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促进杉木大径材科学经营。【方法】调查南丹县山口林场杉木大径材示范林,分析不同种质来源、立地条件和保留密度对培育大径材杉木效果的影响。【结果】良种林分的杉木年均生长量、生长量及大径材比率均极显著(P<0.01,下同)或显著(P<0.05,下同)高于对照(普通种);在21年生时,良种林分杉木大径材株数比率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比对照高5.4和7.4倍。立地指数对杉木大径材林分生长具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保留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表现不同。立地指数在20以上(含20)适宜培育大径材杉木,其最佳保留密度为800~900株/ha;立地指数为18适宜培育大、中径材杉木,其最佳保留密度为800~1100株/ha;立地指数为16适宜培育中径材杉木,其最佳保留密度为800~1200株/ha。【结论】采用杉木良种,在立地指数20以上、保留密度800~900株/ha条件下,可高效培育大径材杉木。  相似文献   

2.
人工兴安落叶松用材林主伐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安落叶松是黑龙江省的主要造林树种,其人工林的林龄已达20~30年,一些地区林龄可达35年以上。为合理确定人工兴安落叶松林的主代年龄,对人工兴安落叶松的生长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人工兴安落叶松林的数量成熟龄为31~40年。2.人工兴安落叶松林小径材的工艺成熟龄为25年。3.根据人工兴安落叶松林生长的立地,进行定向培育。对Ⅲ以上地位指数林分,培育中径材,主伐年龄为31~40年;对Ⅳ以下地位指数林分,培育松木杆材,主伐年龄为25年。4.为合理经营人工兴安落叶松林,制止乱砍滥伐,应将人工林的木材生产纳入国家计划,实行伐区拔交、验收管理。  相似文献   

3.
蔡年辉  李根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18-15519
由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木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人工林大径材定向培育已成为我国木材供应和环境建设的必然选择。重点讨论了人工林大径材定向培育的关键技术,即立地控制、密度控制、遗传控制,并对人工林大径材定向培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结合华北落叶松生产实际,将改培型大径级华北落叶松用材林的林木分为大径材目标树、培育辅助木和一般利用木3类,依据不同的选择要求,探索相对应的经营措施。同时适时适地地优化作业设计、抚育间伐、施肥作业等配套技术,不断调整林分密度,改良树木生长环境,加速立木的胸径生长,缩短成材期,提高材质,使用材林改良培育技术进一步得到熟化提高,以达到探索符合坝上地区生产实际的落叶松大径材培育技术的目的,为坝上地区落叶松大径材培育提供科技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项研究在充分调查和分析了胡桃楸天然林和现有人工林的生长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大径材定向培育的需要,开展了立地选择、初植密度、混交树种及混交方式、整地及栽植方式、幼林抚育等技术的概括,提出了核桃楸用材林高效栽培技术,为胡桃楸大径材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及不同氮、磷肥施用量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成熟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为高效培育大径材杉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7年生立地指数大于22的杉木人工林,采用正交试验设置9块标准地,间伐保留密度设为300、600和825株·hm?2,氮肥施用量设为0、100、200 g·株?1,磷肥施用量设为0、250、500 g·株?1。  结果  间伐保留密度过大会限制杉木成熟林胸径增加,间伐保留密度过小会降低林分蓄积量,间伐和施肥均能有效促进单株材积增长,较高氮肥施用量能够促进杉木胸径、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的生长,氮、磷肥混合施用能够更有效地增加林分蓄积量的积累。间伐保留密度及氮、磷肥施用量3个因素均显著影响杉木成熟林大径材出材量 (P<0.05),间伐保留密度和磷肥施用量对杉木成熟林大径材出材率具有显著影响 (P<0.05),而氮肥施用量的影响较小。在立地指数为22条件下,能够使杉木成熟林大径材出材量和出材率最高的处理为间伐保留密度825株·hm?2、氮肥施用量200 g·株?1、磷肥施用量250 g·株?1。  结论  高立地指数下,杉木成熟林大径材培育过程中,保留适宜的间伐密度,并增施氮肥和磷肥,能有效促进杉木大径材出材率和出材量。图6表4参27  相似文献   

