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关系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主要对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动力学参数与产量的关系,氮素对小麦叶绿素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和不同小麦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差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小麦叶绿素含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灌水对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并筛选抗旱品种,于2014—2015年在河南省辉县市设置了全生育期不灌水、灌1次水(拔节期灌水80 mm)、灌2次水(拔节期灌水80 mm+扬花期灌水80 mm)共3种灌溉处理,比较了16个冬小麦品种的小麦成熟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的小麦成熟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无显著差异,成熟期旗叶叶绿素含量与产量无显著相关性。根据3个灌水处理的产量将16个小麦品种分为5类:周麦23和新科麦168属于超高产类;周麦26等7个品种属于高产稳产类;石麦15属于高产不稳产类;周麦18、矮抗58等5个品种属于中低产类;新麦0208属低产类。  相似文献   

3.
小麦条锈病单叶片光谱和叶绿素含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利用遥感监测小麦条锈病,研究条锈病侵染后小麦单叶光谱和叶绿素含量变化,人工接种条锈病菌在小麦幼苗上,测得接种1~24 d的光谱和叶绿素含量,将其叶绿素含量与光谱及其一阶微分做相关性分析,利用光谱微分参数进行方程的模拟。接种1~12 d,感染条锈病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原始光谱及其一阶微分光谱在可见光波段呈负相关关系,接种13~24 d,两者在可见光波段呈正相关的关系。接种后1~12 d的方程模拟中以SDb为变量的模型为最佳模型,接种13~24 d的方程模拟中以SDr/SDg为变量的模型为最佳模型,说明可利用光谱参数进行条锈病侵染小麦的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4.
番茄叶片叶素素a,b含量及总量均与稀土喷施浓度(≤0.08%)呈一次正相关,且大部分处理叶绿素a/b比值低于对照,番茄产量与喷施箕土浓度呈二次曲线相关,理论上当喷施浓度为0.0679%时,番茄可获得最高产量2525kg/667m^2。  相似文献   

5.
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分光光度计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崔勤  李新丽  翟淑芝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63-2063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比较干鲜2种状态下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在失水、不失绿情况下,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三唑类物质对小麦灌浆期生理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4 种三唑类物质(THR,PP333,S- 3307,S-3308)对小麦灌浆期生理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唑类物质能使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功能叶片光合强度加强,减缓旗叶NR 活性和SOD 活性的下降速度,比叶重和粒叶比增加,子粒灌浆速度加快,粒重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7.
小麦新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2006~2007年度区域试验湖北武昌点的34个小麦新品种(系),对其产量及其相关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小麦新品种(系)各性状值方差分析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与旗叶面积、旗叶长、穗粒数和旗叶宽相关极显著,其他各农艺性状间也存在着许多极显著相关性:通径分析表明,穗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但三者在相互制约的同时.也是其他性状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相关和通径分析一致表明,穗粒数是当前影响小麦高产育种的主要因素,通过适当增大旗叶性状来减少不孕小穗和小花数可增加穗粒数,是提高小麦产量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以马铃薯杂交种组合实生薯1代群体为材料,测定现蕾期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进而分析了叶片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及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单株产量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回归方程依次为:y=0.0472x-0.8102(r=0.8304**);y=0.013x-0.1848(r=0.7424**);y=0.0601x-0.9948(r=0.8221**);y=23.22x-736.76(r=0.496**)。表明叶片SPAD值可以很好的反映植株叶绿素含量和单株产量水平,而且测定SPAD值方法简便快捷,还不破坏叶片生长,可作为早期进行马铃薯产量选择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及其与SPAD值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分光光度计法和SPAD-502叶绿素仪法分别测定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使用分光光度计法浸泡叶片比研磨叶片测得的叶绿素含量略高,且误差较小,两种处理提取叶绿素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SPAD值与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的小麦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经数学模型检验,在抽穗期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的最佳数学模型为乘幂模型,而在开花期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的最佳数学模型分别为乘幂模型、指数模型和对数模型。  相似文献   

