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一年生草本花卉的生长,根的数量及其发育程度关系到幼苗移栽后的生长。我们通过大田对照试验,探索出一年生草本花卉用营养球方式过渡移栽技术,可以增加根的数量和改善根的发育程度,较普通苗床促苗提前达到定植高度,无缓苗期,提前开花,并且大大提高花卉移栽成活率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根据山阳县土壤气候特点和葛藤生物学特性,在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包括品种选择、插条选择、插穗处理、苗床准备、拱棚与地膜覆盖、苗床肥水管理等扦插育苗技术,大田选择与整地、移栽、水肥、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技术,块根采收与贮藏技术和藤蔓保鲜技术,对山阳县葛藤栽植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板栗芽苗移栽育苗技术谢留运(湖北省钟祥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431900)板栗种皮致密、坚硬,用常规方法育苗,发芽慢、易霉烂、出苗不整齐,不便于田间管理。采用芽苗移栽育苗,于前1年秋冬季播种,塑料薄膜拱棚内培育芽苗,春季移栽,比大田直播育苗出苗早、苗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发现黑穗醋栗应用1.5月龄生根试管苗,栽植于装蛭石基质的木箱,在过渡培养间锻炼,5~6月份大田移栽,总成活率可达90%~95%。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保新品种速生刺槐(皖速槐1号)的优良性状能遗传给子代,以该速生刺槐细根段扦插繁殖与壮苗培育为研究对象,从"圃地选择、苗床整地、根段剪取、温床催芽、根段扦插、苗床维护"等环节详细介绍芽苗培育技术;围绕"大田整地、基肥施用、土壤消毒、苗垄制作、地膜覆盖、芽苗移栽及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出大田壮苗培育技术全过程。该技术对于根插育苗者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切根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苗床上分别进行了马尾松芽苗定距移栽不同切根处理,不同时间切根,不同深度切根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切不切根(包括切胚根)、切根次数,以及切根时间、切根深化度等均对苗本质量和生长状况有显著性影响,以芽苗定距移栽3次切根苗木质量最优(侧根数达14.5条/株,侧根生物量1.25g/株,高径经74:1,地径0.26cm),其次是2次切根,切主、侧根时间以8月底和9月初为宜,切根深化度以8~10cm  相似文献   

7.
银杏育苗方式比较试验韩宁林(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1材料和方法1995年用同一批种子,采用:11月育芽苗,3月移栽;1月底育芽苗,3月底移栽;2月初圃地播种,播后盖薄膜;2月初圃地播种,播后盖草4种处理。在1m宽的苗床上...  相似文献   

8.
从品种选择、插条收集与保存、扦插时间、苗床准备、插条剪截与处理、苗木扦插、插后管理、大田移栽及苗木出圃等方面总结了葡萄单芽硬枝扦插育苗技术。采用该技术育苗,插条愈伤组织形成率达到95%以上,萌芽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9.
桑树电温床硬枝扦插育苗,是将桑树枝条剪成插穗后,不马上插到大田里,而先经过电温床发根一个时期后移入大田扦插,育成桑苗。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错开农忙时节;可以实施工厂化育苗;移栽成活率可达到60%。具体做法:1 时间选择进行电温床发根时间选择在3月10日左右,约25d后出床移入大田扦插。2 材料及电温床准备在隔年晚秋蚕结束后留叶较多的桑圃中,选择枝条充实、桑芽饱满的桑条,且必须现采现用。电温床包括加温装置(材料有一根电加温线、温控仪等)和沙床设备(材料有河沙、尼龙纸、砖块等)两部分。温床长度、宽度…  相似文献   

10.
科技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芽苗移栽育苗。方法杉木芽苗移栽育苗使苗木生长期提前20-30天,且分布均匀,苗木生长健壮、茎直且粗,预芽饱满;节约用种50%以上;操作简便,比大田播种育苗节约用工20%以上。温床由经冲洗过筛的细沙铺成,用0.1%新洁尔灭溶液消毒30℃。播种前杉木种子用水送,用0.1%新洁尔灭溶液浸种20分钟消毒,再用30℃温水浸种24小时,任其自然冷却,捞起晾干。种子插入温床后约7天左右开始出苗。当幼苗子叶张开尚未脱壳时即可移栽。移栽前对干燥的苗床要淋透水,使土壤湿润,以免伤根,便于作业。拔苗的用手指夹往幼苗基部轻轻提起,放入盛…  相似文献   

