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旱地油葵施用保水剂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陇东旱塬地施用适量保水剂可使油葵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 ,以施保水剂 12 .0 kg/hm2 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 ,比对照增产 2 5 7.94 kg/hm2 ,而用量过大时则导致减产 ;施用保水剂还可使 0~ 8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提高 5 .8~ 32 .7g/kg。  相似文献   

2.
保水剂施用量对土壤水分利用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中部半干旱偏旱区,干旱少雨、土壤水分蒸发强烈、马铃薯低产等突出问题,采用2种土壤保水剂(沃特保水剂和微生物保水剂),以不施用保水剂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保水剂不同施用量对旱作土壤水分、马铃薯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关键生育期,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随保水剂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用沃特保水剂60kg/hm2和90kg/hm2使土壤贮水量分别较对照(不施保水剂)显著提高55.1%和62.1%;施用微生物保水剂可保蓄马铃薯生育前期土壤水分含量,而施用沃特保水剂可提高马铃薯生育后期土壤水分含量;施用微生物保水剂不同量可明显促进马铃薯初花期植株的生长,进入块茎膨大期施用沃特保水剂不同量对马铃薯生长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与对照相比,施用沃特保水剂90kg/hm2的增产和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佳,分别较对照提高41.4%和86.5%;而施用沃特保水剂60kg/hm2的商品薯率最高(87.5%)。穴施保水剂可有效改善马铃薯关键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施用沃特保水剂60~90kg/hm2的增产和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华濰膨润土集团生产的"旱地宝"腐殖酸钾农林抗旱保水剂和丙烯酸复合保水剂,在花生上进行了研究,探讨施用不同保水剂的效果表现,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保水剂都具有抗旱增产的作用,干旱年份可增产16%~23%,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促进作物生长,提前成熟2~4 d,腐殖酸钾农林抗旱保水剂增产效果好于丙烯酸复合保水剂。  相似文献   

4.
保水剂对不同土壤玉米节水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6种不同土壤类型春秋两季玉米施用保水剂能够提高光合效率,减少水分蒸腾.提高C02浓度、叶片水势和土壤含水量,达到蓄水保水、促进增产的效果.但不同质地发育的土壤存在差异,而不同土壤类型施用保水剂后对玉米的增产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春玉米的生物产量和鲜食玉米的产量麻沙泥>黄泥田>河沙泥>灰泥田>紫泥田>红黄泥;而秋玉米则为红黄泥>黄泥田>麻沙泥>河沙泥>灰泥田>紫泥田.由此可见,玉米施用保水剂增产的效果亦与不同质地、不同土壤类型有关,而且还与土壤本身的保水蓄水性能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抗旱保水剂拌种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在半干旱地区干旱年份条件下,进行了马铃薯保水剂不同用量的拌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保水剂拌种明显增加了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出苗率,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何进宇  田军仓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98-8500,8511
[目的]验证土壤抗旱保水剂对压砂地种植甜瓜的增产效果。[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在压砂与节水补灌条件下2种保水剂的效果。[结果]在压砂种植3年的压砂田与节水补灌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提高苗期表层土壤含水率绝对值1.40%,相对值9.86%;提高开花坐果期表层土壤含水率绝对值1.94%,相对值15.16%。施用保水剂甜瓜出苗提前1~4 d,整个生育期提前5~8 d,平均增加单株叶片数22.88%。与无保水剂对照相比,施用保水剂可提高产量450~1 275 kg/hm2,平均增产980 kg/hm2;增产幅度在3.5%~9.9%之间,平均增产率为7.6%。经过回归分析,求得最高产量保水剂适宜用量为75~90 kg/hm2。[结论]压砂地施用保水剂具有明显蓄水保墒、促进甜瓜生长发育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多功能保水剂在新海16号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疆阿瓦提县进行了正常灌溉和亏缺灌溉条件下保水剂及保水剂与尿素配施在长绒棉新海16号施用效果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保水剂使用量的增加棉田0~20 cm土壤含水量也有增大的趋势;保水剂对棉花植株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使用保水剂对棉花都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在亏缺灌溉时保水剂的增产效果好于正常灌溉;正常灌溉和亏缺灌溉都以施用保水剂60 mg/hm2产生的经济效益较高,但以亏缺灌溉条件下获得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8.
