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数字地形图,使用ArcView和ERDAS软件制作了数字高程模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使用ArcMap软件提取了季节雨林、山地雨林等9个自然植被类型沿坡向、坡度、坡位和海拔4个地形因子的分布图层,并结合植被图制作了9个植被类型按地形因子分布的三维立体植被图;用EXCEL软件统计了9个植被类型沿4个地形因子的分布面积;经计算和分析,找出了糯扎渡自然保护区9个植被类型沿4个地形因子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1)有1个植被类型分布在5个坡向,其他8个类型在8个坡向均有分布;(2)9个自然植被类型在6个坡度级均有分布;(3)有2个植被类型分布在3个坡位,有1个类型分布在4个坡位,有2个类型分布在5个坡位,有4个类型在6个坡位均有分布;(4)有2个植被类型分布在5个海拔带,有3个类型分布在6个海拔带,有1个类型分布在8个海拔带,有1个类型分布在11个海拔带,有2个类型分布在13个海拔带;(5)9个植被类型的适生地形因子各异;(6)在4个地形因子中,植被类型均以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优势。  相似文献   

2.
以秦岭火地塘林场资源为对象,应用GIS技术,通过制作各类专题图,获取火地塘林场森林的空间分布格局,应用数量化Ι模型,探讨了森林活立木蓄积与坡度、坡向、海拔等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可及度、海拔、坡向是影响林分蓄积的三个主导因子,而郁闭度、坡度、坡位、土壤类型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地形因子是众多自然因素中对土地利用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以清水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综合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得流域2002、201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流域地形图(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借助空间叠加分析,对海拔、坡度、坡向和坡位等地形因子与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清水江流域有林地面积减少幅度较大,减少量约占流域总面积的6.7%;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因海拔、坡度、坡向和坡位等地形因子等级的不同而不同;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海拔1 500 m、坡度5°≤S25°的地区;海拔对建筑用地变化有显著影响,坡向对未利用地变化有显著影响,其他地形因子对各土地利用斑块类型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不显著;不同类型土地利用变化受同一地形因子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异,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各地形因子的响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西宁市油松人工林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以西宁市南北山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坡向坡位(温度、湿度)、海拔、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5个因子作为研究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因子,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各因子对油松生长的影响,得出对油松人工林影响作用最大的因子。结果表明,对树高影响作用的大小排序为坡向坡位、土壤容重、海拔、土壤有机质、坡度;对胸径影响作用的大小排序为坡向坡位、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海拔、坡度,故影响西宁市油松人工林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坡向坡位。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省垣曲县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和DEM数据,利用ArcGIS 10.3对研究区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进行提取,将地形特征与土地利用现状叠置分析,得到该地区不同高程、坡度、坡向上的土地类型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在低海拔、小坡度的无坡向和阳坡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耕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多分布于这一地区;高海拔、大坡度的地形对林地、草地的变化影响较大;水域多分布于低海拔、地势平缓地区,受坡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方法和Kruskal-Wallis(非参数ANOVA)分析方法研究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森林群落枯立木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调查枯立木77株,分属17科25属32种;(2)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和坡形等5个地形因子的综合作用对枯立木的分布格局具有显著影响(P<0.01),地形因子与3个排序轴均有较强的相关性,地形因子在第1排和第2排序轴的位置明显反映其生态特点;(3)海拔对枯立木多度的影响显著,海拔是影响枯立木分布的首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7.
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西大青山林区西南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测定47块临时样地的常规立地因子和西南桦生长状况,应用主成分分析、数量化理论Ⅰ等方法探讨立地指数与立地因子间的关系,系统评价西南桦人工林立地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坡位、海拔、土壤养分、坡向、坡度、土壤质地和土壤容重7个立地因子与立地指数数量化拟合的复相关系数为0.964,达极显著水平(P0.01);7个因子中,坡位、海拔和土壤养分对立地指数的贡献达59.36%,且影响均极显著。采用坡位、海拔和坡向3个因子组合划分立地类型,并对47个样地所属立地类型的立地质量进行分析得出,西南桦喜温凉气候,在较高海拔,阴坡、半阴坡立地栽培时生产力较高。  相似文献   

8.
