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毕节市马铃薯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启江 《植物医生》2006,19(1):38-39
马铃薯是毕节市主要粮蔬饲兼用型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都仅次于玉米,占第2位,而且随着人们对粗粮需求量的增加和马铃薯加工技术的提高,作为特色作物之一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4年种植面积达3.67万hm^2。但由于马铃薯晚疫病、蚜虫等10多种病虫害的危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为此。笔者根据毕节市马铃薯病虫害发生情况,及近年来市内外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所积累的经验,对马铃薯病虫害进行了无公害防治。  相似文献   

2.
稻茬免耕小麦栽培及病虫草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  任建飞 《植物医生》2006,19(4):39-40
稻茬麦免耕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成熟收割后的稻田,按一定的规格划线开厢。将厢沟内泥土挖起均匀平铺在厢面上。免耕栽培一季小麦,并获得较高产量的一项新技术。经过近2年来的示范推广,平均667m^2产量为241.4kg,比全县大面积的219kg增产10.2%.其中在桂溪镇的万安村、天马村成片示范种植的10hm^2,经测产12个田块,0.9hm^2面积。  相似文献   

3.
昌群凤 《植物医生》2006,19(6):19-20
宝应县安宜镇10多年来推广了大棚栽培草莓的反季节种植模式,常年种植面积6.7hm^2,200个钢架大棚。从种植情况来看,草莓反季节栽培的效益是显著的.667m^2产草莓2500kg,纯效益达8000元。由于连年种植。草莓白粉病逐年加重,已成为常发性病害。草莓发生白粉病后.一般减收20%-30%,重的达50%以上,甚至绝收,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因此自粉病的防治工作一直是农民头痛的一大难题。从2002年开始笔者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和探讨研究。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块茎干腐病发生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周全  张廷义  杜玺 《植物保护》2006,32(2):103-105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马铃薯已成为甘肃省定西市的支柱产业,2004年种植面积20万hm^2以上,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52%,总产量500万t,马铃薯贮藏期腐烂病日渐突出,造成损失严重,成为制约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对定西市马铃薯贮藏病害的种类、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钟祥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4万hm^2左右,耕作制度为麦稻和油稻连作,全部为一季中稻。2006年、2007年稻飞虱连续大暴发,给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2006年水稻种植面积4.17万hm^2,总产50.5万t,因各种原因导致稻飞虱防治效果较差,穿顶面积达240hm^2,损失稻谷5.63万t,损失率达10.03%。2007年水稻种植面积4.19万hm^2,因水灾绝收面积1333hm^2,实收面积比2006年减少1067hm^2,总产55.1万t,比2006年增4.6万t,因认真落实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襄樊市2008年小麦种植面积28.98万hm^2,普遍发生冻害,严重冻害面积达到8.73万hm^2,严重成灾面积1.52万hm^2,绝收面积3930hm^2。  相似文献   

7.
大豆细菌性叶斑病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是东北主要栽培作物之一,总产量位居全国之首。但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加重。特别是细菌性叶斑病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时常发生,并已经成为大豆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2004年黑龙江省大豆细菌性叶斑病大面积爆发.造成大豆大幅度减产.仅牡丹江市受害面积就达10多万hm^2.占大豆播种面积的60.7%.其中减产3成以上的成灾面积7.27万hm^2.绝产面积达到0.7万hm^2,大豆平均减产2~3成,给农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左右。2005年虽然未构成威胁,但局部地块仍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近年来六合区蔬菜种植面积得到进一步扩大,发展蔬菜生产已成为该地区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之一。据统计,2005年六合区蔬菜种植面积0.5万hm^2,到2010年已上升到1.2万hm^2,占全区种植面积30%。但随着本地蔬菜产业的迅速发展,逐渐暴露出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已制约六合区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根据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要求,当前蔬菜生产应由单纯追求产量型逐步向优质高效安全方向发展。病虫害防治作为一项重要的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襄樊市地处鄂西北,版图面积1.97万km^2,全市现有耕地41.46万hm^2,其中水田20.55万hm^2,旱地20.91万hm^2,常年复种面积73.33万hm^2,主要种植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玉米、油菜、蔬菜、果树等,其中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0万hm^2,农作物各种病、虫、鼠、草等有害生物常年发生面积200万hm^2次左右。  相似文献   

