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秦巴山区橡仁总黄酮和微量元素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橡子作为秦巴山区一种丰富的野生资源,具有巨大的食用价值.采用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法和抗氧化测定法对陕南三地区野生橡仁的总黄酮、微量元素及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陕南三地区所产橡仁含有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46%、1.18%和1.25%,含有比普通粮食含量更高的Mg、Ca、Fe、Zn、...  相似文献   

2.
大鲵的生态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大鲵的分类地位、经济价值、丽水地区大鲵栖息环境及小规模进行大鲵养殖的主要技术,为开发利用大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问思恩  李婵  侯淑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21-9722
[目的]对陕西秦岭山区人工养殖大鲵肌肉中重金属进行测定。[方法]样品用硝酸-高氯酸混合液进行消解处理,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Pb、Cd、As、Hg的含量。[结果]人工养殖大鲵肌肉中Pb、Cd、As为未检出,Hg含量为0.023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3.7%。[结论]经国家标准物质验证,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可满足检测,样品测定结果真实,Pb、Cd、As、Hg的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大鲵人工养殖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俗称娃娃鱼、大头鱼、人鱼、鳀鱼等,是现存两栖类中个体最大的动物,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并列入CITES公约附录I中。资料记载大鲵最大个体可逾100 kg,体长近2 m。它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典型两栖动物,在生  相似文献   

5.
大鲵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工饲养要求水源充足、环境安静,并应按生长阶段和规格,掌握合理密度分池饲养,科学投饲,及时做好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6.
大鲵的药用价值及人工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是我国珍稀名贵特产,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俗称“娃娃鱼”。属大型两栖纲有尾目隐腮鲵科,有活化石之称。李时珍《本草纲目》载:“鲵鱼,山海经谓之人鱼,……声如小儿,故名。”藏器曰:“鲵生山溪中,似鲇有足,长尾,能上树,天旱则含水上山,以草叶覆身张口,鸟来饮水,因吸食之。”  相似文献   

7.
大鲵的生态习性及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刚 《农技服务》2010,27(5):611-612
阐述了大鲵的生态习性与生物学特性,并以养殖池的建造,鲵种放养、投饵、水质与水温调节及病害防治几个方面总结了其人工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8.
大鲵的药用价值及人工养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鲵(Megalobatrachus japonicus daridianus Blanchard.)是我国珍稀名贵特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俗称"娃娃鱼".属大型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有活化石之称.李时珍<本草纲目>载:"鲵鱼,山海经谓之人鱼,大者名鱼假,鲵声如小儿,故名."藏器曰:"鲵生山溪中,似鲇有足,长尾,能上树,天旱则含水上山,以草叶履身张口,鸟来饮水,因吸食之."大鲵雌雄异体,全长1~2m,头扁宽,口大眼小,皮肤棕黑、光滑湿润,头有疣瘤,四肢短小,喜栖于山间小溪石缝间阴暗潮湿之地.性情凶猛,肉食为主.5~6月产卵于岩石之上,随水漂流孵化,多有冬眠.广布于贵州、四川、湖北、湖南、陕西、河南、广西等17个省区.近年来,由于滥捕乱杀,濒于灭绝.因大鲵在动物发展演化过程中有极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同时大鲵又具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现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人工养殖是保护、开发、利用这一珍贵资源的最好措施.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物学指标测定及生化手段,对大鲵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以评价大鲵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空壳质量占体质量的比例为90.11%、肠体比为1.53∶1、内脏质量占体质量的比例为9.87%、皮肤质量占体质量的比例为4.90%;大鲵肌肉水分含量为81.20%,肌肉粗蛋白含量为16.79%,粗脂肪含量为0.83%,粗灰分含量为0.53%。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42%,占氨基酸总量的35.68%。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为5.97%,占氨基酸总量的38.69%。可见,大鲵肌肉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遵义市大鲵资源概况和养殖现状,提出大鲵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鲵的营养需求与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翰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213-14214
综述了中国大鲵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无机盐的需要量。中国大鲵成体饲料中蛋白质适宜量为42.0%-45.8%,脂肪适宜含量为2%-3%。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区位设立调查样地,统计样地内漆树数量、漆树幼树、成龄树和衰老树数量比例的方法,对陕西省秦巴山区天然漆树分布范围、密度、长势等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秦巴山区天然漆树资源垂直集中分布,秦岭北坡以海拔1 280~2 000 m、秦岭南坡以海拔1 600~1 900m、巴山北坡以海拔1 300~2 360 m范围内密度最大,随纬度降低,漆树垂直集中分布的范围加大,且海拔增高.陕西秦巴山区调查区域现有漆树资源中平均幼树387.84万株,占漆树总株数36.38,成龄树421.81万株,占39.58,衰败  相似文献   

