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水稻双季机械化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多年系统试验研究表明,通过品种搭配、营养壮秧剂使用、秧苗化学调控、栽后肥水管理等技术,可完全解决水稻双季机插中存在的秧苗素质差、季节与秧龄矛盾及水稻栽后成活率低等问题。笔者介绍了适合宁波鄞州区推广应用的水稻双季机械化插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天门市是水稻早晚连作主栽区,受倒春寒气候和机械插秧植伤造成秧苗缓苗期延长、生育期推迟的双重因素影响,晚稻安全齐穗风险较大,增产潜力难以发挥,种粮效益低水平徘徊.早籼晚粳双季机插示范表明,能够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保证水稻的安全生产,提高全程机械化水平,省工节本降耗,优化稻米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增产、提质、降耗、增效.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双季机插栽培技术有利于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能够保证水稻生育进程与我县的温光资源同步,设计符合水稻高产栽培的要求,插秧机在保证大行的同时,对株距、栽插深度可以进行量化调节,实现定行、定深、定穴和定苗,满足了高产群体栽培中宽行浅栽稀植的要求,提高了栽插质量,并结合"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高产栽培路线,实现高产稳产;同时具有作业效率高,省工节本增效,以机械插秧代替人工,大大减轻了栽插劳动强度,有利于促进了劳动力转移,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一、双季水稻机插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机插晚稻移栽秧龄过长的问题,选取温光特性及熟期各不相同的4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秧龄移栽对双季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秧龄的增大,感温性水稻穂、成熟期均明显推迟,而感光型水稻生育期受影响较小;感温性迟熟品种25 d、30 d移栽产量显著下降,而感温性中早熟及感光性迟熟品种至30 d移栽产量才发生显著下降。最佳移栽秧龄为感温性晚稻15 d左右,感光性晚稻20d左右。感温性品种作双季晚稻种植时应选用中早熟品种,而感光性品种可选用高产的中迟熟品种。  相似文献   

5.
水稻机插技术在我市已示范推广多年,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及增加水稻产量作用显著。实践表明机插水稻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育秧环节。目前机插稻育秧有多种方法,其中双膜泥浆育秧法是最简便、省力、节本、易推广的方法,笔者对其进行了多年试验示范,初步掌握了机插水稻双膜泥浆育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稻区水稻机插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水稻机插3种育秧技术,如水稻地膜隔离层(双膜)育秧技术、水稻软盘育秧技术、水稻机插大棚(工厂化)育秧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江西双季稻主要种植方式及其配套栽培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江西双季水稻的发展、种植方式的演变与现状,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双季水稻产量与效益进行了分析。基于江西双季水稻种植方式多样化的现状,针对手插,抛秧,机插,免耕抛秧,直播和再生稻等不同种植方式,分别提出了适宜不同稻区的双季超级稻品种及高产对策。  相似文献   

8.
不同耕作方式对机插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不同机械土壤耕作方式对机插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我国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深翻耕与农户浅旋耕对机插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旋耕相比,连续翻耕对水稻的生物量、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均无显著影响。翻耕降低了抽穗后剑叶的叶绿素含量( SPAD值),特别是早稻,但对早晚稻剑叶的净光合速率并无显著影响。与旋耕相比,翻耕有降低早稻植株氮素含量的趋势,而晚稻趋势不明显。翻耕显著提高了下层(10~20 cm)水稻根系的质量及其比例。但这种对水稻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并未带来地上部生物量或产量的提升。因此,在本试验点翻耕和旋耕之间机插双季水稻产量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硬床旱育和软床半旱育2种育秧方式为对象,从播前准备、机械播种、苗期管理和适期栽插等方面,阐述了沿江平原早稻和再生稻头季机插育秧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地区早稻和再生稻生产主体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水稻双膜育秧机插技术,包括育秧材料准备、育秧准备、播种及秧苗管理、大田整地、机械插秧等内容,以期为水稻种植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H优518和陆两优996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秧龄处理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生育期、分蘖能力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秧龄对机插双季晚稻的秧苗素质、生育期及产量等均有一定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H优518和陆两优996作双季晚稻机插栽培时,秧龄以17 d为最适宜,产量分别为577.3和541.7 kg/667m2。