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试验以甘蓝型油菜为供试作物,在油菜不育系现蕾期采用叶面喷施威力泰肥和国光壮多硼肥各1次,成熟期室内考种和品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威力泰肥和国光壮多硼肥有利于提高油菜的杂交种子的含油量、每角粒数和总角果数;有利于提高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着果率,然而,其株高和一次有效分枝数比对照有所下降,威力泰肥处理的杂交种子含油量和每角粒数最高,国光壮多硼处理的不育系总角果数最多、主花序最长。由此可知,叶面喷施威力泰肥和国光壮多硼肥有利于提高杂交种子的产量和品质,这为油菜杂交种子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型富硒肥料对韭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以蚯蚓生物转化亚硒酸钠后得到的富硒蚯蚓粪和富硒蚯蚓氨基酸叶面肥为硒肥料,探索有机硒肥代替无机硒肥的可能性及有机硒肥的施用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富硒蚯蚓粪与亚硒酸钠在韭菜叶片长度、韭菜产量、维生素C、叶绿素、叶片硒含量等方面均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而且施用富硒蚯蚓粪和喷施蚯蚓氨基酸叶面肥要比亚硒酸钠和普通蚯蚓粪的处理相比在叶片长度、地上部产量、氮磷钾锌含量等方面有显著性提高。因此采用富硒蚯蚓粪和富硒蚯蚓氨基酸叶面肥是一类低成本、高效、无毒、环保的新型富硒肥料。  相似文献   

3.
夏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一般出苗18~21天即开始拔节。进入拔节期以后,茎叶生长旺盛,雄穗开始分化,所以,对养分的需要也日益迫切。及时追施拔节肥,不仅能促进穗分化,而且还可起到促根壮秆的作用。尤其是麦套夏玉米,基肥往往施得少,苗期又与小麦共生,因此,玉米幼苗大多瘦弱。麦收后,由于气温升高,玉米生长迅速,需要大量养分。但此时土壤养分由于小麦的大量吸收而明显减少。鉴于上述原因,麦套夏玉米必须早施、多施些速效化肥,才能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水稻早衰在一些生产条件较差,栽培管理粗放,不注重土壤的培肥和长期忽视基肥f特别是有机肥)施用的地区多有发生,主要表现为后期(乳熟阶段)叶片功能不同程度地提早衰落枯黄,绿叶面积减少,光合能力和光合效率降低,导致植株体内营养物质的制造、运输、积累受阻而减产。研究表明,水稻早衰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后期由于从叶到根的输导距离拉长,而引起根部缺氧,吸收功能下降;后期水浆管理失当,穗粒期长时间深水灌溉,壮籽期断水过早,导致根系活力丧失;土壤条件差,有机肥施用量少,后期供肥不足;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暖对泰兴市小麦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泰兴市40年(1959 ̄1999年)的气象资料分析表明,近10年来麦作期间气候明显变暖,导致小麦生育进程加快,拔节提前,春季冻害的频率提高。对策是:(1)调迟播种日期,以推迟步麦拔节;(2)降低群体起点,培育健壮个体;(3)多效中人才轩壮拌种、化人,适时适度镇压,控旺促壮防冻害;(4)冻后迅速补肥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地靠粪养,苗靠粪长。”粪肥是植物的粮食,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给农田施肥是提高产量、夺取丰收的重要条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土壤千差万别。元代王祯在《农书》里说:“田有良薄,土有肥硗,耕农之事,粪壤为急。”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对农田施肥极为重视。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时,《吕氏春秋·任地》即提出:“地可使肥,又可使棘。”指明了土壤肥力可以改变的客观规律。东汉王充在《论衡》中也说:“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力,以助地力。”主张用人改良土壤,增强地力。明代耿荫楼在《国脉民天》里进一步指出:“农家唯粪为最要紧,亦唯粪最为  相似文献   

7.
1 肥床不肥及对策 实践中真正按照肥床标准培育苗床的不多,有些苗床都是在播种前施些化肥,普遍存在肥床不肥的现象。因此很难培育出理想的壮秧。第1,在水稻肥床旱育技术中,肥床是基础。科学的肥床培育,应该首先选择靠近水源、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弱酸性菜地或旱地,尽量不用水田做苗床。地下水位高、土质粘性重和多年施用草木灰等亦不宜做苗床。第2,苗床培肥越早越好,一般秋冬季开始。施肥量是每平方米施碎秸秆3~5kg,腐熟人畜粪2-3kg,过磷酸钙0.25kg。忌用草木灰、灰土粪等碱性肥料。采取干耕干整干施的全层施肥法。  相似文献   

8.
肥麦在西藏冬麦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肥麦的生理、生态、生物学特性,井就合理选种、防杂防退、保持及提高其种性等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曹林奎 《耕作与栽培》1991,(6):24-25,16
一、回顾上海市郊区多熟制的发展,大致经历4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年一熟制或2年三熟制。50年代初以前,郊区种植业的土地利用率较低,西部地区(松江、青浦、金山等县)一般实行一年一熟制(单季晚稻一熟),东部地区(川沙南汇奉贤等县)基本实行2年三熟制(麦—粒→棉);第二阶段,一年两熟制为主。5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中期,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善和耕作制度的改革,逐步增加三麦的种植面积,推广麦(油、肥)一稻两熟制。第三阶段,一年三熟制为主。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推广和稳定麦(油、肥)-稻-稻三熟制,且与麦(油)-棉两熟制进行复  相似文献   