保水剂用法和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促进宁南半干旱山区产业支柱作物马铃薯的生产,解决马铃薯生产、特别是苗期的干旱缺水问题,本研究采用田问试验方法,进行保水剂用法和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苗期每公顷穴施保水剂15~60 kg,能促进马铃薯干物质的积累和提高光合生产率,其中以苗期每公顷穴施30 kg用量效果最好,其产量和商品薯分别比对照高出25.26~27.30%、204.46%~237.50%,增收2257.5~2500.5元/hm2.研究表明,宁南半干旱区及其同类地区旱地种植马铃薯,保水剂应用的适宜施用方式和用量是苗期穴施30 kg/hm2.  相似文献   

9.
不同粒径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及燕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燕麦燕科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粒径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及燕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保水剂均可提高0~10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10~60 cm各土层各处理差异较明显;施用保水剂可明显提高燕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其中以小粒径保水剂效果较佳;保水剂能提高燕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从而显著(P<0.01)提高燕麦产量,大小粒径保水剂分别比对照增产12.65%和16.61%;大小粒径保水剂均可显著(P<0.01)提高燕麦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5.12%和23.56%.说明,小粒径保水剂在提高当地土壤水分和促进燕麦生长方面优于大粒径保水剂.  相似文献   

10.
不同保水剂对宁南山区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促进宁南半干旱山区产业支柱作物马铃薯的生产,解决马铃薯生产、特别是苗期的干旱缺水问题,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PAM保水剂、多功能保水剂与一定配方尿素+过磷酸钙的施用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及效益的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保水剂均能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增加干物质积累,但是在不同生育时期促进作物生长的效果有所不同.1%PAM保水剂浸种2~3 min处理在前期效果显著,多功能保水剂在后期效果突出.马铃薯以施用多功能保水剂30 kg/hm2效果最好,其产量和商品薯分别比对照高出52.33%、138.29%,增收5 356.8元/hm2.研究表明,施用30 kg/hm2多功能保水剂比用1%PAM保水剂浸种2~3min更适宜宁南半干旱区及其同类地区旱地种植马铃薯.  相似文献   

11.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及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覆盖方式对西北旱作区农田土壤水热和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方法】2015—2016年连续2年设置沟垄地膜全覆盖(DD)、沟垄地膜半覆盖(DB)和沟垄二元覆盖(DJ)3种覆盖方式大田试验,以平作不覆盖为对照(CK),研究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水温变异特征及对马铃薯生长及块茎形成的影响。【结果】覆盖处理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DJ处理在播后70—90 d土壤保水效果最佳。覆盖能降低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以DJ处理的土壤水分垂直稳定性最强。与CK相比,DD处理在播后30—50 d的0—15 cm土层土壤增温效果显著,而DJ处理在全生育期0—25 cm土层土壤温度表现“降温和增温双重效应”。各覆盖处理能降低0—25 cm土层土壤温度变异系数,以DJ处理最小,其土壤温度垂直稳定性最强。覆盖能提高马铃薯出苗率和影响出苗天数,其中DD处理平均出苗天数较CK提前4.5 d,而DJ处理推迟3.5 d。马铃薯生育期生物量累积动态变化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以DJ处理生物量理论值和生长速率最大,快速生长持续期最长。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除马铃薯生物量、单株薯数及亩株数等因素外,土壤水分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高于土壤温度,是限制马铃薯高产的重要因子。【结论】沟垄二元覆盖(DJ)能改善土壤水温状况,维持相对稳定的土壤水热环境,利于马铃薯生长和块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当归全膜双垄沟栽、全膜单垄垄栽和全膜平栽3种栽培方式与施0(CK)、600、750、900 kg/hm2复合肥4种不同施肥水平下不同生育期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及当归产量.