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调查小兴安岭莎草科植物资源,为小兴安岭莎草科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的方法,对该区莎草科植物属种的组成、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该区共有莎草科植物6属83种(含变种),且优势属明显,寡种属占总属数的50.00%。在属的分布类型上,以世界分布为主,且无中国特有属。[结论]小兴安岭莎草科植物组成丰富,区系地理成分多样。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小兴安岭菊科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的方法,对小兴安岭菊科植物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和经济用途多样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该区共有菊科植物126种,隶属48属,且优势属明显,少种属和单种属占总属数的比例分别为37.50%和56.25%。从属层次上表现出典型的温带性质,以北温带成分为主,且没有我国特有属。[结论]小兴安岭菊科植物组成丰富,区系地理成分多样,经济用途多样。  相似文献   

3.
小兴安岭东折棱河流域植物区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曲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5):1-3,20
[目的]明确小兴安岭蔷薇科植物区系特征。[方法]研究小兴安岭东折棱河流域植物区系组成、优势科属组成以及属的地理成分。[结果]该区共有高等植物103科284属486种,裸子植物种类少,但在当地森林植被中是优势类型。东折棱河流域科的优势现象比较明显,种类集中趋向于少数科类,寡种科和区域性单种科较丰富;属的优势现象不明显,多集中于寡种属和区域性单种属。苔藓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复杂,以北半球温带成分占优势,并有不少的世界分布成分;蕨类植物属的地理成分类型较少,以寒温带成分为主,并伴有世界成分和热带亚热带成分;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类型较多,以北温带成分(48.9%)为主,各温带成分比例(81.3%)更大,说明该区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植物生活型中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物种比例高达77.2%,为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开发利用小兴安岭蔷薇科植物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江西省伞形科植物区系地理特征与多样性特点,为江西省伞形科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查询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省伞形科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江西省伞形科植物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区系起源古老,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无江西省特有植物。江西省伞形科植物种类组成比较丰富,有26属60种(含变种);优势属明显,少种属和单种属占总属数的比例分别为53.85%和46.15%。[结论]江西省伞形科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植物组成丰富,功能多样,建议加强江西省伞形科植物资源的保护、评价、引种驯化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黄檗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样地调查法对黄檗伴生群落的种子植物组成进行调查,并对伴生的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黄檗伴生群落共出现种子植物33科60属74种,黄檗伴生种子植物的科属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占优势。[结论]黄檗伴生植物组成丰富,区系地理成分多样。  相似文献   

6.
采用郊野实地调查与室内标本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实地考察研究小兴安岭的野生植物,并对该区域野生植物的组成、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进行研究,为小兴安岭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合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区域共有60余种野生植物,属于30大科48属,没有中国专有的属,在植物的分布类型上,以世界分布为主。因此,小兴安岭的野生植物有十分丰富的种类,区系地理成分也有很多种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半枝莲群落的区系成分与物种多样性,为药用植物半枝莲的科学栽植和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半枝莲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半枝莲群落共有被子植物10科14属15种,双子叶植物占优势。半枝莲群落植物科的区系成分以世界性成分为主,占总科数的60.00%,属的区系分布主要以温带性成分为主,世界性成分和热带性成分的比例也较大。半枝莲群落各样地间的多样性指数具有一定的差异,测度群落物种多样性时,各种多样性指数基本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样地1样地4样地3样地2。[结论]半枝莲群落物种组成不丰富、区系成分较简单、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8.
对黑龙江省雪乡浅山区维管植物区系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雪乡浅山区共有维管植物68科、196属、293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占多数,处于优势地位,菊科、禾本科、蔷薇科和毛茛科为优势科;植物种类组成虽然不算丰富,但科、属组成仍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从科、属分布区类型上来看,区系性质均以温带成分为主,特有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蔷薇科植物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亚科、属、种组成、分布区类型、区系特征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区内有蔷薇科植物4亚科、20属、97种;2.区内蔷薇科植物与外界物种的交流相对较少,在演化中处在比较原始的阶段;3.优势属明显,植物区系具明显的温带性质;4.植物区系起源古老;5.该区处在苹果属的重要演化地带内。  相似文献   

