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玉米套种大豆规范化栽培技术,经我所近三年的试验示范,一般亩产:玉米550~600kg、大豆40~50kg,综合亩产值750~850元,较常规净种玉米亩增产值80~100元,亩增纯收入60~80元。现将此技术介绍如下:1.选用良种:玉米选用高产早熟抗倒品种,如楚单8号、楚单7号、会单4号等。大豆选用 相似文献
2.
于泮池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32(6):74-76
大豆和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从近些年发展的情况看,大豆的产量比较低,经济效益也比较差,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粮食的增产增收,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发挥土地的潜能。通过相关的试验和调查显示,将玉米和大豆进行套种的话,在运用玉米和大豆高与矮的空间差别的同时实现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面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作物。同时在保证大豆不减产的情况下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4.
大豆套种玉米立体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地隔沟套种玉米立体栽培技术适合旱作区农业。尤其是对调整种植结构认识不清的农民。打破“今年种玉米,明年种大豆”思想守旧农民的枷锁,在有限的土地上增产增收。现将大豆地隔沟套种玉米立体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早熟区大豆玉米套种栽培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品种延配9号,延农11号和玉米品种延敦玉1号,延单19号进行大田推广试验.大豆、玉米套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在3个试验点中有2个点套种玉米大豆比对照减产,但可多产玉米3200 kg/hm2以上,相抵大豆减产损失后相对产值增加1680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7.
8.
9.
大豆地隔沟套种玉米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间套复种立体栽培,把天拉长,把地拓宽,多用阳光巧用耕地,实现农作物一季增产和全年增产的种植制度,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它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中起重要作用.大豆与玉米作间种,叶层结构镶嵌,变单作的平面受光为立体用光,增加受光面积,间作玉米侧面受光量明显增加,从而延长了玉米的光合时间,增加了光合作物的合成与效果.这种有效的增收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宁晓敏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5):7
大豆地隔沟套种玉米立体栽培技术适合旱作区农业,尤其是对调整种植结构认识不清的农民。打破"今年种玉米,明年种大豆"思想守旧农民的枷锁,在有限的土地上增产增收。现将大豆地隔沟套种玉米立体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豆根构型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的营养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运用根构型不同的大豆品种与玉米进行间作,比较大豆根构型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的营养作用。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间作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间作作物的生物量、氮磷含量都显著好于单作。玉米与浅根型大豆品种巴西10号间作,间作优势大于与深根型大豆品种本地2号。说明大豆根构型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间作系统的氮磷养分竞争比率表明,玉米/大豆这类豆科/禾本科间作组合的优势主要来自对氮的优势性吸收,而玉米与不同基因型大豆间作的优势差异则主要来源于对土壤磷吸收的差异。浅根型大豆品种不仅有利于两种间作作物对土壤磷的吸收,同时还有利于对氮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播种期对气候资源利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气候变暖对玉米适宜播种期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确定陇东南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日期。[结果]早播玉米与迟播玉米虽然在播种~出苗期、七叶期~拔节期及乳熟期~成熟期间的间隔天数及≥10℃积温差异较大,但全生育期天数及总积温差异较小;早播玉米部分生育期间隔时间增长,迟播玉米播种~出苗期间隔时间缩短;全生育期生物累积量随≥10℃的积温呈线性变化,各播期玉米生物量在拔节前差异较小,拔节后平均播种期玉米生物量增加高于其余各播期玉米;平均播种期是比较适宜的播种期,玉米成熟期果生物量累积也高于其他播期。[结论]该研究可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浚单20玉米杂交制种适宜播期与密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玉米杂交制种的产量,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浚单20玉米杂交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浚单20杂交组合制种母本的最佳播种期为4月15日,适宜密度为7.5万~8.25万株/hm2,平均产量达8257.05 kg/hm2。