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CO_2浓度和初始密度对两种色型豌豆蚜种群增长率的影响.【方法】在二氧化碳光照箱中设置3个CO_2浓度,分别为对照组380μL/L、中等浓度550μL/L和高浓度750μL/L,并利用紫花苜蓿为寄主植物单株饲养不同的初始密度豌豆蚜,记录在定殖14 d和21 d后各处理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并计算种群增长率.【结果】随着初始密度的增加和CO_2浓度的升高,豌豆蚜的种群增长率均显著递减;同一初始密度条件下,豌豆蚜的种群增长率随着CO_2浓度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豌豆蚜种群存在密度效应,即种群的初始密度会显著抑制豌豆蚜种群的增长速率;同一初始密度条件下,高浓度CO_2对种群的增殖率同样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释放异色瓢虫防控豌豆蚜,调查异色瓢虫各龄期幼虫和成虫对不同密度豌豆蚜的捕食量及捕食效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各龄期幼虫(Ⅰ龄~Ⅳ龄)、雄虫和雌虫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2.88、46.66、85.88、160.04、198.20、204.75头;捕食功能参数a/Th最大的为雌虫,可达206.75,其次是雄虫和Ⅳ龄幼虫,分别为196.18和143.79,雌虫对豌豆蚜的控制能力最强,其次是雄虫和Ⅳ龄幼虫,Ⅳ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强于其他低龄幼虫;随豌豆蚜密度的增加,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量也不断增大,当豌豆蚜超过一定密度后,其捕食量增加缓慢并逐渐趋于稳定.异色瓢虫各龄期幼虫和成虫对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圆盘方程的理论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随豌豆蚜密度的增加,异色瓢虫各龄期幼虫和成虫对豌豆蚜的寻找效应随之降低.异色瓢虫成虫对豌豆蚜的控害效果较好,可作为生物防治技术应用于田间防控.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禾谷缢管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温度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phum padi(L.)影响。研究了禾谷缢管蚜种群增长的各种参数。禾谷缢管蚜随温度的增高,平均世代历期缩短,不同温度下内禀增长力(rm)、周限增长率(λ),繁殖倍数(Ro)都有明显差异。20℃左右的条件其rm,λ,Ro均为最大,表明20℃为禾谷缢管蚜生长的最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4.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密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卵密度对卵至1龄幼虫的发育速率也不存在密度效应;(2)幼虫期存在明显的密度效应。1龄幼虫密度对预蛹重、幼虫存活率、成虫寿命及繁殖力均有影响。当每叶(豇豆真叶,平均约9cm^2)1龄幼虫数超过7头时,死亡率上升,预蛹重减少,成虫寿命缩短且繁殖力下降,因此,在实验种群饲养过程中,最适密度约0.8头·cm^-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各虫态对豌豆修尾蚜(Megoura crassicauda)的捕食功能反应,为田间应用七星瓢虫防治豌豆修尾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不同虫态七星瓢虫与不同密度梯度的豌豆修尾蚜3龄若虫,通过控制单一变量法探究七星瓢虫各虫态对豌豆修尾蚜3龄若虫的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七星瓢虫成虫种内干扰反应和同比例种内干扰反应,以及不同温度和空间大小对七星瓢虫成虫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七星瓢虫各龄期幼虫和雌雄成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不同虫态七星瓢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效能(a'/Th)从高到低排序为4龄幼虫、雌成虫、雄成虫、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幼虫捕食量随龄期增加而增加,4龄幼虫最高,雌成虫高于雄成虫。七星瓢虫各虫态对豌豆修尾蚜的寻找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七星瓢虫成虫自身密度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作用影响符合Hassell模型。七星瓢虫成虫个体间存在种内干扰,并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干扰增强,平均捕食量降低。七星瓢虫种内干扰反应的数学模型为E=0.7954P-0.882。在不同空间豌豆修尾蚜数量一定的条件下,七星瓢虫捕食量随空间增大而减小,表明空间增大影响七星瓢虫搜寻猎物。在光照、湿度等条件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升高,七星瓢虫成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量增加,超过32℃后则下降,但其在38℃时仍保持较高的捕食能力。【结论】七星瓢虫对豌豆修尾蚜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其温度适应性广泛,空间大小对捕食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寄主植物对瓜蚜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寄主植物(苦瓜、丝瓜、豇豆)上,研究温度和寄主植物对瓜蚜的生长发育、繁殖及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瓜蚜在3种寄主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有差异,并随温度而变化,但皆以18℃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最高,分别为6.288、1.297和0.324,寄主选择性实验和控温实验结果一致表明,在3种寄主中,苦瓜最适瓜蚜种群增长,豇豆次之,丝瓜最差。随温度升高,发育历期呈减短趋势,但达到32℃时稍有延长,温度对瓜蚜成蚜的繁殖量和存活时间的影响程度随寄主植物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7.
棉蚜种内竞争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蚜在每株接种2,4,8,16,32头等不同初始密度情况下的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实验观察,并对有翅蚜的数量动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棉蚜增殖速度有随初始接种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而且随着繁殖时间的增加而加强趋势。在接种2周后,有翅蚜占总蚜量的比例在接种密度为8头/株时达到最高,之后开始迁飞,但到接种3周后,最高比例出现在接种密度为16头/株,说明有翅蚜的产生与迁飞不但受种群密度的影响,且受其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竹梢凸唇斑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5~35 ℃范围内的7个恒温下测定了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 taiwanus (Takahashi)的发育、存活和生殖情况. 温度对竹梢凸唇斑蚜的发育速率、存活率、寿命、生殖力和生殖率都有直接的影响. 在5~30 ℃范围内,该蚜虫均能存活和产仔,成蚜产仔数以16 ℃时最高. 平均世代长度随温度升高而缩短,5 ℃时为54 d,30 ℃时为9 d. 成虫寿命10 ℃时最长(33 d),高于或低于该温度时,随温度升高或降低而缩短. 在25 ℃下,若蚜发育历期和种群倍增时间最短,内禀增长力最大. 但在35 ℃下,若蚜不能完成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豌豆蚜对吡虫啉抗性产生的规律,为防治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危害提供科学的施药方法.[方法]采用带虫浸叶法测定了吡虫啉原药对豌豆蚜相对敏感种群的毒力,并通过喷雾法测得豌豆蚜的抗性倍数,根据不同处理D值和标准曲线计算得出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arEs)比活...  相似文献   