10.
淮安市2004年玉米种植面积8.53万hm^2.有30个左右的玉米品种,以农大108、澄海11号、郑单958、登海9号、白玉109、掖单4号为主体种植品种。2004年玉米粗缩病发生面积1.9万hm^2.占种植面积的55.36%,其中春玉米40%面积发生粗缩病,病株率平均5.6%,夏玉米61.5%面积发生粗缩病,病株率平均15.9%。以农大108、登海11号、郑单958及西玉3号抗病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阳新县地处鄂东南,长江中游南岸,常年水稻种植面积4.3万hm^2左右,属于传统的水稻种植大县。近几年,随着种植结构调整,早稻面积有所减少,中稻面积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2.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的结合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盛产茶叶、柑桔、水稻、蔬菜、油菜等农业农产品,其中茶叶常年种植面积2万hm^22,柑桔4.67万hm^2,水稻8.67万hm^2,蔬菜7.53万hm^2,油菜8万hm^2。产量和种植面积均位居湖北省前列。  相似文献   

13.
据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估算.200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100万hm^2.再次取得创纪录的增长。增幅为19.6%.增加面积1330万hm^2。转基因作物的首次大幅增长是在1998年.增加面积1680万hm^2。ISAAA组织主席Clive James先生认为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的首次种植以来.每年以双位数的增幅增长.显示了2500万种植业者对转基因技术的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潜江市水稻种植面积3.01万hm^2,其中中稻2.95万hm^2,第2代、第3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发生面积达到6.02万hm^2次,高峰期每667m^2蛾量3745头,是历年的2.6倍,给水稻丰产带来巨大威胁。分析其严重发生的原因,总结防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指导今后预报及防治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马铃薯在恩施市夏粮作物中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由20世纪90年代末年种植面积2万hm^2增加到近年的2.33万hm^2左右,产量占到全年粮食总产量的20%。2008年1月中旬至2上旬初,全市遭遇了自1976年以来时间最长、温度最低的冰雪灾害天气,海拔800m地区平均气温低于0℃的天数达22d,1500m地区则超过了40d,最低气温达-8℃,全市夏粮油作物及蔬菜不同程度受灾,  相似文献   

16.
李东广  罗伟 《植物医生》2009,22(6):49-50
正阳县常年种植水稻2万hm^2.旱稻的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2008年已增至1万hm^2.水稻面积同比下降。2009年国家提高了稻谷的收购价格.种旱稻的比较效益显著提高.种植面积将继续增加.种植区域已从水稻种植区扩展到旱作区。与此同时,旱稻田的杂草草相也在发生变化.以稗草为主的杂草越来越难以防除.防治成本也在增加.已成为旱稻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宜城市水稻种植面积2.8万hm^2。1988年、1991年、1998年、2006年稻飞虱在我市暴发危害,2007年又由于气候、品种、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暴发,累计发生面积4.8万hm^2次,并且表现出与以往大发生年份不同的特点。全市通过改进防控技术措施,及时、科学防控,取得稻飞虱防控战役的重大胜利,累计防治10.67万hm^2次,虫口夺粮58848t,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8.
襄樊市秋季作物主要以玉米、花生、芝麻、大豆、棉花和水稻为主,2004年春夏播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中稻15.47万hm^2、玉米4.5万hm^2、大豆1.13万hm^2、棉花4.44万hm^2、花生4.79万hm^2、芝麻0.27万hm^2。近入6月份以后,随着秋季作物的出苗、生长,作物受除草剂药害情况日趋严重。据各地群众反应和襄樊市植保站实地调查,仅6月份,鄂北岗受害面积近1万hm^2。如此严重的作物受害情况在襄樊市农业种植过程中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9.
大棚草莓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大棚种植草莓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好方法。2010年引进草莓种植71棚,棚总面积1.67hm^2,总产量5.26万kg,平均单棚产量743.76kg。平塘县冬季气候温和,降雨较少,适宜草莓大棚种植。  相似文献   

20.
沙洋县以中稻种植为主,种植面积5.13万hm^2,2007年稻飞虱发生程度超过2006年,迁入时间早、发生重极为罕见,全县累计发生面积4.03万hm^2,防治面积11.67万hm^2次,通过防治挽回稻谷损失2.44万t。为全面掌握稻飞虱发生规律,探讨稻飞虱综合治理措施,特进行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