时达到最高值;含沙量为50%~100%大竹蛏潜沙率为100%,底质厚度为12~l6 cm时其潜沙率为100%,3 min左右便可完全潜入沙中。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鲤浮肿病毒(CEV)重组酶介导的链替换扩增(RAA)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CEVP4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与探针,经过筛选优化,建立了实时荧光RA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39℃恒温反应20min即可快速、特异性地检测出CEV,与常见的鱼类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其对质粒标准品的检测下限为2.8×10^1拷贝/μL,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35份临床鲤科鱼类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结果可靠,不依赖于复杂的仪器,适用于现场对CE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经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特性、PCR鉴定及PCR分型等鉴定,确定2018年从河南省某蛋鸭场分离到的一株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为1:A型。采用药敏纸片,对该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发现其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强力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丁胺卡那中度敏感,对氟苯尼考、林可霉素不敏感。用该菌株的培养物腹腔注射4只体质量为25g左右的昆明小鼠进行毒力试验,结果攻毒菌量为3.7CFU时,能使全部小鼠死亡,证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毒力。本研究对于了解河南省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及其耐药性和致病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了快速检测引起猪猝死的病原,本研究针对临床引起猪猝死症的4种疾病病原(猪尼帕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猪产气荚膜梭菌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别设计特异性探针,建立了同时检测这4种病原的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扩增产物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探针之间没有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对不同病原核酸的最低检测限可以达到140拷贝μ/L~370拷贝μ/L,敏感性较高。应用该MLPA方法对129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与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100%,且该方法检测猪产气荚膜梭菌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达到100%,Kappa值均为1。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国家或行业标准PCR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且克服了后者无法同时进行多重检测的缺点,最多可以同时检测45种病原,对于复杂症候群的快速和高通量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该方法可推广到其它多重病原体的检测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青贮袋阻氧能力对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将青贮饲料分别装在氧气透过量为2962.41、70.25、64.36、6.03cm^3/(m^2·24h·0.1MPa)4种青贮袋内(PE-50、SSOB-50、PAOB-50、EVOHOB-50),在30d和60d后进行取样检测,对其发酵品质、主要微生物和有氧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与青贮袋阻氧能力的交互作用对pH、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干物质损失、乳酸、乙酸、NH3-N含量及酵母菌数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增加青贮袋的阻氧能力可有效提高青贮玉米品质,延长有氧稳定时间。在发酵60d时,EVOH青贮袋内酵母菌数量最少,降至1.81lgcfu/gFW,pH最低,为3.74,有氧稳定时间显著高于尼龙和聚乙烯青贮袋,达到297h。综上,选用EVOH青贮袋贮存的青贮玉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比较生长期公母驴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差异性。选取体重(149.50±7.20)kg、胎次相近的7~8月龄健康的断奶德州改良公母驴各10只,按性别分为2组,每组各2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试验驴按体重的1.5%饲喂精料,粗饲料均为豆秸,精粗比为4∶6。预试期7d,正试期270d。结果表明:1)母驴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略高于公驴,但差异不显著(P>0.05);母驴体长、胸宽、出皮率和皮中胶原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公驴(P<0.05或P<0.01),但母驴胸围显著高于公驴(P<0.05)。2)母驴血清白球比显著高于公驴(P<0.05),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公驴(P<0.01)。母驴和公驴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3)母驴胴体率和腹脂率显著高于公驴(P<0.05),肌肉剪切力、大理石花纹评分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公驴(P<0.01)。母驴和公驴其他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母驴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均优于公驴,但公驴出皮率和皮中胶原蛋白含量高于母驴。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米提取复合糖在无诱食剂条件下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与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6±2)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三元杂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A组饲喂标准饲粮,B组饲喂基础饲粮(标准饲粮中去除甜味剂、香味剂、葡萄糖、蔗糖),C组饲喂标准饲粮+3%大米提取复合糖,D组饲喂基础饲粮+3%大米提取复合糖,E组饲喂基础饲粮+5%大米提取复合糖。