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本研究第一报报道了家蚕抗浓核病(DNV)品系“抗一”及“抗一×683”的选育历程,初步确认它们获得高效抗DNV的性状。本文对抗一品系的进一步选育成绩及农村示范试验结果以及抗DNV性状的遗传力传递规律作初步探讨,为今后在浓核病流行的蚕区推广创造条件。交)现行生产品种新九x 7532及当地区用种,4ox181作对比,调查发病情况及茧质量。(四)浓核病病毒:由本系保存的DNV肠组织干冻保存,由顺德县均安及  相似文献   

2.
东43×抗七及其反交新品种的选配成功,是多年各有关单位合作的结果。曾申请参加1996年夏秋蚕用品种的评比试验。新品种抗七选育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1985年;运用抗病品种白皮淡的蚕卵DNA克隆于大肠杆菌获得克隆株,将重组DNA注射于东34品种的生殖腺诱导变异。在此基础上接种浓核病病毒(DNV)以筛选抗病力强的子代。经多代固定而获得抗DNV及抗微粒子病的新品种,抗一(中系)及抗二(日系)。以后又从抗一系统中选出抗一A。 1990年,以抗二(日系)与54A(日  相似文献   

3.
“东_(43)”及“东_(43)×7532·湘晖”组合是广东省丝绸公司蚕种繁殖试验所选配出来的夏秋用新蚕品种。1988年到1991年,在翁源县由少到多、逐步扩大饲养。几年来,共饲养原种1871张,制得普通种95716张,大田饲养杂种91792张。无论是原种还是普通种都普遍受到欢迎。省蚕桑品种鉴定网点于1990年至1991年,以现行蚕品种“新九×7532”为对照,对“东_(43)×7532·湘晖”组合进行了两年实验室,一年农村的品比鉴定。1992年1月27日,省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举行二届二次会议,按《广东省桑蚕品种审定条例(草案)》对两年来的饲养鉴定成绩与丝质鉴定  相似文献   

4.
黄山×平湖是安徽省蚕桑服务站引进国外种质资源选配成的新四元杂交蚕品种,已于2002年底经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02年春季岳西县引进试验,两个试验点张产蚕茧分别为57kg和43.2kg,比对照品种春早×九华和872×871分别高0.5kg和5.75kg,各品种间均以万蚕产茧量相比较,正交种比春早×九华高16.5%,反交比872×871高14.6%。在春季试验基础上,晚秋蚕期又引进该蚕种138张,在本县不同类型蚕区进一步示范比较。现将2002年晚秋农村饲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培育的二化性中系品种广蚕三号,其一代杂交种广蚕三号×7532适于夏季饲育,并于1984年参加了省新品种比较试验,表现良好,全年平均担桑产值为15.77元,比生产种新九×7532的13.52元提高16.6%,平均单张产值为98.36元,比生产种新九×7532的83.57元提交17.7%,并经省评比小组决定,可以扩大饲养。为了探讨广蚕三号×7532一代杂交种是否适于我县饲养,我县(英德)蚕种场在1987年春,由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提供蚕种,饲育了广蚕三号原种20张,共制得广蚕三号×7532正反交蚕种1102张.发给鱼湾、横石塘、望埠等镇饲养。其中,即时浸酸  相似文献   

6.
“广蚕三号”是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育成的二化性中国系统蚕品种,“7532”是广西蚕业指导所育成的现行的二化性日本系统蚕品种。蚕品种广蚕三号×7532于1988年5月4日通过技术鉴定。广蚕三号×7532一代杂交种1984年参加广东省家蚕新品种评比鉴定,结果比现行生产对照种新九×7532优良:全年平均担桑产值比对照种增产16.6%,平均单张产值比对照种增产17.7%。并经省家蚕品比小组决定,可以扩大农村生产饲养。1986~1987年在全省扩大生产饲养,两年发种量达二万三千多张。扩大饲养结果成绩较好,收到较好的经济效果,得到蚕农和蚕种场的欢迎。广蚕三号×7532主要适于广东3~6  相似文献   

7.
桑蚕二化性品种“桂夏二号(932×7532)由广西蚕业指导所育成后,1978年我市小榄蚕区首次引进试养数十张,1981年中山市蚕种场引进2468张,作秋季饲养,1983年又引进22108张,1984年引进21956张,普遍增产增收,受到广大蚕桑干部和蚕农的欢迎。“桂夏二号”具有较稳定的滞育卵,蚕期耐高温和抗病力较强的特点。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其耐湿性优于我市推广饲养的“广农五号”(新九×8301)和“两广一号”  相似文献   

8.
兴化市蚕桑站自1998年从省蚕种公司引进新蚕品种苏·菊×明·虎,经过4年的饲养,效益比较显著。4年共饲养该品种22704张,比原饲养苏5×苏6,增加蚕茧103303.2kg,增加收入155.3万元。  相似文献   

9.
现行蚕品种抗氟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氟污染叶和氟化钠添食养蚕试验,研究了氟化物对家蚕结茧量、幼虫生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行蚕品种间抗氟性能存在显著差异,丰一×54A、75新×7732抗氟力较强,桑叶含氟量达90ppm左右时,影响不大,饲养丰一×54A可比饲养苏5×苏6减少损失86%。  相似文献   