10.
异色瓢虫成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了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的雌、雄成虫对豌豆修尾蚜(Megoura japonica Matsumura)的捕食作用,采用Holling-Ⅱ型方程功能反应模型对异色瓢虫雌、雄成虫捕食豌豆修尾蚜的效果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异色瓢虫雌、雄成虫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而在一定空间和相同比例猎物条件下,种内干扰会对异色瓢虫成虫捕食豌豆修尾蚜产生影响,此试验中干扰系数为1.09。  相似文献   

11.
The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nAchRs) are cholinergic receptors that form ligand-gated ion channels by ifve subunits in insect and vertebrate nervous systems. The insect nAChR is the molecular target of a class of insecticides, neonicotinoids. Here, we identiifed and cloned 11 candidate nAChR subunit genes in Acyrthosiphon pisum using genome-based bioinformatics combined modern molecular techniques. Most A. pisum nAChRs including α1, α2, α3, α4, α6, α8, and β1 show highly sequence identities with the counterparts of other insects examined. Expression proifles analysis showed that all subunit genes were expressed in adult head. At least two subunits have alternative splicing that obviously increase A. pisum nicotinic receptor diversity. This study will be invaluable for explor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neonicotinoid-like insecticides in sucking pests, and for ultimately establishing the screening platform of novel insecticides.  相似文献   

12.
大豆蚜量和蚜害时期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桃蚜体色生物型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1995年连续3a对桃蚜在7种主要寄生植物-桃树,烟草,油菜,杏树,甘蓝,白菜和萝卜上不同时期4种体色生物型(红色型,绿色型,黄绿色型和褐色型)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优势生物型的优势度与优势集中性时间变化格局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程新胜  王方晓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2):149-149,151
调查了江淮烟区一末施药烟田中烟蚜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烟蚜发生的总量呈明显的双峰型,红色烟蚜是第2高峰期的主类型  相似文献   

