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筛选适宜渭北旱塬种植的小麦新品种。[方法]对参加国家黄淮旱地区试的13个小麦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等进行比较。[结果]冀麦485和轮选199田间表现良好,抗病性较好,产量较高。冀麦485、轮选199分别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34.04%、28.7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冀麦485和轮选199适宜在陕西省长武县等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渭北旱塬农民盲目采购向日葵品种,导致品种杂乱、病虫害严重、产量及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2022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10个食用向日葵品种进行品比试验,比较不同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性状及抗逆性等指标,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向日葵品种。结果表明,食用向日葵品种SH363(CK2)具有丰产性,商品性好、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产量为432.9 kg/亩,比LD5009(CK1)增产17.41%,适宜在渭北旱塬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小麦新品种"长航一号"在渭北地区的最佳播期和种植密度。[方法]通过两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试验设计,研究小麦新品种"长航一号"在渭北旱塬地区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处理下的产量,构建播期和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目标产量在6 300~6 750 kg/hm2,最佳播期范围为9月20日至10月1日,最适种植密度为282万~375万/hm2。[结论]该研究可为推广"长航一号"以及使其能在渭北旱塬达到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荞麦具有抗旱、耐贫瘠、抗逆性较强等特点,很适合在渭北旱塬种植,经过多年种植试验,本文总结了一套荞麦在渭北旱塬地区的栽培技术,为渭北旱塬荞麦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荞麦具有抗旱、耐贫瘠、抗逆性较强等特点,很适合在渭北旱塬种植,经过多年种植试验,本文总结了一套荞麦在渭北旱塬地区的栽培技术,为渭北旱塬荞麦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渭北旱塬春玉米不同播期对比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渭北旱塬春玉米种植区,由于播种期降雨量少、变异幅度大,导致玉米播种质量差、保苗率低、群体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旱地玉米产量水平的提升。采用不同播期对玉米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出结论,4月中旬是最适合渭北旱塬春玉米的播种。  相似文献   

7.
养麦具有抗旱、耐贫瘠、抗逆性较强等特点,很适合在渭北旱塬种植,经过多年种植试验,本文总结了一套荞麦在渭北旱塬地区的栽培技术,为渭北旱塬荞麦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渭北旱塬春玉米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西渭北早塬合阳甘井试验站,采用大田9个品种比较试验和3个品种的多因素(品种、密度等)正交设计试验,筛选适宜渭北旱塬高产的春玉米品种,研究与其配套的综合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我们试验研究条件下,对春玉米产量影响的因素顺序为品种>密度>施肥>灌水,即品种、密度的选择比施肥、灌水更为重要;郑单958、沈玉17、竣单20、豫玉22、登海115个品种表现良好,产量相对较高,适合该区种植,可推广应用.密度以52 5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品种类型处理对春玉米生长、产量及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渭北旱塬区旱地玉米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豫玉22(平展型)、郑单958(紧凑型)和先玉335(耐密型)为供试品种,设置5.25,6.75,8.25和9.75万株/hm2 4种密度处理,研究各生育时期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性状、光能利用率(RUE)、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经济效益的变化规律。【结果】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春玉米LAI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提高春玉米群体对旱地光能和水分的利用,最终实现增产增收;不同密度下以8.2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8.97t/hm2,群体光能利用效率达1.50左右;各品种间耐密性以先玉335最好,郑单958次之,豫玉22较差。【结论】在渭北旱塬春玉米种植区,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同时应选育紧凑、耐密型品种。本试验条件下,先玉335在8.25万株/hm2密度下产量和纯收益最高,为渭北旱塬较适宜的春玉米密度和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0.
