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广西武鸣县为例,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基于2000—2009年的建设用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建设用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武鸣县建设用地的增长与GDP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相关系数高达97.9%;建设用地的总体集约利用程度在不断提高,但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却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开封市建设用地现状和建设用地利用的特点及成因。结合集约利用土地的措施对开封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潜力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开封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除了要加强引导政府的管理理念外,还必须以集中与集约利用、理性供给与经营高效为战略思路;同时要促进农村宅基地的合理流转、加大农村居民点整理力度。  相似文献   

3.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以长沙市为例,对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政策是影响长沙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因素,并结合长沙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其集约利用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许素  周勇  郧文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907-6909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从宏观层面对市域范围内8县市区建设用地进行了综合集约利用水平评价。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建立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索了荆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分异规律,并指出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荆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分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启东市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区位条件是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动态发展趋势总体良好,但是拥有开发区和园区的区域,其二、三产业增加值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较其他区域低,表明其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过程中存在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6.
以南县乡镇为评价单元,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率3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计算南县各乡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度,并进行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分析评价,以期为南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和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翔 《吉林农业》2010,(12):60-61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认识逐渐提高,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对各项建设用地的需求面临前所未有的瓶颈,实施建设用地外延扩张与内涵挖潜相结合的土地利用方式势在必行。为此,研究从界定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内涵出发,以广西宾阳县为研究案例,综合运用人均指标法、调查法、定性分析定量测算法等一般方法测算城镇工矿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结合宾阳县实际,运用调查法和投资强度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并根据潜力来源,提出实现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挖掘途径。  相似文献   

8.
任艳  段正松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5):137-140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不断推进,如何做好规划期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工作,保证市域内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是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者亟需考虑的问题.该文详述了建设用地预测方法,提出分类型—方法的预测模式,并以百色市为例,对百色市2025年和2035年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对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城镇存量建设用地专项调查成果,分析了城镇存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潜力构成、面积;对肥东县城镇新增建设用地与存量潜力进行了统筹配置.其研究不仅为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提供依据,而且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科学制定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蒋东正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971-1973
依据湖北省1996~2003年城镇用地资料和社会经济资料,分析近10年来城镇用地的扩张情况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城镇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交通等因素有高度的相关关系,且经济增长是城镇用地扩张的直接驱动。  相似文献   

11.
类淑霞  郝晋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669-3671,3674
构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下的城市用地规模弹性控制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各个指标进行界定,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原有建设用地之和作为刚性规模,将城市用地分为居住用地、工商业用地、交通用地、休闲游憩用地、公共服务需求用地和其他用地,按照规划期内人口的各类用地需求作为弹性规模,弹性规模与刚性规模之间的差额为弹性空间。最后以大同市为例,计算规模弹性控制下的城市用地刚性和弹性规模、弹性空间和弹性比。  相似文献   

12.
作为创建国土资源集约利用模范县(市)试点单位,合肥市在集约节约用地工作中充分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全面落实"4个全面",提升本区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合肥市坚持规划先导,优化布局,积极利用规划编制,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加强土地出让管理,完善土地供应全程监管、全域监管;依法处置闲置土地,加大盘活存量土地力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建立节约集约用地长效管理机制,拓宽公众参与和监管渠道,加强与行业协会、规划设计院等部门的协调联动,确保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3.
土地集约经营的经济学原理及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春霞  刘胜  杨庆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225-3227
通过论述土地集约经营的基本涵义,运用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土地集约经营的内涵,分析了土地集约经营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根据我国实际,探讨了实行农地和市地集约经营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仁用杏蚧壳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冀西北仁用杏蚧壳虫发生面积大 ,危害严重的生产问题 ,研究了仁用杏蚧壳虫类的区系分布、生物学特性、发生消长规律、防治方法等 ,初步探明了在冀西北仁用杏主产区蚧壳虫的发生与分布、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 ;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 ,总结出一套以人工和农业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规划衔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剖析比较各类规划,特别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内容和侧重点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规划衔接的可行性及方法,探讨了规划衔接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主要内容及协调对策,提出了对相关研究和新一轮规划编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土地集约利用受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作用,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发展趋势,由此可判断各地区所处土地集约利用阶段及水平,结合资源发展潜力等因素,作为土地集约利用分区和差别化政策的依据.该研究对安徽省16个市的经济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安徽省土地集约利用发展曲线拐点发生在人均GDP 71 050元时;结合2009 ~2013年安徽省各市存量建设用地总量数据,将安徽省划分为4类土地集约利用管控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提升区、土地集约利用优化区、土地集约利用挖潜区、土地集约利用滞后区,并从土地供应数量投放、土地供应强度门槛、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城乡建设用地互动等方面提出各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差别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庆广  王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62-6165
以寿县安丰镇为例,从当前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入手,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各村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并对影响农村土地利用集约度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探求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从而引导新农村建设走出一条集约、高效、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杨波  杜忠潮  谢晓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77-20680
以陕西省略阳县为例,在新一轮土地规划分类的基础上,对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进行需求量预测,同时结合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潜力分析,得出略阳县新一轮土地规划各项建设用地指标。结果表明,以土地规划分类和节约集约为基础,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分类预测,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更具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19.
项思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291-3293
从城镇用地潜力、农村居民用地潜力2个方面分析了安徽省建设用地节约利用潜力,从城乡居民点总用地规模控制方案和城镇用地规模控制方案2个方面构建了建设用地控制方案,提出了加快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采取有效措施消化城镇存量建设用地中的空闲地等促进土地集约与节约利用的制度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明亮  雷海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140-5143
应用空间数据整合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湖南省不同开发区不同时点的成果数据进行分析整合,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数据库并建立湖南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形成湖南省开发区"一张图",实现湖南省省级以上开发区不同时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的集成管理和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在国土管理部门及开发区的土地管理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推广前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