10.
1988年春,翁源县引进繁育了广东省蚕种繁殖试验所育成的一对家蚕新品种东43×7·湘,经多年各造试养过的蚕农户及蚕茧站反映,该对品种抗逆性好,易养,单张产值高,单张产茧量高,茧粒大,茧层率高,价格好,经济效益也比较好,因此,要求扩大该蚕种的发放量。针对这一情况,翁源县丝绸公司,翁源县蚕种场,逐步扩大了东43×7·湘原种的饲养量,从引进初期的每季几十张扩大到一季500~600张,以满足更多普通蚕户的要求。在1988~1991年的四年中,有2个原蚕区、8个原蚕点,共180多蚕户参加原蚕饲养。初期,许多蚕户担心这对新品种难养,  相似文献   

11.
<正> 1984年春季我场第一次繁育新品种陕蚕二号一代杂交种,饲养蚁量400克,共制一代杂交种4376.5张,平均克蚁制种10.94张。随着蚕品种的更新换代,这对品种在我场生产中已占一定比例。这里想就我们饲养这对品种的情况谈点体会。一、饲养情况: 1.原种催青:本品种是二化性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种。正反交孵化率都高  相似文献   

12.
利用杂种优势增加产量,是农作物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已广为应用.六十年代后,日本、苏联和我国不少单位对桑树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和顺德县农科所等单位组织协作,从1973年开始,先后配制了120多个组合,通过田间评比测产,选出了增产幅度大的沙二×伦109和北一×伦504等组合应用于生产;中国蚕业研究所配制的中桑5801×育82已通过鉴定,并在江浙蚕区进行推广杂交桑.近年来湖北、福建、四川等省区也积极引进和推广,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春用蚕品种春梅×繁花引进试养总结建德市农业局叶丽娟近年来,我市饲养的当家蚕品种以浙蕾×春晓和菁松×皓月为主,1994年全年共发放蚕种34300张,其中以上两品种达32969张,占总饲养量的96.12%。为探求比以上两蚕品种经济性状更优良,又适合我市饲...  相似文献   

14.
河桥是临安市蚕桑第一大乡镇,全镇4920个农户经营桑园717hm~2,户均拥有桑园0.145hm~2,蚕桑收入是全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2002年晚秋蚕共饲养蚕种10208张,其中9月5日统一发薪杭×白云正反交种7433张,个体户发菁松×皓月、秋丰×白玉等2775张。9月30日至10月1日为大批上簇。10月5日部分农户反映大批蚕不结茧,市农业局业务部门会同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病专家金伟教授及省市业务主管部门领  相似文献   

15.
蒋敏求 《蚕桑通报》1989,20(4):32-34
1988年我市桑蚕春用蚕品种的良种复盖率已达88.2%,这对增加蚕茧产量,提高茧丝质量和蚕农增收都起了重要作用。但占饲养比例70%的夏秋蚕品种的良种复盖率仅占53.2%。近年我省虽有薪杭×科明、兰天×白云等新品种推广,但由于我市东部水网平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五年七月左右,我县开始发现浓核病蚕,而且发病面迅速扩大,蚕户一旦浓核病蚕发生,就连续不断。一九八六年三至五月份,发放二化白茧种6458.5张,平均单张产茧15.11斤,比一九八五年同期,平均  相似文献   

17.
引进和选用抗氟性强的蚕品种,对氟污染较严重的地区来说,是稳定蚕茧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杭嘉湖蚕区氟污染严重,成为影响蚕桑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减轻氟化物的危害,我们选用了抗氟性较强的品种,于1996年春期,选择了氟污染较严重的桐乡市羔羊乡和氟污染较轻的嘉兴郊区蚂桥乡分别设点作蚕品种抗氟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构报告如下:1 供试蚕品种抗氟蚕品种繁花×春梅,以菁松×皓月作对照。2 试验方法在蚂桥和羔羊乡各选一农户,设立试验区和对照区,两者的饲养条件及技术处理相同,都采用普通育。无论氟污染严重还是较轻,试验区和对…  相似文献   

18.
我县始于一九八○年,即“两广一号”品种推广后的第二年,在均安区发现蚕的浓核病,但随着岁月的增长,目前浓核病已遍布全县各蚕区。蚕茧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尤其均安区,近两年,浓核病已成为现行二化性当家蚕品种的主要病害。如八五年华南农大的调查,全年共调查蚕1800条,其中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茧丝质量,克服我省蚕品种单一,提高蚕种场制种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于1992年5~8月在化州、遂溪蚕区饲养了广东省蚕种繁殖试验所选育的夏用高温造饲养的三元杂交种“东34×7·湘”8714张,总产茧257063kg,总产值2512508元,平均单张产茧29.5kg,平均单张产值288.33元,分别比同期饲养的桂夏二号增长11%和15%。据5个乡村定点调查98户饲养“东43×7·湘”正反交蚕种358张,平均茧层量为0.288g,比桂夏二号0.26g增长10.77%,单张产茧、单张  相似文献   

20.
雄蚕品种夏华×平8与秋华×平30饲养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我县饲养雄蚕295张,其中春蚕期饲养夏华×平8,秋蚕期饲养秋华×平30,两期蚕均取得较好成绩,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