结果 表明:除当归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期0~20 cm土层土壤外,同时期同层土壤中全膜双垄沟栽+施肥750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降水年型与垄型互作对黑膜垄作土壤水肥环境及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解析水肥互作促进作物增产、高效用水机制,为深挖覆膜垄作技术增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8年布置大田试验,以当地推广应用的白膜覆盖双垄集雨耕作(WRF,垄高16 cm,垄宽60cm,沟宽40 cm)为对照,基于垄上微沟集雨耕作技术,设置由黑膜覆盖低垄(垄高16 cm,垄宽 60cm)、中垄(垄高24 cm,垄宽 60 cm)、高垄(垄高32 cm, 垄宽60 cm)+垄上微集水沟(宽20 cm,深10 cm)+垄间小集水沟(沟宽 40cm)组成的3种黑色地膜覆盖垄上微沟集雨土壤水肥调控耕作处理(BLRF,BMRF 和BHRF),测定了马铃薯播种、出苗、现蕾、开花、结薯、成熟6个生育关键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研究期末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及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土壤贮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分析土壤水、肥与马铃薯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降水年型,黑、白地膜覆盖垄作都显著增加了马铃薯生长发育期对4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消耗。BHRF,BMRF和BLRF处理马铃薯6个生育关键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贮水量(SWS)都显著高于WRF处理(P<0.05)。较高的降水量以及黑膜覆盖集蓄增加的土壤水对120—200 cm土层的土壤水具有明显的补充作用。在干旱年(2016)和平水年(2017),BLRF和BMRF处理的集水和保水效应较好,BHRF处理次之,都显著优于WRF处理;在丰水年(2018)三者无显著差异,也都显著优于WRF处理。研究期末(2018)黑膜垄作0—30 cm 土层的全氮全钾(TN 和TK)及速效氮磷钾(AN,AP和AK)含量均显著高于白膜垄作(P<0.05),分别增加了4.5%—5.6%、3.6%—5.9%、8.4%—18.4%、15.3%—22.3% 和7.1%—13.3%。归因于显著增加了大薯结薯个数和结薯重,黑膜垄作马铃薯产量、WUE、纯收益和产投比均显著高于白膜垄作,3年平均分别提高了16.9%—19.0%、15.5%—19.2%、23.3%—27.3% 和12.1%—18.2%。这4个效益参数在干旱年和平水年以BLRF和BMRF处理较好、BHRF处理次之,丰水年三者都优于WRF处理,且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3年马铃薯平均产量与研究期末平均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作物平均耗水量(E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通径分析表明,土壤AP、AK、AN含量,马铃薯生育期平均耗水量(ET)和平均降水量(GPR)解释了99.4%的产量变化。【结论】黑膜覆盖垄沟与垄上微沟的叠加集水效应显著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水分条件的改善促进了马铃薯旺盛生长,使更多的根茎(茎叶、根等)类有机物归还土壤,其腐解释放的养分与施肥结合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良好的土壤水肥条件有效改善了土壤水肥互作关系,增加了作物水肥供应而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WUE、纯收入和产投比。BLRF和BMRF处理在干旱年和平水年表现较好,BLRF、BMRF和BHRF处理在丰水年表现较好,BLRF和BMRF处理在各种年型都有良好的表现。因此,黑膜覆盖低、中垄垄上微沟集雨耕作(BLRF和BMRF)是继白膜覆盖双垄集雨耕作(WRF)之后最适用于半干旱区的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南方稻田冬季马铃薯覆盖栽培对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热状况是影响南方稻区冬种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本文研究了露地无覆盖(对照)、稻草、渗水膜、普通膜和黑色膜覆盖处理对土壤水热、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各处理0cm-20 cm土壤温度依次为普通膜>渗水膜>黑色膜>稻草>对照,表明覆盖可提高表层(0cm-20 cm)土壤温度。稻草覆盖处理比对照提高0cm-5 cm土壤含水量5.9%,达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3种膜覆盖处理比对照显著降低了0cm-15 cm土壤含水量;各覆盖处理对20cm-25cm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渗水膜覆盖比对照降低0cm-5 cm土壤容重2.0%,稻草覆盖比对照降低了15cm-20 cm土壤容重4.0%。渗水膜覆盖与对照的马铃薯出苗率基本一致,但稻草覆盖使马铃薯出苗率降低21.7%。渗水膜和黑色膜覆盖比对照显著增产22.0%和6.9%,稻草和普通膜减产21.2%和19.5%。渗水膜和黑色膜覆盖比对照提高大薯个数79.0%和31.6%;渗水膜覆盖提高马铃薯块茎商品率44.1%,并提高块茎淀粉含量7.4%。