10.
小麦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其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小麦高产品种选育中,必须对产量性状进行有效选择并使之协调发展。但小麦产量性状为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支配和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且性状间彼此关连,某一性状的改变必然导致其它性状的变化,因此,在实践中较难掌握。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淮南地区近期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中高产小麦品种(系),进行产量与产量因素和产量因素之间的遗传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揭示各产量因素影响产量的原因及其相对重要性,试图为对这些品种的改良和以这些品种为原材料的高产更高产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设置开花及花后8、15、22天灌水与不同灌水量组合成6个处理,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灌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后期最佳灌水量为84 mm,最佳灌水时段为开花至开花后15天,最佳灌水组合为开花后8天+开花后22天,最高产量(666.7m2理论产量514 kg)的灌水组合为开花水+花后8天+花后15天,最高产量灌水组合并非最佳产量灌水组合,因其比较效益降低。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系)灌浆期绿叶数和冠层温度的连续观测试验研究表明:小麦品种间冠层温度可分成2种类型,cy626,cp601、rb6为温度偏低型(冷型);ys9h、9430、nr9405为温度偏高型(暖型).绿叶数和冠层温度之间关系密切,温度偏低型小麦的绿叶数在抽穗期至成熟期均高于温度偏高型小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方法]选用10个优产小麦品种(系),采用相关及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上三叶与产量构成因素问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小麦上三叶性状与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等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最后,建立了上三叶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最优多元回归分析方程。[结论]为西南地区小麦高产、稳产提供了参考,为小麦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Two wheat varieties with similar yield an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rotein content were chosen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oliage spraying sodium bisulfite (NaHSO3) at low concentration to wheat plants receiving different levels of nitrogen on nitrate reduction along with yield and protein content of grain, so a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metabolism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and find out the intrinsic mechanism of grain yield and protein content 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raying NaHSO3 at grain-filing stage increased the yield of grain, but declined the capacity of nitrate reduction, which might result in decrease of protein content in the end. Whether receiving NaHSO3 or not, the variety with high protein content had higher final protein level and nitrate reduction capacity than that with low protein content.  相似文献   

15.
何贤芳  赵莉  朱昭进  汪建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04-10206
[目的]寻求小麦高产和超高产育种的关键指标。[方法]以安徽省种植的1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单位面积粒数、穗长、结实小穗数、不实小穗数)、生物学产量、株高、收获指数等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在相关方向和程度上均有差异,且其他性状之间相关性及差异显著性均有不同;大多数品种(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生物学产量及穗粒重显著相关,同时某些品种(系)的产量与其他性状之间显著相关。[结论]以产量作为小麦高产及超高产育种的选择指标之一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选用10个春小麦新品系,对单株籽粒蛋白产量与其它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遗传相关系数、广义相关遗传力等遗传参数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蛋白产量的主要遗传因素是生物学产量、单株粒数和蛋白含量。利用它们对蛋白质产量性状进行间接选择的效率大于直接选择,但蛋白质含量为主要限制因素,选择时不宜要求过严。  相似文献   

17.
喷施微肥对小麦产量、品质及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宁麦13为材料,在拔节孕穗期叶面喷施锌、铁和硒肥。喷施3种微肥对小麦产量结构、品质性状和铁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籽粒的锌和硒含量,锌含量提高了24.6%,硒含量提高了43倍。  相似文献   

18.
8种叶面喷剂对小麦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北低平原区小麦生育后期干热风频发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为害的问题,采用化学防御措施,在灌浆初期(5月17日)和灌浆中期(5月22日)进行2次叶面喷剂喷施处理,以不喷施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喷剂种类(0.1%醋酸溶液、0.1%黄腐酸溶液、0.2%磷酸二氢钾溶液、1%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2%蔗糖溶液、0.05%硫酸锌溶液、清水、3.5 mg/L吲哚乙酸溶液)对小麦叶片SPAD值、籽粒灌浆特性、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剂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小麦粒重和穗粒数,提高小麦产量,但不同喷剂种类的增产效果不同,喷施8种叶面喷剂的小麦增产率为3.96%~18.94%,其中,喷施0.1%黄腐酸溶液、0.1%醋酸溶液、1%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0.05%硫酸锌溶液和2%蔗糖溶液小麦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用Logistic模型描述籽粒灌浆进程(决定系数均达0.99以上)显示,叶面喷剂处理延长了到达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的时间以及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使粒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延长了快速灌浆的持效期;从光合机理的角度看,叶面喷剂处理提高了灌浆后期叶片的SPAD值,延缓了叶片衰老,是光合产物增加、粒重提高的源基础。喷施叶面喷剂对提高小麦产量、增强小麦后期抗干热风的能力作用明显,是抵御干热风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油菜产量与苗期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昌市2000~2006年油菜产量及其结构与苗期的气象条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油菜一次分枝数和有效荚果数均与苗期日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均与苗期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油菜苗期光照充足、降水适中、日温差大、日平均气温高是油菜丰产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