渭北旱地夏播谷子水肥耦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旱棚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渭北西部旱塬肥料和水分(模拟降水)对谷子生长发育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建立了谷子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和根系发育的水肥耦合模型,表明在渭北西部旱塬条件下肥料的作用比水分大,渭北旱塬谷子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限制因素是肥料,其次是水分。肥料和水分为正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适合冀西北地区的优质高产青饲料作物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6个青饲料品种(农大108(CK)、巡青518、乐食高丹草、墨杂1号青饲玉米、墨西哥玉米和百绿001青贮玉米)进行比较试验,筛选适合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的青饲料作物新品种。[结果]墨杂1号青饲玉米和百绿001青贮玉米的鲜草产量最高,分别为49 830和46 620 kg/hm2,比对照增加42.1%和32.9%。百绿001和墨杂1号的青饲性状明显优于其他品种,其生育期也较长。除墨西哥玉米外,其他品种在生育期内均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抗干旱性。墨杂1号青饲玉米干物质产量最高,达12 510 kg/hm2。[结论]墨杂1号青饲玉米和百绿001青贮玉米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种植,而墨西哥玉米不适合在该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适宜鄂东南黄冈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方法]对7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品比引种试验,比较其生物产量、农艺性状。[结果]不同品种间生物产量和农艺性均存在显著差异,豫青贮23在产量和农艺性状方面表现优良,适宜作为青贮玉米品种在黄冈地区推广种植。[结论]该试验为当地及周边地区发展农区种草养畜筛选适宜的青贮饲用玉米品种,并为其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震宇  王友德  陈树宾  王婷  郭斌  桑志勤  李玉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63-19964,19991
[目的]筛选适宜在新疆石河子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熟期适中的杂交玉米新品种。[方法]通过12个玉米品种进行田间对比试验,并对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室内考种和田间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具有明显差别;川单14株高、穗位高均最高;2个密度条件下MC716产量均最高,较对照分别增产5.56%和16.62%,综合抗病性强,果穗外观品质优。[结论]MC716、先玉335、浚单20、沈单16、DH6053、Mc103、吉单261品种可以作为新疆石河子地区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渭北旱塬免耕结合不同覆盖对春玉米产量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以期对该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先玉335为供试材料,以传统耕作不覆盖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测定和分析了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免耕地膜覆盖和免耕地膜秸秆双元覆盖下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免耕覆盖处理能够不同程度降低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提高春玉米播前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免耕地膜秸秆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较对照春玉米播前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增加63.7和62.5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9.7%和22.4%。[结论]渭北旱塬地区春玉米种植适宜免耕地膜秸秆双元覆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林靖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288-9290,9293
[目的]为筛选抗性强、耐瘠、优质、高产、稳产和适宜云南省不同地区种植的玉米(Zea maysL.)新品种.[方法]引进12个2013年云南省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设海禾2号为对照(CK)进行对比试验,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性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参试的12个品种中,QA19和QA20较对照海禾2号增产,并且该品种株型半紧凑,成株整齐,丰产性好,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好,中晚熟品种,建议进一步参加试验.QA21、QA22和QA23较对照海采2号均减产,但幅度较小,综合性状良好,建议选一步参加试验.QA16较海禾2号减产24.9%,QA15减产15.2%,穗腐病感染严重,抗倒伏性能差,没有推广价值,但在试验的中后期严重干旱,对产量影响很大,建议进一步试验种植.[结论]该研究可为加快良种的更新步伐和不断增加玉米单产,并为品种的审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胡国强  周桂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378-3379,3418
[目的]对早熟、高产、优质玉米品种京科25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文献数据阐述了京科25的农艺特征,根据北京市和国家玉米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叙述了京科25在历年各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介绍了该品种的品质、抗逆性、耐密性和适种区域。[结果]京科25年际间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夏播具有12 000.0 kg/hm^2以上的高产潜力。在北京市2年区试中该品种平均产量8 080.5 kg/hm^2,比对照唐抗5号增产12.6%,国家2年区试平均产量8 154.0 kg/hm^2,比对照唐抗5号增产20.5%。该品种抗丝黑穗病、矮花叶病、大小斑病和玉米螟等,抗旱性强,籽粒容重774 g/L,粗蛋白10.42%,达到国家1级玉米标准。[结论]京科25在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优质糯玉米品种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糯玉米新品种在冀西北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2个糯玉米新品种及目前在冀西北地区重点推广的6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果穗性状、食用品质及产量进行观测、分析。[结果]万粘3号、彩糯1号属早熟品种,垦粘1号、中玉糯2号、中糯2号为中熟品种,中糯1号、万糯1号、05NB104为晚熟品种。8个品种的食用品质均达二级标准,且05NB104籽粒饱满、粘软香甜、皮薄渣少、柔嫩适口,接近一级标准。中糯2号的单穗鲜重和产量最高。在农艺性状、果穗性状方面,万糯1号排第1位,05NB104、中玉糯2号分别排第4、7位。[结论]糯玉米新品种05NB104、中玉糯2号均适宜在冀西北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8.
薛双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764-4765,4769
[目的]为挖掘冀东生态类型区夏玉米(Zea mays L.)生产的高产潜力,筛选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栽培的优良玉米品种。[方法]采用7个优质玉米杂交品种(春喜11、唐玉1、浚单20、冀丰58、郑单958、三农201、京玉11),进行适应性、丰产性及抗逆性等方面对比试验。[结果]在基本苗6.66万株/hm2,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7个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都在9 000~10 500 kg/hm2,存在一定的差异。唐玉1和京玉11是当地前几年的主推品种,抗逆性略好于其他品种,但在相同的植保管理措施下,其产量低于郑单958、浚单20。[结论]从综合经济性状表现来看,郑单958、浚单20、京玉11更适合在冀东生态类型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9.
玉米杂交新品种的引进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加快玉米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进一步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优质、高产、多抗的玉米新品种,为今后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避免盲目引种给农业、农民及种子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方法]用遵玉3号为对照,对引进的10个玉米新品种在遵义的不同试点进行区域品比试验,采用随机区组5行区设计,3次重复,成熟时以中间3行计算产量,并对其综合评价。[结果]对这10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株高、茎粗、抗逆性、出籽率、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行粒数、秃顶度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以ZY-56的表现最好,产量比对照增产10.4%,各种性状表现较好,抗逆性较强,ZY-77、ZY-28、ZY-18分别比对照增产8.9%、8.5%、8.3%,达显著水平。[结论]ZY-56的表现最好,适合在贵州遵义大面积种植,其余品种建议再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