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作物非充分灌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典型模型,并对其在非充分灌溉方面应用的状况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加以阐述。对作物灌溉制度优化模型以及优化灌溉制度设计方法加以探讨,为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达到作物最大的产量或产值,实现有限水量在作物生长期及作物间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PC机及C8051 F80X单片机的智能化滴灌及施肥管理系统能够监控不同土壤的湿度,并根据农作物对土壤的不同湿度要求,从而实现适量、适时灌溉的目的.在进行灌溉的同时,把测土配方后的肥料通过输水管道输送到植物根部,科学合理的进行水肥供给.单片机和PC机是智能化滴灌及控制施肥的核心部分,对土壤灌水量与湿度的关系、智能滴灌技术、控制系统的硬软件等部分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同时根据不同的作物对各类肥料有不同的需求率和利用率,对不同的植物采用不同的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把灌溉和施肥结合起来,可以完成对作物生长期各个阶段的肥料及水分需求进行统计,形成农业专家数据库,真正作到科技兴农.  相似文献   

3.
新疆三工河流域灌区节水灌溉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分析影响作物灌溉制度诸因素的基础上,依据灌区初步试验资料和现行灌溉制度,结合作物需水量的计算结果,综合拟定了灌区灌溉制度,灌溉用水量大为减少;并为灌区作物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温室雨水利用系统无法实现自动灌溉的问题,设计温室雨水利用装置,并根据雨水利用装置的工作原理,结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引入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基于人机界面的组态平台,设计自动灌溉控制系统。同时,利用计算机C++语言设计作物数据查询系统,根据温室作物土壤含水量变化范围,决定是否需要灌溉,并通过组态平台实时监控自动灌溉系统的状态,科学地种植温室作物。通过对温室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进行灌溉试验,分析作物的试验数据,验证了自动灌溉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磊  杜妮妮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8):24-25,45
介绍了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基本原理和典型模型及其应用,得出了作物产量与作物生长期供水量的关系,以期为缺水地区制定作物灌溉制度,进行灌溉工程规划及节水灌溉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用土壤的农业水学特性。如土壤质地、土壤容量、最低田间含水量和萎蔫下的土壤含水量对作物灌溉的规范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如果考虑作物的灌溉制度,同有效贮水量决定的土层中的灌溉前含水量为一常数,即在有效植物生长期之间,土层中的灌溉前含水量的50%,而有有效生长期则为70%。土层有效贮水量为决定不同土壤灌溉前含水量的一个概略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结合作物智能化施肥发展的需求,设计一个通过蠕动泵吸取肥料母液,使肥液按设定比例与水混合成设置的浓度,并通过控制肥液的EC值、pH值和肥液进入灌溉管道的灌溉时间来实现水肥一体化自动施肥的系统。本设计的水肥一体化施肥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控制器,触摸屏作为监控设备,能根据不同作物需求设置施肥、灌溉策略,且能够实现分区域灌溉,不同区域水肥参数可单独设置,自动完成水肥一体化灌溉。它能够快速、精确地完成施肥,配好1桶150 L的肥液,约需90 s。将该系统运用到温室基质水果黄瓜栽培中,利用回水系统,大约能节水19.4%,水果黄瓜平均产量为40 761 kg/hm~2。  相似文献   

8.
王新华  郭美华  范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28-22532
根据蒙自坝子中部蒙自气象站1980—2010年逐月气象资料和相应的作物数据及CROPWAT软件,计算了蒙自坝子近31年来的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通过排频,确定了不同作物在相应保证率下的灌溉用水量。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玉米、马铃薯、烤烟、花生等大春作物的多年平均作物需水量分别为696.2、427.7、517.8、414.0和469.0mm,作物需水量离差系数较小。大春作物生育期有效降雨量较多,故灌溉需水量很少,但水稻因为泡田用水、秧田用水、生长期渗漏等,导致灌溉用水量很大,成为灌溉需水量最大的作物;小春作物蚕豆、小麦、油菜的多年平均作物需水量分别为394.8、412.5、476.2mm。因为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相对较少,小春作物灌溉需水量很大;甘蔗、蔬菜为全年种植(生长)作物,作物需水量分别为1308.3和1186.9mm,灌溉需水量分别为675.2和523.51/11/1,成为仅次于水稻的第2和第3位灌溉需水量最大的作物。该研究为蒙自坝子灌溉制度制定、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灌溉制度对玉米生长过程中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溉制度对玉米生长过程中水分利用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是影响玉米根系分布的重要指标,早期缺水对玉米根系向土壤深层的延伸程度大于只在玉米生长中期缺水处理;玉米生长前期对水分需求非常旺盛,会直接影响玉米整体生长期,进而影响作物产量;后期水分亏缺,能够提高玉米对水分的利用率,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计算作物系数寻找到简单便捷方法,通过便于测量及具有地域差异性的植株高度来计算作物系数经验公式研究提供一定基础;同时为云南地区马铃薯植株精准灌溉制度提供研究基础及其参考。通过滴灌条件下大田种植马铃薯试验研究方法,试验数据拟合植株高度与FAO-56修正K值、实测K值的模型,分别为四次多项式和三次多项式,马铃薯植株高度与实测作物系数多项式更简单且拟合度更高;分析马铃薯植株高度变化速率最快时期分别与FAO-56修正K值和实测k值最大时期相差天数,为3 d。得出:(1)在今后研究简单作物计算中,植株高度是一个主导因变量,它能解决FAO-56 K值的地域差异性,用植株高度计算K值将会更接近实测K值及其计算式会更简单,为简单方法提供依据。(2)通过FAO-56修正K值研究马铃薯作物需水及其灌溉制度,在灌溉时间上,通过FAO-56计算出来确定的灌溉时间,尤其是在马铃薯需水关键期,应提前3 d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11.