15.
从内因(种内竞争、种间竞争)、外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土壤因子)及各因子协同作用等方面阐述了麦蚜种群数量的变动机制,并指出了麦蚜种群变动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触角中克隆候选的温度受体基因--Painless,分析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结构特点,研究该基因在昆虫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探讨该基因的功能。【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使用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Painless从豌豆蚜基因组数据库AphidBase中预测ApisPainless的假定全长序列,之后根据预测得到的假定全长序列,使用Primer premier 5.0 设计全长引物,使用RT-PCR方法从豌豆蚜触角cDNA中克隆ApisPainless的全长序列,并应用DNAMAN软件对预测序列与克隆序列进行比对,确定克隆序列与预测序列一致后,使用在线工具SMART(simple modular architecture research tool)对克隆得到的ApisPainless蛋白结构进行预测,分析其序列N端的锚蛋白重复序列及跨膜域,通过使用在线比对软件Clustal Omega对ApisPainless与DmelPainless的3个可变剪切型(isoform A、B、C)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ApisPainless的可变剪切类型,通过构建昆虫TRP(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离子通道超家族的进化树,分析ApisPainless的进化地位,并通过绘图直观地比较TRPA亚家族4个成员TRPA1、Painless、Pyrexia和Water witch的序列长短及N端锚蛋白重复序列的差异,使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研究ApisPainless在1-4龄若虫以及成虫这5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相对表达量,以及其在豌豆蚜成虫的触角、头、足和胸腹这4个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预测并克隆得到ApisPainless全长序列,该基因的全长序列为2 832 bp,编码943个氨基酸,蛋白结构分析表明ApisPainless具有8个锚蛋白重复序列以及6次跨膜结构,通过序列比较发现ApisPainless与DmelPainless isform A的相似性最高,达到42.3%。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昆虫TRP超家族分为TRPA、TRPC、TRPM、TRPN、TRPV、TRPP和TRPML 7个亚家族,而ApisPainless聚类于TRPA亚家族Painless一支,在TRPA亚家族TRPA1、Painless、Pyrexia和Water witch这4个成员中,TRPA1的序列最长,约为1 200个氨基酸,其后依次是Water witch、Pyrexia和Painless,氨基酸数目约有920-1 000个。从N端的锚蛋白重复序列上看,Water witch和Pyrexia约有9个重复序列,Painless约为8个,而TRPA1则高达15-16个,发育时期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ApisPainless在豌豆蚜的各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以1龄若虫期表达量最高。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ApisPainless在豌豆蚜的触角、头、足和胸腹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以在触角中的表达量最高,足中的表达量居其次。【结论】克隆得到的ApisPainless是TRPA亚家族Painlss基因,其在触角及足中表达量高,推测其功能可能类似于果蝇的Painless,参与高温伤害识别、机械刺激识别及味觉探测等过程。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一种较适于植物根域环境优化的技术即平台式水平放任栽培技术来进行豌豆的水气培,通过试验研究表明豌豆能在这种环境下表现出超常规发育的生长特性,如单株产量、总体生物量、有效生物转换率、枝蔓叶荚的形态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生物量数十倍的提高,使植株发育表现出巨大化与树型化。可以利用该技术栽培出极具观光价值的豌豆树与其他种类繁多的蔬菜树。  相似文献   

18.
各种天敌对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种群数量影响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993-1996年两种麦蚜的种群数量及其天敌的捕食总量之间的追随关系进行分析,并研究各种天敌与理想优势种天敌之间的联系程度,结果显示,麦长管蚜的优势种天敌是食捕蝇、龟纹飘虫、蚜茧峰和草间小黑蛛;对麦二叉划种群数量影响大的主要天敌是草间小黑蛛、龟纹瓢虫、食划蝇和蚜茧峰。  相似文献   

19.
锌对汞胁迫下豌豆幼苗生长发育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锌对汞胁迫下豌豆幼苗的解毒效应。[方法]以豌豆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HgNO3和ZnSO4的混合溶液对豌豆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与茎长的影响。[结果]随着汞浓度的增加,豌豆幼苗生长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汞浓度为150 mg/L时,萌发率、根长和芽长均降为最低,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1.70%、2.23和0.18 cm。当加入锌浓度≤50 mg/L时,各处理组豌豆的生长均好于未加锌;但当锌浓度≥100 mg/L时,各处理组豌豆种子的生长均低于未加锌。锌浓度≤100 mg/L时,各处理组的分裂期细胞数均大于对照。当锌浓度为20 mg/L时,细胞畸变率最低(0.57%);锌浓度为10 mg/L、汞浓度为10 mg/L时,叶绿素含量最多。汞浓度为10mg/L时,POD灰度值最大,是对照的207.86%。[结论]锌的最佳解毒浓度为10 mg/L。  相似文献   

20.
播种密度与生长时间对豌豆芽苗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晋农"豌豆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密度和播种到采收时间对豌豆芽苗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豌豆芽苗菜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设置5个播种密度,分别为1.2、1.8、2.4、3.0、3.6kg/m2;设置5个采收时间,分别在生长4、6、8、10、12d后进行采收。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豌豆苗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播种密度与生长时间对豌豆芽苗菜生长、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豌豆芽苗菜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大而升高,生物产率和经济产率在达到一个峰值后回落,播种密度为2.4kg/m2时,经济产率达到最高值,生物产量和生物产率都比较理想,是最佳播种密度;随着播种到采收时间的延长,豌豆芽苗菜生物产量呈增长趋势,维生素C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纤维化程度升高,在第8天采收时,产量较高、维生素C含量高、纤维化程度低,产量和食用品质均比较理想,是最佳采收时间。综合考虑豌豆芽苗菜的产量和食用品质,该试验初步确定播种密度2.4kg/m2,在第8天采收为最优化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