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采用10%烯啶虫胺水剂、25%的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种杀虫剂及其复配药剂对褐飞虱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水剂(有效成分36 g/hm2)对褐飞虱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 d和7 d的防效分别达到了84.92%和96.58%;10%烯啶虫胺水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9(有效成分75 g/hm2)7 d后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为92.34%,明显高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12.5g/hm2)的防效。  相似文献   

2.
采用10%烯啶虫胺水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种杀虫剂及其复配药剂对褐飞虱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水剂(有效成分36g/hm^2)对褐飞虱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d和7d的防效分别达到了84.92%和96.58%;10%烯啶虫胺水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9(有效成分75g,hm。)7d后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为92.34%,明显高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12.5g,hm。)的防效。  相似文献   

3.
选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6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等几种单剂及复配剂防治七(4)代水稻褐飞虱,调查药后1、5、10、15 d防效。调查结果表明,药后1 d和5 d 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褐飞虱防效优于其他药剂,都在70%以上;药后10 d和15 d 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效都在80%以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6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防效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丁烯氟虫腈、啶虫脒、杀虫单、烯啶虫胺4种单剂以及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杀虫单·啶虫脒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药效。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单剂和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毒力存在较大差异。单剂中以烯啶虫胺的毒力最高,啶虫脒和丁烯氟虫腈次之,杀虫单最低;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复配剂比例均为1∶4时,对褐飞虱毒力增效明显;杀虫单·啶虫脒复配剂比例为1∶5和1∶10时增效显著。田间药效结果表明,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效均高于70%,高用量时可以达到90%以上。3种复配剂以40%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EC用量最少,防效最高,40%丁烯氟虫腈·啶虫脒EC次之,与对照药剂相比,这两种复配剂均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而达到同样的防治效果,从而大大减少农药单剂在水稻上的残留量,44%杀虫单·啶虫脒SC用量较大,但从剂型的安全性和用药成本考虑,也是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丁烯氟虫腈、啶虫脒、杀虫单、烯啶虫胺4种单剂以及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杀虫单·啶虫脒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药效。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单剂和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毒力存在较大差异。单剂中以烯啶虫胺的毒力最高,啶虫脒和丁烯氟虫腈次之,杀虫单最低;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复配剂比例均为1∶4时,对褐飞虱毒力增效明显;杀虫单·啶虫脒复配剂比例为1∶5和1∶10时增效显著。田间药效结果表明,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效均高于70%,高用量时可以达到90%以上。3种复配剂以40%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EC用量最少,防效最高,40%丁烯氟虫腈·啶虫脒EC次之,与对照药剂相比,这两种复配剂均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而达到同样的防治效果,从而大大减少农药单剂在水稻上的残留量,44%杀虫单·啶虫脒SC用量较大,但从剂型的安全性和用药成本考虑,也是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经济有效安全的药剂防治秧田灰飞虱,对20%烯啶虫胺水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等几种杀虫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烯啶虫胺水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秧田灰飞虱用量分别为450、300 g/hm2时,药后1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5.30%、90.01%,药后3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73%、91.51%,防效比较理想,可见以上2种杀虫剂能作为秧田灰飞虱的较理想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5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60%吡蚜酮·噻嗪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的效果,确定其最佳使用剂量.[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研究了5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60%吡蚜酮·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水稻中后期褐飞虱的防治效果、持效时间和最佳使用剂量.[结果]在褐飞虱卵孵化高峰期使用5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80 g/hm2或者60%吡蚜酮·噻嗪酮可湿性粉剂600 g,/hm2,药后23 d防效可达90%以上,且对作物安全,对天敌影响较小.[结论]该2种供试药剂在水稻中后期防治3代褐飞虱有较好的持效性,可望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8.
研究测定了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及其混用对水稻褐飞虱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12.5 g/hm2)单剂药后3、7 d的防效分别为56.79%和73.33%,效果不太理想;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12.5 g/h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和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以有效成份1∶1混配(有效成分112.5 g/hm2)的防效较好,药后7 d防效分别达到93.08%、91.46%;说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和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以1∶1混用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效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型复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30%乙虫·毒死蜱悬浮剂、5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和25%吡蚜酮·毒死蜱可湿性粉剂等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烯啶虫胺防效最佳,总体来看其防效和吡蚜酮相当.  相似文献   