11.
当植株具有3至4片叶时,可以根据预期成品花的尺寸将幼苗移栽到较大的花盆中,以提供足够的空间供其生长。移栽前的管理:环境:要对周围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严格注意环境的卫生,这样可以提高成品客来的质量。使用新的花盆,将苗床及苗床下的土壤打扫干净,将温室内的角落和杂物清理干净可预防并减少真菌或虫害的侵害。基质:与播种时所用的基质相同,因为仙客来最关键的生长季节都处于低温、高温、低光的环境,基质的透气性尤为重要。移栽时间:播种后8至9周开始移苗,可以选择直径为10至13厘米或7至10厘米的花盆或营养钵…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曼地亚红豆杉(Taxus×media Rehd.)钵生商品苗的移栽植成活率和种苗质量,在大田培育曼地亚红豆杉幼苗。选用曼地亚红豆杉大棚苗床扦插苗,采用在同一时间移栽在不同含沙量的基质中和在不同时间将苗木移栽在含沙量相同的基质中2种方法,研究基质含沙量和移栽时间对曼地亚红豆杉幼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田土和鸡粪混合基质配方(体积比)中添加10%、30%、50%沙子和不添加沙子这4种基质培育曼地亚红豆杉苗木,以及2月、3月、4月、10月、11月、12月这6个月中移栽曼地亚红豆杉大棚苗床扦插苗,其成活率和生长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经多重比较,成活率和生长量最好的配方是添加了30%沙子的基质,最佳移栽时间是2月和12月。由此可见,利用繁育基地本田土作基质原材料,添加30%沙子的配方基质,保水性和透气性均达到适中水平;曼地亚红豆杉大棚苗床扦插苗移栽应选择在2月和12月进行;可在本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冯圆 《陕西林业》2011,(4):44-44
一、育苗 1.整地作床。由于大田育苗量大,圃地要选择在水、电、交通都非常便利的地方进行作床。将圃地做成宽1米,深0.12米的低床(长度因地而定),然后修平并拍实苗床底部,两苗床之间留步道0.3米,用砖铺设,同时有条件能配备微喷系统更好。苗床做好后用0.15%的福尔马林溶液或3%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消毒灭菌。  相似文献   

14.
甘蔗腋芽组培苗是在营养丰富、恒温恒湿的条件下培育出来的,其组织十分幼嫩,抗逆能力差。因此,对甘蔗腋芽组培苗的移栽和苗圃管理技术要求较高,稍有疏忽就会导致大量死苗。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需注意以下几个技术环节: 炼苗1组培苗在移栽前需进行常温炼苗处理,将瓶盖打开在室内放置~后,再移栽到一级苗圃。23d 一级苗的假植定植2一级苗在冬、春季移栽困难较大,一是温度变化大,气温低;二是空气湿度低;三是蔗苗容易发霉腐烂。夏、秋季移栽种植,土壤湿度大,温度高,容易成活。具体做法是:()建盖塑料大棚,在大棚内建造苗床…  相似文献   

15.
桑树电温床硬枝扦插育苗,是将桑树枝条剪成插穗后,不马上插到大田,而先经过电温床发根预措一个时期后再移入大田扦插,育成桑苗。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错开农忙时节;可以实施工厂化育苗;移栽成活率可达到60%。具体做法:(1)发根预措时间电温床发根预措时间选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平底育苗盘、营养钵和温室苗床等3种移栽方式移栽的贴梗海棠试管苗成活率和生根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平底育苗盘育苗的移栽成活率最高,达到93.1%,生根速度最快;营养钵育苗的移栽成活率达88.2%,生根速度较快;温室苗床育苗的移栽成活率达84.7%,生根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17.
菊花因其花姿妩媚,色彩艳丽,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和观赏价值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采用嫁接法培育出一种九本菊,它除了具有独本菊的花大色艳的特点外,还有多本菊株型丰满的特点。 1. 蒿苗的培育。 嫁接一般采用黄蒿,蒿苗的播种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播种前先往苗床上浇一次透水,由于黄蒿种子很小,播种后不用覆土,用塑料薄膜支架覆盖即可。当蒿苗长出3~4片叶时,移入口径12厘米的小盆中,用比久1000ppm溶液喷施叶面3~4次,每次间隔10天,这样可使蒿苗生长粗壮。5月上旬,移栽到大田蒿床上,苗床宽1米、长15米,以南…  相似文献   

18.
1.要适时早播、早管,保证苗全苗壮选择上质松软肥沃,排灌方便,地势平坦的地块做苗床,播前一周内耕整2至3次,结合耕整,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1500公斤、尿素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硼砂0.5公斤,均施于全层土中。中双四号冬性较强,在长江流域9月上中旬育苗为宜,苗龄45天左右,播种量每667平方米用合格种子05公斤。要及时间苗,严防线苗、高脚苗,如遇旺长或不能及时移栽,要早喷多效吐调控。如苗床遇秋旱要及时抗旱保苗,保持苗床湿润。在移栽前5至7天,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5公斤,作为“送嫁肥”,确保苗全苗壮。2.及时移栽,…  相似文献   

19.
湿地松芽苗移栽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湿地松芽苗移栽育苗的苗床制作、播种覆膜、病害防治、移栽定植及苗期管理等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刘勤  黄晓山 《林业科技》1995,20(1):51-52
4H7型换床机的研究刘勤,黄晓山,刘易善,李东玫(黑龙江省木材采运研究所)我国在70年代末引进了奥地利换床机,并校仿研制了几台样机,为我国林区机械化换床向前推进一步。国内外样机的基本形式是一样的,即在1.1m宽的苗床上,纵向移栽6行,密度在14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