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格局分析及其环境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对影响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分布格局的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DCCA排序将喀纳斯森林群落划分为9个类型;②DCCA排序第一轴与坡度、土壤含水量、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pH值显著相关,第二轴主要与海拔、坡位、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相关,但是对森林群落分布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延河流域自然植被与人工植被土壤含水量及其空间变化,为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利用和人工植被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延河流域人工植被建造存在植被退化问题,根据降雨温度变化,将延河流域划分为17个环境梯度单元,对自然植被与人工植被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了降雨梯度、坡位及坡向对植被0~5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流域内土壤水分具有很强的空间变异性。自然植被0~500 cm土壤含水量为8.15%,变异系数为33.12%;人工植被土壤含水量较低,仅6.74%。地形因子能够显著影响自然植被与人工植被的土壤含水量,自然植被不同坡位和坡向的0~500 cm土壤含水量大于人工植被。[结论]综合考虑土壤水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阴坡下与平地相对适合人工植被的营造,在植被配置时,需要考虑植被类型及耗水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地形对天然次生林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字化地形模型(DEM)与景观类型图进行地理信息叠加,以定量化地反映主要群落在不同坡度、坡向以及坡位的空间分布,获得各群落的分布结构,数量化研究地形因素与植被分布的关系。在Arcgis及其3D和空间分析扩展模块的支持下,计算并探讨了老爷岭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蒙古栎、榆树、水曲柳、胡桃楸等)在地形因子(坡度、坡向、坡位)各梯度级的分布比重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样方的坡度在10.2°一22.5°之间。坡向分为5个等级,坡度及坡向差异显著。对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及群落的物种组成进行半方差分析,发现三者的空间异质性尺度分别为31.2、161.6、17.3。地形因素的变化尺度远大于植被组成的变化,说明小尺度下地形因素不是影响群落内种群分布格局的唯一因素。坡度和坡向因子的块金值分别为9610及2 172,说明两者在小尺度下的某些过程不能忽视。植物与地形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的种对地形的适应性有差异,群落中的9种主要植物可以分为4个生态种组。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在地形变化中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11.
郑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06-5407,5409
[目的]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四方竹生产力的影响,从而为四方竹丰产栽培奠定技术支撑。[方法]分析了不同坡向、坡位、海拔及土层深度等立地因子对四方竹笋产量、地径及竹高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阴坡四方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和平均竹高等指标优于半阴坡和阳坡,下坡四方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和平均竹高等指标优于中坡和上坡,海拔400~600 m四方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和平均竹高等指标优于海拔≤400 m及海拔≥800 m,土层深度40~60 cm四方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和平均竹高等指标优于土层深度≥80 cm及土层深度≤40 cm。[结论]不同立地因子对四方竹产量、平均地径、平均竹高均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海拔土壤的综合肥力,并揭示土壤养分含量与海拔的关系。[方法]对湖北宣恩烟叶产区不同海拔的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的含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该产区的土壤养分总体适宜优质烟叶生产,其中,高海拔地区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钾含量丰富,但磷素普遍缺乏;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在高海拔与中、低海拔间的差异达到了0.05显著水平,而其他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的综合肥力指标值大小为高海拔>中海拔>低海拔,且在高海拔与低海拔间的差异达到了0.05显著水平,而高海拔与中海拔、中、低海拔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对该地区烟叶的生产及区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该区烤烟种植区划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胡永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47-13848,13851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地形因子对杉木叶有效养分的影响。[方法]以第3代杉木种子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坡向和坡位杉木第3代种子园杉木当年生结果枝叶有效养分含量差异。[结果]同一坡向随着坡位上升,第3代杉木种子园杉木当年生叶有效养分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同一坡位不同坡向对杉木当年生叶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体现出较为复杂的规律。[结论]在杉木种子园施肥过程中应结合土壤状况、植株养分含量、不同地形因子等进行合理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植烟土壤pH分布特征与主要养分的关系.[方法]采集大理市43套植烟土壤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大理市植烟土壤pH平均为6.52,适宜烤烟生产的土壤样品占样品总数的72.09%.在4种植烟土壤类型中,pH的高低顺序依次为新积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在1 780~2 200 m海拔范围,土壤pH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处于较丰富的水平,能够满足优质烤烟生产;土壤碱解氮、速效磷、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平均含量均处于中等及偏丰富的水平,但分别有6.98%、11.63%、2.33%和4.65%的土壤养分还处于偏低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的土壤比例达58.14%.[结论]土壤pH与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呈极显著相关,与其他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薛丽佳  卢茜  高人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1,12(2):265-267,278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影响因素。[方法]以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分析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海拔高度、年均气温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在14.91~112.34g/kg;土壤有机碳与速效养分(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和全氮呈正相关,与全氮呈正相关关系和土壤有机碳与海拔高度、年均气温呈显著指数关系。