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岭南盆景艺术造型讲究“功”。什么叫“功”?说来抽象,不好理解:其实所谓“功”就是功力、功底,丰富的艺术修养。没有功力的盆景失去韵味,平淡,不耐看,是不合格的,笔着理解如下,试述之。  相似文献   

2.
盆景,是一种综合艺术,亦是一种跨行业的边沿学科。它的形成同山水画一脉相承;与诗文经络相通;和庭园艺术血肉相连。盆景作者必须用画家的手法,诗人的感情,园艺师的技巧,去观察自然,描绘自然,才能塑造出高于自然又美于自然的盆景艺术。否则,纵有回天之功,和移花接木之术,也难成佳品。一件盆景作品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构图、布局和组景。往往同样的素材因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技巧水平的差异,使画面和风韵迥然不  相似文献   

3.
如果中国盆景艺术是一座殿堂,那么,地方特色就是构筑殿堂的砖瓦。地方特色奠定了中国盆景的基调,是中国盆景独有的亮点。中国盆景艺术之所以能异彩纷呈,青春常在,领军世界盆景艺术,皆为地方特色之功。没有地方特色就没有中国盆景艺术昨日的精彩和今日的辉煌。地方特色是中国盆景艺术流派形成的基础。盆景是最受环境、土壤、气候、素材、地域文化等因素影响的艺术创作形式之一。人们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盆景创作,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由上述因素造就的规律行事,创作出风格相近的盆景作品来,这种因地域而产生的相近风格就被称为地方特色。而随着地  相似文献   

4.
雀舌,其叶端钝圆,中脉突出,状如鸟雀之舌,故而得名为雀舌。它是由罗汉松经明清数代人工驯化而来,系江苏南通特有名贵树种,是我国制作树桩盆景的珍稀树种。  相似文献   

5.
格调清新 造诣精湛——简评沈水泉盆景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沈水泉先生酷爱盆景艺术,潜心钻研近30年,业余创作的盆景在历届全国及省市级展览上多次获奖。其盆景作品格调之高雅,造诣之精湛,与其为人的低调、虚心好学以及对盆景艺术孜孜不倦的研究探索是分不开的。其作品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展示了杭州盆景的地方风格和特点,传承了前人的长处,发扬了自我的个性,立意构图讲究意境,造型吊扎错落有序,注重节奏布势,有自然流畅、清新淡雅之长,作者真、善、美之品格尽显其中。  相似文献   

6.
盆景艺术与传统绘画、书法、诗词、戏曲等都是以形象思维进行创作的艺术活动。创造美是其劳动特征,也是构成艺术价值之所在。作为艺术的盆景,虽说与书画艺术同源,但其艺术品位、文化层次和社会价值,似还处于弱势地位。感到未人艺术主流。其实,盆景之美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当我们对盆景美学有较普遍的深层的认识和运用时,也就是盆景艺术昂首走入主流艺术殿章之日!  相似文献   

7.
盆景艺术与传统绘画、书法、诗词、戏曲等,都是以形象思维进行创作的艺术活动。创造美是其劳动特征,也是构成艺术价值之所在。作为艺术的盆景,虽说与书画艺术同源,但其艺术品位、文化层次和社会价值,似还处于弱势地位,未入艺术主流。其实,盆景之美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当我们对盆景美学有较普遍的深层的认识和运用时,也就是盆景艺术昂首走入主流艺术殿堂之日!这里介绍一些较有个性美的山水盆景佳作,以供同道鉴赏。  相似文献   

8.
一.中华民族的盆景艺术,已逾千年。发展到20世纪末,迷之醉之者依然大有人在。然而,冷静地审视我中华盆景艺术中的树桩盆景,其审美心理大有与时代相逆之势。亦不知滥觞于何时,竟将树桩的病残现象视为盆景艺术的至美,还美其名曰“苍老”。有的树桩主干洞蚀得满目疮痍,还嫌不够,又人为地腐之残之,致使惨不忍睹。此风  相似文献   

9.
张虎同志系江苏省著名的盆景艺术家之一。他的山水盆景别具一格,尤擅将自然景观纳入其创作中,使作品成为雅俗共赏的高雅艺术,进入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盆栽系从日本传去,因此那里的爱好者们大多欣赏日本风格的盆栽。但在纽约的长岛,却有一位酷爱中国盆景的美国人,他的名字叫哈·马浩宁(Hal Mahoney)。马浩宁先生爱好盆景艺术已有很多年,他是长岛盆栽协会的创始人之一,曾经创作过许多成功的作品,尤其是山水盆景,颇得中国盆景艺术之要领,在美国的盆栽界具有一定的影响。马浩宁先生还经常在美国各地的盆栽协会作示范表演,使许多美国人认识了中国盆景。  相似文献   