试验表明:南方稻田冬季马铃薯渗水膜覆盖栽培,对改善土壤水热状况及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性具有重要作用,是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地膜覆盖的水分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采取3种地膜覆盖方式,研究了冬小麦地膜覆盖的水分效应.结果表明:覆膜可显著提高土壤表层(0~20 cm)墒情,越冬前至返青期覆膜处理的土壤表层含水量较露地处理(CK)高2.8%~6.4%,但拔节后覆膜处理的土层表墒与露地处理相近,而20 cm以下深层墒情则表现为覆膜处理逐渐低于露地处理;拔节至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建立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垄沟集雨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马铃薯不同垄膜宽度集雨效率比较试验,在进行土壤水分检测的基础上,观察测定出苗保苗率及增产效果,研究垄膜沟植技术的综合生产效益。[结果]马铃薯垄膜沟植技术下出苗率较平作、平作覆膜技术高,出苗提前,其中,30~60 cm垄膜宽度处理下表现较明显。增产效果最好的处理为40~50 cm垄膜宽度,增产幅度为23.2%~33.0%。[结论]垄膜沟植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马铃薯对雨水的利用效率,增加土壤根层含水量,提高马铃薯抗旱性和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揭膜时期对棉田土壤水、盐运移及棉花产量的影响,设置6个处理,分别在不同时期揭膜[T1(6月10日);T2(6月25日);T3(7月13日);T4(7月25日);T5(8月10日);T6(不揭膜)],研究揭膜时期对土壤水分利用、盐分的运移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覆膜相比,选择在棉花花期前揭膜可导致土壤含水量以及棉花产量显著降低;而在棉花花期后揭膜对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影响,并且在铃期揭膜(T5)棉花产量略有升高。不同揭膜处理的土壤盐分质量分数(0~60cm土层)分布均呈现膜面膜间棉花株间的趋势,而揭膜可降低膜面和膜间0~40cm土层盐分质量分数。综上所述,不同时期揭膜均可降低膜面、膜间0~40cm土层的土壤盐分质量分数,但棉花花期前揭膜导致棉花减产,花期后揭膜对土壤含水量及产量均没有显著影响,以T5时期揭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覆盖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覆盖材料,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成龄茶园中,设覆盖厚度相同(8 cm)的稻草、玉米秸秆、甘蔗渣处理和不覆盖处理作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等含量和土壤含水量、茶鲜叶产量及茶叶理化成分等指标.[结果]覆盖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处理可提高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覆盖稻草和玉米秸秆处理可提高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的含量;覆盖甘蔗渣处理使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pH值增高.在夏、秋茶期3个覆盖处理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春茶期,3个覆盖处理0~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稻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覆盖玉米秸秆和稻草处理的鲜叶产量分别比CK增加13.42%和9.47%,覆盖甘蔗渣的产量较CK降低了5.26%.覆盖3种秸秆处理可使茶叶的茶多酚含量增高,氨基酸含量降低.[结论]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可促进茶园土壤养分的供应,提高茶树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改进黑龙江省马铃薯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Russet Burbank为材料,设2种栽培模式:大垄栽培区(耕深35 cm)和小垄栽培区(耕深20 cm),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物理性状的差异。[结果]大垄栽培模式下20~30 cm耕层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而20和25 cm耕层的土壤温度显著降低,分别为18.24和17.70℃,与马铃薯最适生长温度(18℃)十分接近。大垄栽培模式下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受环境影响小,6月30日以后,20 cm耕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比较稳定,一直处于低温高含水量的环境中,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和成熟。[结论]采用大垄深翻耕作方法能有效改善土壤水温条件,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