[结论]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受土壤理化性质、海拔高度及年均气温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桂西北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磷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平果、宜州等典型石漠化样地采样,分别对不同样地的土壤全磷及有效磷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全磷、有效磷含量与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坡向、植被类型、恢复年限对土壤磷含量均有明显影响。表现为:南坡>北坡,任豆>封山育林>吊丝竹,随恢复年限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脲酶活性与磷含量变化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土壤肥力变化的监测指标。[结论]只要停止过度的人为干扰,桂西北石漠化地区的土壤会得到逐步的恢复,如果措施得当,采取人工促进的自然恢复手段,则会恢复到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磷含量的比较研究(英文)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change law of phosphorus content of soil in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region(KRD) during eco-restoration process such as Northwest Guangxi Province.[Method] Th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ypical KRD in Pingguo County and Yizhou City.The determining quotas of different soil samples such as soil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were detected,in addition the soil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urease activity, catalase activity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different soil samples were analyzed comparatively.[Result] Aspect,vegetation type and recovery time generated obviously influences on phosphorus contents in different soil samples.The concrete influence order was listed as follow: phosphorus content in soil of south slop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oil of north slope;phosphorus content in soil where Zenia insignis Chun was plante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oil of closed forest and that of soil where Dendrocalamus minor Var. amoen was planted,additionally,phosphorus increased with recovery time. Urease activity could be used as a monitoring index of soil fertility because it is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phosphorus content.[Conclusion] The soil of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region in Northwest Guangxi Province could be recovered gradually if excessive human disturbance was stopped.If proper natural method of recovery promoted by human was taken,the recovery would reach a better result.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武夷山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以武夷山5个海拔(312、687、1 153、1 775、2 186 m)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各个海拔不同土层的养分和酶活性变化。[结果]武夷山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分布差异明显,随着海拔升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以及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同一海拔,随着土层加深,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以及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高度与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等各指标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5种土壤酶活性与3种土壤养分指标之间,除蛋白酶和全磷不显著相关外,其他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5种土壤酶活性之间,除蛋白酶与蔗糖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不显著相关外,其他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3种土壤养分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该研究为植被的空间选择及修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植被恢复退耕坡面土壤磷素的分布及其迁移特征,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可持续性及其环境效应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黄土高原中部王东沟小流域退耕年限、土壤和地形条件较一致的柠条灌木地、苜蓿草地和荒地等3种典型植被恢复的长坡面为研究对象,以谷子农地为对照,通过采样测定分析不同植被恢复坡面的植物磷、土壤磷和土壤—植物系统磷库(植物磷库)的差异及其在不同坡位、土层间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不同植被恢复样地的地上生物量、植物磷含量和植物磷库均表现为灌木地>草地>农地>荒地,且从坡顶向坡底方向逐渐增加.对于土壤速效磷,灌木坡地在坡面和垂直方向分布较均匀,其他样地则总体表现为坡底速效磷含量较高;不同土层间相比,除草地坡底部位及农地0~20 cm土层外,其余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整体上随深度增加而增加.0~100 cm土层以上的植物磷库均表现出从坡顶向坡底逐渐增加.土壤全磷分布受退耕植被的影响不明显,主要受土壤母质的影响.[结论]退耕坡面植物磷、土壤磷和土壤—植物系统磷库及其分布受恢复植被措施及其不同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灌木地和草地对退耕坡地磷素具有一定保持作用,能够减少流失的磷素对下游水体的影响,而荒地和农地表现出明显的磷素侵蚀流失趋势.  相似文献   

20.
廖小昆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174-175
[目的]研究翅荚木大规模育苗的最佳条件。[方法]用45、55、65、75℃4种不同温度的温水浸种,研究不同水温浸种对翅荚木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设3种不同播种基质:黄心土∶泥炭土=7∶3、黄心土∶泥炭土=6∶4、黄心土∶泥炭土=5∶5,研究不同基质对翅荚木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采用65℃温水浸种,翅荚木种子的平均发芽率达93.59%;容器育苗以黄心土∶泥炭土=5∶5作为基质的效果最佳,播种60 d后,翅荚木的平均地径达0.21 cm,平均苗高达0.321 m。[结论]该研究可为翅荚木的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