7.
文中以木兰林管局华北落叶松大径级材定向培育基地为例,对华北落叶松大径级材定向培育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杉木不同产地家系定向培育大径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良种是定向培育杉木大径材的物质基础 通过对12个产地的65个杉木优良家系进行造林对比试验, 以福建邵武的杉木优良家系为对照 结果表明: 选用杉木优良家系培育大径材,可以缩短杉木大径材培育年限, 18年生已接近或达到大径材培养标准, 同时提高林分产量和大径材出材量; 分析了不同产地和不同家系之间的生长差异, 11个产地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优于对照, 胸径生长都达到培育大径材标准; 筛选出50个速生丰产、遗传增益高的杉木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9.
该文分析了11年生杉木人工林不同密度下树冠层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杉木人工林,自然整枝高度与胸径关系紧密,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相同胸径林木的枝下高也增大;林冠层水平变化规律可利用冠径与胸径的相关性来分析,两者之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为杉木人工林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制定科学抚育间伐措施,培育优质大径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林业生产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杨树大径级工业用材林合理采伐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立地指数、经营管理水平和造林密度3方面入手,系统地研究了山东省的黑杨(Populus nigra)不同栽培模式的生产力和适宜培育目标.以工艺成熟为前提,兼顾数量成熟,利用经济成熟作为确定黑杨大径材人工林定向培育的合理采伐年龄.结果表明:在立地指数18以上的立地上皆适宜培育大径材,合理的造林密度为250.0~333.3株/hm2,合理采伐年龄为10~12 a.同时,提出了6种可显著提高黑杨大径级工业用材定向培育经济效益的优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不同林地因其郁闭度差异,为了判断林下种植的中药其指标性成分含量是否能够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方法]在林下不同郁闭度(0.2、0.5、0.7)种植几种中药植物,测定不同郁闭度下药材的指标性成分含量和药材产量.[结果]结果表明:林地不同郁闭度对中药指标性成分含量和药材产量有明显的影响,穿龙薯蓣、苍术、菘蓝、知母适应0.7郁闭度的林下环境;牛蒡、射干适应0.5郁闭度的林下环境;紫苏适应0.2郁闭度的林下环境;红花在0.2、0.5、0.7郁闭度下,两种指标性成分含量均未达标.[结论]北京林下中药材大部分可以在郁闭度0.5~0.7的林下种植较为适宜,红花、紫苏耐荫性差,适宜种植在低郁闭度林地或种植在林缘.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北部林区云冷杉林下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通过标准地调查与土样测定,分析了长白山北部林区云冷杉林下土壤的理化性质、营养元素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并与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人工落叶松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长白山北部林区各类型云冷杉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差不大,原始林稍高,人工落叶松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对云冷杉林较低.提出了保护与发展云冷杉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抚育采伐后兴安落叶松的冠层结构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兴安岭的兴安落叶松天然用材林进行不同强度的人工抚育采伐后,分析林木冠层结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林木冠层结构参数中,林隙分数、开度、总定点因子、冠下总辐射通量,两两之间都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叶面积指数均呈现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倾角没有明显相关性;林木冠层各结构参数的平均值为:林隙分数5.511%、开度6.417%、叶面积指数5.799、叶倾角15.175°、总定点因子0.109、冠下总辐射通量1.380 mol·m-2·d-1,冠层对太阳光的截获通量均值为20.73 mol·m-2·d-1;随采伐强度增加,林隙分数、开度、冠下总辐射通量、总定点因子,先减小后增加,而叶面积指数和冠层光截获通量先增大后减小,采伐强度对叶倾角的影响不明显;在采伐强度为20.86%的样地内,用材林冠层林隙分数、开度、冠下总辐射通量均小于对照样地,而其叶面积指数高于对照样地,抚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提高现有林分质量,加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加速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向顶级群落演替,确定天然次生林林下补植树种和补植位置,为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经营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方法本文以大兴安岭地区白桦纯林、落叶松白桦混交及针叶混交3种典型的林分类型为例,在次生林原有天然更新的基础上,利用Voronoi图进行空间单元确定和Voronoi结点边缘校正,并使用反距离插值使林木空间结构参数可视化,预测林分中未含林木区域的空间结构信息,将其作为补植依据,使用熵权法确定各空间结构参数权重,将各空间结构参数插值后图像进行加权叠加,以林分非空间结构为约束条件,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为目标,探讨次生林林下补植树种和位置。结果(1)选取兴安落叶松为补植树种,各林型幼树补植数量分别为660、1 970、315。(2)补植后白桦纯林样地中白桦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52,其他树种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51;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中白桦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84,其他树种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70;针叶混交林中白桦幼树幼苗增加为0.78,其他树种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50。(3)补植后各林型样地林下幼树幼苗Voronoi图多边形边数标准差分别为1.31、1.41、1.36,均处于随机分布状态。白桦纯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及针叶混交林中落叶松幼树幼苗Voronoi图多边形边数标准差分别为1.27、1.40、1.37,均呈随机分布。结论采伐和补植是两种相反的空间优化方式,将林木空间结构参数进行反距离插值,可以预测林分中无林木区域的空间结构参数值,插值后的图像像元大小可以设定为补植幼树所需要的林地面积大小,依据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目标和补植数量的调控目标,提取样地未含林木区域空间参数值,进而确定补植的树种和位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火地塘林区人工落叶松针叶日增重,及落叶松叶蜂幼虫的日食量,在建立针对重量生长及幼虫日食量动态模型的基础上,模拟并演示了特定林分中特定种群为害时叶量的损失过程,结果表明,叶量损失率迅速增长的阶段处于幼虫的4~5龄期,即针叶重量生长的稳定期;由此给出了在不同虫龄期能够确定调查林中虫口密度是否达防治标准的叶量损失率指标值。同时还研究了落叶松叶蜂为害后,华北落叶松枝条生长量及材积生长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说明,当叶量损失率达50%以上时,枝条年生长减少6.12cm,胸径生长下降16.60%,1981~1992年4次暴发期共减少材积18.50m3/hm2,平均每暴发期净损失达4.625m3/hm2,严重年份损失高达6m3/hm2。  相似文献   

