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环县小杂粮品牌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介绍环县小杂粮品牌建设的基本现状,剖析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推动环县小杂粮品牌建设的发展建议是: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提升品牌附加值,建立品牌宣传链条,定期举办推介会和交易会。  相似文献   

2.
发展湖南省特色杂粮产业的思路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湖南省杂粮种植面积小而散、杂粮科技投入不足、加工规模小等问题,提出了湖南省发展特色杂粮产业的思路与对策:正确定位,整合资源,区域布局;建立杂粮育种、种子繁育体系;实行产业化经营;建立杂粮专家系统及加强品牌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杂粮是我国特色优质农产品,无序落后的杂粮市场、名优杂粮品牌缺乏是制约我国杂粮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杂粮生产及品牌建设现状,剖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通过标准化生产、培育龙头企业、培养人们消费杂粮意识等途径创建杂粮名优品牌、推动杂粮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济南市杂粮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文章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品种优选、机械化提升、基地建设、主体培育、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快杂粮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廊坊文安县是河北省小杂粮之乡,文安杂粮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拥有北方最大的杂粮购销加工基地,有"中国杂粮看河北,河北杂粮看文安"的说法。种植品种主要包括红小豆、绿豆等20余系列百余品种,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杂粮种植逐步向杂粮加工购销转型。目前全县拥有杂粮购销加工企业近百家,成为北方最大的粮食购销加工基地。文安县以推进杂粮上档升级为推进产业升级的突破口,以杂粮品牌提升作为主基调,紧紧围绕文安县小杂粮这一产业做大做强,突出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统筹制定本县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分年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农产品品牌,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和优质产品的品牌企业予以资金奖励。结合文安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总体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品牌,力争通过杂粮产业品牌建设的上档升级,全方位拉动全县产业兴隆、农业进步。  相似文献   

6.
全产业链是在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升级、农产品产业升级、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近年,各地农业品牌建设力度也不断提升,但是由于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起步晚,各地品牌意识不强,品牌规模小,初加工产品品牌多,科技含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品牌建设。品牌从策划到推广的一系列环节中,品牌建设成效欠佳。当今,品牌建设亟需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从全产业链视角进行策划、推广及运营,建立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以保证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分析地处冀西北地区的张家口市种植业以蔬菜、马铃薯、食用菌、优质杂粮、甜菜等产业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影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提升当地优势特色产业的策略:搞好技术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实施区域化布局,培育壮大基地规模;创新农企合作模式,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实行标准化生...  相似文献   

8.
左权县小杂粮生产基地初步建立,加工能力明显提高,产品畅销省内外,小杂粮优势产区初步形成,但仍然存在着种植分散、单产偏低、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率偏低、加工包装落后、销路不稳等问题,建议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引进培育推广优质品种、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品牌产品、开拓市场、建立建全服务体系,确保小杂粮产业区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左权县小杂粮产品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小杂粮是忻州最大的特色资源,但这一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该文立足打造忻州小杂粮区域品牌,通过阐述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以此进行战略规划,明确了忻州小杂粮区域品牌的建设主体、目标定位,最后提出打造忻州小杂粮区域品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庆市发展杂粮产业有一定的基础,但如何进一步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从大庆市杂粮产业种植、加工、销售和品牌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浅析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解决制约杂粮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使大庆市杂粮产业发展再上新高度。  相似文献   

11.
吴小平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3):60-61,67
在分析株洲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品牌建设意识;整合分散农产品品牌;政府加大对农产品建设支持力度;科学设计品牌经营等促进株洲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小企业要加强品牌竞争力建设,企业才能持续发展壮大.品牌竞争力包括品牌定位能力、品牌塑造能力、品牌延展能力和品牌增值能力.我国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存在着品牌理念缺失、管理人才匮乏、运营经验不足等问题.应采取以下品牌竞争战略:品牌共享;以品牌差异为着力点突出自身优势;多元化传播,打造品牌知名度;服务创新,质量至上;注重品牌保护,积极培养专业人才;履行品牌承诺,增强顾客购买信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赤水竹产业链的发展状况以及优化路径。【方法】结合产业链理论,对竹产业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目前赤水竹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竹资源经营管理粗放、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品牌化建设有待加强、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不多等发展困境,严重制约了竹产业的发展。【结论】要从加强竹资源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引入多重精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经济附加值;强化竹产品品牌建设,完善市场体系;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科技支撑五个方面对赤水竹产业链进行优化,为促进赤水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调查鄂尔多斯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市设施农业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其建议。建议该市设施农业今后发展:设施建设与设施生产需更好的衔接和协调;设施生产技术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加快产品销售网络和销售队伍建设,促进产品销售;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增强品牌意识;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产业链的延伸。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是农业资源大省,也是中国两个"生态建设示范省"之一,创立名牌农产品有明显的资源和环境优势。然而,从目前吉林省农产品生产经营总体状况看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吉林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有效解决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符合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吉林省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6.
刘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345-20347
分析了毕节地区马铃薯生产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使马铃薯产业成为毕节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必须因地制宜对马铃薯生产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建立规范化良繁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并创建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引进、建立加工企业提高马铃薯生产的附加值,使毕节地区的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相似文献   

17.
以产业集聚理论为基础,从产业价值链形成、价值链提升、外部性及区域品牌等方面,分析了畜产业价值链的构建机制,畜产业集聚的形成及价值链的构建需要政府在制度安排及公共品供给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张蒙萌  李艳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414-4418
基于文献研究和当前农资购销中出现的特定现象提出了农资产品品牌连动力概念,并从农户角度出发,初步构建了农资品牌连动力测量量表,对农资品牌连动力测量维度及各维度所代表的力的大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资产品品牌连动力可以分为引荐力、店铺信誉力、其他产品信誉力和行动力4个方面,4种力量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行动力、店铺信誉力、其他产品信誉力、引荐力.经检验,构建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对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品牌关系及农资产品品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9.
丁宇  马中超  李文胜  王卫江  刘正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65-11969,11971
对特色林果产品品牌形象、消费者感知价值和消费者消费行为倾向之间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三者的关系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利用新疆特色林果产品消费者的大样本调研数据,借助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特色林果产品品牌形象对消费者感知价值有正向影响,消费者感知价值对消费者消费倾向也存在着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行为倾向具有间接影响;消费者感知价值在特色林果产品品牌形象与消费者消费行为倾向中起一定的中介作用.因此,新疆特色林果品牌形象营销要从特色林果产品地域形象、产品形象、产品消费者形象提升和品牌宣传入手,增强消费者对消费新疆特色果品感知价值的经济性评价和情感性评价,从而提升消费者对新疆林果特色产品的消费倾向,最终促进新疆林果特色产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永青  张志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62-20163,20186
在分析目前河北省品牌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的力度、挖掘提高农产品品牌价值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名牌观念、建立农产品品牌提升服务机构和完善农产品标准化建设等促进河北省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