13.
秦巴山区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晓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84-4084,4102
根据秦巴山区动植物资源开发现状,介绍了秦巴山区气候优势及药用动植物资源优势,提出了开发名特优药材资源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野生豆腐柴总黄酮及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测定法,分别对秦巴山区野生豆腐柴中的总黄酮及铁、钙、锌、镁、铜5种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野生豆腐柴含总黄酮为6.06%;含5种微量元素为Ca 12 574μg/g、Fe 1 830.5μg/g、Mg 4 312.5μg/g、Zn 41.5μg/g、Cu29.5μg/g。截至目前,豆腐柴中总黄酮及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尚未见有类似的报道,故这一测定结果对开发利用豆腐柴这一野生资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绪敖  查芳  何家理 《江西农业学报》2013,(11):135-137,142
为了研究秦巴山区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采用问卷和实地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秦巴山区3省5个县10个乡镇退耕还林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存在着生态效益外显与经济效益内隐以及后续产业发展缓慢的状况,提出了通过科学规划、科技扶持和制度创新促进后续产业发展是实现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外显,生态建设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之间发展不平衡,秦巴山区退耕还林中存在着经济效益内隐的状况。选取陕西、四川、湖北3省6县300个退耕还林样本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与现场访谈。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退耕还林经济效益内隐的现状表现在退耕还林所引起的粮食增产效果不明显、家庭收入新来源主要依靠外出打工、退耕还林农户养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等方面。其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外部性的影响、脆弱的自然基础条件以及缺乏科技支撑等。应从退耕还林经济补偿制度、生态教育移民及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改善秦巴山区退耕还林经济效益内隐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秦巴山区苎麻资源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1986~1991年在秦巴山区陕南部分县征集的苎麻(Boehmerisniuse L._品种资源材料和其它野生种苎麻统一移植到商洛地区农科所资源圃,通过田间观察和剥皮测定、分析,对其植物学形态特征及其经济性状做了翔实记录。分析认为:①秦巴山区苎麻资源十分丰富,对开展苎麻育种工作,提供优良基因有重要意义;②秦巴山区是苎麻的适生区域,可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农业生态资源,发展苎麻生产、建立基地并形成产业  相似文献   

18.
秦巴山区野生山丹百合DNA提取与RAPD反应体系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秦巴山区野生山丹百合幼嫩叶片为材料,采用常规CTAB法提取百合基因组DNA,得到的DNA基本能满足RAPD-PCR分析。通过单因素逐一递进优化,得到在20μL的PCR反应体系中,野生山丹百合RAPD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为:40 ng的模板DNA,0.4μmol/L随机引物,2.25 mmol/L Mg2 ,0.2 mmol/LdNTPs,Taq DNA聚合酶1.5U,1×buffer缓冲液,ddH2O补足20μL。RAPD扩增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94℃30 s,37℃45 s,72℃90 s,35个循环,最后72℃10 min,4℃保存。该反应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9.
陕南秦巴山区药用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陕南秦巴山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分析药用植物区系特征,以探明该区药用植物的分布规律。【方法】利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于2013年7-9月在位于秦巴山区的洋县,采用样方调查法,结合资料查阅,共选择了36个样地,对研究区药用植物资源分布进行调查,并对药用植物区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陕南秦巴山区药用植物共有104科268属361种,其中药用裸子植物5科6属7种,药用被子植物92科254属344种,药用蕨类植物7科8属10种。研究区内含2~5属的科、含1属的科和含1种的属的药用植物数量多,且所占比例较高。秦巴山区药用植物科、属分别存在9种分布区类型6个变型和13种分布区类型9个变型。在药用植物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均以热带和温带成分为主,其所占比例分别为93.66和81.66%(世界分布除外)。【结论】秦巴山区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分布区类型多样,热带、温带性质明显;此外,药用植物组成有一定的古老成分,但特有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20.
陕西秦巴山区林业生态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秦巴山区特异的生态环境和现今林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旨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模式,并比较了相关模式的推广区域和生态效益,提出了以农林复合模式、建设经济型防护林、高山水源涵养林为主的多种模式综合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