在甘肃省张掖市应从4月15日开始尽量早播,不能晚于4月25日。在实际生产中因地制宜调整好播种密度,在低水肥条件下以7.5万株/hm2为宜;在高水肥条件下以8.25万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晚熟玉米品种郑单958在宁夏引黄灌区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在宁夏引黄灌区,以晚熟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不同密度条件下,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水平。[结果]各处理产量在8 059.35~17 292.00kg/hm2。其中处理10最高,为17 292.00 kg/hm2,处理1最低,为8 059.35 kg/hm2。处理10显著高于处理1、2、3、4、5、8等6个处理,处理4、3、2和1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10与处理6、7、9、瑏瑡、瑏瑢等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为了节本增效建议生产上采用处理6(9.0万株/hm2)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利用光热水肥土资源,间作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种植方式。设置了玉米与大豆间作行比M4S6(4∶6)、M2S4(2∶4)、M4S4(4∶4),玉米单作(MCK)与大豆单作(SCK)5种种植模式,研究了玉米与大豆间作对干物质累积分配、产量相对竞争及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间作处理玉米干物质累积均大于单作玉米,M4S6、M2S4大豆干物质累积高于单作大豆。间作处理营养干物质输出量均大于单作,玉米与大豆间作处理显著增加了营养干物质的输出量,呈现处理M2S4>M4S6>M4S4>CK,玉米与大豆间作其输出率低于贡献率,间作玉米的输出率低于大豆,而贡献率显著高于大豆。玉米间作处理雌穗分配比重显著大于单作处理,处理M4S6显著提高雌穗干物质分配比重,结荚期间作处理大豆干物质向豆荚分配比重低于单作处理,成熟期豆荚干物质分配比重显著升高,处理M4S6豆荚干物质分配比重最大。处理M2S4、M4S6、M4S4玉米产量分别为单作玉米MCK的70.81%、84.58%、66.33%,大豆产量分别为单作大豆SCK的9.89%、17.97%、14.18%,处理M4S4产量相对竞争优势极强,处理M4S6、M2S4比M4S4竞争优势显著减弱,处理M4S6、M2S4、M4S4的产量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处理M4S6产量土地当量比最大,其次是M2S4,处理M4S6、M2S4比M4S4产量土地当量比分别增加了19.42%、12.62%。处理M4S6、M2S4经济效益比单作玉米MCK分别增加了19.41%、15.75%,比单作大豆分别增加了113.01%、106.47%。整体上,相较其它间作处理,M4S6是最有益于挖掘玉米与大豆间作优势,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18.
旨在为苹果幼园生产大豆提供依据。以‘秦豆12’为材料,果树行间套种5行(处理1)、4行(处理2)和3行(处理3)并以不套种为对照,探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大豆产量、农田土壤特性、杂草数量和农田小气候。结果表明:1龄、2龄和3龄果园中处理1、处理2和处理3产量分别最高,且随着树龄的增加,同一处理产量边际效应降低;与不套种大豆相比,套种大豆可使土壤容重降低8.33%,土壤含水量增加13.08%,土壤有机质、速效N和速效K分别提高16.67%、20.33%和9.35%,杂草减少58.10%和相对湿度增加4.47%,并可实现160.90%的利润率。苹果幼园套种大豆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1龄果园行间套种5行、2龄果园行间套种4行和3龄果园行间套种3行具有明显的产量和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19.
以衡单6272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在冀中南地区设置了播期试验和密度试验,其中,播期设4个处理(6月12日、6月17日、6月22日和6月27日),种植密度设5个处理(55500、63000、70500、78000和85500株/hm2),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衡单6272穗部性状、抗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衡单6272穗长、穗粗、行粒数和千粒重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秃尖长度呈逐渐增加趋势,抗性呈减弱趋势,产量呈显著降低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衡单6272穗长、穗粗、行粒数和千粒重均大体呈降低趋势,秃尖长度呈增加趋势,抗性呈减弱趋势,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冀中南地区,衡单6272的适宜播期为6月12~17日,适宜种植密度为63000~70500株/hm2。 相似文献
20.
为扩大大豆品种合农63的种植面积,对其进行播种密度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合农63播种密度以30万株?hm‐2的表现最好,产量性状、产量均好于其它处理;5月8日播种的产量性状及产量最好,5月21日播种产量最低.说明该品种在中等肥力下播种密度为30万株?hm‐2时,产量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下降,在适宜生长期内应适时播种,才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