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B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差异不显著(P>0.05),C组的ADG、ADFI显著提高(P<0.05);与B组相比,D组的ADG、ADFI和料重比(F/G)差异不显著(P>0.05),E组的ADG、ADFI显著提高(P<0.05),F/G显著降低(P<0.05)。2)与A组相比,B组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C组的CP表观消化率有提高的趋势(P=0.069);与B组相比,D组的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E组干物质(DM)、CP和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3)与A组相比,B组的隐窝深度(CD)显著提高(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有降低的趋势(P=0.073),C组的绒毛高度(VH)和V/C显著提高(P<0.05);与B组相比,D组的VH和CD均无显著差异(P>0.05),V/C有提高的趋势(P=0.053),E组的V/C显著提高(P<0.05)。4)与A组相比,B组闭合蛋白(occludin)的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C组闭合小环蛋白-1(ZO 1)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occludin的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与B组相比,D组ZO 1和occludin的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E组ZO 1的mRNA表达量有提高的趋势(P=0.075),occludin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5)与A组相比,B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 AOC)显著降低(P<0.05),C组的血清T AOC无显著差异(P>0.05);与B组相比,D组和E组的血清T AOC显著提高(P<0.05)。6)5个组之间的回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和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无诱食剂条件下,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大米提取复合糖可以通过提高养分消化吸收、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屏障等途径实现对仔猪生长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长链脂肪酸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营养素,其吸收、转运和代谢对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脂肪酸转运蛋白介导长链脂肪酸的跨膜转运。脂肪酸移位酶CD36/SR-B2是一种整合膜蛋白,能特异性介导脂肪酸在多种细胞中的跨膜转运。本文对CD36/SR-B2的由来、亚细胞定位、功能调控及其介导的长链脂肪酸跨膜转运进行概述,探讨其对脂质代谢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不同脂肪源配制成等氮等脂的7种饲料,对大菱鲆[(27.31±0.10)g]进行40 d的饲养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饲料脂肪源对大菱鲆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7种饲料分别添加6%的鱼油(FO)、大豆油(SO)、菜籽油(RO)、花生油(PO)、猪油(L)、鱼油-豆油(1∶1)(FSO)和鱼油-豆油-猪油(3∶4∶3)的混合油(MIX)。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鱼。研究结果表明:(1)鱼油-豆油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较鱼油组(基础饲料组)提高了10.42%(P < 0.05),猪油组特定生长率最低,较鱼油组降低了19.79%(P < 0.05)。猪油、混合油、花生油组饲料系数分别较鱼油组提高了36.36%、33.33%、25.25%(P < 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 > 0.05);(2)饲料脂肪源对大菱鲆鱼体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 > 0.05),猪油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鱼油组、菜籽油组和花生油组,其中较鱼油组降低了4.47%(P < 0.05)。摄食不同脂肪源饲料的大菱鲆空壳、内脏和背肌的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 > 0.05),猪油组空壳的水分显著高于菜籽油组和混合油组(P < 0.05);(3)各试验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无显著差异(P > 0.05)。猪油组和混合油组的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较鱼油组分别升高了124.89%和119.94%(P < 0.05),混合油组的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较鱼油组提高了352.51%(P < 0.05),表明猪油组和混合油组鱼体肝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综合以上7种饲料脂肪源对鱼体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鱼油-豆油(1∶1)、豆油和菜籽油可作为大菱鲆饲料合适的脂肪源,而猪油、混合油不适宜作为大菱鲆的饲料脂肪源。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枯草芽孢杆菌锌为研究素材,研究其对先天性缺锌大鼠免疫性能、抗氧化能力以及生殖器官发育的影响,以确定枯草芽孢杆菌锌的作用效果。试验分为2个阶段:先天性缺锌幼龄大鼠模型建立和缺锌大鼠后天干预试验。模型建立阶段:选取同期怀孕雌性SD大鼠72只,分为缺锌组和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缺锌组大鼠从怀孕第10天开始饲喂缺锌饲粮(锌含量为13 mg/kg),正常组饲喂正常饲粮(锌含量为38 mg/kg),持续到后代24日龄。干预试验阶段:选择先天缺锌大鼠90只,随机分成5个试验组,分别为硫酸锌组、缺锌组和低、中、高剂量枯草芽孢杆菌锌组,均饲喂缺锌饲粮;选择模型组中正常组18只大鼠作对照组,继续饲喂正常饲粮,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试验期5周。结果表明:1)中、高剂量枯草芽孢杆菌锌能够促进缺锌大鼠肝脏、卵巢发育;提高先天性缺锌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促进卵泡的成熟及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的分泌。2)中剂量枯草芽孢杆菌锌在促进先天性缺锌大鼠肝脏、卵巢发育与提高免疫性能和抗氧化能力方面的功效优于硫酸锌。枯草芽孢杆菌锌能够促进先天性缺锌大鼠的肝脏、卵巢等器官发育,提高机体的免疫性能和抗氧化能力,从而促进缺锌大鼠生理机能的修复,且其干预效果优于同等锌含量的硫酸锌,可以降低饲粮中锌的添加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