16.
杉落混交林是河北省木兰林管局的一个重要林分类型,为提高该地区林木经济效益,采用野外调查杉落混交林不同树种的分布密度、断面积、胸径、苗高等数据,评估杉落混交林绿化大苗经济价值、木材经济价值和总价值。结果表明:杉落混交林绿化大苗经济价值为69.375 25万元·hm~(-2),木材经济价值为14.347 6万元·hm~(-2),总经济价值为83.722 85万元·hm~(-2)。由此看出杉落混交林绿化大苗经济价值高于木材经济价值,落叶松和云杉经济价值高,可以通过近自然经营,使杉落混交林针阔比达到7∶3,提高云杉和落叶松的整体比重,最终使杉落混交林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南靖县通过实施毛竹笋材两用林定向培育技术,提高了毛竹笋材产量,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文章从林地选择、科学抚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毛竹笋材两用林定向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8.
选配6种表面活性剂类药剂对落叶松板材进行脱脂研究。首先利用流出材面的树脂和从落叶松材中得到的树脂抽出物在加热条件下与药剂发生反应,对药剂进行初步的筛选;其次,使药剂与落叶松材试件在常温加压和加热加压条件下进行脱脂实验,利用红外灯法考察常温和加热条件下脱脂剂的效能,选则较佳的脱脂剂种类。  相似文献   

19.
采用冠层分析系统对落叶松人工林冠下人工更新落叶松幼树的光环境进行了调查。依据调查数据分析了直射光指数、散射光指数、综合光指数与幼树死亡率、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所选3个光照指数大小对落叶松幼树死亡率、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均有显著影响,冠下落叶松幼树死亡率随光照指数的增大而减小,树高和地径生长量随光照指数的增大而增大。光照指数在小于0.25时,死亡率最高,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处于最低水平;当直射光指数和综合光指数在0.25~0.45时,是落叶松幼树在林下维持生存的基本光照平衡区间;在大于0.45时,幼树的保存率和生长表现出了旺盛的状态,说明落叶松在林冠下更新造林的直射光指数和综合光指数不应小于0.45。3个光照指数之间没有显著的好坏差别,呈现了相同的规律性。只是对于幼树死亡率的影响,散射光指数不如直射光指数敏感,同时也说明直射光对于幼树的生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抚育间伐和修枝对落叶松用材林生长和冠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揭示抚育对林木生长的影响,确定森林抚育经营方式,以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用材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间伐强度(10种)和不同修枝强度(4种)对林分生长和冠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冠层的主效应显著。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胸径和单株材积4 a总生长量逐渐增加,且各抚育间伐强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树高4 a总生长量间差异性不显著,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再减的趋势。在不同修枝强度下,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单木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与抚育间伐强度的关系符合指数模型,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与抚育间伐强度呈现二次多项式的关系。各抚育间伐样地冠层的叶面积指数、冠下总辐射通量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再减的趋势,冠下总辐射通量呈现先减再增的变化趋势。不同修枝强度间各项指标差异性不显著,综合分析来看,兴安落叶松用材林最适宜的修枝强度为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