10.
蚯蚓粪是高效生物肥,可以改善过肥土壤或瘠薄土壤形成的团粒结构。天津市宁河县蚯蚓养殖总场出口日本的蚯蚓粪,每千克售价高达0.6~1元。  相似文献   

11.
您知道吗?杜鹃的施肥是有讲究的,讲究季节、讲究肥料成分、还讲究生长期的需要。“活不活在水,壮不壮在肥”是有一定道理的。人们通常谈到的施肥,主要是指追肥。本文要说的便是追肥。  相似文献   

12.
《种业导刊》2009,(2):20-20
一是突出抓好抗旱浇麦保苗。各地要抓住立春后气温回升的关键时机,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对受旱麦田早浇快浇、应浇尽浇,能浇一块是一块,能保一亩是一亩,千方百计加快浇麦进度,尽量扩大浇麦面积。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杜绝大水漫灌。对除旺长以外的大部分麦田,特别是脱肥和受冻麦田,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斤,促苗情转化升级;  相似文献   

13.
在小麦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了优质小麦济麦20号春季氮肥后移增产保优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起身肥易造成田间郁闭,小穗小花退化多,穗粒数少,粒重低、品质差;拔节肥能明显减少不孕小穗小花,增加穗粒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倒伏能力;单一孕穗肥单位面积穗数和产量明显降低,但穗粒数和粒重增加,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14.
硫肥对两个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田土壤有效硫含量15.8 mg.kg-1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硫肥处理对冬小麦多穗型品种豫麦49和大穗型品种豫麦66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 kg.hm-2纯硫基施或基施与拔节期追施各50%处理与对照相比,提高了群体光合速率(CAP)、旗叶蒸腾速率(Tr),同时提高了叶片叶绿素(Chl)含量,尤其显著地提高了旗叶净光合速率(Pn),延缓了灌浆后期Pn的下降。施硫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以60 kg.hm-2纯硫分基施与拔节期追施各50%处理效果最好。两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对不同硫肥处理的反应表现出差异,施硫对豫麦66旗叶光合速率的影响大于豫麦49。纯硫120 kg.hm-2处理的光合特性指标和产量低于其他硫肥处理。据此,作者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合理施用硫肥的技术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1查苗补缺当油菜移栽成活后应及时查苗补缺,减少缺窝缺株,确保苗齐、苗全、苗壮。2及时追肥早施、勤施苗肥。要充分利用冬前有效生长期,以追肥为主要手段,促进苗势升级。以施速效氮肥为主,对缺磷、钾的土壤,要补磷、补钾,以防缺素僵苗。一般在移栽成活后,及时追施第一次苗肥,以利促进冬前幼苗生长。3重施腊肥越冬前或越冬初期,在油菜行间增施土杂肥、圈肥、人粪尿、草木灰等肥料,可提高地温2~3℃,起到防寒保暖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起到冬肥春用的效果。因此,要施好腊肥。其施用时间应掌握在大冻之前,一般在冬至到小寒期间施用为佳。腊肥应以迟…  相似文献   

16.
<正>多效唑是一种高活性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和广谱性杀菌剂。根据目前水稻苗期存在的易倒伏、苗不壮、分蘖不足的问题,如果在水稻苗期采用多效唑喷施,会得到明显的改善。方法是:在水稻一叶一心期每667平方米用15%的多效唑100毫克/公斤均匀喷施于稻苗上。喷施多效唑的稻苗与对照相比有如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甜豌豆Pisum Sativa是半直立型草本植物。1982年我所从省植物研究所引进美国甜豌豆,经二年试验看出,甜豌豆具有株型紧凑、茎秆矮壮、豆荚饱满、荚大粒多、早熟高产、适应性广等特点,是一个比较好的肥饲兼用的蔬菜新品种,现将试验和调查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以小麦大穗型品种郯麦98和多穗型品种良星99为材料,研究了拔节孕穗期发生晚霜冻害后不同补救措施的减灾效应。结果表明,喷施赤霉酸、天达2116、肥万钾、磷酸二氢钾和追施尿素等补救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因冻害导致的减产影响,其中以喷施赤霉酸和肥万钾的效果最好,郯麦98和良星99分别增产14.38%、28.47%和26.34%、27.23%。在产量结构方面,各项补救措施均可显著提高小麦成穗数和穗粒数,对千粒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一小麦品种品种名称:新麦19号审定编号:豫审麦2006001选育单位: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C5/新乡3577)F3d1/新麦9号特征特性: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15天,比对照豫麦49早熟2天。幼苗半匍匐,苗期长势壮,苗脚利索,抗寒性较好;分蘖力中等偏强,成穗率高;株型略松散,旗叶短上举,茎秆有蜡质,株高80 cm,抗倒性一般;穗层整齐,穗纺锤型,穗粒数相对较多;穗下节间长,长相清秀,成熟早,落黄较好;籽粒半角质,黑胚率5%-9%。成产三要素为:亩成穗43万左右,穗粒数36粒,千粒重38 g左右。  相似文献   

20.
目前,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小麦返青,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拔节,西南麦区小麦已进入拔节后期,小麦生产进入了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促弱苗转壮苗、控旺苗稳健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调节小麦群体合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今年春季麦田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控旺促壮、防冻防倒,抗旱保墒、肥水管理,调节群体合理发展,夺取小麦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