并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机插栽培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水稻机械化插秧正在被农民逐步认识和接受.在试验、示范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水稻机插秧的生产特点和生育特性,提出了与机械插秧相配套的关键农艺技术措施.旨在使这项轻简栽培方式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以形成促进水稻生产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适宜庐江县及相近区域的合适机插双季早籼稻品种。[方法]用井关播种流水线播种和井关PZ80D-25型插秧机进行25 cm行距和11 cm株距机插14个双季早籼稻新品种(系),重点研究同一机插条件下各品种在产量构成、生育期、茎蘖动态、抗纹枯病等差异。[结果]中早33、早籼402、嘉早15-128、浙辐203、嘉早15-143、中组143这6个品种较适宜在庐江县及相近区域作双季早籼稻机插种植。[结论]该研究为双季早籼稻毯状机插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选用株两优819和中嘉早17为供试品种,通过不同株距和取秧面积的机插移栽,探讨机插规格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插规格导致不同基本苗数,产量与移栽基本苗数显著相关。基本苗数随移栽株距的减小和取秧面积的增大而增多。机插漏蔸率随着取秧面积的增加下降。叶面积指数、干物质总积累量的大小与机插不同规格的基本苗数量高度相关。株距11.5 cm处理的平均产量高于株距13.8 cm处理的平均产量。株距13.8 cm处理中,随着取秧面积增大产量提高,产量最高的取秧面积是2.31 cm2,株两优819产量为8174.16 kg/hm2、中嘉早17产量为7925.54 kg/hm2;株距11.5 cm2处理中,产量最高的为取秧面积1.83 cm2处理,继续增加取秧面积产量下降,株两优819产量为8492.94 kg/hm2、中嘉早17产量为8000.23 kg/hm2。因此,早稻适宜机插规格,株距11.5 cm、取秧面积1.83 cm2,常规稻品种取秧面积亦可增至2.23 cm2。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处理下杂交水稻渝香203的再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重庆是再生稻的主产区之一,积极发展再生稻生产对确保粮食安全,改善稻米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手工栽秧、机栽秧、抛秧、直播是目前水稻的主要栽培方式.本研究设置了人栽人收、人栽机收、机栽人收、机栽机收、抛秧人收、直播人收6个处理,比较了不同栽培处理下杂交水稻的再生性、再生稻产量及中稻-再生稻产量.结果表明:人栽人收在再生性、再生稻产量、中稻-再生稻总产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依次为人栽机收、机栽人收、机栽机收、抛秧人收,直播人收处理下表现最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机插适宜播种量。[方法]早晚稻各设置5个不同播种量处理,并以常规抛秧处理为对照,探讨赣南中低产区双季稻机插的适宜播种量。[结果]该区机插早稻播种量70g/盘(360盘/hm~2)、晚稻播种量60 g/盘(360盘/hm~2)时产量最高。机插早稻产量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显著正相关,机插晚稻与有效穗数显著正相关,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数是提高该区机插稻产量的重要措施。[结论]该区双季稻机插存在适宜播种量,且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寒地水稻钵体苗摆栽技术试验示范效果研究表明,用352穴盘钵体苗人工摆栽比盘育苗机械插秧增产13.9%~14.8%,用561穴盘钵体苗人工摆栽增产8.0%~10.2%。钵体苗机械抛摆存在不能保证穴距和穴数等问题,有待于改进机械,以适应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8.
稻板田油菜移栽机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志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364-6365
论述了国内外移栽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板田土壤特性以及现有的油菜移栽机在稻板田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全自动稻板田油菜移栽机,解决了稻板田油菜难覆土、难立苗、效率不高、精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农户对不同稻作方式的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为稻作方式的发展及推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实地调研数据,运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对农户采用直播稻、机插稻和手栽稻的行为结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稻作方式的省工特性对农户采用直播稻和机插稻均有显著影响;稻作方式信息可获得性对农户采用机插稻有显著影响;稻作方式的生产性投入与农户采用直播稻呈负相关;水稻种植面积与农户采用直播稻呈负相关,与农户采用机插稻呈正相关;农户兼业性与其采用直播稻和机插稻呈正相关。【结论】稻作方式的劳动投入量是影响农户采用行为的关键因素;农户的兼业性促进了其对轻简稻作方式的采用;生产性投入低是农户采用直播稻的重要原因。推进水稻规模经营、为农户提供方便有效的技术信息可促进机插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仇从宇  孙丽 《北京农业》2012,(15):28-29
软盘育秧技术是目前水稻机插秧技术中使用率较高的一种育秧方式,简单易行,易于操作,成功率高等。水稻机插推广成败在于秧苗,能否培育出合格的壮秧是水稻机插推广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