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土壤重金属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金属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明显高于原生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镉、铅、铬和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铜、镍等元素。  相似文献   

2.
浅谈农产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重金属的危害特性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铅、镉、汞、砷、铬等金属或类金属。也包括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钻、锡等。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危害稍作论述。  相似文献   

3.
一、重金属的危害特性 从环境污染万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铅、镉、汞、砷、铬等金属或类金属.也包括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钴、锡等.  相似文献   

4.
<正>重金属一般指相对密度在5以上的金属。重金属包括金、银、铜、汞、镉、铬等约40余种元素,由于化学性质相似,砷元素也通常被归于重金属一类。重金属并非都具有毒性,如锰、铜、锌等是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国际上公认影响比较大、毒性较高的重金属有5种,即汞、镉、铅、铬、砷,这些重金属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或者分解,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危害人体健康。导致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一般是指密度在4.5g/cm<'3>以上的金属元素,目前已知的重金属元素有45种,而在饲料污染问题中所说的重金属元素实际上主要是指镉(Cd)、铅(Pb)、汞(Hg)、硒(Se)、铬(Cr)以及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著元素,它们在常量甚至微量接触的条件下即可对动物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故常被称为有毒金属元素.另外,随着一些动物必需重金属元素(如铜、锌等)在饲料中的超量添加,使得这些元素一度成为饲料中重要的重金属污染源.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农药、化肥种类、数量逐渐增加,在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己越来越严重,污染程度日益加剧,污染面积逐年扩大,重金属污染己成为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重金属是指比重≥5.0的金属,包括铜(Cu)、汞(Hg)、镉(Cd)、锌(Zn)、铅(Pb)、银(Ag)、铁(Fe)等40多种金属,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是指对生物有显著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铜、钴、镍、锡等。砷由于其化学性质和环境行为,以及危害都与重金属相似,  相似文献   