10.
在小兴安岭地区采集大型真菌标本645份,经分类鉴定出437种,由399种担子菌和38种子囊菌组成。其中,优势科有14科,占小兴安岭地区总科数的20.59%;优势科共含284种,占总种数的64.99%。优势属有22属,占小兴安岭地区总属数的13.84%;优势属共含214种,占总种数的48.97%。小兴安岭地区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分为5个分布类型,以世界广布成分(55.35%)为主,其次为北温带成分(32.70%)。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共8个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分布成分(51.26%)为主,其次为世界广布成分(32.27%)。小兴安岭地区属级、种级成分主要以世界广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说明该区的大型真菌具有明显的世界广布和北温带性质,且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蔷薇科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茅台就生态功能保护区历时2年的详细调查和大量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对区内蔷薇科植物的属、种组成、分布区类型、区系特征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蔷薇科植物22种,标本30号,在该地区为典型的优势科;无绣线菊亚科植物和中国特有种,进化能力和演化位置处于中等水平;优势属表现明显;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太子山次生林区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太子山林区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蕴育了较为丰富的植物资源。通过实地调查和区系统计分析表明:1)该区分布有维管植物 89 科 306 属 847 种 12 变种 2 变型;其中蕨类植物 9 科16 属 29 种,占总种数的 3.42 %;种子植物 80 科 290 属 818 种,占总种数的 96.56 %;2)温带分布属占本区属数的75.1 %,占本区总种数的 81.4 %,热带分布属占本区总属数的 8.53 %,表现出明显的温带性质和一定的区系过渡性;3)高位芽植物和地面芽植物占本区总种数的 87.9 %,具有绝对优势;4)植物区系组成与马衔山林区相似性最高,其次是莲花山、洮河流域,较远是孟达保护区;5.本区应划归横断山脉植物地区、川西北甘西南青东南小区,并作为横断山脉植物地区与华北植物地区、黄土高原亚地区的分区界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草本植物的地理成分。[方法]通过调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草本植物,应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校园草本植物的分布和运用情况。[结果]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的草本植物有170种,隶属于51个科,128个属。校园草本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性,处于热带分布的科占91.3%;处于热带分布的属占87.3%。其中,泛热带分布的科(共15科)和属(共54属)都占有最大比例,分别是65.2%和53.0%。校园草本植物中的被子植物占据极大的优势,裸子植物数量较少,只有11种,占6.5%;植物优势科和优势属分别是菊科(含24属)和簕竹属(含6种)。从校园草本植物来源来看,中国乡土植物有87种,占总种数的51.2%;外来植物83种,占总种数的48.8%,其中属于入侵植物的有46种,占外来植物的55.4%。[结论]该校园中存在着大量的入侵植物,它们的分布将影响很多乡土植物的正常生长,且影响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样地调查资料,分析了云南哀牢山徐家坝地区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层次结构及生态外貌特征。结果表明,在1hm2固定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166种,隶属77科138属,植物的科属组成丰富。群落内区系成分复杂,热带区系成分高于温带区系成分。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间植物非常丰富。群落的生态外貌主要由中叶、单叶、革质、非全缘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所决定。无论从区系地理成分组成还是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上均体现了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乌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区植物区系特征。[方法]采用定点辐射状普查、线路普查、特殊地区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乌拉特前旗鼠疫疫源区植物进行地理分布类型、生活型、水分生态类型分析。[结果]研究区有野生植物40科110属161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双子叶植物35科92属138种,单子叶植物4科17属22种。从地理成分来看,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植物总种数的80%以上;从水分生态类型来看,中生和旱生(包括中旱生、强旱生)都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分别占植物总数的49.70%和48.46%,说明该地区水分条件较差。[结论]该研究为今后鼠疫疫源区鼠疫的预防和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佳木斯大学校园木本植物区系成分。[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方法对佳木斯大学校园木本植物进行科、属地理成分分析。[结果]佳木斯大学校园木本植物共有22科54属93种,在科级以寡种科为主体,单种属和寡种属较多,大属较少,区系成分相对复杂。[结论]试验结果为校园的绿化建设和校园植物实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