10.
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褐飞虱和灰飞虱对1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10种稻田后期常用复配剂在2种飞虱间的增效作用及毒力差异.结果表明氟虫腈、毒死蜱、阿维菌素、烯啶虫胺、噻虫嗪杀虫剂对2种飞虱的毒力较高,LC50值为 0.11~1.51 mg/L;供试的吡虫啉和噻嗪酮系列复配剂对褐飞虱都有增效或相加作用,但相同配比下吡虫啉与仲丁威、噻嗪酮与毒死蜱、噻嗪酮与混灭威、噻嗪酮与甲萘威、噻嗪酮与速灭威复配,对灰飞虱表现为拮抗作用;10个复配组合对灰飞虱的毒力均低于或显著低于褐飞虱.研究结果为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褐飞虱和灰飞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试验药剂80%吡蚜酮·烯啶虫胺WG和对照药剂25%噻嗪酮WP防治稻飞虱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0%吡蚜酮·烯啶虫胺WG对水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好、持效期长,且对水稻安全.每667 m2用药量为12 g时,药后3d、7d、14d、21 d防效分别达84.97%、89.19%、91.26%、92.28%;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噻嗪酮WP,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防治稻飞虱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25%噻虫胺水分散粒剂和25%吡蚜·噻嗪酮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使用25%噻虫胺水分散粒剂4g,药后3d、7d、14d的防效为88.68%、94.91%和95.11%;每667m。使用25%吡蚜·噻嗪酮可湿性粉剂40g,药后3d、7d、14d的防效达89.38%、94.42%和97.29%。两种药剂防治稻飞虱均具有较好的防效性和持效性,且对水稻生产安全,在生产上可作为防治稻飞虱的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水稻三种飞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浙江省水稻飞虱抗药性现状,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2010—2011年采自浙江省嘉兴市褐飞虱田间种群、杭州市白背飞虱种群以及长兴市和嘉兴市灰飞虱种群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嘉兴种群褐飞虱对吡虫啉分别产生了615.9~814.2倍抗性,对噻虫嗪产生了66.2倍抗性,对噻嗪酮具有13.0倍抗性,对烯啶虫胺尚敏感;相对于2008年种群,2010年杭州白背飞虱种群对毒死蜱的敏感性降低了9.5倍,说明白背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上升很快;相对于2007年种群,2010—2011年长兴灰飞虱对噻虫嗪、毒死蜱和吡虫啉的敏感性分别降低了1.6,2.5和2.3倍;噻虫嗪和毒死蜱对长兴种群灰飞虱的毒力略高于嘉兴种群。根据敏感性测定结果,提出了针对防治水稻飞虱的田间用药和抗药性治理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不同药剂防治忍冬白粉病,筛选最适宜的药剂。[方法]对患病的忍冬植株使用不同药剂喷雾处理,分别在药后7和14 d进行调查,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药后7 d,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 000倍稀释液、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 200倍稀释液、30%己唑醇悬浮剂2 500倍稀释液均有防治效果,但无极显著差异。药后14 d,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 2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最好,达76.10%。[结论]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 2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最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 000倍稀释液的防效次之,30%己唑醇悬浮剂2 500倍稀释液几乎没有防效。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可以作为忍冬白粉病的防治用药。  相似文献   

15.
不同龄期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耐病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促进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二叶一心期至五叶一心期4个龄期的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结果]不同龄期的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不一样。被带毒灰飞虱刺吸取食后,二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达100.0%;三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75.0%;四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31.8%;而五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O。即各龄期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耐病性由强至弱为:五叶一心期〉四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二叶一心期。[结论]秧苗处于不同龄期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秧苗的龄期越小对条纹病毒的耐病性越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几种农药对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并对蜘蛛的杀伤力进行了测定。结曝表明:药后3d和7d.25%吡蚜酮WP75g/hm^2对灰飞虱的防效最好,校正防效分别为82.2%和90.8%,持效期最长;药后10d.20%氯虫苯甲酰胺SC30g/hm^2、25%毒死蜱·杀虫单WP375g/hm^2、15%茚虫威EC 27g/hm^2、25%阿维·毒死蜱EC375g/hm^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均在80%以上.没有显著差异。25%吡蚜酮WP75g/hm^2、15%茚虫戚EC27g/hm^2、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g/hm^2、25%噻嗪酮WP 300g/hm^2对蜘蛛的杀伤力较小,校正死亡率为12.6%~28.0%。5%氟虫睛SC30g/hm^2、48%毒死蜱EC 432g/hm^2和2%阿维菌素EC 13.5g/hm^2对蜘蛛的杀伤力较强,校正死亡率高达90.8%。田间系统调查表明。化学农药防治区蜘蛛数量显著少于不防治区.蜘蛛数量下降51.72%.  相似文献   

17.
70%烯啶虫胺·噻嗪酮水分散粒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西平  明亮  苏小东  董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441-2442,2445
[目的]介绍70%烯啶虫胺.噻嗪酮水分散粒剂的配制方法、产品性能及防治效果。[方法]选择聚羧酸盐和脂肪醇磺酸盐作为润湿分散剂(分别为3%和13%)、尿素为助崩解剂(5%)、聚乙烯醇、聚乙二醇为黏结剂(1.5%~2.5%)和绢云母粉为填料,采用干式挤压造粒工艺将烯啶虫胺和噻嗪酮原药配制成70%烯啶虫胺.噻嗪酮水分散粒剂,并测定产品性能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该产品分散性好,悬浮率大于90%,润湿时间小于30 s,崩解时间小于60 s,(54±2)℃14 d的热贮分解率小于5%,各项指标均符合水分散粒剂的要求。田间试验表明,该药剂防治水稻褐飞虱药后3、7和14 d的防效分别为91.40%、95.14%和95.76%,明显高于烯啶虫胺和噻嗪酮单独施用的防治效果。[结论]该药剂是防治水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8.
芮明方  谭宏  叶根如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93-5793
[目的]为了明确湖州市条纹叶枯病主要病区灰飞虱的传毒率。[方法]用人工饲养的五代灰飞虱,对“嘉花1号”水稻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接毒试验。将饲养的5代灰飞虱成虫每穴1头接入瓶内的试验苗上,用网罩隔离培养接虫苗,连续观察60 d,通过统计计算带毒灰飞虱传毒率。[结果]主要病区灰飞虱的传毒率为5.69%。[结论]带毒灰飞虱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传毒率较高,应密切监控灰飞虱的发生动态,防止条纹叶枯病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9.
稻田灰飞虱暴发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引起稻田灰飞虱暴发的原因,为其防治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础。[方法]从种植结构、耕作制度、水稻品种、气候条件、抗性问题及天敌因子等几个方面分析稻田灰飞虱暴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我国稻区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的演变为灰飞虱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感虫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灰飞虱对温度适应能力的增强、长期不合理用药引起的抗药性的提高及天敌种群数量的减少是导致稻田灰飞虱暴发的原因。防治对策方面,建议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科学采用化学防治把灰飞虱暴发的态势压下去,并积极应用种植抗虫品种、推广翻耕麦、加强田间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结论]该研究为稻田灰飞虱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