11.
树木盆景的立意,即是确定主题思想。主题思想是艺术作品的灵魂,缺乏主题思想的作品,观之苍白无力,尝之味如嚼蜡,审之如行尸走肉。一提到立意,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立意为先"四字,古往今来各门类的艺术创作无不以此为准则,盆景艺术亦然。但在多年的盆景创作实践中,我感到盆景艺术有其特殊性。文学、美术、音乐创作可按作者既定的主题思想不折不扣地挥洒开去,而盆景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树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物特性、盆景商品  相似文献   

12.
盆景旧时也称盆玩或盆栽,它包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遗弃“盆玩”一词,无疑是明智的。因为“盆玩”总有点玩物丧志之嫌。不用“盆栽”一词,也有其一定道理,因为盆景栽培手法与盆栽花卉的栽培手法大相径庭,用盆景一词加以区别也合乎情理。随着盆景艺术的日益普及以及对盆景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盆景”一词不能很好地概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的艺术本质。一般认为,盆景是“活的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大型乃至超大型树木盆景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并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树木盆景究竟是大好还是小好?笔者认为,宜小不宜大,小型盆景好处多多。符合盆景创作要求盆景盆景,盆中之景。众所周知,盆景是用艺术手法将大自然美景以及人文景观再现于盆盎之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微缩景观。小中见大,缩龙成寸,以小树展现大树或古术风采,早己成为树木盆景创作的准则和目的。以"咫尺之石,观五岳太华;一勺之水,目睹千里江河",是对盆景艺术的极好诠释。将与自然大树一般大小的树桩移植于盆中,有悖于盆景的创作要求,难冠盆景之名,不宜追奉。而小型盆景,恰好以其有限的体量,无限的魅力,很好地承接了盆景创作原则,是应该提倡的盆景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4.
此景朴树大型盆景。形态苍古劲秀,主干下部有一大飘枝横空而出,气势磅礴。此系陆氏领南盆景艺术创作的风格。主干从根干到顶梢,逐节收束如笋,枝托分布有致,如书法之以黑布白,笔墨之处见神韵,空白之处显虚灵,鹿角虬枝,铁骨如画,  相似文献   

15.
夏日野游,捡得几块碎石,均系石灰岩石,青灰色,上有数条白色石纹。端详之余,顿觉其具山峦叠嶂、皴纹奇特,实为作山水盆景之佳石。我曾入伍铁道兵多年,难忘“襄渝”线上的战斗岁月,眷恋巴山蜀水的朝朝暮暮。诗仙李白曾感叹“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在我们铁道兵的手中化作大道通途。几年来,我就想制作一盆山水盆景来表达自己对这段往事思念之情。秦岭巴山,山势陡峭,巍峨壮丽;江河交汇,险滩密布,水流曲折;气象万千。我想在咫尺盆中,用捡取的几块山石,展现秦巴叠嶂,蜀水流连。立意之  相似文献   

16.
微型盆景一般指高度不超过10厘米、一掌之内可放数盆的特小盆景。近年来有人还制作了超微型盆景,据说需要用放大镜观赏。作为盆景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有其独到之处。但存在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艺术性差。作为盆景最重要的是意境的创  相似文献   

17.
小中见大,是树桩盆景的重要美学准则。人们之喜爱盆景,实源于对自然山野之依恋。盆景艺术,实质上就是把自然山水树木中的那些最美的闪光点,以及其和人类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的那些形态特征,通过集中、夸张、延伸、变形等加以提高和升华,然后用缩龙成寸的艺术手法,使其成为可置几案、可摆厅堂的活的  相似文献   

18.
盆景是古典园林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据《山海经》记载,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就开始了盆景的制作,至隋唐时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传统上,按照选材的不同,我国将盆景划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其中山水盆景也被称为山石盆景,缘于其主要以石材为主体,经过作者的构思,也就是艺术加工,完美地再现自然山水的景观。山水盆景的最大特点就是:取之自然,超越自然,它既有别于"浑然天成"的山形石,也不同于以化工原料制作的山川景观造型。它以凝练、抽象的艺术手法,"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撷取自然山川之精华,浓缩  相似文献   

19.
《中国花卉盆景》2009,(10):47-47
作者简介 蔡加强,1963年11月生,福建永春华桥中学高级教师,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花卉协会盆景分会会员。痴迷盆景近20年,刻苦钻研,努力实践,在盆景艺术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后得名师苏本一先生、康日照先生的热心指导,盆景艺术得以升华。已有多件作品发表及参加全国展览,并多次获奖。作品不掬形式,构思生动巧妙,技法细腻,崇尚自然野趣,又不乏浓厚的时代气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苏本一赞其盆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相似文献   

20.
台北著名盆景艺术家梁悦美教授从10月初起对桂林进行短期访问。梁教授系台北市盆栽树石会创始人,现为台北市盆栽树石会永久名誉会长。多年来,她凭着对盆景艺术的热爱,创作了大量优秀盆景作品,并对盆景艺术理论苦心研究,著有《盆栽艺术》。为了让盆景艺术推广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她经常飞往美国各州进行讲学,并任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