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苏苋1号由江苏省苏州市农业科学院以广东红苋农家品种为材料,经系统选育而成,2015年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其硝酸盐含量较低,口感佳,产量较高,适宜在江苏省春夏及初秋种植。苏苋1号,早熟,高温季节播种20天株高即可达到20厘米以上,早春低温  相似文献   

2.
ADH基因在甜菜色素合成酪过程氨酸途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苋菜酪氨酸途径的关键基因AtrADH2在苋菜中的功能,本研究以'苏苋1号'苏苋2号'苋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RT-PCR技术等研究方法克隆获得1个AtrADH2基因(GenBank登录号:MT982371).结果表明:1)苋菜AtrADH2基因的ORF长为...  相似文献   

3.
苋菜因生育期短、见效快、种植方便、商品性好而受到菜农的普遍欢迎。南阳市农科院蔬菜科学研究所从2004年开始开展苋菜资源收集与品质选育工作,最终推出了"武苋圆叶"苋菜品种。试验结果显示,"武苋圆叶"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在南阳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苏薯11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用苏薯1号为母本选育而成的一个高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薯块干物率和淀粉率高、抗根腐病等特点,2006年1月通过了江苏省甘薯新品种审定,2007年3月通过了国家甘薯新品种审定。文章介绍了苏薯11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苏薯3号是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徐薯18为母本,中产高干品种群力2号为父本,通过诱导亲本开花、人工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原系号83-1-289),1990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苏薯3号。  相似文献   

6.
"苏豇5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豇豆新品种,具有中熟、高产、抗病等优点,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一阐述,供广大蔬菜研究单位及农技推广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宁薯192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苏薯5号为母本、苏薯4号为父本杂交后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属高产烘烤食用型甘薯品种。该品种于2003年和2004年先后通过江苏省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8.
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等单位选育的江苏省第一个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苏杂3号,不久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双价抗虫杂交棉新品种--苏杂3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等单位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苏杂3号于2005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国审棉2005015。苏杂3号(原名:宁杂602、SGKz9),集高品质、高产、抗虫于一体,是江苏省通过国家审定的第一个双价抗虫杂交棉。1产量表现苏杂3号2002~20  相似文献   

10.
苏薯15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徐薯22×苏薯9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兼用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鲜薯产量高、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等特点,2011年3月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品种鉴定.通过采用培育壮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技术措施可进一步提高苏薯15号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苏花3号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临花6号为母本、日本巨型花生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培育出的普通型中熟大粒花生新品种。2015年参加江苏省鉴定试验,荚果平均产量6 667.12 kg/hm2,籽仁平均产量4 412.85 kg/hm2,分别比对照徐花13号增产9.4%、9.9%。该品种籽粒粗脂肪及粗蛋白含量分别为54.12%、23.61%。于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编号:苏鉴花生201506),该品种适宜在江苏淮北花生产区推广种植。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以期为花生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扬辐莲1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观赏荷花新品种,该品种中等株型,具有花色鲜艳、重瓣性强、适应性好、抗病性强等优点。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张玉坤  朱卫生  蔡世舫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38-12839
[目的]为了揭示小麦新品种宿553(Triticum aestivum Linn.)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方法]以2007~2011年安徽省淮北片区试、生产试验、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生产试验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与区域试验对照相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采用Shulka分析方法和变异系数(CV)对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宿553小麦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强,品质指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结论]该研究可为宿553在黄淮南片麦区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优质高产多抗两系杂交水稻盐两优888选育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盐两优888及其亲本盐582S和盐恢888的系统选育过程及其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盐两优888先后通过国家和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在江苏省两年区试中平均产量达到8.59t·hm-2,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到8.56t·hm-2。在国家南方稻区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高达8.84t·hm-2。该品种稻米品质各项指标均达国标3级优质米标准,并具有抗病性强、农艺性状突出等特点,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全面了解国审小麦新品种连麦2号的育种价值和生产特性。[方法]以2002~2005年度黄淮南片小麦和江苏省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国审小麦新品种连麦2号具有丰产、稳产、抗逆、广适的特点,其群体结构合理,在较高肥水力水平下产量表现良好。[结论]连麦2号在黄淮南片麦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菜用荷兰豆新品种苏豌1号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荷兰豆是中国南方冬季栽培的主要菜用豆类蔬菜之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豆类蔬菜的喜爱而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但目前南方地区普遍缺少适合本地区栽培的菜用豌豆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苏豌1号是本单位最新选育的菜用荷兰豆新品种,2010年12月通过江苏省鉴定,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玉米群体改良与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论述了作者新设计的一种育种方法。其要点为:借用Ketata改进了的TTC法,检验群体性状有无上位性;在目标性状无上位性时,按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方法估算参试亲本的配合力效应,配合力方差和遗传力;根据统计分析所提供的信息,选择高配合力的自交系和杂交组合,制定适宜的群体改良方案。利用这种新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 1.Suwan—1群体的13个性状中,只有部份性状存在显著的上位性,多数性状均不显著。且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 2.S_(21),S_(29)、S_(30)、S_(37)是入选的自交系,连续自交选择4代之后。测定其配合力表现亦高。 3.合二xS_(21)、合二xS_(37)、合二xS_(40)、331x、S_(57),(合二x331)×S_(29)是入选的高产组合。其中合二xS_(37)参加了品种比较试验,比中单2号(ck)增产10.2%,现累计推广面积达3万余亩。初步证明作者设计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漯麦26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以漯麦9号为母本、周麦2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本文通过对漯麦26在2016-2019年度间的区试及生产试验结果进行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成穗率、适应性等分析,结果表明,有具较好的丰产、稳产性、广适性,适宜在黄淮冬麦区、江苏省、安徽省、陕西省等多地种植,本研究旨为更好的推广应用该品种夯实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红小豆是我省的传统出口产品,具有栽培和生产的悠久历史。由于近年来种植结构的调整,红小豆产量低、效益差、品种杂,导致其种植面积逐渐下降,生产效益也日趋降低。为此,选育优质、高产的红小豆品种,提高我省红小豆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苏红2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红小豆新品种,2011年1月通过江苏省鉴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点。现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一介绍,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花生新品种泰花9号是由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1年以泰花4号作为母本、中92-411作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2014年参加并通过江苏省花生新品系鉴定试验,2015年参加并通过江苏省花生生产试验,2015年申报并通过江苏省品种鉴定。泰花9号具有早熟、高产、优质特性,适宜江苏省肥力水平较高的沙土、沙壤土田块种植。介绍了泰花9号花生的选育经过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进一步推广利用该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