Anumberofirrigationschedulingtechniquesandprogramshavebeendevelopedwhichutilizereal-timeestimatesofET.OptimizationofirrigationmanagementstrategiesisoftendeterminedwithsimulationmodelusinghistroricalmeteorologicaldatasetsforestimatingdailyET.AdvancesinETincludedanumberofpapersdescribedtheuseofETdataforirri-gationschedu1ing.Mostoftheseproceduresusedawaterbudgetingtechniqueforpredictingirrigationtimeandamountformeetingcropwaterrequirements.Oneofthemajorinputstoawaterbudgetistheestimationofdai…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灌区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采用Borland Delphi高级编程语言,开发了具有水分生产函数计算、作物需水量计算、水资源优化分配、节水灌溉决策等多种功能的灌区节水灌溉决策支持系统,并以河北大名县某灌区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灌溉决策,指导农民进行合理灌溉,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灌溉效益。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基础资料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不同水源不同节水灌溉方式的年收入、支出、年净效益和投资回收期等,得到不同水源在不同灌溉方式下的年净效益平均值,完成节水灌溉方式经济适宜性的评价分析;以灌水均匀度作为技术适宜性评价指标,适宜性评价结合3种灌溉水源(地面水、浅井水、深井水),3种作物模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果),3种地形地貌(1/1 000~3 000、1/100~1 0001、/10~100)5,种土壤质地(砂质、砂壤质、壤质、粘壤质、粘质),完成节水灌溉方式技术适宜性评价分析;根据调查资料整理和总结,得出群众对各种灌溉方式的评价结果,完成节水灌溉方式的社会适宜性评价分析;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实现节水灌溉方式的适宜性评价。并且以典型灌区为实例,对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和决策集及建立的节水灌溉方式评价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完成了节水灌溉方式的优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非充分灌溉研究的概念理论基础,阐述了非充分灌溉研究中的有限水量在作物生育期内的最优分配、作物-水模型及其敏感指标和土壤水分不足条件下作物蒸发蒸腾量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对非充分灌溉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选取大棚蔬菜种植园为实例,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特征、水源条件、大棚分布以及蔬菜种植结构,详细计算并校核了滴灌系统的总体分布、灌溉均匀度、允许灌溉强度、设计湿润比、灌水器选择、毛管极限长度等设计标准参数。通过灌溉制度的制定,计算各级管道管径、水头损失,选择过滤器,确定水泵型号,完成了滴灌系统的整体设计。该滴灌设计案例分析过程详细,结果合理,可作为相关滴灌工程设计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WebGIS的多指标灌溉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灌溉决策精度,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方法】从精确灌溉的角度出发,采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将计算机、数据库、网络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技术相融合,建立了以WebGIS为基础的多指标灌溉信息管理系统。【结果】以作物需水信息为基础,综合考虑土壤、作物、田间监测、灌排信息和气象等因素的影响,构建了单指标和多指标决策模型,利用SuperMap IS.NET的网络发布功能,将灌区信息、实时气象、作物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决策结果、土壤墒情分布等信息进行发布,实现信息的动态可视化表达。本系统可使操作人员既能够通过地图宏观了解灌区和决策结果的总体情况,又能对离散资料进行分析和整合。【结论】系统在人民胜利渠灌区和广利灌区推广应用的结果表明,系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灌溉管理水平和决策精度, 实现了灌溉管理与决策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17.
以甘肃省凉州区的灌区耕地作为评价对象,应用 GIS 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借助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对灌区节水效率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并通过计算评价指数,按照累积曲线法确定了凉州区灌区节水效率分级方案。结果表明,高效节水区 IFI综合值为0.700036~0.922291,潜能节水区IFI综合值为0.627345~0.699466。通过系统计算,影响节水效率的指标因子的权重大小依次为灌溉保证率、坡度、灌溉模数、有机质、障碍层厚度、有效磷、熟化层厚度、耕层厚度。整个灌区高效节水区面积略大于潜能节水区面积。在灌区行政层面上,高效节水区面积较大的是西营灌区、永昌灌区、杂木灌区,潜能节水区域面积较大的是黄羊灌区。同时定量划分了灌区不同节水效率分区面积,生成了凉州区灌区耕地节水效率适宜性分区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