7.
邹叶娜  蔡焕兴  薛银刚  徐东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75-11376,1141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重金属离子毒性检测方法。[方法]选择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为受试生物,采用双通道脉冲振幅调制叶绿素荧光仪(简称ToxY-PAM)检测水中Cu2+、Zn2+、Cr6+3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结果]三者不同浓度引起的三角褐指藻光合作用抑制率变化基本均在1 h内达到最大值并趋于平稳;3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为Cu2+>Zn2+>Cr6+。[结论]ToxY-PAM体积小,携带方便,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适合于重金属离子的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8.
巢湖白米虾体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黎黎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74-75,246
重金属污染是对人和生物都具有很强的毒性,特别是汞、镉、铅、铬等具有显著生物毒性。通过测定巢湖白米虾和底泥重金属含量分析,得出巢湖白米虾体内重金属含量和底泥金属含量有一定的关系。巢湖白米虾体内重金属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巢湖存在着污染现象。因此要引起重视,防治污染。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胁迫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金属是一类非降解且富集性较强的常见水体污染物,被鱼类摄取后可在脑组织、肾脏和肝脏等器官中富集,并对鱼类产生分子、生理生化等毒性作用,影响其生长发育、繁殖和代谢,甚至引起死亡。文章从重金属进入鱼体内的途径、重金属在鱼体内的富集情况、重金属对鱼类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了重金属胁迫对鱼类的影响,并提出今后应加强重金属胁迫对鱼类毒害作用机制的系统深入研究,探讨不同重金属对鱼类的联合毒性作用方式,确定重金属暴露浓度与响应指标间的剂量—效应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重金属胁迫下鱼类氧化胁迫发生的信号调控机制,同时加强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研究,将重金属对鱼类毒性的研究与水质监测及在线预警相结合,进行预警鱼类的筛选与驯化及鱼类生物学灵敏性信号指标选择等,为渔业环境监测及鱼类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型溞Daphnia magna作为重金属污染监测的重要受试生物,在重金属的单一和联合毒性试验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水环境中重金属积累途径,以及重金属对大型溞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主要成果、应用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并针对重金属的毒性作用机理、生物配体模型、毒性试验设计与应用等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旨在为研究应用大型溞进行水域重金属的污染监测及其生态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形态对重金属Cu Zn Cd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水溢趋光行为的抑制试验研究了水体中不同氮形态和重金属(Cu、Zn、Cd)共存时的联合生物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形态N对重金属(Me)Cu^2+、Zn^2+、Cd^2+生物毒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溶液中N对重金属生物毒性的复合作用既与重金属的种类有关。也取决于N在溶液中存在形态。在中等营养水平下,除No2^--N以外,其他3种形态的N尤其是NH4^+和NO3^-,对重金属的毒性起拮抗作用:NH4^+-N及NO3^--N能明显的降低水体中重金属Cu^2+、Zn^2+、Cd^2+的生物毒性,可一定程度地减轻重金属污染的危害;而NO2^--N及较高浓度水平的NH3-N却对重金属的生物毒性效应起协同作用,混合溶液生物毒性的大小顺序为NO2^--N+Me〉NH3-N+Me〉NH4^+-N+Me〉NO36--N+Me。表明在水环境调查及污染评价等工作中,仅考虑单一污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考虑共有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其综合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的相互关系及生态毒性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智  刘志伟  毕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12-18815
研究利用近5年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文献,对重金属的危害、土壤重金属来源、形态及毒性机理、污染的风险评价及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研究方法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对土壤重金属活性、毒性与形态关系进行研究以及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解析受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来源及其比例仍将是土壤重金属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分析了近年来重金属对农田节肢动物影响的研究概况。通过解析农田节肢动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及生理机制,分析了节肢动物对重金属的代谢和解毒、重金属影响节肢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重金属影响节肢动物的种群生态等内容,发现重金属可通过多种方式传递和富集在农田节肢动物体内,对其产生各种生理、生态的毒性影响。这种毒性作用受重金属种类、暴露途径、机体的生物学特性、地球化学特性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表现出差异性。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土壤镉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镉是动物和植物的非必需元素,也是毒性最大的重金属元素之一。本文就土壤中的镉对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的影响、镉的毒性作用机理、镉污染防治等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重金属元素具有不同的毒性。传统的模糊数学污染物浓度超标赋权法未考虑重金属自身的毒性,不能反映元素的实际生态效应。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基础上,将重金属的毒性纳入权重考虑,通过污染物浓度超标赋权法、毒性响应系数反推指数赋权法和重金属毒性大小排序赋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比较,研究表明毒性响应系数反推指数赋权法的评价结果更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实际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联合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永红  唐柱云  曾科 《现代农业科技》2007,(10):174-175,178
重金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综述重金属联合毒性作用的预测模型,对影响重金属联合毒性作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联合毒性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联合毒性作用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蟾蜍特殊的生活史及生理特征,以蟾蜍各生活史时期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效应进而作为环境质量监测的指示生物,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重金属污染来源、重金属对蟾蜍的毒性效应、重金属联合毒性三个综述了我国近年来蟾蜍的重金属毒理学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8.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利用微生物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微生物展示技术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生物表面活性剂去除土壤重金属、植物根际宜生菌对重金属的修复等方面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们利用固氮菌作为指标,测定北京草甸褐土中6种重金属、非金属的毒性临界浓度,发现土壤微生物中,固氮菌对重金属、非金属较为敏感,而且具有代表性。采用气相色谱改良法可准确确定其毒性临界浓度,较系列稀释法测定固氮菌数具有简便、迅速、准确、经济等特点。其毒性临界浓度也与实验植物的危害浓度有一定相关。可在“土壤环境容量”的研究中,为土壤重金属、非金属的毒性临界浓度提供一个参数。  相似文献   

20.
土壤中的微塑料能够与重金属污染物结合形成复合污染,从而改变单一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毒性效应,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目前人们对微塑料和重金属的复合毒性效应及其形成原理、污染过程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本文综述了土壤环境中微塑料和重金属的复合环境行为,讨论了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原理和过程,梳理了土壤环境中微塑料和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总结了有关二者复合毒性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相关工作提出展望,以期为微塑料和重金属的复合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